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墨烯(帶有扭曲)正在幫助科學家理解超導體

2020-12-05 老胡說科學

石墨烯是一種非常規的物質。畢竟,有多少其他獲得諾貝爾獎的突破是由科學家們在周五晚上拿著膠帶瞎搞的?從那時起,石墨烯——以及一系列額外的二維材料,如鍺和矽——因其迷人的特性而成為人們著迷和興奮的源泉。

越來越多的科學家意識到,在稱為範德瓦爾斯異質結構的構造中將2D材料層堆疊在一起可以允許更大程度地控制其光學和電子特性。正是這種堆疊導致了一個奇怪而令人興奮的發現。

取兩層石墨烯。把它們扭成一個非常小的角度,精確地說是1.1度,然後把它們疊在一起。(這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因為這個想法最初是在2007年提出的,但直到2018年才實現。)由此產生的雙層石墨烯是一種超導體:當溫度降到臨界閾值以下時,這種材料根本沒有電阻。

單個原子厚度的層自然很輕,但也出奇地堅韌和靈活。這使得石墨烯最初被認為是未來理想的建築材料或防彈衣。然而,正是石墨烯的電學特性,導致了石墨烯在傳感器中的首次應用。石墨烯的電學特性源於電子在如此薄的一層中的獨特行為。超導性,在其他一切之上,是這種非凡材料的錦上添花。

物理學家的遊樂場

當然,石墨烯並不是第一個顯示超導特性的物質。超導體,除了其他功能外,還能產生極高的磁場而不會因為電阻而損失能量,已經被廣泛應用。引人注目的例子包括ITER的磁鐵,這是世界上最大的核聚變裝置,目前正在建設中。

然而,儘管超導在越來越多不同的材料被發現,但石墨烯仍有許多令人著迷的未解之謎。非常規高溫超導體的發現引發了人們的猜測,即有一天可能會發現室溫超導體。但是,由於沒有解釋非常規超導體如何工作的物理理論,很難預測哪些材料可能表現出這種行為,也很難尋找更好的材料,這些材料可以產生更大的磁場,在更高的溫度下工作,或者更容易建造。如果被發現,它們可以使更小的聚變反應堆,甚至是無損的電力傳輸,以及無摩擦的高速運輸成為可能,幫助解決能源和氣候危機。

這就是扭曲的雙層石墨烯最讓物理學家興奮的地方:它提供了一種獨特的方法來測試超導理論。我們知道超導性是由電子高度相關的材料引起的:在低溫下,由於隨機粒子運動產生的噪音更小,電子之間可以產生強烈的影響,正是這種強烈的相互作用導致了超導性。

與鋇銅氧化物(YCBO)等非常規超導體不同,石墨烯具有相對簡單的結構。即使是製造出一種具有超導性的YCBO晶體也相當困難,而且人們對這種晶體的了解仍然很有限,所有它們的數學模型都不可能準確地解出來。為了使YCBO晶體成為超導晶體,有必要將其與雜質「摻雜」,從而向系統中添加自由電子。但是這些自由電子可以很容易地添加到石墨烯中。

扭曲的邏輯

石墨烯的「神奇角度」背後的原因是由於兩層石墨烯之間的量子隧穿的能量勢壘而產生的。當你接近精確的旋轉角度(1.1度)時,能量勢壘變得非常小,允許電子在層與層之間進行強烈的相互作用並相互關聯。製造這種材料並不容易——麻省理工學院的實驗室花了數年時間才發現了這種材料,並學會了如何在扭曲角精確控制的情況下製造多層石墨烯。

他們發現他們的一個測試裝置是一個完美的絕緣體,它不允許任何電子被傳遞。然而,施加一個小電壓,向系統中添加自由電子,就會突然過渡到超導性。一旦扭曲的雙層石墨烯被製造出來,它的電子和超導性能就可以通過施加電場或壓力來調整。

扭曲的雙層石墨烯為超導系統的實驗提供了一個絕佳的場所,因為它的性質很容易調整和改變。正如麻省理工學院(MIT)實驗室在2018年首次發現扭曲雙層石墨烯超導性的帕布羅賈洛赫雷羅在《量子》雜誌上所指出的:「如果有什麼系統能讓我們希望理解強相關電子,那就是這個。

極限物理測試

有了這些非傳統超導體的實驗數據,物理學家們可以對相互關聯的電子材料的工作原理有新的認識。理解量子凝聚態,即固體中電子的性質,將是未來各種發展的關鍵,從更小的電路到更高效的可再生能源。

也許我們可以找到一種量子態,它可以製造出不易被熱漲落破壞的量子位元,這將有助於我們建造下一代量子計算機。當然,對室溫超導體的研究將會知道去哪裡尋找。自2018年首次宣布這一消息以來,數十名科學家蜂擁進入「twistronics」這一新的研究領域,也就不足為奇了——已經有人在談論諾貝爾獎了。最近的研究將扭曲雙層石墨烯的性質與另一個活躍的物理研究領域——量子霍爾效應聯繫起來。

當然,實驗正在擴展以考慮其他單個原子層,並研究從不同的扭曲到不同的材料堆疊可能產生的材料特性的範圍。例如,微小的扭曲可以顯著改變其光學,電子和機械特性的材料可以充當半導體並因此用於計算和電信。

在石墨烯最初被發現的近15年後,以石墨烯為開端的二維材料領域仍然讓物理學家們感到驚訝。隨著我們對這些納米級材料奇特而奇妙的特性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利用物質的基本量子性質的應用和設備的前景也越來越清晰。然而,正如這一令人驚訝的發現所表明的那樣,在極限處仍然存在著大量令人著迷的物理現象。

相關焦點

  • 使石墨烯成為超導體的「魔法角度」可能比先前想像的要寬鬆
    俄亥俄州立大學的研究人員與德克薩斯大學、達拉斯科學家和日本國家材料科學研究所合作,發現石墨烯更有可能成為超導體。「石墨本身就能傳導能量,因為普通金屬是導電的,但直到最近,我們才知道它也可以是超導體,通過製造一個所謂的『魔法角』-在第一層之上扭曲第二層石墨烯,」俄亥俄州立大學(俄亥俄州立大學)的物理學教授、該論文的合著者珍妮·劉(Jeanie Liu)說。「這為更多的研究打開了可能性,看看我們是否能讓這種材料在現實世界中發揮作用。」
  • 研究人員在石墨烯中繪製了微小的扭曲
    由單層碳原子以六邊形蜂窩狀連接的碳原子組成,石墨烯的結構簡單而又看似精緻。自從2004年石墨烯被發現以來,科學家們發現,其實石墨烯的強度非常高。而且,雖然石墨烯不是金屬,但它的超高速導電性能比大多數金屬都要好。
  • 石墨烯再成風口?華人科學家發明一個新技術,產生神秘的超導體
    實際應用的進展緩慢,因為使石墨烯引人入勝的部分(即強度)也使材料難以切割成精確的形狀。去年,當麻省理工學院的物理學家發現將兩片材料以很小的角度扭曲並堆疊在一起時,石墨烯重新出現在物理學研究領域。它開創了一個新領域:旋翼機。一個周三在Nature雜誌上發表的論文需要在這種材料被稱為最詳細看看魔角扭曲的雙層石墨烯。
  • 物理學家發現石墨烯有助於發展超導體
    研究小組研究了扭曲的雙層石墨烯,這種雙層石墨烯是由兩層石墨烯疊加而成,並且稍微錯位。這將創建一個「扭曲角度」,從而產生一個當扭曲角度變化時快速變化的莫爾圖案。羅格斯大學物理學教授伊娃·Y·安德烈表明:「我們的研究結果提供了一個重要線索,將一種稱為扭曲雙層石墨烯的石墨烯與超導體聯繫起來,這種超導體可以在室溫下工作。」2010年,安德烈的團隊發現,除了美觀之外,由雙扭曲層石墨烯形成的莫爾圖案對材料的電子性能有著顯著的影響。
  • 《自然》確鑿證據:實驗揭開石墨烯「魔角」超導體的奧秘!
    現在,普林斯頓大學進行的新實驗揭示了這種被稱為「魔角」扭曲雙層石墨烯物質是如何產生超導性的,普林斯頓大學科學家提供了確鑿的證據,其研究2019年7月31日發表在《自然》(Nature)期刊上。這種新材料的超導性似乎是通過一種與傳統超導體截然不同的機制發揮作用。傳統超導體目前被用於強力磁鐵和其他有限的應用領域。這種新材料與上世紀80年代發現的銅基高溫超導體銅酸鹽有相似之處。銅酸鹽的發現,成就了1987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這種新材料由兩片原子厚度的碳組成,即石墨烯。石墨烯也是201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獲獎原因。
  • 石墨烯是什麼?石墨烯夾雜在超導體之間的奇異變化
    在常規的導電材料(例如銀和銅)中,電流的流動程度隨著電阻的不同而發生變化,以帶有像桌球樣缺陷的單個電子的形式,一邊流動,一邊消耗著能量。相比之下,超導體材料中的電流則是通過電子配對和移動的方式通過材料,在此過程中不會產生摩擦,因此超導體能夠以無阻力的方式來傳導電子。
  • 如何釋放石墨烯的超導能力?扭曲和擠壓試試看
    對旋轉雙層石墨烯施加壓力,可將其轉化為超導體。石墨烯被譽為一種神奇的材料。它不僅是目前最堅固和最薄的材料,還具有獨特的導熱和導電性能。其應用範圍包括納米設備和清潔能源等。該研究也首次為麻省理工學院去年的研究成果提供了關鍵性確認,即雙層石墨烯在扭曲至一定角度時可以表現出超導性。」雖然麻省理工學院的研究人員發現了1.1度這個扭曲「魔角」,但事實證明要達到這個角度卻並不容易。Dean說:「扭曲角度達到『魔角』非常具有挑戰性。極小的誤差就可能會導致完全不同的結果。」
  • 《自然》:扭曲後的雙層石墨烯「千層糕」,可以在低溫下實現超導
    最近,研究人員發現,如果我們擁有一個石墨烯「千層糕」,把它扭曲一下的話,那麼電子就可以自由地從中流過,毫無阻礙,從而實現超導。這種結構的奇異行為表明它能夠提供一個理想的基礎,以便測試某些不尋常類型的超導體如何工作。這項發現已在線發表在3月5日《Nature》上,共有兩篇論文做了詳細介紹,這將能夠幫助科研人員尋找能夠在室溫下起作用的超導體,而無需再滿足目前已知超導體所需要的寒冷條件。如果人類有幸能夠找到這種材料,這種物質將能夠取代各種電子產品中的標準導體,從而節省大量能源。
  • 石墨烯扭轉「角度」可變超導體
    英國《自然》雜誌日前連發兩篇物理學重磅論文,報告了麻省理工學院(MIT)科學家對非常規超導材料的行為的新見解,這一發現轟動業界,被稱為石墨烯超導的重大進展。此類材料已讓物理學家困惑達幾十年之久,而最新發現或有助於開發高溫超導材料,用來製作強大的磁體或開發低功耗電子技術。
  • 菱形石墨「透視」超導體
    圖片來源:曼徹斯特大學近日,由英國曼徹斯特大學領導的一個國際研究小組開發一種新納米材料,它能反射最初在複雜人造結構——扭曲雙層石墨烯中發現的「魔幻角度」效應。扭曲雙層石墨烯是近年來物理學研究的一個關鍵領域。相關論文8月12日刊登於《自然》。新的研究表明,菱形石墨的特殊拓撲結構有效地提供了一種內在的「扭曲」,因此提供了一種替代介質來研究超導性的改變等效應。
  • 魔角石墨烯先驅曹原非常規超導體發現後
    下面摘錄部分作者的觀點,供大家參考:  「2017年攻讀博士期間,他發現了石墨烯中的非常規超導電性,他推測,當疊在一起的兩層石墨烯,彼此之間發生輕微偏移的時候,材料會發生劇變,有可能實現超導體性能。可當他說出自己的想法時,卻遭到諸多物理學家質疑,他們認為,這不過是一個20歲的中國小孩,關於世界的美好幻想。但曹原,沒有被權威質疑的聲音擊退,他依然堅持自己的判斷,捍衛自己的夢想!
  • 新開發的石墨烯裝置,既是墨烯超導體,又能是石墨烯絕緣體!
    本文參加百家號科學#了不起的前沿科技#系列徵文美國能源部勞倫斯·伯克利國家實驗室(伯克利實驗室)的科學家開發了一種石墨烯裝置,它比人的頭髮還薄,還具有深度特殊的特性。石墨烯器件由三層原子厚度(二維)石墨烯構成,當夾在二維氮化硼層之間時,會形成一個重複的圖案,稱為莫爾超晶格。這種材料可以幫助其他科學家理解高溫超導現象背後的複雜力學原理。高溫超導現象是指一種材料可以在高於預期的溫度下導電,儘管溫度仍然低於冰點數百度。在之前的一項研究中,科學家觀察了由三層石墨烯製成裝置中Mott絕緣體的特性。
  • 石墨烯扭轉「角度」可變超導體 新發現將打開非常規超導體研究大門
    科技日報北京3月21日電 (記者張夢然)英國《自然》雜誌日前連發兩篇物理學重磅論文,報告了麻省理工學院(MIT)科學家對非常規超導材料的行為的新見解
  • 科學家喚醒了石墨烯沉睡的超導性能
    從2004年石墨烯問世以來,科學家們推測石墨烯可能具有超導能力。然而,到目前為止,石墨烯的超導性能僅可以通過摻雜或放置在其他超導材料上實現。這兩種超導都是以犧牲石墨烯其他性能為代價的。但是,在最新的研究中,英國劍橋大學的研究人員用與鐠鈰氧化銅(PCCO)材料耦合的方法激活了石墨烯自身具有的超導潛能。超導體已經廣泛應用在日常生活的很多領域。
  • 《自然》:曼徹斯特大學團隊發現菱形石墨「透視」超導體,太牛了
    近日,由英國曼徹斯特大學領導的一個國際研究小組開發一種新納米材料,它能反射最初在複雜人造結構——扭曲雙層石墨烯中發現的「魔幻角度」效應。扭曲雙層石墨烯是近年來物理學研究的一個關鍵領域。相關論文8月12日刊登於《自然》。
  • 觀察到「魔角」扭曲雙層石墨烯中的超導性和類莫特絕緣態
    在材料科學和量子物理中稱為「魔角」扭曲雙層石墨烯(TBLG)中的莫爾條紋和平帶相關行為引起了科學家們的極大興趣,儘管許多性質面臨激烈的爭論。在《科學進展》上期刊發表的一項新研究中,埃米利奧·科萊多和在美國、日本物理學、材料科學系的科學家觀察到了扭曲雙層石墨烯中的超導性和類莫特(Mott)絕緣體狀態,扭轉角約為0.93度。
  • 使用簡單的扭曲,「魔法」材料現在是物理學中的大事
    長期以來,人們懷疑這種「神奇」角度對扭曲的雙層石墨烯特別感興趣。但沒有人預測它會那麼有趣。新加坡國立大學的物理學家安東尼奧·卡斯楚·內託說:「根據我們所知道的情況預測超導性將是瘋狂的。」 「但是,當我們理解某些東西時,科學才會向前發展,而在實驗中發生了一些完全出乎意料的事情。」
  • 石墨烯的常溫超導,曹原的「魔角」石墨烯能實現嗎?
    曹原發現的石墨烯,是常溫超導嗎?那麼曹原發現的石墨烯超導是在什麼條件下實現的呢?截圖論文中做了大致描述:.....「對二維超晶格中的弱電子-聲子相互作用這種非常規超導電性能進行了深入研究,以小角度扭曲下的石墨烯,發現大約在1.1°時發現了一個「魔法角」,在這個狀態下,1.7K時觀測到了零電阻狀態,這載流性能和銅氧化物的相圖類似,甚至包括與超導性能對應的圓頂區域!」
  • 石墨烯超晶格:既成為絕緣體,也可成為超導體!
    近日,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和哈佛大學的物理學家們發現,石墨烯能夠具有更加奇妙的電子特性。他們通過調諧石墨烯,使之表現為超導體或者絕緣體。背景2004年,英國曼徹斯特大學的安德烈·海姆教授和康斯坦丁·諾沃肖洛夫教授從石墨薄片中剝離出了石墨烯。這種由單層碳原子組成六角形蜂巢結構的薄片,迅速受到了科學家們的高度重視。
  • 研製石墨烯超導體,打破困擾世界107年魔咒的科學家,只有22歲
    在電力的傳輸過程,能源損耗巨大一直是令科學家頭疼的問題。荷蘭物理學家卡末林·昂內斯曾經發現了一種能夠將電子損失降到0的傳輸材質,命名為「超導體」。但令人遺憾的是,要想實現這種傳輸條件,環境必須冷卻至絕對零度才能實現。此後的107年中,無數科學家前赴後繼,希望研製出能夠在常溫條件下實現「超導體」性能的材料,卻都以失敗告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