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的發現石墨烯常溫超導形態了嗎?超高壓輸電會不會失去意義?

2021-01-15 優美生態環境保衛者

兩年前,在麻省理工學院學習的中國留學博士生曹原發表了兩篇高質量的論文,闡述了將兩層石墨烯的堆疊角度確定在1.1度左右時,石墨烯的物理特性會發生質的轉變,轉化為超導體,即沒有電阻的狀態,在這當時引起了科學界的轟動。畢竟在本世紀初,兩位俄裔科學家就曾經因為創新性地進行獲取「單層石墨烯」實驗,而獲得2010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假如通過應用石墨烯製備了常溫的超導體,那麼我們現在所使用的超高壓輸電技術將無用武之地。那麼,真的就像我們想像的那樣,超高壓輸電真的將會變得沒有意義了嗎?

石墨烯本來在自然界中就存在,只不過並非單層結構,而且很難剝離。理論上,根據石墨烯內部碳原子的堆疊結構,可以將其分為多層、少層、雙層和單層石墨烯。從微觀分子結構看,從石墨材料中,如果應用特殊的方法將碳原子層進行剝離,就有可能會形成單層的碳原子平面二維結構,即單層石墨烯中的碳原子是以SP2雜化軌道所組成,構成了許多呈現蜂窩形的六邊形晶格結構。

由於石墨烯中的碳原子間的作用力連接非常強,這就使得即使單層的石墨烯的柔韌性非常好,在受到外界施加作用力發生變形以後,碳原子之間不會發生重新排列的情況,所以結構非常穩定,強度也相當高,一般的用石墨烯製成的包裝袋可以支撐提起2噸重的汽車。

另外,當石墨烯中的電子發生遷移時,也不會因為晶格的缺陷或者外來原子的侵入而發生散射問題,所有具有優良的導電性能和出色的光學特性,因此,在光學儀器製造、航空航天、新能源、傳感器、顯示器和電晶體製造等領域,有著廣泛的應用。

前面提到的曹原通過實驗獲取的雙層「魔角」石墨烯,就是我們傳說中理想狀態化的常溫超導體。國內現在普遍採用的超高壓輸電,就是使用500-1000千伏的電壓等級進行電能的輸送,由於在一定的輸送功率條件下,提高電壓的同時就會降低電流,電流的減小就會降低輸電線的發熱量,從而減小輸送過程中的能耗損失,電能的輸送效率就會提高,因此應用超高壓輸電,對於電能的輸送特別是中遠距離的電能輸送,具有非常重大的意義。

那麼,石墨烯既然具有超強的導電性能,而且還可以在特定的條件下實現「常溫超導」,那麼是否可以用它做成輸電材料,來代替現有的超高壓輸電模式,從而從根本上降低輸送成本呢?可以肯定的說,這只是理想化的狀態,從目前看還完全不可行。主要原因就在於常溫超導的實現現在還達不到。其中最核心的問題,就是上面提到的雙層「魔角」石墨烯實現超導,也是在特殊的條件下實現的,那就是處在-271攝氏度的環境,顯然在自然狀態下,我們根本不可能達到這樣的目標。

另外,從超導體的形成所必須具備的要求來看,必須要至少滿足三個條件,即臨界溫度、臨界磁場強度、臨界電流密度,只有當這三個條件同時滿足,材料才會成為超導體,一旦有一項指標超過臨界閾值,那麼超導體就會立即恢復到正常材料的物理狀態。拿電力輸送為例,即使我們真的研製出了超導材料,替代了現有超高壓輸電,那麼在保障電力輸送能力的前提下,大大降低了輸電電壓,那麼在保障一定輸送功率的情況下,就必須提高輸電電流強度,而電流強度的顯著提高,又會極大增加超出超導體臨近電流密度閾值的風險,這樣的話超導體一瞬間就又重新變回普通材料,材料電阻又重新增大,在這麼大的電流條件下,電能的損耗一下子又猛增起來,輸電效應就變得奇差無比。

所以,從目前的情況下,一方面還無法實現真正的常溫超導,另一方面,即使有超導材料,在輸電時也會受到各種條件的制約,在現有條件下根本不適合長距離電力的輸送,所以根本無法取代超高壓輸電的相應優勢,不過隨著技術的突破和日益成熟,在其它領域,以石墨烯為代表的超導體將會發揮更大的作用。

相關焦點

  • 石墨烯常溫超導被發現,會讓投入巨大的特高壓輸電失去意義?
    看上去這確實是個比較尷尬的問題,畢竟常溫超導材料普及之後,所有的通電線路都沒有電阻,那麼為了損耗而提高的電壓也就沒有了用武之地!是否我們當前如火如荼正在實施超高壓輸變電工程真成了擺設?我們又該如何面對未來的常溫超導應用局面?
  • 常溫超導體的劃時代意義
    常溫超導體的意義2018《自然》雜誌年度十大人物評選出爐,居十大人物之首的是22歲中國天才科學家曹原。2018年3月5日,《自然》背靠背發布了兩篇以曹原為第一作者關於「魔角」石墨烯的重磅論文。這名中科大少年班的畢業生、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的博士生發現當兩層平行石墨烯堆成約1.1°的微妙角度,就會產生神奇的超導效應。這一發現轟動國際學界,直接開闢了凝聚態物理的一塊新領域。如今,正有無數學者試圖重複、拓展他的研究。
  • 石墨烯的常溫超導,曹原的「魔角」石墨烯能實現嗎?
    曹原發現的石墨烯,是常溫超導嗎?其實曹原發現的石墨烯超導並不屬於常溫超導範疇,這在NATURE網上的付費下載論文首頁描述中就說明了:「weobservetunablezero-resistancestateswithacriticaltemperatureofupto1.7kelvin.」"我們觀察到臨界溫度高達1.7開爾文的可調零電阻狀態。"
  • 美國科學家實現「超高壓常溫超導」
    Adam Fenster美國羅徹斯特大學的科學家成功地獲得了一種常溫超導材料。這種材料能夠在大約攝氏14度(287K)的常溫條件下表現出超導性。然而這是在265萬個大氣壓的超高壓條件下實現的。相關研究成果以「封面故事」的形式出現在了15日的《自然》雜誌上。
  • 證明存在常溫超導(室溫超導)材料
    當磁鐵靠近超導體時,超導體感應出與之相反的電流,因為電阻為零,所以電流一直流動,表現為完全抗磁性。如果是一般導體這電流則會因此電阻而快速轉換為熱量,失去完全抗磁的特徵。那麼我們可以重點分析這些反常抗磁性的材料。看看這些材料異常的根本原因。
  • 尋找常溫超導體,我們看到了希望
    超導電現象發現至今已有一百一十多年歷史了.在這歷史瞬間,超導有可能成為新產業革命的導火線,尤其是1987年液氮溫區高溫超導體的出現,全球迅速掀起高溫超導研究熱潮,人們期望高臨界電流,結構穩定的氧化物高溫起導材料的開發,能在國計民生的許多領域得到廣泛應用.現在著重就超導體在電力工業中輸電作用做簡單介紹
  • 尋找常溫超導體,我們㸔到了希望
    電流傳輸過程是遵守德國物理學家歐姆發現的歐姆定律,即電路中的電壓和電流是成一定比例的,這個比例常數就是電阻.為了減少輸電過程能量損耗,釆用高壓輸電。另外,目前高溫超導材料還得在液區運行。中國科學院電工研究所和西北有色金屬研究院 、北京有色金屬研究總院合作 ,自1997年底開始進行高溫超導輸電電纜的開發研究,這是我國「863」 計劃的「九五」重要項目,其目標是研製一根6米長 2000安的高溫超導輸電電纜。
  • 石墨烯超導:22歲中國少年破解百年物理難題,開創物理研究新領域
    強電應用即大電流應用,包括超導發電、輸電和儲能;弱電應用即電子學應用,包括超導計算機、超導天線、超導微波器件等;抗磁性應用主要包括磁懸浮列車和熱核聚變反應堆等。可以說,對超導體的研究在凝聚態物理領域甚至在整個物理學界中,都扮演著不可忽視的重要角色。
  • 中國天才青年—曹原發現了超導雙層石墨烯,多久才可以商業化?
    雖然媒體鋪天蓋地地報導石墨烯的超導性,但我們仍需認清目前面臨的問題。現在石墨烯技術還在突破階段,真正大規模商業化應用還得一段時間。之前華為發布了配備石墨烯電池的手機也只是增強電池的導熱性,並沒有顯著增加電池容量。
  • 超導如果中國率先實現常溫常壓會怎麼樣?
    如果中國率先實現常溫超導,那麼在很多領域中國將成為世界一流,並且,這項技術能統領世界的科技發展進程。有的小夥伴們會說,那至於嗎?線面我們來說一說超導的問題,我想你就明白了。你想,沒有電阻的電線會是什麼樣子?還不止這樣,還有完全抗磁性等等。二.超導體的完全抗磁性剛才說到,電在導體中電阻為零,那可了不得。這麼舉個例子吧,比如新疆發的電要傳輸到上海,我們就需要把電壓控制得很高,這樣就能減少一路上的電力消耗。那可是進幾千公裡的距離啊。
  • 超導效應是什麼,絕緣體如何轉變為超導體?一位帶你了解
    首先,昂內斯將汞冷卻到零下40℃,使汞凝固成線狀;然後利用液氦將溫度降低至4.2K附近,並在汞線兩端施加電壓;當溫度稍低於4.2K時(相當於-269℃時,將開氏溫度轉變為攝氏度的公式就是開氏溫度-273,因為絕對零度是-273度),汞的電阻突然消失,表現出超導狀態,後來他又發現許多金屬和合金都具有與上述汞相類似的低溫下失去電阻的特性,由於它的特殊導電性能,卡茂林-昂尼斯稱之為超導效應。
  • 更緊密分布的氫原子,可促進常溫常壓下超導現象
    假如常溫超導材料有朝一日終於問世,將在工業領域徹底改變能源效率。最近美國橡樹嶺國家實驗室(ORNL)科學家發現,金屬氫化物材料中的氫原子排列比模型預測得還要緊密,這種特徵可能是促進常溫超導現象的關鍵。超導體是指在特定溫度下呈現電阻為零的導體,可形成極強大的磁場,能產生不少革命性應用,比如時速超過500公裡的磁浮列車、超導量子幹涉儀(已有實際應用,如:MRI)、粒子加速器、超導輸電線路等。
  • 繼中國曹原發現石墨烯超導材料後 美科學家隕石中也發現超導材料
    人類最初發現超導體材料是在1911年,在這一百多年的時間裡,人類不斷的探尋著有一種新的超導材料的問世,就在各國科學家苦苦探索的時候,中國殺出了一匹超導材料的黑馬-石墨烯超導材料。發現和發明該材料的人正是中國新一代最年輕的、世界頂級科學家草原,土生土長的中國四川人。
  • 繼中國曹原發現石墨烯超導材料後 美科學家隕石中也發現超導材料
    人類最初發現超導體材料是在1911年,在這一百多年的時間裡,人類不斷地探尋著有一種新的超導材料的問世,就在各國科學家苦苦探索的時候,中國殺出了一匹超導材料的黑馬-石墨烯超導材料。發現和發明該材料的人正是中國新一代最年輕的、世界頂級科學家草原,土生土長的中國四川人。
  • 中國天才少年曹原發現石墨烯超導現象,有獲得諾貝爾獎的可能嗎?
    超導從發現到今一直沒有實質性突破,目前超導材料都是在極低的溫度下才實現零電阻。曹原通過研究凝聚態物質的物理性質與微觀結構以及它們之間的關係,即通過研究構成凝聚態物質的電子、離子、原子及分子的運動形態和規律,從而認識其物理性質。
  • 超高壓食品,你吃過嗎?
    超高壓食品,你吃過嗎?當然,這不是幻夢,而是利用超高壓技術使食品液體化。用這種技術加工的食品就是超高壓食品,即把食品置於1000個以上的大氣壓中,在常溫或較低溫度條件下,以不損害食品材料本質的方式對其進行調合、加工、殺菌。1899年,科學家海特(Hite)利用超高壓成功阻止了牛奶的變質。
  • 如何釋放石墨烯的超導能力?扭曲和擠壓試試看
    《科學》雜誌1月24日發文稱,美國哥倫比亞大學(Columbia University)領導的研究小組發現了一種控制石墨烯導電性的新方法,他們通過精確調整石墨烯的蜂窩狀碳原子層間隔,誘導出了超導性。該研究為這種二維材料的物理學研究提供了新的見解。哥倫比亞大學物理學助理教授、項目研究首席Cory Dean說:「我們的研究為利用壓力誘導旋轉雙層石墨烯的超導性提供了新方法。
  • 「魔角」石墨烯織造「高溫」超導
    論文的主要作者為什麼「魔角」石墨烯能夠實現「高溫」超導?該重要發現意味著什麼?羅會仟 | 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  副研究員 科普作家,兩人也因在單層和雙層石墨烯體系中分別發現了整數量子霍爾效應及常溫條件下的量子霍爾效應獲得201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
  • 從超導到石墨烯曹原有何貢獻?他能獲得諾獎嗎?來西瓜視頻了解吧
    說高溫超導是不是就是幾百度幾千度下的超導體。不是,是相對較高,那也是零下一兩百度了,現在的終極目標是室溫超導體,就是常溫下就能超導那就完美了。那我來告訴大家,東西就叫做石墨烯,就是石墨的一層碳原子,但是石墨烯的發現也是充滿戲劇性。因為很早的時候物理學家猜測說就只有一個原子厚度的二維材料,他是不會存在的。理由就是根據熱力學漲落這種材料不會穩定。說白了,就是在微觀尺度下,原子會亂動,上下左右的動。所以不可能你讓所有的原子他都保持在一個平面上,然後還老老實實的呆著,就必將會重新打亂,然後形成一種三維結構。
  • 闢謠:中國天才發現常溫超導?假的
    新聞內容大概是中國天才少年曹原發現了超導材料。原文關鍵文字如下:此後的107年,科學界無數科學家前赴後繼,一直希望研製出能夠在常溫條件下實現「超導體」性能的材料,卻都以失敗告終,直到中國科學家曹原的出現。中國,也必將成為真正的世界科技強國!評論裡一片厲害了我的國,少年強則中國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