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不存在的全新材料——科學家首次從頭設計和製造自組裝蛋白絲

2021-01-21 網易

2018-11-23 15:48:31 來源: 高分子科學前沿

舉報

  

  據美國物理學家組織網報導,美國科學家首次從頭開始,設計和製造出自組裝蛋白絲。這些蛋白絲是相同的蛋白質亞基自髮結合在一起形成的長的螺旋狀線狀結構。最新研究將有助科學家更好地了解天然蛋白絲的結構和力學特徵,並製造出自然界中不存在的全新材料。

  

  在自然界中,蛋白絲是活細胞中若干結構和運動部分以及許多身體組織的必要組成部分。這些結構和組織包括讓細胞形成特定結構的細胞骨架、協調細胞分裂的細胞微管,以及我們體內最常見的蛋白質—膠原蛋白等。

  最新研究負責人、華盛頓大學醫學院生物化學教授、戴維·貝克說:「新研究將有助於我們更好地了解天然蛋白絲的結構和力學特徵,讓我們製造出自然界中不存在的全新材料。包括等於或超過蜘蛛絲強度的人造纖維,以及納米級電路等。」

  為設計出這種新蛋白絲,研究人員使用了貝克實驗室開發的名為「羅塞塔」(Rosetta)的電腦程式,該程序可以通過蛋白的胺基酸序列預測其形狀。

  在新研究中,科學家們使用「羅塞塔」設計出了一種小蛋白,其表面有胺基酸,可使它們相互鎖定,從而自我組裝成螺旋狀的蛋白長絲。研究人員稱,藉助這一方法,「我們最終能設計出可像樂高積木一樣拼合的蛋白質。」研究發表於今天出版的《科學》在線版上。

  研究第一作者、華盛頓大學醫學院講師喬治·法利亞斯說,新方法設計出的蛋白相對較小,僅由180至200個胺基酸組成,長度僅約1納米,但可組裝成長度超1萬納米的穩定長絲。

  研究還證明,通過修改設計出的蛋白在溶液中的濃度,並添加抑制蛋白結合能力的添加物,可驅動細絲生長或解散。

  貝克說:「對細絲形成動力進行編程的能力將使我們深入了解自然界中的蛋白長絲如何組裝和解開。這些蛋白非常穩定,可作為易於修改的支架,用於從新型診斷測試到納米電子設備的各種應用領域。」

  全文連結:

  http://science.sciencemag.org/content/362/6415/705

  

  

  實驗配計算,輕鬆發頂刊

  深圳華算科技是一家專注計算解決方案的高科技公司,採用第一性原理計算和分子動力學方法,結合量子化學模擬軟體,專注為海內外催化、電池、納米、高分子及生物領域科研人員提供計算模擬整體技術諮詢方案。涉及吸附、反應機理、離子擴散、界面反應、結構轉變、譜學模擬、催化活性能、反應路徑、自由能以及生物酶催化等方向。

  在華算科技強大的技術支持下,客戶的研究成果已發表在AdvancedMaterials、ACS Nano、Angew. Chem. Int. Ed.、Journal of Materials Chemistry A、Nano Energy、ChemSusChem等國際優質期刊上。

  長按識別下方二維碼添加微信

  

  一步解決計算需求 為科研提速

  

  來源:科技日報

  聲明:凡本平臺註明「來源:XXX」的文/圖等稿件,本平臺轉載出於傳遞更多信息及方便產業探討之目的,並不意味著本平臺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我們的微博:高分子科學前沿歡迎和我們互動

  添加主編為好友(微信號:gfzkxqy,請備註:名字-單位-研究方向),邀請您加入學術圈、企業界、碩博聯盟、北美、歐洲、塑料、橡塑彈性體、纖維、塗層黏合劑、油墨、凝膠、生物醫用高分子、高分子合成、膜材料、石墨烯、納米材料、表徵技術、車用高分子、發泡、聚醯亞胺等一系列技術交流群。同時可以在菜單中回復交流群」,獲取群目錄。

  投稿 薦稿 合作:editor@polysci.cn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關焦點

  • 全球首次!西湖大學科學家聯合多國學者精確從頭設計跨膜孔蛋白
    一支中美聯合研究團隊,在全球首次完成了跨膜孔蛋白的精確從頭設計,這些具有不同孔徑的跨膜孔蛋白,可以選擇性通透不同分子尺寸或帶電性質的溶質。這一研究成果,有助於人們更好地理解物質跨膜轉運的基本原理,也為人工設計具有重要功能的跨膜蛋白質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我們可以通過設計一些全新的蛋白,來獲得全新的功能,甚至超越自然界中現存的蛋白質。
  • 晶片製造行業的新方向:「自組裝」技術解析
    其內容為,「當價格不變時,集成電路上可容納的電晶體的數目,約每隔18-24個月便會增加一倍。」自摩爾定律提出之後的幾十年,整個半導體產業也確實按著摩爾定律在持續快速的前進,但是自28nm之後,摩爾定律便開始呈放緩態勢,其所帶來的經濟效益也開始降低。
  • 人工合成自然界不存在的蛋白質,製造出超級材料
    (原標題:人工合成自然界不存在的蛋白質,製造出超級材料和癌症藥物)
  • 科學家首次實現跨膜孔蛋白的精確從頭設計
    8月26日,《自然》在線發表西湖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研究員盧培龍課題組與華盛頓大學David Baker等課題組合作的人工設計跨膜蛋白質的最新研究:《跨膜孔蛋白的計算機輔助設計》。該研究在世界上首次實現了跨膜孔蛋白的精確從頭設計。 華盛頓大學博士徐純福和盧培龍為該文的共同第一作者, 盧培龍研究員、華盛頓大學教授William A.
  • |自組裝納米材料首次實現無輔因子的氧化模擬酶
    基於此,作者首次設計了一種無輔因子參與的非共軛超分子催化劑,該催化劑由含NH3+和COO-末端基團的低聚組氨酸肽通過電荷相互作用、氫鍵和π-π堆積組裝成有序的晶體結構,通過相鄰官能團協同作用表現出H2O2還原及歧化反應的催化活性(圖1)。圖1.
  • 自組裝納米材料構築無輔因子的氧化模擬酶研究獲進展
    基於酶催化原理和結構特點發展的超分子自組裝為酶的從頭設計與構造提供了有效途徑,研究人員在前期工作中通過DNA/多肽/多糖分子自組裝構建出輔因子依賴性的類酶活性位點(Chemistry-A European Journal, 2019, 25, 12576-12582; ACS Catalysis, 2018, 8, 7016-7024; ACS Nano 2017, 11, 7251-7258.)。
  • 自組裝構築首例無輔因子的氧化模擬酶材料
    基於酶催化原理和結構特點發展起來的超分子自組裝,為酶的從頭設計與構造提供了有效的途徑。在前期的工作中,研究者通過生物分子自組裝,構建了輔因子依賴性的類酶活性位點(Chem. Eur.考慮到組氨酸側鏈咪唑的氫鍵給體/供體功能和酸鹼催化能力,研究者設計了不同長度、以COO-和NH3+為末端的聚組氨酸肽(最短為二肽),組裝形成了可至數百微米乃至毫米級別的片狀或者帶狀單晶晶體結構或無規的米粒結構;在不含有血紅素輔因子或者金屬時,表現出了催化H2O2氧化四甲基聯苯胺(TMB
  • 國家納米中心等在自組裝納米材料構築無輔因子的氧化模擬酶研究中...
    基於酶催化原理和結構特點發展的超分子自組裝為酶的從頭設計與構造提供了有效途徑,研究人員在前期工作中通過DNA/多肽/多糖分子自組裝構建出輔因子依賴性的類酶活性位點(Chemistry-A European Journal, 2019, 25, 12576-12582; ACS Catalysis, 2018, 8, 7016-7024; ACS Nano 2017, 11, 7251-7258.)。
  • 反極化膜能在土衛六上自組裝嗎?
    科學家們在土衛六極地周圍發現了碳氫化合物構成的湖、海,並將其與地球生命形成早期的水文循環作比較。不過,與地球不同的是,土衛六表面是90K~94K的極寒環境,最外層則覆蓋著大氣光化學產物,幾乎不含氧氣。另外,研究人員懷疑在土衛六最外層的有機質下面,可能存在凍結的水冰層。
  • 深研院化生學院韓偉課題組和李子剛課題組在多肽自組裝機制分子...
    ,深入闡述了多肽構象對自組裝形貌和動力學的影響,為新型功能材料的設計提供了新思路。如何合理地設計多肽的分子結構從而獲得特定的自組裝納米結構是多肽自組裝材料研究的核心科學問題。多肽自組裝材料的分子設計很大程度上依賴於對多肽分子複雜多變的構象特徵與多肽自組裝行為之間關係的深入理解。運用現有的實驗技術實現對多肽自組裝過程中構象細節的表徵頗具挑戰。計算機模擬是一種與實驗測量互為補充的表徵技術,可以提供實驗上難以捕捉到的分子細節。
  • DNA—納米粒子自組裝膠體可帶來智能材料
    據物理學家組織網近日報導,瑞士聯邦理工學院(EPFL)和英國劍橋大學科學家合作開發出一種技術,用DNA鏈給納米粒子塗上一層塗層,能控制並引導兩種不同膠體的自動組裝。這種膠體粒子可用於製造新奇的自組裝材料,如智能遞藥補丁、隨光變色的新奇塗料等。相關論文發表在《自然·通訊》雜誌上。
  • 科普來了 | 科學家實現跨膜孔蛋白的精確從頭設計
    前段時間,Nature雜誌在線發表西湖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盧培龍研究員課題組與華盛頓大學David Baker等課題組合作的人工設計跨膜蛋白質的最新研究:《跨膜孔蛋白的計算機輔助設計》(Computational Design of Transmembrane Pores)。該研究在世界上首次實現了跨膜孔蛋白的精確從頭設計。
  • 利用自組裝結構調控表界面化學反應構建納米材料圖案方面取得進展
    金屬及金屬氧化物的圖案化製備為構築納米催化系統以及構建光學和電子學器件提供基礎。因此,利用表界面化學反應引導金屬及金屬氧化物的定位生長以及複雜圖案化定製具有重要意義。 DNA納米結構由於其強大的可編程性,可以製備得到可設計的二維以及三維的納米結構,編碼了大量物理和化學信息的自組裝DNA納米結構,為揭示和調控表面化學過程提供了一個有效的平臺。
  • Molecular Ecology Resources精選 | 基於第三代測序的赤點石斑魚基因組的從頭組裝
    納米孔測序在降低測序成本和時間上具有較大潛力,但僅憑藉納米孔測序的長讀長數據進行基因組組裝的研究目前僅限於果蠅、線蟲等少數模式動物。福建省水產研究所等單位藉助納米孔測序和Hi-C測序技術,利用長讀長數據完成了我國重要經濟魚類赤點石斑魚的基因組的從頭組裝。▉  原文信息
  • 《自然》雜誌:科學家發現普遍的自組裝原理
    自組裝原理(英語:principles of universal self-assembly,或譯自我組裝原理),是用來形容一無序系統在沒有外部的幹預下,由個別部件間的互動,如吸引和排斥或自發生成化學鍵等,而組成一個有組織的結構的過程。
  • 用馬爾科夫狀態模型分析揭示脂質自組裝的熱力學和動力學
    用馬爾科夫狀態模型分析揭示脂質自組裝的熱力學和動力學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2/19 14:03:04 復旦大學王文寧和徐昕團隊開發了使用馬爾科夫狀態模型分析來揭示脂質自組裝的熱力學和動力學
  • 復旦大學在超分子組裝合成新型半導體納米線氣敏材料研究取得進展
    超分子組裝在自然界和生命體系中廣泛存在。科學家師法自然,藉助各種非共價鍵作用和超分子組裝仿生合成了大量具有新穎結構和獨特性能的自組裝納米材料。作為一類重要的納米結構材料,半導體納米線(semiconductor nanowires)因其獨特的電學、光學、熱學以及電化學特性日益成為國際納米科學領域的前沿研究課題。
  • 西湖大學再獲重要突破,首次實現跨膜孔蛋白的精確從頭設計
    該研究在世界上首次實現了跨膜孔蛋白的精確從頭設計。蛋白質的從頭設計,即完全基於生物物理與生物化學原理,不依賴現有的天然蛋白質結構,從頭搭建、設計具有全新結構和全新功能的蛋白質,可以幫助我們探索整個蛋白質序列摺疊空間。較之大自然界演化的蛋白質,人工設計的蛋白質,能在性能方面更好滿足我們特定的需求。盧培龍他們做了什麼?
  • .》: 用自組裝螺旋纖維再次自組裝新概念最大幅度提升手性材料CPL信號
    手性分子CPL性能能否在實際中應用,它們的螢光量子產率高低和CPL不對稱因子大小是關鍵因素。手性有機分子往往具有高的螢光量子產率,但CPL不對稱因子一般只有10-5至10-3,遠小於理論值。為解決這一問題,一般是使用有機螢光分子自組裝生成超級螺旋纖維來提升CPL強度,但不對稱因子一般也只能達到10-2數量級。
  • 科學網—首次利用小分子在水相及有機相中研究自組裝結構
    首次利用小分子在水相及有機相中研究自組裝結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