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歲那年,曹原拿著中科大的畢業證書,略帶失望的說:「我沒什麼特別的,畢竟花了四年時間才本科畢業。」
這並非是他的恃才傲物,而是對於他而言,這個世界還很大,還有更多需要他去探索的東西。
在他中學那年,他的物理老師曾經講過這樣一個知識點:「金屬的電阻率會隨溫度的降低而降低,當溫度趨於絕對零度,就會呈現一種超導狀態。」
而後他的老師又補充道,如果誰能在常溫下發現這種材料,就能改變整個世界。
2018年3月,在經歷了無數次的失敗以後,曹原終於成功將石墨烯排列成功,實現了常溫下的超導體。
隨後,他的論文被《自然》雜誌發表,並被評價:「曹原是一個開創了全新研究領域的傑出科學家。」
那年的曹原,只有22歲。
1、「挺聰明的傢伙!」
1996年,曹原出生在成都,根據他的親朋好友介紹,從小他就是個天賦異稟的孩子。
11歲那年,曹原憑藉著異於常人的天賦,被分配到了深圳耀華實驗小學超常班。
簡單可以理解為,這是個專門培養天才少年的特殊班級。
在這個班級裡只有3個同學,配備著6名老師,其中一名老師更是在中科大任教超過20多年的教授朱源。
用了3年的時間,曹原便完成了小學和初中九年義務教育的內容。
那時候的曹原,甚至想要參加高考,但迫於年齡的限制,他並未如願。
在提到自己「跳級」的事情時,曹原總是淡淡的說:「我只是跳過了中學裡面一些無聊的東西。」
雖然在別人的眼中,曹原是個不折不扣的天才少年,但在現實中,曹原卻並不是個很聽話的孩子。
趁父母不在家的時候,曹原曾偷過母親的銀首飾,只為融掉獲取自己實驗需要的硝酸銀。
在別的孩子都沉迷於網路遊戲的年紀,曹原則是經常跑到電子市場,買回來一大堆電子零件,然後拆的滿屋都是。
雖然有些時候,曹原的父母會為他一些「叛逆」的舉動而頭疼,但在大多數情況下,對於曹原的愛好還是支持的。
為了滿足曹原對實驗的需要,他的父母還專門為他在家中開闢了一間實驗室,當曹原說出自己喜歡天文時,他的父母不惜斥巨資為他買了天文望遠鏡。
自己本身的天賦,加上父母的支持,讓年紀輕輕的曹原便建立了非常龐大的知識體系,但也正是因為如此,讓他顯得跟同齡人多少有點格格不入。
「在廣闊的宇宙面前,再多的起伏都不過是滄海一粟。」
2010年,14歲的曹原參加了高考,憑藉著669分的高分考入了中科大的少年班。
對於他的家人而言,這無疑是一件十分令人驕傲的事情。
進入中科大就讀後,曹原仿佛如魚得水,對一切知識充滿了渴望,在別人眼中枯燥乏味的公式,他總是會不厭其煩的一次又一次驗算。
為了儘快完成科研作業,曹原泡在實驗室裡,幾乎不眠不休,不僅放棄了自己所有的周末,甚至放棄了自己的寒暑假。
同樣的實驗,別人需要一年的時間,但在曹原手裡,用了一個寒假就做完了。
就連中科大出名嚴厲的「丁老怪」都忍不住稱讚:「這是個挺聰明的傢伙!」
正是在這種間接的關係下,久而久之,曹原的大名也響徹了整個中科大。
2、改變世界的少年
從中科大畢業後,曹原揣著中科大本科生的最高榮譽「郭沫若獎學金」,赴往了麻省理工學院進修。
他始終沒能忘了那個改變世界的誓言。
那時的能源領域,電力傳輸的過程當中損耗是極大的,無論是多高精尖的材質,在傳輸過程當中都會損耗7%的能源熱。
為此,工業製造的效率大打折扣,無數製造企業還會因此蒙受非常大的經濟損失。
這是個讓全世界都很頭疼的事。
直到1911年,荷蘭的一位名叫卡末林昂內斯的科學家在反覆試驗後,終於發現了一種介質,可以實現能源輸送的0消耗,也就是所謂的「超導體」。
但這種傳輸並非是簡單的,實現「超導」的前提,環境必須要設置在「絕對零度」的環境下,也就是零下237攝氏度。
儘管實現了「超導」,但遺憾的是,這項發現的實用價值並不高,但這一發現還是獲得了諾貝爾獎,推動了相關領域研究的發展。
數年後,有個老師站在講臺前,講述了這個故事。
講臺下的一位少年,就此在心底埋下了一個種子。
在麻省理工學院攻讀博士期間,經過反覆研究,曹原提出了自己的推測:當兩層石墨烯材料疊在一起並彼此發生偏移的時候,可以在常溫下實現「超導」。
但當時周圍的人都對他不屑一顧,因為在他們的眼中,曹原只是一個不到20歲的小孩,實現「超導」簡直是痴人說夢。
畢竟在此之前,人類研究了107年,都沒能實現這一壯舉。
對於外界的議論,曹原並沒有在意,是將自己關在實驗室裡,一遍又一遍的進行試驗,企圖找到那個偏移的最佳角度。
他堅信,在石墨烯的領域,他能夠發現那個「改變世界」的點。
終於,在無數次失敗後,曹原終於發現,當兩層平行的石墨烯呈越1.1的角度時,可以產生超導效應。
2018年,曹原整理了自己的相關研究,投稿了《自然》雜誌,當編輯收到這份論文後,幾乎沒有修改,第一時間將文章上傳到了官網上。
一夜之間,曹原的發現在世界範圍內掀起了軒然大波。
經過了一個世紀的反覆研究,能源消耗的世界難題,竟被一個年僅20歲的中國少年破解了。
一位哥倫比亞大學的教授說:「曹原為我們打開了新世界的大門,我們能做的太多了。」
這一技術的發現,不僅是對物理界的顛覆,更是深遠的影響了許多商業企業,如新能源汽車、手機快充,這些都是石墨烯技術研發後所帶來的紅利。
從默默無聞到站上世界之巔,那年的曹原,只有24歲。
3、少年強,則國強
曹原憑著石墨烯技術在業內一炮而紅後,世界各國的尖端企業紛紛為他伸來了橄欖枝,希望未來能夠加入他們的企業。
就連一向狂妄的美國,也向曹原發出了友好的請求,希望他能加入美國國籍,為他送上綠卡。
但曹原選擇了拒絕。
2020年,曹原學成回國,第一時間回到了自己的母校中國科技大學,與自己曾經的導師和同學進行慶祝。
在母校的演講當中,曹原表明了自己的態度,希望未來能夠從國內從事科研,在中國科技大學工作,為國效力。
百年之前,梁啓超便說過那句被後世所傳頌的佳句:「少年強,則國強。」
百年之後,曹原用他的實際行動證明了,如今中國的少年,真的做到了「少年強」。
曾有人做了一項統計:當下中國90後的教授,人數已經超過了10位,這也從側面說明著,中國的未來將越來越年輕化,中國的創造力,也將越來越年輕化。
曾經有許多老人質疑90後是玩樂的一代,「垮掉」的一代,但年輕人們如今用實際證明了,中國的未來終將屬於更年輕的一代。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百年。
正如魯迅說過的那句話一樣:「願中國青年都擺脫冷氣,只是向上走,不必聽自暴自棄者流的話。能做事的做事,能發聲的發聲。有一分熱,發一分光。」
也希望未來的中國,可以有一份熱,發一分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