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簡單地扭轉手指,就能從一副紙牌中創造出一個美麗的螺旋。同樣地,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和勞倫斯伯克利國家實驗室(伯克利實驗室)的科學家們,已經創造出了一種新的無機晶體,這種晶體由一堆堆原子般薄的薄片組成,這些薄片出人意料地螺旋形,就像一個納米級的撲克牌。在發表在《自然》上的一項新研究報告稱,令人驚訝的結構可能產生獨特的光學、電子和熱特性,包括超導性。
這些螺旋狀晶體由多層硫化鍺構成,硫化鍺是一種半導體材料,與石墨烯類似,很容易形成只有幾個原子甚至單個原子厚度的薄片。這種「納米片」通常被稱為「二維材料」。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材料科學與工程助理教授姚潔說:沒有人預料到二維材料會以這種方式生長,這就像一個驚喜的禮物,我們相信這將為材料研究帶來巨大的機遇。晶體的形狀可能與DNA相似,而DNA螺旋結構對其攜帶遺傳信息的功能至關重要,但底層結構實際上是截然不同的。
與「有機」DNA不同,「無機」DNA主要由碳、氧和氫等我們熟悉的原子構成,而這些「無機」晶體則是由元素周期表中更廣泛的元素構成——在這種情況下,是硫和鍺。由於有機分子的主要成分碳具有獨特性質,形狀往往千奇百怪,而無機分子則更傾向於直線型和窄型。為了創造扭曲的結構,研究小組利用了一種叫做螺旋位錯的晶體缺陷,這是有序晶體結構中的一種「錯誤」,它會產生一定的扭曲力。
這種以科學家約翰·d·埃舍比(John D. Eshelby)名字命名的「埃舍比扭曲」(Eshelby Twist),已經被用來製造像松樹一樣螺旋狀的納米線。但是這項研究是第一次將埃舍比扭轉用於製造由原子厚度的半導體二維層疊加而成的晶體。通常,人們討厭材料上的缺陷——想要一個完美的晶體,但這一次,我們不得不感謝這些缺陷,它們讓我們在材料層之間創造出一種自然的扭曲。
在去年的一項重大發現中,當兩片原子厚度的石墨烯以所謂「魔角」堆疊和扭曲時,石墨烯就會成為超導材料。雖然其他研究人員已經成功地一次疊加兩層,但這篇新論文提供了一種合成疊加結構的方法,這種結構可以以連續扭曲的方式疊加數十萬層甚至數百萬層。論文第一作者之一、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材料科學與工程專業研究生劉音(音譯)表示:觀察到扭曲晶體中離散臺階的形成,它將光滑扭曲的晶體轉變為圓形樓梯,這是一種與埃舍比扭曲機制相關的新現象。
令人驚訝的是,材料之間的相互作用可以產生許多不同、美麗的幾何形狀。通過調整材料的合成條件和長度,研究人員可以改變層與層之間的角度,創造出一種扭曲的結構,這種結構要麼像彈簧一樣緊,要麼像彈簧一樣松。雖然研究小組通過生長硫化鍺的螺旋晶體演示了這項技術,但它很可能被用於生長其他形成類似原子薄層的材料層。材料科學與工程系系主任、資深理論家達裡爾·克贊在論文中表示:這種扭曲的結構源自存儲能量與相對滑動兩層材料能源成本之間的競爭。
沒有理由期望這種競爭僅限於硫化鍺,而類似的結構應該在其他二維材料體系中也能實現。這些層狀材料的扭曲行為,通常只有兩層以不同角度扭曲,已經顯示出巨大的潛力,並吸引了物理和化學界的大量關注。現在,隨著所有這些扭曲層在新材料中結合起來,發現它們是否會顯示出與這些材料常規堆積不同的材料特性變得非常有趣,但目前,對這些性質的了解非常有限,因為這種材料是如此的新,新的機遇在等著我們。
博科園|研究/來自: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
參考期刊《自然》
DOI: 10.1038/s41586-019-1308-y
博科園|科學、科技、科研、科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