扭曲的二維材料實驗發現電子的集體行為

2020-10-07 環球創新智慧

導讀

據美國華盛頓大學官網近日報導,該校領導的研究團隊報告稱,精心構造的堆疊石墨烯表現出高度關聯的電子特性,並且這種集體行為很可能與奇異的磁狀態相關。

背景

科學家有著遠大的目標:治療疾病、探索遙遠的世界、清潔能源革命。在物理與材料研究領域,這些遠大目標中的一部分就是製造聽上去平凡但卻具有非凡特性的物體:傳輸電力而不損失任何能量的電線,或者執行當今計算機無法完成的複雜計算的量子計算機。使我們逐漸向著這些目標邁進的新興實驗臺就是二維材料,即單層原子厚度的材料薄片。

(圖片來源:Tatiana Shepeleva/Shutterstock)

二維材料,是指電子僅可在兩個維度的非納米尺度上自由運動的材料。除石墨烯外,二維材料還包括六方氮化硼、過渡族金屬化合物(二硫化鉬、二硫化鎢、二硒化鎢)、黑磷等。二維材料具有獨特的電氣、光學以及機械特性,例如良好的導電性、柔韌性以及強度,從而有望應用於雷射器、光伏電池、傳感器和醫療電子等領域。

創新

在一篇發表在《自然·物理學》(Nature Physics)雜誌上的論文中,美國華盛頓大學領導的研究團隊報告稱,精心構造的堆疊石墨烯(碳的二維形式)能表現出高度關聯的電子特性。團隊也發現,這種集體行為很可能與奇異的磁狀態相關。

華盛頓大學物理學以及材料科學與工程助理教授、華盛頓大學清潔能源研究所研究員、論文高級合著者馬太·楊科維茨(Matthew Yankowitz)表示:「我們創造出一種實驗裝置,使我們能以許多令人振奮的新方法在石墨烯層中操縱電子。」

楊科維茨與論文高級合著者、華盛頓大學物理學以及材料科學與工程教授徐曉東(音譯:Xiaodong Xu)一起領導這個團隊。徐曉東也是華盛頓大學分子工程與科學研究所、華盛頓大學納米工程系統研究所以及華盛頓大學清潔能源研究所的研究員。

技術

因為二維材料只有單個原子的厚度,所以原子之間只有二維形式的聯繫,而像電子這樣的粒子只能像棋盤上的棋子一樣移動:前後、左右、對角,而不能上下移動。這些限制賦予了二維材料某些特性,這些特性是它們的三維對應物所缺乏的,科學家們一直在探索不同材料的二維薄片,以描述和理解這些有用的潛在特性。

但是過去十年來,像楊科維茨這樣的科學家們也開始將二維材料分層堆放,就像一堆薄餅那樣,發現如果分層堆放並以特殊角度旋轉,以及暴露在極低溫度下,這些層會表現出讓人意料不到的奇異特性。

下圖所示:兩片雙層石墨烯薄片堆疊以及旋轉後出現的莫列波紋圖案。具有磁序的關聯電子狀態,出現在以小角度扭轉的石墨烯雙層中,可通過門控以及電場來調節。

(圖片來源:Matthew Yankowitz)

華盛頓大學的團隊致力於研究雙層石墨烯(自然堆疊在一起的兩個石墨烯薄片)的構成要素。他們將一層堆疊在另一層之上(總共四層石墨烯),並扭轉它們以使雙層之間碳原子的布局稍微不對齊。之前的研究顯示,在石墨烯的單層或者雙層之間引入這些小扭轉角,會對它們的電子行為產生大影響。在跨越堆疊雙層的特殊電場配置以及電荷分布下,電子表現出高度關聯的行為。換句話說,它們在同一時間全部開始做同樣的事情,或者表現出同樣的特性。

扭曲的雙層石墨烯裝置的光學顯微圖像。(圖片來源:Matthew Yankowitz)

楊科維茨表示:「在這些情況下,描述單個電子的行為已經失去了意義,有意義的是所有的電子一起做什麼。」

華盛頓大學物理系的博士生、前清潔能源研究所的研究員、領導作者何明浩(音譯:Minhao He)表示:「這就像一個擠滿人的房間,任何一個人的行為變化都會引起其他人的類似變化。」

量子物理學可以解釋這些關聯特性,並且因為堆疊的雙層石墨烯具有高於每平方釐米10^12(或者說一兆)個電子的密度,大量電子表現出集體行為。

團隊設法在他們的實驗裝置中解開這些關聯狀態背後的秘密。在僅高於絕對零度幾度的溫度下,團隊發現他們將系統「調諧」成一種關聯的絕緣態,系統在這種狀態下是不導電的。在這些絕緣態附近,團隊發現了許多高度導電的狀態,看起來非常像超導狀態。

儘管近期其他的團隊報告過這些狀態,這些特徵的起因仍然是個謎。但是華盛頓大學的研究找到了可能的解釋。他們發現,這些狀態似乎是由電子的量子力學特性:「自旋」(一種角動量)所引起的。在關聯絕緣態附近的區域,他們發現所有的電子自發對齊地自旋。這可能表明,在靠近表現出關聯絕緣態的區域附近,一種鐵磁性(不是超導性)的形式正在出現,但是需要額外的實驗來驗證這一點。

價值

這些發現是開展二維材料實驗時許多驚喜發現中的最新案例。

徐教授表示:「我們在這方面研究中所做的大部分工作,就是嘗試創造、理解並控制新興的電子狀態,這些狀態要麼是關聯的,要麼是拓撲的,要麼二者兼備。未來對於這些狀態,我們有許多工作可以做,例如量子計算、新的能量採集裝置,或者新型傳感器。坦白地說,我們只有嘗試以後才能知道。」

與此同時,堆疊、雙層以及扭轉角有望繼續產生新的影響。

關鍵詞

石墨烯、量子、自旋

參考資料

【1】Minhao He, Yuhao Li, Jiaqi Cai, Yang Liu, K. Watanabe, T. Taniguchi, Xiaodong Xu, Matthew Yankowitz. Symmetry breaking in twisted double bilayer graphene. Nature Physics, 2020; DOI: 10.1038/s41567-020-1030-6

【2】https://www.washington.edu/news/2020/10/06/2d-materials-electron-collective/

相關焦點

  • 從二維跨越到一維世界!二維材料打開了一維物理學的大門
    二維材料是伴隨著2004年曼切斯特大學Geim 小組成功分離出單原子層的石墨材料——石墨烯(graphene) 而提出的。    納米材料是指材料在某一維、二維或三維方向上的尺度達到納米尺度。納米材料可以分為零維材料、一維材料、二維材料、三維材料。零維材料是指電子無法自由運動的材料,如量子點、納米顆粒與粉末。
  • 扭曲的二維材料:能力非凡,潛力巨大!
    (圖片來源:Tatiana Shepeleva/Shutterstock)石墨烯,是由碳原子組成六角形呈蜂巢狀結構的二維納米材料。它憑藉導電導熱性好、機械強度高、超薄透明、柔性可彎曲等優勢,一度被譽為「新材料之王」。石墨烯的發現,也激起了科學家們對二維材料的研究熱情。
  • 扭曲的二維材料:能力非凡,潛力巨大!
    (圖片來源:Tatiana Shepeleva/Shutterstock)石墨烯,是由碳原子組成六角形呈蜂巢狀結構的二維納米材料。它憑藉導電導熱性好、機械強度高、超薄透明、柔性可彎曲等優勢,一度被譽為「新材料之王」。石墨烯的發現,也激起了科學家們對二維材料的研究熱情。
  • 做扭曲:使用曲面製作二維量子材料
    ——它表現出有趣、可調的超導特性——通過將二維材料的片狀沉積在基材上,通過滑下納米粒子,稍微彎曲。威斯康星大學麥迪遜分校的科學家發現了一種控制扭曲、微觀螺旋狀物質生長的方法,這種螺旋體只有一個原子厚。由UW-麥迪遜化學教授宋進領導的一個團隊建造的二維材料不斷扭曲,創造了科學家可以利用的新特性來研究納米尺度上的量子物理學。研究人員今天在《科學》雜誌上發表了他們的研究。"這是當前二元材料研究的前沿。
  • 物理學家發現新的二維材料
    阿肯色大學的科學家是一個國際團隊的一部分,他們發現了一種只有兩個原子厚的二維鐵電材料 二維材料是超薄膜,具有新型的光電子、熱和機械應用前景,包括可摺疊和信息密集的超薄數據存儲設備。 巴拉扎-洛佩斯說,鐵電材料是那些具有內在偶極子電位(一種正電荷和負電荷分離的度量的測量材料)的材料,可以通過電場進行切換。
  • 一種充滿驚喜的二維材料,猜猜是什麼?
    在單層材料中,電子的運動方式會受到限制:就像棋盤遊戲中的棋子一樣,可以前後左右、也可沿對角線移動,但就是不能上下移動——電子運動的這種限制,使得單層結構具有成為二維材料的功能。二維領域揭示的是量子力學所預測的諸多性質。
  • 石墨烯與二維材料使電子器件超越「摩爾定律」!
    背景在石墨烯以及相關二維材料中電子自旋輸運的研究中,近期的理論和實驗進展以及現象,已經成為一個引人入勝的研發領域。「隨著繼續在基礎和技術方面付出努力,我們相信彈道自旋輸運將在二維異質結構中實現,甚至是在室溫下。這種輸運使得電子波函數的量子力學特性得到實際運用,使二維材料中的自旋服務於未來量子計算方案。」石墨烯及其他二維材料中可控的自旋輸運,越來越有望應用到各種器件中。
  • 雙層石墨烯加電可調材料特性,二維材料進入2.0時代
    在外界看來,多年偏基礎物理科學的研究不免會有些枯燥,但對巨龍來說,興趣是最好的內心驅動力,他所領導的課題組目前也是聚焦於對二維材料的一些基本物理性質的研究。巨龍介紹,從 2005 年至今,科學界基本是一邊研究已發現的二維材料性質,另一方面,也在不斷尋找新的二維材料。
  • 電子科大在新型二維材料物理研究方向取得突破性進展
    該工作利用能產生百萬大氣壓(接近地心壓強)的金剛石對頂砧技術,對層間強耦合二維範德瓦爾斯異質結這一類新型信息材料實現了高效物性調控,系統地研究了二維異質結的層間激子發光、電子能帶結構等物理特性隨壓強變化的響應。夏娟研究員為第一作者,夏娟研究員和王曾暉教授為共同通訊作者。合作者還包括南京工業大學、南洋理工大學等單位的研究人員。
  • 發現二維單層半導體接近理想的分數量子霍爾平臺
    他們的發現證明了二維半導體的出色內在質量,並將是為量子計算未來應用的獨特測試平臺。該最新研究成果論文發表在今天的《自然-納米技術》上。分數量子霍爾效應指一種物理現象,二維電子氣體的霍爾傳導率在e^2/h分數值時會出現準確量子化的平線區。
  • 當材料內部電子相互作用時,會產生新的物理行為,如莫特絕緣體!
    當材料內部的電子相互作用時,會產生新的物理行為,如莫特(Mott)絕緣體行為、非傳統超導行為和量子自旋液體行為。當電子被限制在較低維度(如二維平面)時,這些效應可能會變得更強。開展這項研究的研究人員之一麥可·F·克洛米(Michael F.Crommie)說:長期以來,人們一直認為三維(3D)材料1T-TaSe2和1T-TaS2表現出由電子-電子相互作用產生的新行為。然而,理解這類材料的一個挑戰是:它們是由二維(2D)層堆疊而成,層之間的耦合使層內發生的事情變得模糊不清。
  • 二維材料最精確3D圖像可輕鬆生成 或改變新量子技術的遊戲規則
    研究人員檢測了一層二硫化鉬,這是一種經常被研究的二維材料。在散裝時,這種化合物用作潤滑劑。作為一種二維材料,它的電子特性表明它可以用於下一代半導體電子。被研究的樣品「摻雜」了微量的錸,這種金屬在取代鉬時增加了多餘的電子。這種摻雜通常用於製造計算機和電子器件的元件,因為它有助於促進電子在半導體器件中的流動。
  • 石墨烯(帶有扭曲)正在幫助科學家理解超導體
    從那時起,石墨烯——以及一系列額外的二維材料,如鍺和矽——因其迷人的特性而成為人們著迷和興奮的源泉。越來越多的科學家意識到,在稱為範德瓦爾斯異質結構的構造中將2D材料層堆疊在一起可以允許更大程度地控制其光學和電子特性。正是這種堆疊導致了一個奇怪而令人興奮的發現。取兩層石墨烯。
  • 扭曲晶體!科學家製造出:DNA螺旋狀的新材料!
    在發表在《自然》上的一項新研究報告稱,令人驚訝的結構可能產生獨特的光學、電子和熱特性,包括超導性。這些螺旋狀晶體由多層硫化鍺構成,硫化鍺是一種半導體材料,與石墨烯類似,很容易形成只有幾個原子甚至單個原子厚度的薄片。
  • 科學家發現二維金屬中的等離激元
    光照射在固體材料上會使其中的電子形成兩類激發:電子-空穴的對激發,稱為激子;電子的集體振蕩,稱為等離激元。等離激元有較多奇特的應用,例如,等離激元通過與光耦合形成圖1所示的極化激元(Surface plasmon polariton, SPP),在電路中進行能量和信號的傳輸。
  • 物理所層狀量子材料的電子相干性研究取得進展
    量子材料電子相干性的產生對於多體相互作用及關聯調控有重要的意義。然而,這並非易事,許多先進精密的電學實驗方法是非相干的,不能誘導和測量集體激發態。相干光與物質相互作用可以自然地將光場所固有的相干性傳遞給量子材料,可用於調控電子的相干性。這種相干性的傳遞是否能實現,取決於光與物質相互作用的形式,以及物質的電子結構。
  • 二維材料領域的「新大陸」- 範德瓦爾斯異質結
    不同二維材料人工組裝起來,可以實現單個材料所不具備的新性質清華大學物理系周樹雲研究組利用角分辨光電子譜,首次直接探測到經典範德瓦爾斯異質結——石墨烯/氮化硼——的能帶調製,發現了由於超晶格周期勢調製導致的次級狄拉克錐和由空間反演對稱性破缺導致的能隙。
  • 這篇Science,把二維材料扭到極致!
    DOI: 10.1038/s41586-019-1308-y)主要內容有鑑於此,威斯康星大學麥迪遜分校金松等展示了一種在非歐氏界面生長二維材料的普適性模型,在非歐氏界面上生長,合成了螺旋型位錯結構的WSe2、WS2螺旋體,呈現出連續扭曲的多層超結構。該方法在能夠沿著界面上的螺旋體生長超扭曲結構。
  • 氟化鈣—用於二維電子器件的超薄高k電介質材料
    ,可與石墨烯和二維過渡金屬硫化物等二維材料形成平整的範德華界面。通過在該超薄材料三千多個位置進行電流-電壓曲線測試和電流圖測試,發現氟化鈣顯示出比工業生產的二氧化矽,二氧化鈦和六方氮化硼更好的介電性能(即高均勻性,低漏電流和高介電強度)。其主要原因是氟化鈣具有連續的立方晶體結構,並且其在大區域內沒有形成電弱點的缺陷。而同時,氟化鈣(111晶面)可以和2D材料間形成準範德華結構,可用於解決場效應管中二維管道和三維柵介質之間的接觸問題。
  • 二維材料研究導向來了!2020年上半年已發19篇NS!
    作為二維材料老一輩網紅的石墨烯開啟了人們對二維材料的關注。目前二維材料已經是材料領域十分引人注目的研究方向,也是名副其實的頂刊收割機。這篇文章為大家整理了二維材料在2020上半年發表在Nature&Science上的19篇文章,一起來看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