扭曲的二維材料:能力非凡,潛力巨大!

2021-01-12 環球創新智慧

導讀

據芬蘭阿爾託大學官網報導,該校研究人員採用的轉移二硫化鉬(MoS2)單原子層的新方法,可精準控制層間扭轉角,這些層的面積最大可達平方釐米,從而在尺寸方面打破了紀錄。

背景2004年,英國曼徹斯特大學的兩位科學家安德烈·蓋姆(Andre Geim)和康斯坦丁·諾沃肖洛夫(Konstantin Novoselov)用一種簡單方法,從石墨薄片中剝離出了石墨烯。為此,他們二人榮獲了2010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

(圖片來源:Tatiana Shepeleva/Shutterstock)

石墨烯,是由碳原子組成六角形呈蜂巢狀結構的二維納米材料。它憑藉導電導熱性好、機械強度高、超薄透明、柔性可彎曲等優勢,一度被譽為「新材料之王」。石墨烯的發現,也激起了科學家們對二維材料的研究熱情。

(圖片來源:Graphene Flagship)

二維材料,是指電子僅可在兩個維度的非納米尺度上自由運動的材料。除石墨烯外,二維材料還包括六方氮化硼、過渡族金屬化合物(二硫化鉬、二硫化鎢、二硒化鎢)、黑磷等。二維材料具有獨特的電氣、光學以及機械特性,例如良好的導電性、柔韌性以及強度,從而有望應用於雷射器、光伏電池、傳感器和醫療電子等領域。

由二硫化鉬製成的超薄柔性微處理器(圖片來源:Stefan Wachter/維也納技術大學)

當一片二維材料放在另一片二維材料上並稍作輕旋轉時,扭轉從根本上改變了雙層材料的特性,並導致奇特的物理行為,例如高溫超導性(用於電氣工程)、非線性光學(用於雷射和數據傳輸)、結構超潤滑性(研究人員剛剛才開始了解的一種新發現的機械特性)。例如,2018年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物理系副教授 Pablo Jarillo-Herrero 領導的團隊在研究雙層石墨烯時發現,如果將其中一層石墨烯相對於另一層旋轉一個所謂的「魔力角(1.1°)」,就可以得到絕緣或者超導的狀態。

請點擊輸(圖片來源:MIT)入圖片描述

對於這些特性的研究,催生了一個新的研究領域:扭轉電子學(twistronics),這個詞是由「扭轉(twist)」和「電子學(electronics)」兩個詞組合而成。

創新近日,芬蘭阿爾託大學的研究人員與國際同事進行合作,首次開發出一種方法,在大到足夠有用的尺寸上製造這些扭曲層。他們採用的轉移二硫化鉬(MoS2)單原子層的新方法,可精準控制層間扭轉角,這些層的面積最大可達平方釐米,從而在尺寸方面打破了紀錄。大面積地控制層間扭轉角,對於扭轉電子學的未來實際應用來說至關重要。研究成果發表在《自然通信( Nature Communications)》期刊上。

(圖片來源:MIT)

技術由於扭轉電子學研究在2018年才被引入,科學家需要進行基礎研究來更好地理解扭曲材料的特性,從而找到實際應用的方法。最負盛名的科學獎項之一「沃爾夫物理學獎」,今年授予了 Rafi Bistritzer 教授,Pablo Jarillo-Herrero 教授和 Allan H. MacDonald 教授,以表彰他們今年在扭轉電子學方面開展的開創性工作,這些工作有望改變這個新興領域的遊戲規則。先前的研究表明,通過轉移方法或原子力顯微鏡尖端操作技術,可以小尺寸地製造所需的扭轉角。樣本尺寸通常約為十微米,小於一根人類頭髮的大小。此外,他們也製造了幾層較大的薄膜,但是它們的層間扭轉角是隨機的。現在,研究人員可以使用外延生長法和水輔助轉移法來生長大型薄膜。價值

這項研究的領導作者之一、阿爾託大學的博士 Luojun Du 表示:「我們演示的扭轉方法,使我們可以在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大的面積上,調整堆疊的多層 MoS2 結構的特性。這個轉移方法也可以應用於其他二維分層材料。」

Du 表示:「由於在轉移過程中不需要聚合物,因此我們樣品的界面相對清潔。通過控制扭轉角和超清潔的界面,我們能夠調節物理性能,包括低頻夾層模式、能帶結構和光電性能。」阿爾託大學教授 Zhipei Sun 表示:「的確,這項工作對於指導基於二維材料的旋扭電子學的未來應用來說具有重要意義。」關鍵字

扭轉電子學、二維材料

參考資料

【1】Mengzhou Liao, Zheng Wei, Luojun Du, Qinqin Wang, Jian Tang, Hua Yu, Fanfan Wu, Jiaojiao Zhao, Xiaozhi Xu, Bo Han, Kaihui Liu, Peng Gao, Tomas Polcar, Zhipei Sun, Dongxia Shi, Rong Yang, Guangyu Zhang. Precise control of the interlayer twist angle in large scale MoS2 homostructures. Nature Communications, 2020; 11 (1) DOI: 10.1038/s41467-020-16056-4

相關焦點

  • 扭曲的二維材料:能力非凡,潛力巨大!
    (圖片來源:Tatiana Shepeleva/Shutterstock)石墨烯,是由碳原子組成六角形呈蜂巢狀結構的二維納米材料。它憑藉導電導熱性好、機械強度高、超薄透明、柔性可彎曲等優勢,一度被譽為「新材料之王」。石墨烯的發現,也激起了科學家們對二維材料的研究熱情。
  • 做扭曲:使用曲面製作二維量子材料
    ——它表現出有趣、可調的超導特性——通過將二維材料的片狀沉積在基材上,通過滑下納米粒子,稍微彎曲。威斯康星大學麥迪遜分校的科學家發現了一種控制扭曲、微觀螺旋狀物質生長的方法,這種螺旋體只有一個原子厚。由UW-麥迪遜化學教授宋進領導的一個團隊建造的二維材料不斷扭曲,創造了科學家可以利用的新特性來研究納米尺度上的量子物理學。研究人員今天在《科學》雜誌上發表了他們的研究。"這是當前二元材料研究的前沿。
  • 扭曲的二維材料實驗發現電子的集體行為
    在物理與材料研究領域,這些遠大目標中的一部分就是製造聽上去平凡但卻具有非凡特性的物體:傳輸電力而不損失任何能量的電線,或者執行當今計算機無法完成的複雜計算的量子計算機。使我們逐漸向著這些目標邁進的新興實驗臺就是二維材料,即單層原子厚度的材料薄片。
  • 扭曲晶體!科學家製造出:DNA螺旋狀的新材料!
    這些螺旋狀晶體由多層硫化鍺構成,硫化鍺是一種半導體材料,與石墨烯類似,很容易形成只有幾個原子甚至單個原子厚度的薄片。這種「納米片」通常被稱為「二維材料」。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材料科學與工程助理教授姚潔說:沒有人預料到二維材料會以這種方式生長,這就像一個驚喜的禮物,我們相信這將為材料研究帶來巨大的機遇。晶體的形狀可能與DNA相似,而DNA螺旋結構對其攜帶遺傳信息的功能至關重要,但底層結構實際上是截然不同的。
  • 《Science》:超強塑性變形單晶材料應用潛力巨大
    、在三維平面被較弱的色散力所束縛的二維(2D)層組成的。作為一種vdW材料,石墨被廣泛應用於電極、潤滑劑、纖維、熱交換器和電池等行業,其中單層石墨烯更是引領了具有可調厚度和帶隙以及電子約束效應的二維材料新時代。儘管這些材料本身就具有彈性,但除Ag2S之外,大多數vdW材料本質上是易碎的,從而限制了其加工方式和應用前景。
  • 二維材料 材料界的一場新革命
    而他自己給出的答案是:二維材料。 已知的二維材料有成百上千種2004年,憑藉粘在膠帶上的石墨殘片,安德烈·海姆和他的博士後康斯坦丁·諾沃索洛夫分離出如今知名度最高的二維材料——石墨烯,並因此獲得2010年諾貝爾獎。石墨是三維的,而石墨烯僅由一層碳原子構成,因此就成了二維材料。
  • 從二維跨越到一維世界!二維材料打開了一維物理學的大門
    二維材料是伴隨著2004年曼切斯特大學Geim 小組成功分離出單原子層的石墨材料——石墨烯(graphene) 而提出的。    納米材料是指材料在某一維、二維或三維方向上的尺度達到納米尺度。納米材料可以分為零維材料、一維材料、二維材料、三維材料。零維材料是指電子無法自由運動的材料,如量子點、納米顆粒與粉末。
  • 港大研二維材料 獲研資局撥8000萬
    圖:二維材料為變革微電子學和信息技術帶來巨大的發展潛力。由香港大學團隊率領的「二維材料研究:新興技術的基礎」研究項目,獲教資會2020/21年度卓越學科領域計劃第九輪撥款,當中研資局資助逾8000萬港元。
  • 一種充滿驚喜的二維材料,猜猜是什麼?
    但對於許多科學家來說,21世紀還是二維材料的時代。二維材料可以用非常薄的晶體片來製備,厚度可薄到單原子層的大小——只有一個或幾個原子那麼厚。在單層材料中,電子的運動方式會受到限制:就像棋盤遊戲中的棋子一樣,可以前後左右、也可沿對角線移動,但就是不能上下移動——電子運動的這種限制,使得單層結構具有成為二維材料的功能。二維領域揭示的是量子力學所預測的諸多性質。
  • 這篇Science,把二維材料扭到極致!
    DOI: 10.1038/s41586-019-1308-y)主要內容有鑑於此,威斯康星大學麥迪遜分校金松等展示了一種在非歐氏界面生長二維材料的普適性模型,在非歐氏界面上生長,合成了螺旋型位錯結構的WSe2、WS2螺旋體,呈現出連續扭曲的多層超結構。該方法在能夠沿著界面上的螺旋體生長超扭曲結構。
  • 晶片革命:二維材料顛覆傳統計算架構
    這些海量的數據對我們晶片的計算能力提出愈來愈高的要求。在這一背景下,如何將已經有50多年歷史的摩爾定律繼續延續下去,已經成為了學術界和產業界共同面臨的一大挑戰。近日,復旦大學微電子學院的周鵬()團隊在Nature Nanotechnology發表綜述文章,題為「Two-dimensional materials for next-generation computing technologies」,該篇文章從感知型計算和推理型計算兩個角度,聚焦總結了二維材料應用到矩陣計算和邏輯計算當中的方法和潛力,同時指出了二維材料和傳統材料在未來計算晶片中各自的優勢和劣勢
  • 二維材料研究導向來了!2020年上半年已發19篇NS!
    作為二維材料老一輩網紅的石墨烯開啟了人們對二維材料的關注。目前二維材料已經是材料領域十分引人注目的研究方向,也是名副其實的頂刊收割機。這篇文章為大家整理了二維材料在2020上半年發表在Nature&Science上的19篇文章,一起來看看吧!
  • 石墨烯又出新發現:能讓電子產生拓撲量子態,革命性的巨大潛力
    但通過使用一種名為魔角扭曲雙層石墨烯的材料,研究團隊能夠探索相互作用的電子,是如何產生令人驚訝的物質相的。兩年前,麻省理工學院(MIT)團隊利用石墨烯誘導超導(電子在沒有任何阻力情況下自由流動的狀態)發現了石墨烯的非凡特性。這一發現立即被認為是探索不尋常量子現象的新材料平臺。
  • 世界首個二維材料——石墨烯的發現竟然顛覆了一個世紀的理論!
    在2004年,英國曼徹斯特大學的兩位科學家安德烈·海姆和康斯坦丁·諾沃肖洛夫在實驗室中成功製備出二維石墨烯晶體材料,推翻了所謂的「熱力學漲落不允許二維晶體在有限溫度下自由存在」的原有理論,這一發現顛覆了整個科學界對二維材料的原有認知,兩人也因此共同獲得201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在這一開創性的發現之後,人們對石墨烯的研究和關注越來越多,新的發現不斷湧現。
  • 世界首個二維材料——石墨烯的發現竟然顛覆了一個世紀的理論
    在2004年,英國曼徹斯特大學的兩位科學家安德烈·海姆和康斯坦丁·諾沃肖洛夫在實驗室中成功製備出二維石墨烯晶體材料,推翻了所謂的&34;的原有理論,這一發現顛覆了整個科學界對二維材料的原有認知,兩人也因此共同獲得201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在這一開創性的發現之後,人們對石墨烯的研究和關注越來越多,新的發現不斷湧現。
  • 二維材料力學性能首次測出
    二維材料力學性能首次測出2018-01-28 07:20 來源: 科技日報 為了獲取和處理二維材料,迄今為止都是以三維材料薄膜形式替代。德國薩爾州大學物理學家烏韋·哈特曼和萊布尼茨新材料研究所的研究人員合作,通過掃描隧道顯微鏡測量石墨烯,首次能夠表徵原子級薄膜材料的二維力學性能。相關結果刊登在專業雜誌《納米尺度》上。近年來,二維材料備受關注。
  • 段曦東:二維材料淘金者
    當時,只有原子級厚度的二維材料已經引起了科學界的廣泛興趣,相關研究如火如荼。在俞院士的支持下,段曦東進入了這一前沿科學領域,對二維材料展開了探索。所謂二維材料,其實是一類新穎的超薄材料,具有不同於已有材料的特殊性能。它們超薄到什麼程度呢?
  • 如何釋放石墨烯的超導能力?扭曲和擠壓試試看
    石墨烯被譽為一種神奇的材料。它不僅是目前最堅固和最薄的材料,還具有獨特的導熱和導電性能。其應用範圍包括納米設備和清潔能源等。《科學》雜誌1月24日發文稱,美國哥倫比亞大學(Columbia University)領導的研究小組發現了一種控制石墨烯導電性的新方法,他們通過精確調整石墨烯的蜂窩狀碳原子層間隔,誘導出了超導性。
  • 石墨烯「新材料之王」被奪,究竟是什麼更具潛力,顛覆人類未來?
    石墨烯是目前世界上最薄、最硬、導電、導熱性能最強的材料,被譽為「新材料之王」,甚至被材料界稱為「黑金」。在基礎研究、傳感器、半導體、柔性顯示屏、新能源電池等領域,有著巨大的潛力。但是,石墨烯「新材料之王」的寶座還沒坐穩,另一種更具潛力的納米材料橫空出世,它就是硼烯。
  • 納米科學:新的二維材料屬性顯示出前景!
    納米科學:新的二維材料屬性顯示出前景!一個人完成了一系列理論計算,以便在龐大的計算中心的幫助下預測其屬性。另一個是在膠帶的幫助下給它的原子薄晶須打蠟之前將其大量生長,內布拉斯加大學 - 林肯大學化學家肖成曾和Alexander Sinitskii共同證明,一種名為二三硫化鈦的化合物可能會在二維材料領域崛起,這種材料在微電子設計師中越來越受歡迎,2004年的石墨烯演示開始了二維材料片的上升,厚度不超過幾個原子 - 石墨烯仍然是已知最強和最薄的材料,Zeng和Sinitskii最近發表了兩項研究,顯示三硫化鈦不僅與石墨烯相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