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Molecular Ecology Resources精選 | 基於第三代測序的赤點石斑魚基因組的從頭組裝
,例如納米孔測序 (Nanopore sequencing) 的最大讀長可以超過2M。納米孔測序在降低測序成本和時間上具有較大潛力,但僅憑藉納米孔測序的長讀長數據進行基因組組裝的研究目前僅限於果蠅、線蟲等少數模式動物。福建省水產研究所等單位藉助納米孔測序和Hi-C測序技術,利用長讀長數據完成了我國重要經濟魚類赤點石斑魚的基因組的從頭組裝。▉ 原文信息
-
納米孔長讀長測序完成蜂鳥高度連續基因組組裝並提高異構體識別
PromethION測序結合短讀長測序從頭組裝高度連續準確的紅喉蜂鳥基因組利用納米孔高通量測序儀PromethION,生成超過25 Gb的測序數據,N50大於40 Kb,結合短讀長測序,使用由Aleksey Zimin和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的Salzberg實驗室開發的MaSuRCA工作流程進行基因組混合組裝, 「安娜的蜂鳥(Anna’s hummingbird)」作為參考基因組
-
納米孔PromethION測序+Shasta完成人類基因組端粒到著絲粒的高效...
Shasta是一個用於納米孔測序數據的從頭組裝和矯正算法,由加州大學聖克魯茲分校(UCSC)和陳-扎克伯格倡議計劃團隊在2019年利用初代Shasta分析流程對納米孔測序數據進行從頭組裝、矯正和Hi-C拼接Scaffold(圖1),使用一臺納米孔PromethION測序設備在9天內完成了11個人類基因組測序,研究成果發表在《Nature Biotechnology》, DOI:高通量數據:共生成2.4 Tb序列數據,10kb及以上讀長序列的覆蓋度中位數約為55X,100 kb及以上的超長讀長序列覆蓋深度中位數約為
-
科學網—口袋裝置測序人類基因組
本報訊 1月30日,《自然—生物技術》在線發表的一篇論文介紹了利用一個口袋大小的納米孔裝置測序和從頭組裝人類基因組
-
納米孔全長cDNA測序和直接DNA甲基化分析解決大麻基因組拷貝數的爭論
得到的組裝重疊群(Contig)N50在0.8 Mb到1.4 Mb之間,使用遺傳圖譜錨定到染色體中,揭示了:高THC含量品系植株:有一個與合酶簇相關的重大染色體重排事件,且與合酶基因簇有關,有一個與其他兩個品系不同的THC合酶基因盒;高CBD含量品系植株:CBD和THC簇大多有共同的合酶結構;高THC和CBD含量品系植株:在THC酸合酶簇中有個雜合區納米孔全長cDNA測序區分旁系同源物表達
-
基因測序行業專題報告——NGS引領測序行業黃金十年,納米孔突破...
第四代基因測序技術為納米孔單分子測序技術,其基於電信號的納米孔單分子測序技術,在多聚合物膜上布滿穿膜孔的跨膜通道蛋白(納米孔)的基礎上,由DNA馬達蛋白牽引,解旋成單鏈的核酸勻速通過納米級的孔蛋白。在孔蛋白兩側施加的電壓作用下,不同的鹼基會形成特徵性離子電流變化信號,經過後期對電信號的採集、處理、分析來識別鹼基。
-
第四代測序:固態納米孔技術的現狀與挑戰
固態納米孔測序技術作為新興的第四代 DNA測序技術, 具有低成本、高讀長、易集成等優勢。 如今, 隨著半導體工藝技術的飛速發展, 小型化、高速度、大通量的納米孔測序晶片的實現成為可能。 相比傳統的測序技術, 固態納米孔測序技術在成本、速度等方面有著十分巨大的優勢。
-
納米孔測序應用於動物疫病診斷|納米孔測序|準確率|電信號|...
圖1 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David Deamer教授在筆記本上繪製的納米孔測序概念圖ONT是目前最成功的納米孔測序公司,因此通常說到納米孔測序大家首先想到的就是ONT,但是納米孔測序其實代表了一類基於納米孔進行測序的技術,存在著各種不同的技術路線,比如生物納米孔測序和固態納米孔測序等。
-
美國利用納米孔測序技術,實現對非洲豬瘟病毒基因組的實時檢測
近期,美國農業部下屬的研究機構在Journal of Clinical Microbiology雜誌上發表了針對非洲豬瘟病毒的首個結合樣品富集、納米孔MinION測序技術、以及新型快速分析軟體的報告,實現對該病毒基因組序列的真正實時檢測。
-
利用納米孔測序研究人體組織樣本等位基因效應對轉錄組結構的影響
研究方法與結論鑑於RNA測序技術需要大量的高質量起始RNA及測序通量等客觀原因,長讀長RNA測序技術尚未能大規模的應用於人體組織樣本,而基於GTEx聯盟的生物樣本庫的豐富數據和納米孔測序的高通量(單次納米孔測序運行可獲得高達2000萬條cDNA長讀長序列),來自紐約基因組中心的Dafni Glinos博士及團隊對來自43位捐獻者的70個人類組織樣本(涵蓋15種不同的組織)
-
基因組學研究的未來之星——泛基因組
核心基因組中的基因一般與物種穩定的生物學功能和表型特徵相關,多是一些House-keeping基因;可變基因組則由僅在單個樣本或部分樣本中存在的序列組成,與物種對特定環境的適應性或特有的生物學特徵相關。通過對不同材料進行基因組測序、組裝,對組裝的不同基因組進行比對、整合,得到的共有序列即為核心基因組,其餘為可變基因組(圖1A-F)。
-
Hortic Res| 基因組測序和種群基因組學建模深入了解連翹的適應性
該研究以藥用作物連翹為研究對象,通過納米孔測序組裝了連翹的高質量參考基因組(Scaffold N50 = 7.3Mb),運用種群基因組學方法對15個連翹自然種群進行全基因組比較分析。研究結果找到了與本地適應相關的太陽輻射、溫度和降雨等變量相關候選基因。研究發現果實發育期和成熟後種子乾燥期的太陽輻射、寒冷和乾旱等環境變量對連翹種群的適應性分化有顯著的促進作用。
-
「項目案例」首個高質量中國真蛸基因組帶您走進paper新世界
本次組裝的中國真蛸的基因組是目前已發表的頭足類中首個染色體水平的基因組,且具有最高的連續性和較高的完整性 (表2),表明PacBio測序技術可有效地用於大而複雜的基因組的測序和組裝。四川大學劉建全教授和楊勇志博士為該論文的通訊作者,陳陽和馬濤教授為並列一作。該研究利用單分子實時測序SMRT和北京百邁客生物技術有限公司的Hi-C技術組裝了一個高質量、染色體體水平的珙桐基因組,研究發現苞片中光合作用相關基因幾乎缺失或表達減少,而抗菌、抗冷、抗水等抗逆相關基因在苞片中高度表達,突出了苞片在保護花和吸引授粉者中的重要作用。有效群體大小等研究分析了珙桐的生存機制和瀕危原因。
-
我國科研團隊率先完成菊花基因組測序—新聞—科學網
12月7日,中國中醫科學院中藥研究所和安利植物研發中心宣布,由該聯合團隊發起的菊花全基因組計劃取得重大進展,利用納米孔測序技術突破複雜基因組測序,該團隊在世界首次完成了菊屬植物菊花的全基因組測序
-
我國科學家完成「龍井43」基因組組裝和群體重測序
Nature Commun | 我國科學家完成「龍井43」基因組組裝和群體重測序,助力茶樹基因組學研究責編 | 奕梵茶樹(Camellia sinensis)起源於中國而風靡於世界,世界茶飲料消費人口已超過三分之二。
-
世界首個棗全基因組測序完成
原標題:世界首個棗全基因組測序完成 ■最新發現與創新 科技日報訊 (記者劉廉君)10月29日,國際權威科學雜誌《自然通訊》在線發表了以河北農業大學劉孟軍教授為第一和通訊作者的棗基因組測序重大研究成果《棗複雜基因組測序及其果樹生物學性狀解析》。
-
Nat Biotechnol:將CRISPR/Cas9與納米孔測序相結合實現靶向測序
2020年3月8日訊/生物谷BIOON/---為了尋找對人類基因組進行測序並讀取DNA關鍵變化的新方法,來自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醫學院的研究人員在一項新的研究中成功地使用了基因切割工具CRISPR/Cas9在較長的腫瘤基因周圍進行了DNA切割,以用於收集序列信息。
-
Nature:藉助第三代測序韓國發表最連續人類基因組
國立首爾大學醫學院的研究人員和美國被譽為「測序黑馬」的公司——10x Genomics聯合運用去年新發售的GemCodeTM測序平臺以及第三代測序PacBio單分子實時測序平臺在本期的Nature上發表了一項新的研究,對一名韓國人的基因組(AK1)進行從頭組裝和單倍體型定相信息分析。這是迄今為止發表的最為連續的人類基因組組裝。
-
HiFi reads,挑戰基因組組裝不可能
相對於CLR組裝的高深度(100X subreads),HiFi模式直接用高準確度的HiFi reads進行基因組組裝,較低的測序深度(25X)即可獲得高質量的參考基因組。因用於基因組組裝的數據量較小,組裝過程中所需的計算資源也較少。而且,由於HiFi reads本身具有較高的準確度,不再需要用二代數據對三代組裝的基因組進行校正(圖1),大大縮短了組裝周期。
-
「雙重讀取納米孔」研究成果發表,有望提升單分子納米孔測序精度
近日,一項由布魯塞爾自由大學(VUB)和Oxford Nanopore Technologies公司研究人員開展的最新研究表明,一種具有兩個可讓DNA穿過的收縮結構的新型蛋白質納米孔或可提高某些均聚物區域的測序準確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