闢謠:中國天才發現常溫超導?假的

2021-02-08 天空的代碼世界

(曹原宣傳圖)

那些厲害了我的國的新聞都要注意,很多都是想像力厲害了我的國。一、元旦前一周

三周前,也就是元旦前一周,朋友圈看到有一波人轉發一個新聞《曹原,一舉攻破百年難題的天才》。
新聞內容大概是中國天才少年曹原發現了超導材料。

原文關鍵文字如下:

此後的107年,科學界無數科學家前赴後繼,一直希望研製出能夠在常溫條件下實現「超導體」性能的材料,卻都以失敗告終,直到中國科學家曹原的出現。


中國,也必將成為真正的世界科技強國!

評論裡一片厲害了我的國,少年強則中國強。

我起初以為是民科,看後就忘記這件事了。

二、元旦那一周

一周前,也就是元旦那天,朋友圈又有一波人轉發《少年天才攻破百年難題》,我就納悶了:發生了什麼事?

關於這種專業的事情,還是需要交給專業的人。
恰好我有一個朋友,還在讀博,方向是材料方向。據說他們學的理論都可以造火箭、雷射了,於是向他請教了一下。

對話如下:

通過對話就很清楚了。

以往大家都是用液體來測試超導實驗,這裡曹原首次使用二維材料完成了超導實驗。
這個是一個偉大的創新,但並沒有做到常溫超導,而是1.7k,也就是零下271度。
現有的超導實驗,已經可以到達七八十k了,天才少年曹原的理論離常溫還遠著呢

三、元旦後一周

今天已經元旦後一周了,我為啥才提出這個話題呢?
因為今天朋友圈又有人轉發這個話題了。

謠言被一而再,再而三的轉發,而今晚全體開發被強制參加一個安全會議,趁著這個時間,簡單的寫了這篇文章,並闢個謠:中國天才常溫超導,假的。

註:那些厲害了我的國都要注意,很多都是想像力厲害了我的國!

-EOF-

本文首發於公眾號:天空的代碼世界,微信號:tiankonguse-code

最近文章:

我的2018年個人總結

我的2018年閱讀總結

四五線城市醫院小記

王思聰發了一個支付寶紅包

生活中的不確定

又到考研的日子了

2018年聖誕快樂


❖ 點好看、留言、分享朋友圈  ❖

❖都是對筆者的一種支持  ❖


轉發、分享,是最好的讚賞

相關焦點

  • 石墨烯常溫超導被發現,會讓投入巨大的特高壓輸電失去意義?
    看上去這確實是個比較尷尬的問題,畢竟常溫超導材料普及之後,所有的通電線路都沒有電阻,那麼為了損耗而提高的電壓也就沒有了用武之地!是否我們當前如火如荼正在實施超高壓輸變電工程真成了擺設?我們又該如何面對未來的常溫超導應用局面?
  • 證明存在常溫超導(室溫超導)材料
    在本文發表以前所發現的超導材料全部都是低於零度。2超導的機理BCS理論BCS理論是以近自由電子模型為基礎,以弱電子-聲子相互作用為前提建立的理論。理論的提出者是巴丁(J.Bardeen)、庫珀(L.V.Cooper)、施裡弗(J.R.Schrieffer)。
  • 超導如果中國率先實現常溫常壓會怎麼樣?
    如果中國率先實現常溫超導,那麼在很多領域中國將成為世界一流,並且,這項技術能統領世界的科技發展進程。有的小夥伴們會說,那至於嗎?線面我們來說一說超導的問題,我想你就明白了。直流約瑟夫森效應指電子對可以通過絕緣層形成超導電流。交流約瑟夫森效應指當外加直流電壓達到一定程度時,除存在直流超導電流外,還存在交流電流,將超導體放在磁場中,磁場透入絕緣層,超導結的最大超導電流隨外磁場大小作有規律的變化。三.
  • 中國石墨烯超導天才曹原,放棄美籍戶口,堅持中國籍:我是中國人
    面對美國拋出的橄欖枝——美籍戶口,中國石墨烯超導天才曹原霸氣回應:我是中國人,我選擇回到祖國的懷抱裡。曹原此舉可謂是當今留學生中的一股清流,堪稱當代的「錢學森」,與此同時,也贏得了網友的大力支持和點讚。
  • 中國天才青年—曹原發現了超導雙層石墨烯,多久才可以商業化?
    2018年,《自然》雜誌評選了年度十大科技人物,曹原作為年僅22歲的中國青年登上榜首,這的確很大程度上為國人爭光。曹原的團隊通過兩個堆疊在一起的「超晶格」石墨烯片實現了在原子尺度上對電子移動的自由控制。這極大地降低了製造石墨烯超導性的難度,給研究人員指明了一條更便捷的方向。
  • 美國科學家實現「超高壓常溫超導」
    Adam Fenster美國羅徹斯特大學的科學家成功地獲得了一種常溫超導材料。這種材料能夠在大約攝氏14度(287K)的常溫條件下表現出超導性。然而這是在265萬個大氣壓的超高壓條件下實現的。相關研究成果以「封面故事」的形式出現在了15日的《自然》雜誌上。
  • 常溫超導體的劃時代意義
    常溫超導體的意義2018《自然》雜誌年度十大人物評選出爐,居十大人物之首的是22歲中國天才科學家曹原。2018年3月5日,《自然》背靠背發布了兩篇以曹原為第一作者關於「魔角」石墨烯的重磅論文。這名中科大少年班的畢業生、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的博士生發現當兩層平行石墨烯堆成約1.1°的微妙角度,就會產生神奇的超導效應。這一發現轟動國際學界,直接開闢了凝聚態物理的一塊新領域。如今,正有無數學者試圖重複、拓展他的研究。
  • 摘取常溫超導的「聖杯」,鑭氫化合物在近室溫下表現出超導特性
    超導是指某些物質在一定溫度條件下電阻降為零的性質。然而,大多數材料實現超導的溫度都非常低(零下180攝氏度左右),這限制了它們的實際應用。如能在室溫下使材料具備超導性質,那麼將使全球的電力生產和使用更加有效,使計算系統更加強大。《物理評論快報》雜誌1月14日報導,美國喬治華盛頓大學(George Washington University)的研究人員朝著物理學中的熱門——室溫超導,邁出了重要一步。
  • 物理學家首次實現了真正的常溫超導
    常溫超導領域重要的裡程碑:物理學家們首次在15℃實現了超導性。以前的記錄是-23℃。羅切斯特大學的物理學家蘭加·迪亞斯(Ranga Dias)表示:「由於低溫的限制,具有如此卓越性能的材料並未像大家想像的那樣徹底地改變世界。但是,我們將打破屏障,為許多潛在的應用推開大門。」
  • 真的發現石墨烯常溫超導形態了嗎?超高壓輸電會不會失去意義?
    兩年前,在麻省理工學院學習的中國留學博士生曹原發表了兩篇高質量的論文,闡述了將兩層石墨烯的堆疊角度確定在1.1度左右時,石墨烯的物理特性會發生質的轉變,轉化為超導體,即沒有電阻的狀態,在這當時引起了科學界的轟動。
  • 石墨烯的常溫超導,曹原的「魔角」石墨烯能實現嗎?
    曹原發現的石墨烯,是常溫超導嗎?其實曹原發現的石墨烯超導並不屬於常溫超導範疇,這在NATURE網上的付費下載論文首頁描述中就說明了:「weobservetunablezero-resistancestateswithacriticaltemperatureofupto1.7kelvin.」"我們觀察到臨界溫度高達1.7開爾文的可調零電阻狀態。"
  • 更緊密分布的氫原子,可促進常溫常壓下超導現象
    假如常溫超導材料有朝一日終於問世,將在工業領域徹底改變能源效率。最近美國橡樹嶺國家實驗室(ORNL)科學家發現,金屬氫化物材料中的氫原子排列比模型預測得還要緊密,這種特徵可能是促進常溫超導現象的關鍵。超導體是指在特定溫度下呈現電阻為零的導體,可形成極強大的磁場,能產生不少革命性應用,比如時速超過500公裡的磁浮列車、超導量子幹涉儀(已有實際應用,如:MRI)、粒子加速器、超導輸電線路等。
  • 《自然》封面:科學家製備出世界上第一個常溫超導材料
    然而,我們的發現將打破這些障礙,並為許多潛在的應用打開大門。」Dias 說。物理學家夢寐以求的室溫超導材料超導現象在 1911 年首次被發現,它賦予了材料兩個關鍵的特性:電阻消失和完全抗磁性。意義重大,挑戰也更大「我們生活在一個半導體社會,有了這種技術,你可以把社會帶入一個超導社會,在那裡你再也不需要電池之類的東西。」 這項發現的論文共同作者、內華達大學拉斯維加斯分校的 Ashkan Salamat 說。
  • Nature 封面:科學家製備出世界上第一個常溫超導材料
    而如果能夠實現常溫超導,則全球化電力供應的夢想將成真。論文通訊作者、羅徹斯特大學物理和機械工程助理教授 Ranga Dias 表示,開發在室溫下沒有電阻和磁場驅逐的超導材料,是凝聚態物理學的 「聖杯」。無數科學家已經尋找了一個多世紀。
  • Nature 封面:科學家製備出世界上第一個常溫超導材料
    而如果能夠實現常溫超導,則全球化電力供應的夢想將成真。 論文通訊作者、羅徹斯特大學物理和機械工程助理教授 Ranga Dias 表示,開發在室溫下沒有電阻和磁場驅逐的超導材料,是凝聚態物理學的 「聖杯」。無數科學家已經尋找了一個多世紀。
  • Nature封面報導:科學家製備出世界上第一個常溫超導材料
    自1911年Onnes在4.2K的低溫下發現汞的超導電性,一直以來,高溫乃至室溫超導都是理論和實驗物理領域的挑戰。  近些年,高壓下富氫材料的高溫超導電性被多次報導,也曾有中國科學家預言,H2S可能在高壓下轉變為高溫超導體。
  • 發現常溫超導體:中國95後科學家曹原震驚世界
    友導讀   一位22歲的中國少年,日夜蹲守在實驗室,克服高溫、極寒等多種極端困難條件,發現了在常溫條件下實現「超導體」性能的材料,這項科研發現一舉解決了困擾世界  站在世界科技的巔峰,這位「天才中的天才」並沒有忘記自己的母校和祖國,希望他日學成歸來,能夠在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工作,將更多的時間用來為中國科技創造更多的奇蹟。
  • 俄科學家常溫超導獲突破!-20℃即可實現零電阻,或引領全球發展
    科學前沿觀天下 篤學明理洞寰宇常溫超導一直以來都是全球科學家的夢想。可以說,如果誰掌握了研發常溫超導的技術,誰就將一躍成為全球科學科技的尖端選手。最近,來自莫斯科物理技術研究院的科學家開創性地設計了一個計算程序,能夠準確預測出哪些元素可以與氫(H)結合,從而實現「常溫」超導體的可能性。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科學家發現一些特殊材料可以利用其外圍電子形成穩定的庫珀對,實現零電阻的超導體。然而,庫珀對的穩定需要聲子的振動來保持,所以材料需要冷卻到-234.5℃才可以。
  • 科學家製備出世界上第一個常溫超導材料
    然而,我們的發現將打破這些障礙,並為許多潛在的應用打開大門。」Dias 說。物理學家夢寐以求的室溫超導材料超導現象在 1911 年首次被發現,它賦予了材料兩個關鍵的特性:電阻消失和完全抗磁性但是,這次研究人員創造出的常溫超導材料,也有存在一些嚴重的限制。他們觀察到的超導現象,是在 2670 億帕壓力條件下實現的,而這個壓力約是標準胎壓的一百萬倍。
  • 曹原——攻克石墨烯超導世紀難題的中國年輕人
    攻克世紀難題2018年3月5日,《自然》發表了兩篇以曹原為第一作者石墨烯重磅論文,《自然》雜誌在論述曹原入選年度人物的理由時表示:「在他的論文當中,他發現了兩層平行石墨烯堆成約1.1°的微妙角度就會產生神奇的超導效應。這一發現轟動國際學界,直接開闢了凝聚態物理的一塊新領域,讓無數科研學者展開了研究與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