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現常溫超導體:中國95後科學家曹原震驚世界

2021-01-15 網易

  

   友導讀

  一位22歲的中國少年,日夜蹲守在實驗室,克服高溫、極寒等多種極端困難條件,發現了在常溫條件下實現「超導體」性能的材料,這項科研發現一舉解決了困擾世界107年的難題,榮登世界頂級學術期刊《自然》雜誌,年度十大科學家之首!

  站在世界科技的巔峰,這位「天才中的天才」並沒有忘記自己的母校和祖國,希望他日學成歸來,能夠在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工作,將更多的時間用來為中國科技創造更多的奇蹟。

  (本文轉自微信公眾號「最人物」,ID:iiirenwu,作者:牙谷牙狗)

  本文長度約4325字,閱讀全文大概需要5分鐘

  

  你22歲的時候在做什麼?

  
或許剛剛大學畢業,陷入迷茫;或者仍在讀書,為一份美好前程努力拼搏,又或者早早踏入社會,承擔起家庭責任。
而他22歲時 ,憑藉自己的科研發現,一舉解決了困擾世界107年的難題,榮登世界頂級學術期刊《自然》雜誌年度十大科學家之首!

  
他也是該雜誌創辦149年來,獲此殊榮年齡最小的科學家,是中國最小在該雜誌以第一作者刊登學術論文的科研工作者。
《自然》雜誌在年度文章中介紹他為:「開創了一個全新研究領域的傑出科學家。」他的科研成果震驚了全世界!

  
如今,數百位世界級學者正在試圖複製、拓展他的科研成果。一旦成果落地,將為世界能源行業節省數千億美元的資金。
而他,不過是一位來自中國深圳,今年剛剛22歲的青蔥少年。
他叫曹原,你可曾聽說過他?

  

   曹原是誰

  據曹原的同學介紹,他從小就是個天才。
1996年,曹原出生在成都。11歲時,因為異於常人的天賦,他被選拔進入深圳耀華實驗小學超常班。
能夠進入這個班的,全校只有3位學生,由曾在中科大任教超過20年的副校長朱源直接任教。同時配備6位老師,全程照顧曹原三人的學業。
在朱源的幫助下,不到3年的時間,他就完成了小學六年級、初中、高中所有課程學習。而面對外界驚訝的目光,曹原說:「我只是跳過了中學裡一些無聊的東西。」
如果不是年齡限制,曹原相信自己會更早參加高考。被迫等到14歲,他以高考669分的優異成績被中科大少年班錄取。
中科大少年班創立於1978年,是一種獨特的天才培養機制。

  40年的時間裡,少年班總共畢業1070名學生,其中不乏多位享譽世界的科學家。

  

  進入少年班,曹原並沒有被周圍優異的同學掩蓋光芒,他依舊卓爾不群。

  別人要用一整年完成的科研項目,曹原短短一個寒假就能完成,被評價為「天才中的天才」。
曹原的大學老師丁澤軍教授,因為要求嚴格,被稱為「丁老怪」,在國內有著令人聞風喪膽的「科研殺手」稱號。
但在說起自己的學生曹原時,丁教授卻一反常態,稱他為一個「很聰明的傢伙」。

  中科大物理學院院長曾長淦更是對曹原青眼有加。提到曹原,他總激動地說:「這是在我實驗室混過的娃,當時我覺得他太厲害了!」

  甚至在某些方面,曾院長也不得不承認,自己指導不了曹原。
在中科大的四年,培養了曹原出色的科研能力。畢業後,他獲得中科大本科生最高榮譽——郭沫若獎學金,前往世界排名前五的麻省理工大學攻讀博士學位。

  

  面對如此光鮮的履歷,曹原卻並非像常人一樣滿意,彼時年僅18歲的他略帶失望地說:「我沒什麼特別的,畢竟花了4年才本科畢業。」

  
與曹原的低調不同,他的同學們對他讚嘆有加,說:「他就是中科大下一個莊小威,實在太強了,在中科大完全就是傳說級的人物。」

  
而同學口中的莊小威,是第一位獲得「麥克阿瑟天才獎」的華人科學家。從中科大少年班畢業後,年僅29歲就進入世界排名第一的哈佛大學擔任教授。2015年,成為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
但如今,曹原的成就似乎已經超過了她。

  

  曹原 (左一)

   曹原究竟有多牛?

  在世界能源史上,電力的傳輸過程,能源損耗巨大。目前使用的傳輸材質中,大約7%的能源熱是在傳輸過程中損失掉的。這是世界上所有能源公司一直頭疼的問題。
1911年,荷蘭物理學家卡末林昂內斯發現了一種能夠將電子損失降到0的傳輸材質,命名為「超導體」。因為這樣發現,昂內斯榮獲諾貝爾獎。
但令人遺憾的是,要想實現這種傳輸條件,環境必須在冷卻至絕對零度(也就是零下273攝氏度)。這在現實世界中絕不可能,因此這一科研成果無法付諸實踐,能源公司依舊承擔巨額損失。

  
昂內斯

  此後的107年,科學界無數科學家前赴後繼,一直希望研製出能夠在常溫條件下實現「超導體」性能的材料,卻都以失敗告終,直到中國科學家曹原的出現。

  
在攻讀博士期間,曹原發現,當疊在一起的兩層石墨烯彼此之間發生輕微偏移的時候,按照他的理論推測,材料會發生劇變,有可能實現超導體性能。
但他的這一推測,卻引起了諸多物理學家的質疑,他們認為這不過是一個20歲的小孩關於世界的美好幻想。真實的試驗結果絕不像曹原想像的那樣簡單。

  

  雙層石墨烯

  曹原沒有被外界質疑的聲音擊退,他堅信自己的判斷。

  為此他日夜蹲守在實驗室,克服高溫、極寒等多種極端困難條件,一次又一次的為捍衛自己的夢想,努力付出。
終於,在一次實驗中,曹原巧妙的將角度旋轉為1.1度時,奇蹟發生了,置身特殊電場的兩層石墨烯,成為超導體,電子在其間暢行無阻,曹原終於向世界證明了自己!
欣喜若狂的曹原深知,這將是一個改變世界的研究成果。為此他小心謹慎,通過7個月的反覆實驗,最終在今年3月份,完成了全部實驗,打破了世界107年來超導體魔咒!

  
隨後,他將學術論文整理後,投給了《自然》雜誌。

  

  
《自然》雜誌編輯收到論文後,激動的都沒來得及排版,就將其中一篇文章提前發到了雜誌網站上,隨後通過另外一篇文章進行評述。
曹原震撼了世界!全球科學家都迫切的希望自己能在實驗室中,複製曹原創造的奇蹟。

  一位哥倫比亞大學教授激動的說「曹原為我們打開了新世界的大門,我們能做的太多了。」
在曹原發表論文之後,短短9個月,石墨烯的初步商業化應用已經落地。以手機為例,一旦安裝石墨烯電池,手機的充電時間將被縮短為16分鐘的閃衝。
以此為基礎,曹原的發現將極大促進電子消費品工業的發展,在能源傳輸方面,將為全球能源行業省下數千億的資金!
也是因此,年僅22歲的曹原成為了年度世界最受關注的科學家。無數大學和科研機構向他拋出橄欖枝,甚至有大學願意為他提供一份教授的職位。
但曹原卻第一時間回到了自己的母校。

  

   為什麼是曹原

  曹原能夠得到今天的成就,離不開自己的天賦,更重要的是,特殊的教育模式。
因為很早就展現出天才的氣質,他的母校深圳耀華中學為他提供了靈活的教學機制,實現個性化教學,因材施教。
曹原的父母為支持學校對曹原的智力開發方案,在家中專門布置了一個屬於曹原的實驗室,為曹原提供最好的科研條件。
同時,曹原一反書呆子的刻板印象。他興趣廣泛,喜歡搗鼓計算機。年少時就經常跑到深圳電子市場,買來一大堆電子元件拆卸安裝,直到研究清楚其中的線路,才肯罷休。
這一點也得到了他在麻省理工學院導師的認可。他說曹原的內心,其實是個修補匠,經常用自製的照相機和望遠鏡拍攝夜空,相關的零件撒滿整間辦公室,桌子上滿是被拆開的計算機。

  

  不僅智商超高,曹原的情商也異於常人。不只一位老師在評價曹原時說到,他們從未教過像曹原一樣高情商的少年。
高峰時不迷茫,低谷時不放棄,年僅22歲,曹原就擁有超越常人的冷靜心態。
在攻讀博士期間,他因為與之前感興趣的項目失之交臂,曹原一度陷入絕望。但很快調整過來之後,繼續進入到相關研究領域中。

  一次偶然的發現,得到了一項意外的實驗結果,曹原激動不已。

  隨後,他花了整整6個月的時間,夜以繼日的研究其中的原理,卻在最後發現那不過是實驗中設置的巧合。

  年少的曹原備受打擊。但第二天,他就又早早出現在實驗室,說自己只能臥薪嘗膽,繼續努力。

  最終憑藉堅韌的毅力,成功發現常溫超導體,一舉攻克世界百年難題。

  

  曹原攝影作品

  面對如潮水般湧來的鮮花和掌聲,曹原沒有迷失自己。他說自己喜歡天文,仰望星空時,會安靜下來。

  也正是浩瀚的宇宙,璀璨的星空,讓曹原始終保持一種平和的心態。

  他時常告誡自己,在廣闊的宇宙面前,再多的起伏都不過是滄海一粟。

  如今,22歲的曹原不知道自己未來的科研生涯會走向何方,但很明確的兩點是:第一,他會繼續此前的研究,創造更多的奇蹟;第二,他會回到中國。

  

   曹原背後的中國科技

  在每年的《自然》雜誌封面中,都會有一期以巨型數字10佔據了核心位置,表示共計10位科學家上榜的報導。
今年,圖片中數字「10」中的「0」被設計成正六邊形,代表了曹原實驗中石墨烯的碳環結構,同時數字呈現兩層紅藍網格疊加的重影,這正是曹原實驗中的「魔法角度」。
面對如此榮耀,曹原說自己更多想起的是中學課堂上的一次實驗。
彼時曹原物理老師黃佳堂告訴他,金屬的電阻率會隨溫度的降低而降低,當溫度趨於絕對零度,就會呈現一種超導狀態。

  如果誰能夠在常溫下發現這種材料,就可能顛覆世界。
年少曹原的對此充滿了好奇,在和同學商量以後,他上前請教老師。但黃佳堂也不知該怎麼回答他,只能遺憾的告訴他:「這是你們這一代人需要研究的問題,研究出來了,就能改變世界。」
一屆屆學生中,問這一問題的不在少數。而多年後,只有曹原憑藉當時強烈的好奇心,真正做到了。

  

  儘管目前留學美國,曹原始終記得自己是一個地地道道的中國人。

  在榮獲大獎之後,他第一時間返回自己的母校中國科技大學,跟自己的導師和同學慶祝自己的成就。曹原表示希望學成歸來後,能夠在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工作。

  曾經很多人說中國沒有核心技術,沒有科研實力。曹原用實力,狠狠打了這些人一巴掌!
世界仍舊是之前的世界,中國早已不是之前的那個中國。越來越多的中國科學家湧現出來,向世界證明了中國的科研實力。

  

  2017年,在同一個評選中,中國科學院院士潘建偉就榜上有名。他被譽為「中國量子力學之父」。

  在他的帶領下,中國遠距離量子通信技術取得了突飛猛進的發展,將為全球用戶帶來更為便利的通信服務。
2013年,中國禽流感專家陳化蘭入選《自然》雜誌年度科學家。她在應對禽流感疫情方面做出過突出貢獻,憑一己之力將禽流感病毒緊緊遏制在可控狀態。
再之前,中國青年科學家,前華大基因CEO王俊同樣登榜。他在人類基因組計劃中,帶領華大基因完成人類基因1%的測序。

  同時世界基因測序工作,華大基因貢獻度超過50%。奠定了中國基因組科學在國際上的領先地位。


  越來越多的中國科學家出現在世界舞臺上,越來越多的中國核心技術正在影響世界。
航天技術、高鐵技術、港珠澳大橋,一個又一個世界奇蹟在中國上演。中國製造,正在改變世界。

  在網際網路領域,中國創業者從此前搬運矽谷模式,到如今無數矽谷精英來中國學習。他們締造了一個又一個移動網際網路商業神話。
正是這樣一大批科研人前赴後繼的努力,造就了如今強大的中國。而曹原無疑是其中最為出色的代表之一。
站在世界科技的巔峰,曹原略帶羞澀地說:「更好的消息還在後面,希望將更多的時間用來為中國科技創造更多的奇蹟。」

  我們有理由相信,這位年僅22歲的中國科學家,將會為中國帶來更多真正硬核的科技創造,成為真正的國之脊梁

  中國,也必將成為真正的世界科技強國!

  

  執行主編 | 張羽漫

  總編輯 | 汪亦兵

  顧問 | 葛繼延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關焦點

  • 「中國潛在的最年輕的諾貝爾獎獲得者」—95後「天才少年」曹原
    原始稿源:中國科學報當地時間5月6日上線的Nature雜誌,因中國的一位「天才少年」而格外受關注。中科大10級少年班校友、美國麻省理工學院「95後」博士生曹原分別以第一作者兼共同通訊作者、共同第一作者的身份在最新一期Nature連發兩篇論文。
  • 魔角石墨烯先驅曹原非常規超導體發現後
    魔角石墨烯先驅曹原非常規超導體發現後下面摘錄部分作者的觀點,供大家參考:  「2017年攻讀博士期間,他發現了石墨烯中的非常規超導電性,他推測,當疊在一起的兩層石墨烯,彼此之間發生輕微偏移的時候,材料會發生劇變,有可能實現超導體性能。可當他說出自己的想法時,卻遭到諸多物理學家質疑,他們認為,這不過是一個20歲的中國小孩,關於世界的美好幻想。但曹原,沒有被權威質疑的聲音擊退,他依然堅持自己的判斷,捍衛自己的夢想!
  • 海嘯級「後浪」!深圳走出的「石墨烯天才」曹原一天兩登《自然》雜誌
    當時《自然》都來不及排版,就迅速以背靠背形式刊登了關於轉角石墨烯的重大成果,文章還配以第三篇文章作為評述,足見這一發現的非凡意義。2018年,曹原登上了《自然》年度十大科學家之首,成為該雜誌創刊149年歷史上年齡最小的入榜者。緊接著,曹原又以22歲的年齡入選了福布斯中國發布的2018年中國「30位30歲以下精英」科技領域榜單,成為了入選者年齡最小的一位。
  • 常溫超導體的劃時代意義
    常溫超導體的意義2018《自然》雜誌年度十大人物評選出爐,居十大人物之首的是22歲中國天才科學家曹原。2018年3月5日,《自然》背靠背發布了兩篇以曹原為第一作者關於「魔角」石墨烯的重磅論文。,而這次2018的年度評選把這位出生在1995年的少年科學家曹原的發現放在年度論文之首,足以想見科學界對這次發現的重視程度。
  • 石墨烯的常溫超導,曹原的「魔角」石墨烯能實現嗎?
    曹原發現的石墨烯,是常溫超導嗎?其實曹原發現的石墨烯超導並不屬於常溫超導範疇,這在NATURE網上的付費下載論文首頁描述中就說明了:「weobservetunablezero-resistancestateswithacriticaltemperatureofupto1.7kelvin.」"我們觀察到臨界溫度高達1.7開爾文的可調零電阻狀態。"
  • 曹原——攻克石墨烯超導世紀難題的中國年輕人
    該雜誌每星期收到論文約150篇,由於版面有限,經過嚴格篩選後最終能夠發表的僅20篇。2018年底,《自然》雜誌刊登了2018年度影響世界的十大科學人物榜單,位居榜首的是一名1996年出生的中國學生,曹原。
  • 中國天才曹原:22歲破百年難題放棄美籍,有望成下一任諾獎得主
    科學界冉冉升起的新星《自然》(Nature)雜誌想必關注科學領域的人都應該知道,而在前不久一位中國的天才在這個世界著名的科學雜誌上,一次性發表兩篇論文,震驚科技界眾多大佬,而這位中國天才,就是曹原。雖然當時立馬有眾多科學界的老前輩出來質疑,但是曹原並沒有因此而退縮,反而將自己關在實驗室裡反覆研究,終於再一次試驗中發現,將兩層石墨烯按照特定的角度,也就是夾角為1.1度的時候,它就能實現超導體的效果。
  • 兩年讀完初中高中,95後天才曹原破百年超導難題,現已回國
    曹原1996年出生於成都,3歲隨父親到了深圳,2007年他進入了耀華實驗學校的超常班,從此就開始了他的開掛人生,當他的同齡人在準備高考的時候,他已經在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攻讀博士了,2018年3月,剛剛22歲的曹原一天兩篇論文登上了自然期刊,論述石墨烯超導的重大發現,Nature也就是自然,是世界頂級的科學期刊,能夠在這個期刊上發文章,是無數科學家孜孜以求的目標,也是評選諾貝爾獎競選院士的重要依據
  • 闢謠:中國天才發現常溫超導?假的
    (曹原宣傳圖)那些厲害了我的國的新聞都要注意,很多都是想像力厲害了我的國。
  • 拒絕美國綠卡,登上科學雜誌,24歲少年曹原正向世界展現中國奇蹟
    在一個天才聚集的班級裡,曹原並沒有因此變得平凡,他天生就是焦點,他就是神童本童。老師、同學都對他讚不絕口,他儼然就是中科大裡傳奇的風雲人物。進入大學的曹原對物理實驗有著十分濃厚的興趣,在同學們都在完成學業的時候,他早已結束了他的功課,開始利用課餘時間進行物理實驗。世界上許多優秀的科學家,離諾貝爾獎只有一步之遙,而這一步是一個難以逾越的鴻溝。
  • 繼中國曹原發現石墨烯超導材料後 美科學家隕石中也發現超導材料
    人類最初發現超導體材料是在1911年,在這一百多年的時間裡,人類不斷的探尋著有一種新的超導材料的問世,就在各國科學家苦苦探索的時候,中國殺出了一匹超導材料的黑馬-石墨烯超導材料。發現和發明該材料的人正是中國新一代最年輕的、世界頂級科學家草原,土生土長的中國四川人。
  • 繼中國曹原發現石墨烯超導材料後 美科學家隕石中也發現超導材料
    人類最初發現超導體材料是在1911年,在這一百多年的時間裡,人類不斷地探尋著有一種新的超導材料的問世,就在各國科學家苦苦探索的時候,中國殺出了一匹超導材料的黑馬-石墨烯超導材料。發現和發明該材料的人正是中國新一代最年輕的、世界頂級科學家草原,土生土長的中國四川人。
  • 研製石墨烯超導體,打破困擾世界107年魔咒的科學家,只有22歲
    荷蘭物理學家卡末林·昂內斯曾經發現了一種能夠將電子損失降到0的傳輸材質,命名為「超導體」。但令人遺憾的是,要想實現這種傳輸條件,環境必須冷卻至絕對零度才能實現。此後的107年中,無數科學家前赴後繼,希望研製出能夠在常溫條件下實現「超導體」性能的材料,卻都以失敗告終。
  • 改變世界的少年:22歲的中國科學家,拒絕美國綠卡,曹原有多牛
    而後他的老師又補充道,如果誰能在常溫下發現這種材料,就能改變整個世界。  2018年3月,在經歷了無數次的失敗以後,曹原終於成功將石墨烯排列成功,實現了常溫下的超導體。  隨後,他的論文被《自然》雜誌發表,並被評價:「曹原是一個開創了全新研究領域的傑出科學家。」  那年的曹原,只有22歲。  1、「挺聰明的傢伙!」
  • 中國天才曹原:破世紀難題放棄美籍,有望成為最年輕的諾獎得主
    這其中,有一位24歲科學家名叫曹原,他因成功實現了石墨烯「超導試驗」而聞名世界,他的研究成果攻克了困擾人類107年的世紀難題,全世界為之震驚!他被預言是最有望拿諾貝爾獎的科學家。如今,無數科研工作者正試圖重複拓展他的研究。天才中的天才1996年,曹原出生在中國十大古都之一的成都。在他3歲的時候,父母為了能給他更好教育和未來,居家遷往深圳。
  • 誰是曹原?
    文 | 謝芳來源|瞭望智庫倫敦時間5月6日,中科大10級少年班校友、美國麻省理工學院「95後」博士生曹原分別以第一作者兼共同通訊作者、共同第一作者的身份在最新一期《自然》上連發兩篇石墨烯論文其實,早在2018年3月5日,《自然》就在網站連發兩篇以曹原為第一作者的重磅石墨烯論文,並專門配發了賓夕法尼亞大學教授Eugene J. Mele對這一重大突破的評述。曹原也因此成為在《自然》上以第一作者身份發表論文的最年輕中國學者。
  • 最接近諾貝爾物理學獎的中國人,95後天才少年手握4篇Nature論文
    而在5月6日,來自中國的一位95後天才少年分別以第一作者以及合作作者的身份,再一次在《自然》期刊上連發兩篇論文,他就是中科大少年班天才——曹原,一位95後博士。相信經常關注石墨烯技術的朋友,對於曹原這個名字應該不會陌生。早在兩年前,曹原憑藉對石墨烯超導的研究就已經登上了「《自然》2018年度十大人物榜單榜首」。
  • ...22歲解世界難題,有望成最年輕諾獎得主,這位中國天才科學家牛!
    在最新一期發行的《自然》(Nature)雜誌中,一位來自中國的少年一次性連發兩篇論文,震驚科技界多位大佬,他就是畢業於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簡稱「中科大」)少年班、目前就讀於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簡稱MIT)的「95後」博士生曹原。
  • 誰是曹原??
    其中,《自然》與《科學》以報導科學世界中的重大發現、重要突破為使命,是綜合性期刊,《細胞》則注重生命科學研究領域,曾刊登過許多重大生命科學研究進展。能夠在三大期刊上發文,是無數科學家孜孜以求的目標,也是評選諾貝爾獎、競選院士、展示大學和科研機構研究實力的重要依據。
  • 中國天才青年—曹原發現了超導雙層石墨烯,多久才可以商業化?
    2018年,《自然》雜誌評選了年度十大科技人物,曹原作為年僅22歲的中國青年登上榜首,這的確很大程度上為國人爭光。曹原的團隊通過兩個堆疊在一起的「超晶格」石墨烯片實現了在原子尺度上對電子移動的自由控制。這極大地降低了製造石墨烯超導性的難度,給研究人員指明了一條更便捷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