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lecular Ecology Resources精選 | 基於第三代測序的赤點石斑魚基因組的從頭組裝

2021-01-19 Wiley生態環境


第二代測序通過大量短序列組裝基因組,會留下大量gap,相比而言,第三代測序的長讀長能夠最大限度地保證基因組的完整性,例如納米孔測序  (Nanopore sequencing) 的最大讀長可以超過2M。納米孔測序在降低測序成本和時間上具有較大潛力,但僅憑藉納米孔測序的長讀長數據進行基因組組裝的研究目前僅限於果蠅、線蟲等少數模式動物。福建省水產研究所等單位藉助納米孔測序和Hi-C測序技術,利用長讀長數據完成了我國重要經濟魚類赤點石斑魚的基因組的從頭組裝。


▉  原文信息


▉  正文

赤點石斑魚 (Epinephelus akaara;圖1) 是中國、日本和東南亞等地區最具有經濟價值的海洋魚類之一,但其野生種群數量在近幾十年急劇下降。赤點石斑魚也是研究動物性別反轉、發育、免疫和遺傳多樣性的良好材料,但是其遺傳變異數據還比較匱乏,沒有參考基因組發表。鑑於此,該論文藉助牛津納米孔技術 (Oxford Nanopore Technology, ONT) 和高通量染色體構象捕獲 (High-throughput/resolution chromosome conformation capture,Hi-C) 的單分子超長讀長測序和從頭組裝的優勢,構建了赤點石斑魚染色體水平的參考基因組。


圖1 赤點石斑魚照片


測序覆蓋度上,從納米孔測序儀ONT GridlON上獲取了106.29Gb的校正後的數據,最終組裝出1.135Gb的基因組,測序的基因組覆蓋度大約為96倍。基因組組裝質量上,根據BUSCO估計基因組的組裝完整性為96.8%,其中contig N50為5.25Mb,最長的contig達25.75Mb,結合Hi-C測序數據,把contig聚類和排序到24條虛擬染色體上 (圖2),覆蓋了95.5%的contig鹼基數,scaffold N50為46.03 Mb。基因組結構和功能預測上,基因組包含了43.02% 的重複序列和5480 條非編碼RNA,結合RNA-seq數據,預測的23923條蛋白編碼序列中有23808條 (99.5%) 被成功地功能注釋。


圖2 基於Hi-C的赤點石斑魚基因組contig接觸矩陣。顏色越深,接觸密度越大


藉助ONT和Hi-C,赤點石斑魚的參考基因組首次在染色體水平上實現了高質量的從頭組裝,這是後續分子育種和功能基因組研究的重要參考資源。同時,該案例研究也揭示了基於納米孔測序的長讀長序列的基因組組裝的潛力。


本文編輯:劉樂樂 | 山東大學,博士研究生 

研究方向:蘆葦的譜系地理與生態適應研究、黃河三角洲溼地生態系統功能研究




歡迎關注「Wiley生態學」微信公眾號

相關焦點

  • 未來組ONT文章||赤點石斑魚染色體水平基因組發表
    該研究利用Nanopore測序和Hi-C技術獲得了赤點石斑魚染色體水平的高質量參考基因組,組裝基因組大小為1.135 Gb,contig N50為5.25Mb,scaffold N50 達46.03 Mb。該高質量基因組為赤點石斑魚的分子育種和功能基因組學研究提供了寶貴資源。同時,該研究也表明Nanopore測序產生的長讀長序列可以有效提高基因組組裝的連續性和完整性。
  • Nature:藉助第三代測序韓國發表最連續人類基因組
    國立首爾大學醫學院的研究人員和美國被譽為「測序黑馬」的公司——10x Genomics聯合運用去年新發售的GemCodeTM測序平臺以及第三代測序PacBio單分子實時測序平臺在本期的Nature上發表了一項新的研究,對一名韓國人的基因組(AK1)進行從頭組裝和單倍體型定相信息分析。這是迄今為止發表的最為連續的人類基因組組裝。
  • 中科院昆明動物研究所研究團隊完成最新版樹鼩基因組高精度測序組裝及注釋
    為解決樹鼩用於疾病動物模型創建時缺少基因組學等遺傳信息的問題,2013年,姚永剛課題組牽頭組織中科院動物模型與人類疾病機理重點實驗室相關研究團隊,聯合華大基因,發表了利用二代測序技術測定的中緬樹鼩的全基因組(KIZ version
  • 浙大葉恭銀教授組納米孔測序從頭組裝高質量麥蛾繭峰基因組
    解決了個體小、樣品稀有、只能獲取少量DNA的物種的基因組組裝的難題。貝納基因開發的全基因組複製後基因組組裝的流程,可以對ng級DNA的個體進行基因組組裝。研究成果發表在預印本網站 BioRxiv。摘要基因組組裝需要大量的DNA(通常是ug級),以滿足二代和三代文庫構建的需求。但是諸如昆蟲這種個體小的動物,很難得到足夠的DNA進行後續的建庫和測序。
  • 我國率先繪出石斑魚全基因組序列圖譜
    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山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林浩然表示,這是我國完成的第三個魚類基因組測序項目和全基因組序列圖譜,也是世界上首個鱸形目鮨科石斑魚類基因組序列圖譜。 石斑魚類隸屬鱸形目(Perciformes),鮨科(Serranidae),石斑魚亞科(Epinephelinae),石斑魚屬(Epinephelus),為暖水性礁棲魚類,廣泛分布於印度洋和太平洋的熱帶、亞熱帶海域。
  • 基因組denovo組裝:一文詳解
    組裝軟體及參數2.1 二代數據組裝隨著測序技術的發展和測序成本的不斷降低,大家越來越追求高質量基因組,所以對於純二代短reads組裝的基因組越來越少,現在或多或少會利用三、四代的數據。所以,這裡簡單列舉幾個純二代(基於de Bruijn圖法)的常用組裝軟體。
  • 測序原理-------一代測序、二代測序、三代測序
    第一代測序平臺也是基於Sanger法發展起來的,不過更加智能,功能更加多樣化。下圖為第一代測序儀ABI 3730,基於雙脫氧核苷酸終止法),雖然相比二代測序,一代測序通量較低,但是其準確度是非常高的,許多文獻將Sanger測序結果當做黃金標準。
  • 昆明植物所等在細胞器基因組組裝軟體開發研究中取得進展
    真核生物細胞器基因組包括線粒體和質體(包括葉綠體、白色體等)的全部DNA分子,是細胞質遺傳的主要載體。在動植物和真菌的單個細胞內,有多個(甚至成千上萬個)細胞器基因組單元的拷貝,使得利用低覆蓋度的全基因組測序數據組裝得到完整的細胞器基因組成為可能。
  • 華大組裝完成人類二倍體基因組序列
    華大組裝完成人類二倍體基因組序列  5月26日,華大基因研究人員首次基於新一代測序技術,開發策略和方法組裝出迄今最完整的單倍體水平的二倍體基因組序列,為從頭組裝雜合度高的基因組奠定了基礎。該最新研究成果發表於《自然生物技術》。  人類基因組是二倍體,完整了解每個染色單體的變異對基因組信息的解讀具有重要意義。
  • 年中喜報|安諾三代測序助力微擬球藻基因組發布~
    此前微擬球藻屬中N.gaditana和N.oceanica的基因組進行過Illumina二代測序組裝,基因組大小在28.5 Mb和29.0 Mb之間,基因密度高,內含子含量低,基因間隔短且重複序列少,但是組裝未達到假染色體(pseudochromosomes)水平,不利於開展後續相關基因功能的研究。
  • HiFi reads,挑戰基因組組裝不可能
    繼PacBio推出HiFi組裝的多個研究成果後,國內首篇基於HiFi組裝的基因組文章也於今年5月見刊Nature Communication[1],開啟了HiFi組裝的新風潮,你是不是也心動了呢?所謂HiFi組裝,是從三代測序下機的原始Subreads中調取聚合酶繞插入片段圈數大於3圈的Subreads互相校正,獲得高準確度的HiFi reads用於基因組組裝。
  • 我國科學家完成大蒜基因組測序和組裝
    近日,中國農科院麻類研究所南方蛋白飼料植物資源開發與利用團隊聯合有關高校和企業,歷時4年完成了大蒜基因組的測序和組裝工作。相關研究成果已在線發表在 《分子植物》上。據課題組成員劉頭明研究員介紹,大蒜是重要的蔬菜作物之一,我國大蒜的年播種面積達到1000萬畝以上。
  • 美格基因引入Nanopore平臺助力宏基因組三代測序!
    美格基因宏基因組產品升級引入Nanopore平臺助力宏基因組三代測序新增「三+二」宏基因組測序策略,讀長更長、組裝更佳更全面獲取微生物物種的全基因組序列一、產品優勢:以上數值均從測試數據中得出,具體以實際項目情況為準二、產品測試美格基因對環境類樣本分別進行二代和三代(NovaSeq+Nanopore)建庫測序分析,二代的數據同時用於三代數據的校正和獨立組裝,然後再與三代的組裝結果進行聚類得到最終的組裝結果。
  • 關於赤點石斑魚淺海網箱養殖技術的探討
    關於赤點石斑魚淺海網箱養殖技術的探討出處:科技與企業 作者: 水產養殖網 2015-12-05 22:28:00一、赤點石斑魚的生態習性赤點石斑魚為暖水性、廣鹽性魚類。生長適宜溫度為22℃~30℃,以24℃~28℃為最適溫度。當水溫降至20℃,魚的食慾減退;水溫低於13℃和超過32℃赤點石斑魚活動減少或不遊動,攝食量大幅度減少甚至停止攝食。其鹽度適應範圍為11‰~41‰,最適宜鹽度為20‰~32‰。
  • 三代宏基因組測序探究人類腸道中染色體外的可移動基因元件
    目前宏基因組研究主要是通過二代測序來進行研究,隨著三代測序技術的發展,PacBio SMRT測序技術應用場景越來越廣泛。與二代測序方法相比,採用PacBio SMRT長讀長測序技術的三代宏基因組可以減少部分拼接錯誤,提高基因組組裝注釋的準確性和微生物群落鑑定的解析度。
  • 三代基因組測序技術原理簡介
    摘要:從1977年第一代DNA測序技術(Sanger法)1,發展至今三十多年時間,測序技術已取得了相當大的發展,從第一代到第三代乃至第四代,測序讀長從長到短,再從短到長。雖然就當前形勢看來第二代短讀長測序技術在全球測序市場上仍然佔有著絕對的優勢位置,但第三和第四代測序技術也已在這一兩年的時間中快速發展著。
  • 第三代基因測序技術比較與總結
    在第二代測序技術的協助下,個人基因組圖譜正在如火如荼地繪製中。但第二代測序技術很快就遇上了強勁的對手——第三代測序技術,也被稱為「下、下一代的測序(next-next-generation sequencing)」。
  • 基因圖譜技術VS第三代測序技術,誰是贏家?
    它之所以高效,是因為其平行測序的功能,同時測序多個基因片段,再組合。第三代單分子測序技術也已經來臨。第三代測序是具有革命性質的DNA單分子測序系統,測序時,不需要經過PCR擴增,實現了對每一條DNA分子的單獨測序。那麼,第三代測序在臨床上的應用是怎樣的呢?它的優勢和未來發展方向是怎樣的? 除了傳統的測序技術,單分子長片段基因圖譜技術也在市場上開始嶄露頭角。
  • 科學網—口袋裝置測序人類基因組
    本報訊 1月30日,《自然—生物技術》在線發表的一篇論文介紹了利用一個口袋大小的納米孔裝置測序和從頭組裝人類基因組
  • 我國科學家完成「龍井43」基因組組裝和群體重測序
    Nature Commun | 我國科學家完成「龍井43」基因組組裝和群體重測序,助力茶樹基因組學研究責編 | 奕梵茶樹(Camellia sinensis)起源於中國而風靡於世界,世界茶飲料消費人口已超過三分之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