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墨烯再成風口?華人科學家發明一個新技術,產生神秘的超導體

2021-01-15 數碼新鮮匯

引述外媒報導,在辦公用品中,鉛筆芯-一種石墨和粘土的混合物,其中不包含任何鉛-在其繪製黑線的能力之外似乎無可挑剔。

但是15年前,科學家發現單片石墨-以蜂窩狀排列的單原子厚的碳原子層-是一個奇蹟。這種稱為石墨烯的超薄碳,比紙柔和輕,但比鋼強200倍。它也是熱和電流的良好導體。

科學家們設想了石墨烯可以製成的所有非凡的東西:電晶體,傳感器,新穎的材料。但是在研究和分類了它的特性之後,科學家們繼續研究其他問題。實際應用的進展緩慢,因為使石墨烯引人入勝的部分(即強度)也使材料難以切割成精確的形狀。

去年,當麻省理工學院的物理學家發現將兩片材料以很小的角度扭曲並堆疊在一起時,石墨烯重新出現在物理學研究領域。它開創了一個新領域:旋翼機。

一個周三在Nature雜誌上發表的論文需要在這種材料被稱為最詳細看看魔角扭曲的雙層石墨烯。國際科學家團隊進行了一系列實驗,結果表明,通過調節石墨烯的溫度,磁場和能夠自由移動的電子數量,材料從行為像絕緣子(電流不流動)轉變為絕緣子。超導體,能夠無電阻地傳輸電流。

扭轉電子學的希望是,研究人員將能夠利用超導性和其他特性來設計用於量子計算機和尚未想像的其他用途的新型電子產品。

「 我們的工作確實顯示出整個系統的豐富性,我們可以立即觀察到所有這些影響,」 西班牙光子科學研究所和巴塞隆納科學技術學院的物理學家Dmitri K. Efetov 說。該論文的高級作者。

輕鬆將石墨烯微調為不同類型行為的能力為科學家提供了一個簡單的系統,供他們嘗試了解其超導活動以及其他行為的基本物理原理。

加州大學聖塔芭芭拉分校的物理學教授安德裡亞·揚(Andrea Young )並未參與這項研究,他說:「他是做得最好的人。」 埃菲託夫博士及其合作者說。「他們以某種方式具有魔力。」

Young博士說,他和其他人仍在整理魔術角扭曲雙層石墨烯中的情況。

他說:「可能發生的事情很多,而確實發生的事情取決於許多實驗細節。」 「我們才剛剛開始了解並規劃該空間。但是希望是那裡會有其他任何系統都看不到的東西。」

長期以來,科學家一直知道石墨是由堆疊的石墨烯片製成的,但他們不知道如何只看一張石墨片。2004年,英國曼徹斯特大學的兩位物理學家安德烈·吉姆(Andre Geim)和康斯坦丁·諾沃塞洛夫(Konstantin Novoselov )提出了一種絕對低技術的方法來生產它。他們使用膠帶(在辦公用品店購買的膠帶)將石墨烯層拉開,直到只剩下一層石墨烯。

在世界各地的實驗室中,物理學家趕緊購買了自己的膠帶卷並將石墨烯切成薄片。Geim和Novoselov博士榮獲201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但是幾年後,科學家們弄清楚了他們能做些什麼,並且大多數人繼續前進。

麻省理工學院的物理學家帕勃羅·賈裡洛-埃雷羅說:「直到去年,石墨烯才逐漸過時。」

不過,像德克薩斯大學理論物理學家艾倫·麥克唐納(Allan H. MacDonald)這樣的人仍然認為,石墨烯的奧秘尚未得到充分挖掘。

如果將兩片石墨烯彼此堆疊怎麼辦?如果各層完美對齊,則兩個石墨烯層的行為基本上與單個石墨烯片相同。但是,當其中一層與另一層相比略微扭曲時,兩個晶格的旋轉未對準會產生重複的「 莫爾圖案」,其延伸到許多原子上。

「這就是我的起點,」麥克唐納博士說。「如果他們幾乎對齊了怎麼辦?」

電子可以很容易地在兩張其網格排列的薄片之間跳動。但是在沒有對齊的地方,流程會更加困難。2011年,麥克唐納博士和博士後研究員拉菲·比斯特裡策(Rafi Bistritzer)計算得出,電子結構在一個小角度下將變得「平坦」,電子像汽車一樣被塞住,試圖穿越時代廣場。

緩慢移動的電子之間更有可能相互作用(用物理學的語言來說是「高度相關的」),並且根據經驗,物理學家知道強相關的系統通常是令人驚訝的系統。

麥克唐納博士說:「我們提出了一些猜測。」

這篇論文很有趣,但基本上被忽略了。一次包含多個粒子的方程通常過於複雜而無法精確求解。因此,麥克唐納博士和比斯特裡澤博士做了一些簡化,以得出大致的答案。許多科學家認為他們的結果只是近似的人工產物,而不是對實際觀察結果的可能描述。

哈佛物理學家菲利普·金(Philip Kim)曾做過許多早期的石墨烯實驗(Efetov博士和Jarillo-Herrero博士都在他的實驗室裡工作),他認為計算中掩蓋的細節很重要。他說:「我對此表示懷疑。」

但是Jarillo-Herrero博士決定測試該預測。他說:「有很好的理論動機去觀察會發生什麼。」

該技術仍然涉及使用膠帶將石墨晶體拉開,直到僅剩下一層石墨烯。然後將石墨烯撕成兩半,以產生兩個具有完美排列的晶格的薄片。然後將其中一個薄片旋轉約1.3度,然後將其壓下。

這些層只是鬆散地結合在一起,有時科學家們觀察到它們迅速重新對齊。其他時候,紙張開始旋轉,但在完全對齊之前停止,有時以所需的1.1度結束。角度不必精確。當扭轉角在1.0和1.2度之間時,似乎會出現這種情況。

去年,Jarillo-Herrero博士及其同事報告了一個驚人的發現。兩層石墨烯(現在稱為魔角扭曲雙層石墨烯)在冷卻到絕對零度以上的幾分之一度時成為超導體。(麥克唐納博士和比斯特裡策博士沒有預料到這一點。)

Jarillo-Herrero博士說:「當我們看到超導性時,一切都崩潰了。」 「然後我們意識到這是一件非常大的事情。」

對於使用石墨烯進行的原始工作的所有驚人技巧,科學家們從未能夠將其轉變為超導體。一個啟示是,只需將另一張紙放在上面並稍微扭轉一下,即可改變其行為。如果旋轉一張紙,好像兩張紙的顏色突然改變了。

其他實驗物理學家跳回石墨烯研究。金博士承認:「我完全錯了。」 「艾倫·麥克唐納的理論是正確的。」

Efetov博士及其同事在新的《自然》雜誌上證實了Jarillo-Herrero博士的發現,但他們發現溫度,磁場和電子密度的其他排列也使石墨烯成為超導體。

他們還發現,石墨烯還可能表現出不尋常的磁性類型,這是由於其電子的運動引起的,而不是像鐵這樣的材料中所見的原子的固有磁性。這種行為很少被觀察到。

Efetov博士說,他對組合石墨烯層的方法的改進是在壓下第二層時將其捲起,這類似於在智慧型手機屏幕保護膜上施加壓力以防止在施加它時形成氣泡的方法。

他還說,兩層之間更清晰的邊界導致了他更詳細的結果。他說:「麻省理工學院看到的,我們正在複製。」 「但是最重要的是,我們觀察到了更多的狀態,由於設備骯髒,很可能在他的情況下看不到這些狀態。」

Twistronics的新領域超越了石墨烯。材料的電子行為可能取決於石墨烯所放置的材料,通常是氮化硼。嘗試其他材料或配置可能會產生不同的結果。

科學家已經開始研究三層石墨烯和多種其他二維材料。

哈佛大學的金博士說:「我認為這僅僅是開始。」

他認為,由於使用了各種各樣的材料,科學家們也許能夠設計出適用於量子計算機的新型超導體。「我認為那可能真的很令人興奮。」

相關焦點

  • 物理學家發現石墨烯有助於發展超導體
    研究小組研究了扭曲的雙層石墨烯,這種雙層石墨烯是由兩層石墨烯疊加而成,並且稍微錯位。這將創建一個「扭曲角度」,從而產生一個當扭曲角度變化時快速變化的莫爾圖案。羅格斯大學物理學教授伊娃·Y·安德烈表明:「我們的研究結果提供了一個重要線索,將一種稱為扭曲雙層石墨烯的石墨烯與超導體聯繫起來,這種超導體可以在室溫下工作。」2010年,安德烈的團隊發現,除了美觀之外,由雙扭曲層石墨烯形成的莫爾圖案對材料的電子性能有著顯著的影響。
  • 石墨烯扭轉「角度」可變超導體 新發現將打開非常規超導體研究大門
    科技日報北京3月21日電 (記者張夢然)英國《自然》雜誌日前連發兩篇物理學重磅論文,報告了麻省理工學院(MIT)科學家對非常規超導材料的行為的新見解
  • 石墨烯是什麼?石墨烯夾雜在超導體之間的奇異變化
    新發現表明,該器件可在非局部區域對光敏感,甚至當光照在距石墨烯至少500µm 的碳化矽襯底上時也對光敏感。光響應和光電流可增加差不多10倍,這取決於照射哪一部分材料。此外,光電電晶體新技術也是位置靈敏的,因此它可以確定光線到達的位置(對於成像應用和探測器非常重要)。
  • 新開發的石墨烯裝置,既是墨烯超導體,又能是石墨烯絕緣體!
    石墨烯器件由三層原子厚度(二維)石墨烯構成,當夾在二維氮化硼層之間時,會形成一個重複的圖案,稱為莫爾超晶格。這種材料可以幫助其他科學家理解高溫超導現象背後的複雜力學原理。高溫超導現象是指一種材料可以在高於預期的溫度下導電,儘管溫度仍然低於冰點數百度。在之前的一項研究中,科學家觀察了由三層石墨烯製成裝置中Mott絕緣體的特性。
  • 石墨烯(帶有扭曲)正在幫助科學家理解超導體
    越來越多的科學家意識到,在稱為範德瓦爾斯異質結構的構造中將2D材料層堆疊在一起可以允許更大程度地控制其光學和電子特性。正是這種堆疊導致了一個奇怪而令人興奮的發現。取兩層石墨烯。把它們扭成一個非常小的角度,精確地說是1.1度,然後把它們疊在一起。
  • 石墨烯扭轉「角度」可變超導體
    英國《自然》雜誌日前連發兩篇物理學重磅論文,報告了麻省理工學院(MIT)科學家對非常規超導材料的行為的新見解,這一發現轟動業界,被稱為石墨烯超導的重大進展。此類材料已讓物理學家困惑達幾十年之久,而最新發現或有助於開發高溫超導材料,用來製作強大的磁體或開發低功耗電子技術。
  • 常溫超導體的劃時代意義
    常溫超導體的意義2018《自然》雜誌年度十大人物評選出爐,居十大人物之首的是22歲中國天才科學家曹原。2018年3月5日,《自然》背靠背發布了兩篇以曹原為第一作者關於「魔角」石墨烯的重磅論文。這名中科大少年班的畢業生、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的博士生發現當兩層平行石墨烯堆成約1.1°的微妙角度,就會產生神奇的超導效應。這一發現轟動國際學界,直接開闢了凝聚態物理的一塊新領域。如今,正有無數學者試圖重複、拓展他的研究。
  • 石墨烯超晶格:既成為絕緣體,也可成為超導體!
    近日,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和哈佛大學的物理學家們發現,石墨烯能夠具有更加奇妙的電子特性。他們通過調諧石墨烯,使之表現為超導體或者絕緣體。背景2004年,英國曼徹斯特大學的安德烈·海姆教授和康斯坦丁·諾沃肖洛夫教授從石墨薄片中剝離出了石墨烯。這種由單層碳原子組成六角形蜂巢結構的薄片,迅速受到了科學家們的高度重視。
  • 《自然》確鑿證據:實驗揭開石墨烯「魔角」超導體的奧秘!
    一種新材料中超導性的驚人發現讓科學界議論紛紛,這種材料通過將一層碳片疊在另一層碳片上,並以「魔角」的角度扭曲頂部碳片,使電子能夠毫無阻力地流動,這一特性可以顯著提高能源效率的電力傳輸,並引入一系列新技術。
  • 「魔力角度」:讓石墨烯超晶格既可成為絕緣體,也可成為超導體!
    石墨烯享有「黑金」、「新材料之王」等美譽,甚至有科學家預測石墨烯極可能掀起一場席捲全球的顛覆性的新技術新產業革命。目前,石墨烯的已經廣泛應用於許多科技領域,例如:柔性電子、高效電晶體、傳感器、新材料、電池、超級電容、半導體製造、新能源、通信、太赫茲技術、醫療等。
  • 即是絕緣體,又是超導體,中國天才少年與石墨烯上神秘的魔角
    文/M叔圖侵刪近幾年,信息技術領域有史以來最大的「焦慮」就是——摩爾定律的極限。所謂摩爾定律是指單位面積的集成電路數量,平均每18個月就要翻一番。從電子集成技術發明以來,摩爾定律一直在延續。這些就是支持一個手機強大算力的基礎設施。但發展到這個地步,用於製作電晶體的矽材料,已經遭遇了「物理極限」——如果電晶體再小下去,很可能就會出現「量子效應」——也就是說,晶片會變得不穩定、不可靠。
  • 科學家喚醒了石墨烯沉睡的超導性能
    從2004年石墨烯問世以來,科學家們推測石墨烯可能具有超導能力。然而,到目前為止,石墨烯的超導性能僅可以通過摻雜或放置在其他超導材料上實現。這兩種超導都是以犧牲石墨烯其他性能為代價的。但是,在最新的研究中,英國劍橋大學的研究人員用與鐠鈰氧化銅(PCCO)材料耦合的方法激活了石墨烯自身具有的超導潛能。超導體已經廣泛應用在日常生活的很多領域。
  • 超導體超導原理大解密
    從哪一點看出,超導體產生超導特性是『晶體格間隙縮小』的結果呢?從超導體產生抗磁且能在磁場中懸浮的特性。接下來我們再以生活中的經驗來驗證一下。準備一個吹風機,風口朝上,在吹風機的出風口上放一個用『鋁製網狀』薄片,先把這個網片的孔隙做大一點,然後打開吹風機,這時可以看到,這個網片不會產生懸浮;然後改變這個網片的間隙,最後當這個網片的間隙小到一定的程度時,就會在吹風機的吹浮下懸浮在吹風機的上方。這是為什麼?
  • 科學家發現常溫超導體 一個屬於超導體的新時代即將開啟
    超導體(superconductor)同時又稱為超導材料,它們是指在某一溫度條件下,電阻變為零的導體。超導體同時具有兩大特性,一是零電阻的特性,二是完全抗磁性。人類最早發現超導體是在1911年,荷蘭科學家昂內斯首次發現汞在零下269度時電阻會消失,呈現超導狀態。
  • 華人科學家團隊找到馬約拉納費米子
    不到幾年,科學家們就發現了首個反粒子——正電子。但1937年,另一位著名義大利物理學家埃託雷·馬約拉納提出新的預測:包括質子、中子、中微子和夸克在內的費米子粒子本身就是其反粒子。這一預言提出80年來,科學家們一直在試圖搜尋馬約拉納費米子的存在證據,直到今天,華人科學家團隊才終於獲得成功。
  • 使石墨烯成為超導體的「魔法角度」可能比先前想像的要寬鬆
    俄亥俄州立大學的研究人員與德克薩斯大學、達拉斯科學家和日本國家材料科學研究所合作,發現石墨烯更有可能成為超導體。「石墨本身就能傳導能量,因為普通金屬是導電的,但直到最近,我們才知道它也可以是超導體,通過製造一個所謂的『魔法角』-在第一層之上扭曲第二層石墨烯,」俄亥俄州立大學(俄亥俄州立大學)的物理學教授、該論文的合著者珍妮·劉(Jeanie Liu)說。「這為更多的研究打開了可能性,看看我們是否能讓這種材料在現實世界中發揮作用。」
  • 繼中國曹原發現石墨烯超導材料後 美科學家隕石中也發現超導材料
    人類最初發現超導體材料是在1911年,在這一百多年的時間裡,人類不斷的探尋著有一種新的超導材料的問世,就在各國科學家苦苦探索的時候,中國殺出了一匹超導材料的黑馬-石墨烯超導材料。發現和發明該材料的人正是中國新一代最年輕的、世界頂級科學家草原,土生土長的中國四川人。
  • 繼中國曹原發現石墨烯超導材料後 美科學家隕石中也發現超導材料
    人類最初發現超導體材料是在1911年,在這一百多年的時間裡,人類不斷地探尋著有一種新的超導材料的問世,就在各國科學家苦苦探索的時候,中國殺出了一匹超導材料的黑馬-石墨烯超導材料。發現和發明該材料的人正是中國新一代最年輕的、世界頂級科學家草原,土生土長的中國四川人。
  • 「上帝粒子」之後,物理學再迎重大突破!華人科學家找到了「天使粒子」
    據人民網7月21日報導,物理學迎來重大突破:由4位華人科學家領銜的科研團隊終於找到了正反同體的「天使粒子」——馬約拉那費米子(Majorana
  • 發現常溫超導體:中國95後科學家曹原震驚世界
    與曹原的低調不同,他的同學們對他讚嘆有加,說:「他就是中科大下一個莊小威,實在太強了,在中科大完全就是傳說級的人物。」  而同學口中的莊小威,是第一位獲得「麥克阿瑟天才獎」的華人科學家。從中科大少年班畢業後,年僅29歲就進入世界排名第一的哈佛大學擔任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