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天才曹原:破世紀難題放棄美籍,有望成為最年輕的諾獎得主

2021-01-08 君不見教育

中科大是中國科學院所屬的一所以前沿科學和高新技術為主、兼有特色管理和人文學科的綜合性重點大學。建校至今,為我國培養出了一大批生物科學與高新科技人才。

這其中,有一位24歲科學家名叫曹原,他因成功實現了石墨烯「超導試驗」而聞名世界,他的研究成果攻克了困擾人類107年的世紀難題,全世界為之震驚!他被預言是最有望拿諾貝爾獎的科學家。如今,無數科研工作者正試圖重複拓展他的研究。

天才中的天才

1996年,曹原出生在中國十大古都之一的成都。在他3歲的時候,父母為了能給他更好教育和未來,居家遷往深圳。眾所周知,深圳是我國最早成立的經濟特區之一。在上個世紀九十年代,很多人都懷揣著夢想來到這座城市努力打拼。

在這裡,曹原不僅接受到了良好的教育環境,還見證了深圳一步步發展成為中國經濟實力以及科研實力最強的城市之一。看到祖國變得越來越強大,人們的生活也過得越來越好,曹原從小就感懷赤子之心,努力學習,誓報祖國。

在學校,他的學習成績一直名列前茅。11歲的那年,因為學習成績太過優異,他被選進了廣東省聞名的耀華實驗學校,該校是一所致力於培養「天才學子」的學校。在這裡,他僅僅用了三年時間就完成了小學、初中和高中的全部課程。

三年後,他以總分669的優異成績被中科大錄取,並進入了中科大「嚴濟慈物理英才班」。在這裡,他的潛在天資得到了充分的表現,一路成績驕人。儘管身邊的同學個個都很優秀,但他始終是最優秀的那一個。別人用一整年才完成的科研項目,他只需要短短兩個月就能完成,在老師眼裡他就是「天才中的天才」。

2012年,由於表現非常突出,他被中科院派往美國密西根大學交流學習,還獲得了頂尖海外交流獎學金。無論是國外的教授還是中科大的教授,在看到他寫的論文後,無不豎起大拇指,當時都覺得這樣孩子太厲害了,日後必成大器。

大學四年,曹原不負眾望的拿到了中科大最高榮譽獎——郭沫若獎學金。為了繼續深造,他又馬不停蹄地前往了美國著名的麻省理工學院攻讀博士學位,這一年,他才19歲。

攻克百年難題

是金子走到哪都會發光,即使在麻省理工這樣人才濟濟的地方,曹原的才華仍舊光彩奪目。他並沒有成為「傷仲永」一般的人物,沒有抱著天賦混日子,相反的,他緊緊抓住每一個機會,刻苦專研,大膽創新,勤於研究。

在讀博期間,他時常想起中學物理老師對他說過的一句話,「如果誰能在常溫狀態下,發現一種超導材料,誰就可以顛覆世界。」當時,這句話就像一顆種子一樣,在他心裡紮下了根。或許,黃佳堂老師也沒想到,自己無意間說的一句話,竟打開了曹原通往世界科技的大門。

從那時起,他對物理老師的話一直念念不忘。讀博四年,他一直潛心研究石墨烯超導電性。為了攻克這個百年難題,他常常廢寢忘食地扎進實驗室裡做實驗,儘管經歷過無數次的失敗,可他從來沒有想過放棄。

用他麻省理工導師的話說,曹原在內心深處就是個「修補匠」,他喜歡把各種東西拆開後再重組,而且拆開後的東西一定要還原成原來的樣子。在他的辦公室裡,堆滿各種電子產品的零件。

以這樣的「修補匠」精神,曹原經歷一次又一次的研究和實驗,最終發現了石墨烯的非常規超導電性。於是他大膽推測,當疊在一起的兩層石墨烯彼此之間發生輕微偏移時,材料會發生劇變,有可能會實現超導性能。

這一推測當時遭到了很多學者的質疑,畢竟這是整個物理學界研究了一百多年的都尚未研究出來的問題。這個年紀輕輕、二十出頭的小夥子,怎麼可能有這麼大的建樹?有的人甚至覺得曹原是想出名想瘋了,才會如此妄加推測。

面對大家的質疑,曹原並沒有灰頭喪臉,而是選擇用實力來說話。為了證明自己的猜想,他夜以繼日待在實驗室不停地做試驗,在經歷無數次失敗後,終於在一次試驗中奇蹟發生了:他將兩層石墨烯旋轉到特定的疊加角度值時,它們可以在零阻力的情況下傳導電子,成為超導體。

而後,他又經過了半年多的反覆實驗,最終得出結論:當兩層平行石墨烯材料堆成約1.1°的微妙角度就會產生神奇的超導效應。這項研究的兩篇論文被曹原以第一作者的身份發表到國際頂級期刊雜誌《自然》上。

一時間,曹原的研究成果震驚了整個物理界,開闢了凝聚態物理的一塊全新領域,全世界的物理學家將為之繼續深入探索。

放棄美國綠卡回國效力

值得一提的是,曹原的研究方向一旦成果落地,將為世界能源行業節省數萬億美元的資金。對於這樣一個站在這項領域頂端的科學家,美國自然不想錯過。

就在曹原取得震驚世界的斐然成就後,美國為了留住他,主動向他拋出了橄欖枝,給他開出了十分誘人的條件,並給他提供綠卡希望他加入美國籍。

然而面對種種誘惑,曹原絲毫沒有動心,一心只想回到祖國。就在石墨烯超導論文轟動世界的第三天,他毅然回到了中科大。

後來,當有人問及他為什麼不留在美國發展時,這個24歲的東方少年只說了一句平淡的話:「我是一個中國人,我學成後要回到中國。」

這讓我想起了我國偉大的「兩彈一星」錢學森曾經說過一句話:我是中國人,我的根在中國,我可以放棄在美國的一切,但不能放棄祖國。

誠然如此,老一輩科學家的精神正在激勵著許許多多海外學子學成報國的決心,他們努力學習科學知識,心繫國家的前途與命運,無論身在何處,都對祖國懷有最真摯的情感,這樣的科學家,值得我們敬佩。

相關焦點

  • 中國天才曹原:22歲破百年難題放棄美籍,有望成下一任諾獎得主
    科學界冉冉升起的新星《自然》(Nature)雜誌想必關注科學領域的人都應該知道,而在前不久一位中國的天才在這個世界著名的科學雜誌上,一次性發表兩篇論文,震驚科技界眾多大佬,而這位中國天才,就是曹原。而他的成名之舉並非今年,早在2018年的時候,曹原就憑藉第一作者的身份在《自然》雜誌中發表了兩篇石墨烯相關的重磅論文,當時科學界都稱他為「石墨烯駕馭者」,而他也是自然雜誌上最年輕的中國學者。
  • 中國石墨烯超導天才曹原,放棄美籍戶口,堅持中國籍:我是中國人
    面對美國拋出的橄欖枝——美籍戶口,中國石墨烯超導天才曹原霸氣回應:我是中國人,我選擇回到祖國的懷抱裡。曹原此舉可謂是當今留學生中的一股清流,堪稱當代的「錢學森」,與此同時,也贏得了網友的大力支持和點讚。
  • 中國天才曹原再次獲獎,或將成「人類史上最年輕的諾獎獲得者」?
    ——加費羅 成功等於百分之一的天賦加百分之九十九的努力,被譽為很有可能成為人類史上最年輕的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曹原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天賦加努力,鋪就了他的成功路。 有些人生來就註定和旁人不同,自小就進入中科大少年班的曹原從一開始就和旁人不同。
  • 「中國潛在的最年輕的諾貝爾獎獲得者」—95後「天才少年」曹原
    曹原曾因發現讓石墨烯實現超導的方法而被譽為「石墨烯的駕馭者」。他還登上了2018年Nature年度人物榜,並被一些報導稱為「中國潛在的最年輕的諾貝爾獎獲得者」。那麼,這位「天才中的天才」到底有多牛?曹原成為通訊作者,表明他是論文的主要創意貢獻者之一。
  • 他有可能是中國史上最年輕的諾貝爾獎獲得者,中國天才曹原再次獲
    不過,事情也並非是絕對的,有的時候總會出現一些天才,他們會將我們無法企及的門檻化為通途。這之中就包括了一位少年天才,他的名字叫做曹原。曹原不僅讀書超於常人,在21歲的時候就對石墨烯的研究做出巨大突破,連續兩次入選自然雜誌封面。人們紛紛推論,他也有可能會成為世界上最年輕的諾獎得主。那麼這位天才又是如何做到的呢?
  • 來自中國的天才少年,24歲破百年難題,有望衝擊最年輕諾獎得主
    物理界的最高獎項,就是諾貝爾獎,但是,中國一直沒有人獲得該獎項。今天,要給大家講述一位天才少年的事跡,他是中國物理界最有望獲得諾貝爾獎的人。這位96出生的少年,至今只有24歲,但是,他的研究給世界做出的貢獻卻不可估量。
  • ...22歲解世界難題,有望成最年輕諾獎得主,這位中國天才科學家牛!
    「中國潛在的最年輕諾貝爾獎獲得者」《自然》創刊於1869年,不僅是集世界範圍內廣泛影響力和高含金量內容於一身的著名學術期刊,更是評選諾貝爾獎、競選院士、展示大學和科研機構研究實力的重要依據。因此,當22歲的曹原在《自然》連發兩篇論文時,不僅一戰成名,其論文成果更被形容為「一舉解決了困擾世界107年的難題」。曹原的發現究竟有多重要,那就要從100多年前說起了。在正常環境下,電力在傳輸時,約有7%的能源會在傳輸過程中損失,造成了極大的能源損耗。
  • 曹原——攻克石墨烯超導世紀難題的中國年輕人
    《自然》雜誌自創辦以來,曹原是獲此殊榮年齡最小的科學人物,也是該雜誌有史以來以第一作者刊登的中國最年輕的科研工作者有人不解的問,為什麼一向「嚴苛」而又著名的《自然》期刊會對這位年輕的學者會如此青睞呢?攻克世紀難題2018年3月5日,《自然》發表了兩篇以曹原為第一作者石墨烯重磅論文,《自然》雜誌在論述曹原入選年度人物的理由時表示:「在他的論文當中,他發現了兩層平行石墨烯堆成約1.1°的微妙角度就會產生神奇的超導效應。
  • 天才曹原:解決107年的世紀難題,連登科學雜誌,卻拒絕美國綠卡
    1、天生不凡,14歲上大學曹原在1996年出生於四川成都,來自天府之國。從小他就展現出了驚人的學習能力,成績一直名列前茅,可生活中看起來卻有些呆滯,絲毫看不出天才的跡象。,順利考入了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的少年班。
  • 中國最年輕科學家,攻克世界超導物理學難題,卻放棄美籍毅然回國
    而「千裡馬」也成為了當今社會「人才」的象徵。今天小編要給大家介紹的是中國的天才少年——曹原。曹原,不僅是一個外表普普通通的年輕人,更是一個震驚世界的年輕科學家!在高手比比皆是的天才少年班裡,他依然脫穎而出,別人花6年時間學習的中學課程,他僅用兩年時間就完成了。更值得一提的是,曹原還以非常優異的成績考入了中國科學技術大學,而且還是該校最有希望的「嚴濟慈物理英才班"。
  • 先後培養了莊小威和曹原
    中國第一個真正意義上的正規早慧青少年教育平臺,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少年班,1978年在諾獎得主李振道的倡議下,在國家和中科院的大力支持下成立,這也成了中科大八九十年代力壓清北,現如今依舊比肩清北的殺手鐧!她曾獲得理論力學、電動力學、量子力學、統計力學四大力學全滿分的佳績,也是第一個四大力學大滿貫得主!她不僅獲得美國麥克阿瑟基金會「天才獎」和科學突破獎,還曾和諾貝爾獎擦肩而過。
  • 曹原,有望成為中國最年輕諾獎得主|如何培養一個有創造力的孩子
    2020年,5月6日,24歲的中國青年曹原在《Nature》雜誌上連發兩篇論文,轟動了整個科學界。為什麼曹原的文章能在《Nature》上發表?因為他的石墨烯論文解決了過去109年未曾解決的難題。《Nature》的編輯在收到論文後,興奮地都沒有排版,就第一時間發布在了網站上。曹原為什麼可以這麼&34;?
  • 中國天才少年曹原:22歲破科學界百年難題,主動放棄美國國籍
    不過也有一些貨真價實的神童,他們從小到大一直很優秀,比如說曹原就是如此。作為95後的他,從小就表現出了十分優秀的學習能力,短時間內就可以掌握新的知識點。父母發現他的天資聰穎後,進行了大力的培養,給他請了家教。而曹原本身也十分的刻苦,在3年的時間裡,就將小學讀完。半年的時間裡,就讀完整個初中,在13歲時就已經是高中生。
  • 理察·塞勒獲諾貝爾經濟學獎 解讀諾獎"最年輕"獎項
    理察·塞勒獲諾貝爾經濟學獎 解讀諾獎"最年輕"獎項 原標題: 與生理學或醫學、物理學、文學獎等諾獎「元老」獎項不同,諾貝爾經濟學獎到1969年才首次頒獎,是諾獎中「最年輕」的獎項。  事實上,經濟學獎與其他幾位「老大哥」除了年歲差很多以外,其真正的全稱其實叫「紀念阿爾弗雷德-諾貝爾瑞典銀行經濟學獎」,也稱「瑞典銀行經濟學獎」,是瑞典國家銀行與諾貝爾基金會合作成立。
  • 物理「天才少年」曹原,放棄美國籍回國,卻遭中科大教授質疑炒作
    兩年前,一位來自中國名叫曹原的天才少年,攻克了一個困擾學術界百年的難題---石墨烯超導效應。這一年,出國留學年僅22歲的曹原發現:當兩層平行石墨烯堆成特定的角度時,就會產生超導效應。這一發現不僅解決了困擾物理學領域整整107年的難題,也讓曹原這位來自中國的22歲少年一躍成名,成為登上世界頂尖學術雜誌《Nature》,年齡最小的中國學者。曹原 發現開闢了「凝聚態物理」新領域,目前國內外許多物理方面的專家學者都在試圖拓展他的研究,而這樣一位天才少年,也引起了世界各地高校的注意。
  • 「天才獎」得主餘金權:希望諾獎來得晚一點 想專注於科研
    「我希望諾獎來得晚一點比較好,讓我自己能在獲獎之前先專注於做科研,真正的科學家最大的樂趣還是來自於科研。」2018年10月31日,麥克阿瑟天才獎得主餘金權在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上接受採訪時說。麥克阿瑟獎,又稱為「天才獎(Genius Grants)」,每年獎勵20至30名各個領域「在持續進行創造性工作方面顯示出非凡能力和前途」者。與很多大獎不同,麥克阿瑟獎並不注重過去的成就,而是鼓勵那些有創造力、有洞察力、有潛力的人。2016年,餘金權獲得麥克阿瑟天才獎。
  • 解決困擾科學界107年難題,被譽為天才少年的曹原,能獲諾貝爾獎嗎
    2018年12月18日,世界上歷史最的、最有名望的之一的《Nature》在公布年度科學人物的時候,竟將一名年輕的中國男孩列為了榜首。 是的,你沒看錯,就是一名出生在1996年,在當時不過22歲的中國男孩曹原,登上了美國《Nature》雜誌,這一在諸多科學界都佔據著領頭羊位置的雜誌榜首。
  • 中國天才曹原多次登上《自然》,堅決不改國籍!
    直到2012年,莫言才打破了中國人無法獲獎的魔咒,斬獲了2012年諾貝爾文學獎,但是對中國教育的抨擊依然沒有結束,2015年,屠呦呦斬獲諾貝爾生理學獎,打破了中國科學家無法獲得諾貝爾理科獎的魔咒。即使2015年屠呦呦獲得了理科獎,但和歐美等科技強國比較,獲獎人數也是天壤之別的,中國要想在科技上證明自己的實力,必須要有更多的人能夠獲得理科獎。然後近幾年,中國誕生了一個天才,從目前的情況來看,數次登上《自然》雜誌,獲得的成果另世界震驚,不僅有望衝擊諾貝爾獎,更是可以衝擊人類歷史上最年輕的諾貝爾獎。
  • 電影音劇會《美麗心靈》|諾獎得主約翰納什的天才故事-廣州站
    > 法國數學博士後丶鋼琴家斯柔冰再現奧斯卡獲獎電影《美麗心靈》原型人物諾獎得主約翰
  • 中國物理學界的天才新星——曹原
    2018年年末,世界最權威的科學期刊——《自然》雜誌公布了2018年世界十大科學人物的名單,年僅22歲的中國天才少年曹原成功入選並位居首位,轟動了世界。那麼,曹原究竟何許人也?他又做出了怎樣驚世駭俗的科學研究呢?下面,我們就來介紹一下這位中國物理學界的天才新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