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所層狀量子材料的電子相干性研究取得進展

2020-11-27 OFweek維科網

  量子材料電子相干性的產生對於多體相互作用及關聯調控有重要的意義。然而,這並非易事,許多先進精密的電學實驗方法是非相干的,不能誘導和測量集體激發態。相干光與物質相互作用可以自然地將光場所固有的相干性傳遞給量子材料,可用於調控電子的相干性。這種相干性的傳遞是否能實現,取決於光與物質相互作用的形式,以及物質的電子結構。

  最近,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北京凝聚態物理國家實驗室(籌)表面物理實驗室副研究員趙繼民與研究員孟勝合作通過空間自相位調製,在具有帶隙的2D層狀量子材料MoS2中誘導實現了交流的電子相干性。不加光場時,離散的MoS2片層懸浮於液體中,電子完全獨立,相互之間無相位相干。用超快雷射脈衝照射後,通過光與物質的空間自相位調製散射(圖1A),非局域的電子波函數相位變得與超快雷射脈衝一致,它們的相位被完全鎖定。這種相干性是一種光誘導的電子集體行為。作者提出一個「風鈴模型」來解釋這種演生現象。他們通過對空間自相位調製衍射環形成所需的時間的測量,進一步證實了這種非局域電子相干性的存在(圖1B & 1C)。

  他們研究了不同波長激發的,依賴於帶隙的空間自相位調製(圖2 & 3A),發現這種電子相干性的產生適用於普遍的二維層狀量子材料,具有普適特性。他們的實驗首次觀察到低於帶隙的空間自相位調製,證實了包括雙光子空間自相位調製在內的物理機制(圖3B & 3C)。

  他們通過實驗證明,這種非局域交流電子相干性可以用來實現雙色全光開關,且具有一些優異性能(圖4)。特別是,控制光束能夠調控信號光束的相位,用很小的強度改變可引起強光信號光束的衍射環在空間發生變化,實現了弱光控制強光的開關效應。這是人們首次實現基於空間自相位調製的全光開關效應,這些工作為二維層狀量子材料在光子學中的應用提供了基礎。

  此項工作得到了科技部重大基礎研究(「973」)計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和中國科學院對外合作重點項目的支持。該工作發表於近期的Proc. Natl. Acad. Sci. USA 112, (38) 11800-11805 (2015)。

  圖1. 風鈴模型和非局域ac電子相干性的光誘導演生

  圖2. 通過變波長空間自相位調製實驗直接測量χ(3)及其對帶隙的依賴關係

  圖3. χ(3)、吸收和閾值隨帶隙的變化,以及空間自相位調製的物理機制

  圖4. 基於空間自相位調製的雙色全光開關

 

相關焦點

  • 寬量子阱雙勢壘磁性隧道結中長程相位相干性研究獲進展
    雙勢壘磁性隧道結利用在兩個平行絕緣層之間的超薄磁性金屬層形成二維量子阱(QW),並通過調節金屬層厚度和磁矩方向來控制量子阱共振隧穿,是研究自旋相關的量子阱態、量子阱分立能級、量子阱共振隧穿磁電阻(QW-TMR)等自旋量子效應及自旋量子調控的標準結構,也是研發各種基於量子阱共振隧穿磁電阻效應的新型自旋電子學材料及量子阱共振隧穿二極體等重要單元器件的物理基礎。
  • 中國科大在量子輸運、量子等離激元研究領域取得重要新進展
    中國科大在量子輸運、量子等離激元研究領域取得重要新進展 近期,合肥微尺度物質科學國家實驗室國際功能材料量子設計中心與中科院強耦合量子材料物理重點實驗室曾長淦教授研究組在低維量子輸運領域取得系列新進展
  • 中國科大在二維材料半導體量子電晶體研究中取得重要進展
    中國科大在二維材料半導體量子電晶體研究中取得重要進展   我校郭光燦院士領導的中科院量子信息重點實驗室在半導體門控量子點的研究中取得重要進展。
  •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在低維量子輸運領域取得系列新進展
    近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合肥微尺度物質科學國家實驗室國際功能材料量子設計中心與中科院強耦合量子材料物理重點實驗室教授曾長淦研究組,在低維量子輸運領域取得系列新進展,發現電子-等離激元耦合對石墨烯電子輸運過程中的量子相干性有極大的增強效應,並實現氧化物界面二維電子氣自旋軌道耦合的光學調控。
  • 物理所金屬薄膜材料的量子效應研究取得重要進展
    按照量子力學,電子在一維方勢阱中受限運動時其能級將變成分立的,這些分立能級稱為量子阱態,量子阱態的形成會導致費米面附近電子態密度的重新分布和變化。在凝聚態材料中,材料的很多性質和基本參量取決於電子在費米面附近的分布。
  • 半導體所等在量子點光子相干物理研究中取得新進展
    未來量子信息應用最具挑戰性問題是單量子態的檢測和操縱,這是因為量子態很脆弱,一旦融入外在環境,其量子性質很容易被破壞。S. Haroche和D. Wineland通過微波腔囚禁單個原子、電勢阱俘獲帶電離子等實驗手段,在單個光子態的測量和操縱方面做出了奠基性的工作,獲得了2012年度諾貝爾物理學獎。他們採用的量子幹涉實驗技術成為量子光學研究的主要方法。
  • 物理所低維半導體納米材料的結構與熱電特性研究取得進展
    低維半導體納米材料是未來納電子器件的基本組成單元,在電子、熱電、光電乃至能源等領域都有重要的應用。在過去的幾年中,中科院物理研究所/北京凝聚態物理國家實驗室(籌)高鴻鈞研究組在新型硼低維納米材料的製備、性質和應用方面開展系統研究,取得許多有意義的成果【Adv. Funct.
  • 中國科大在準二維kagome晶格新奇電子特性研究方面取得重要進展
    近期,合肥微尺度物質科學國家研究中心國際功能材料量子設計中心與中科院強耦合量子材料物理重點實驗室曾長淦教授研究組及其合作者在kagome晶格新奇物性研究方面取得重要進展,以層狀材料Fe3Sn2然而迄今為止,對實際材料平帶的實驗驗證及平帶物理效應的展示仍然是一個巨大的挑戰。
  • 上海光機所等在隨機相位散射光的相干性與渦旋動力學研究中取得進展
    上海光機所等在隨機相位散射光的相干性與渦旋動力學研究中取得進展 2020-07-15 上海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 【字體:大 中 小】
  • 中國團隊在雙金屬量子阱層中共振隧穿研究獲進展
    在金屬量子阱層中由於各種退相干因素使得電子很難保持相干性,從而使得在實驗上實現多金屬量子阱層之間的共振隧穿效應非常具有挑戰性,這對磁性隧道結中的量子阱共振隧穿尤其如此。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北京凝聚態物理國家研究中心磁學國家重點實驗室M02課題組研究員韓秀峰領導的研究團隊,2014年通過與法國讓拉莫研究所/洛林大學博士陸沅、教授Stéphane Mangin、Michel Hehn等所在的「納米磁性和自旋電子學組」合作,一同設計並製備了基於新型尖晶石結構的MgAl2O4單晶勢壘的核心結構為Fe(001)/MgAlOx/Fe(d)/MgAlOx/Fe的雙勢壘磁性隧道結
  • 國際科學家研究團隊:量子生物學的研究進展
    另外兩位中國學者是:德國漢堡大學理論物理研究所研究員段洪光(Hong-Guang Duan)、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物理與數學學院化學與生物化學系研究員譚浩祥(Howe-Siang Tan)。量子生物學是利用量子理論來研究生命科學的一門學科。該學科包含利用量子力學研究生物過程和分子動態結構。利用量子生物學研究量子水平的分子動態結構和能量轉移。
  • 物理所二維原子晶體銻烯研究取得進展
    近年來的研究熱點之一二維(2D)原子晶體材料與傳統半導體材料相比,具有散射小、遷移率高、便於製備疊層異質結構、電學性質易於調控等特性,成為製作未來電晶體的優秀候選材料之一。在已發現的二維原子晶體材料中,由元素周期表中IV族元素構成的單層材料(例如石墨烯,矽烯,鍺烯和錫烯等)具有高載流子遷移率,但由於其帶隙為零或趨近於零,限制了它們在場效應電晶體等電子學器件中的應用前景。
  • 巡遊電子量子臨界行為研究取得進展
    巡遊電子量子臨界現象,作為凝聚態物理學關聯電子系統的傳統難題,反覆出現在量子物質科學的諸多研究方向上,對其進行合理的模型設計和正確的理論計算,能夠幫助人們理解重費米子材料、銅基和鐵基高溫超導體、過渡金屬氧化物、石墨烯層狀結構等體系中普遍出現的反常輸運、奇異金屬和非費米液體行為。
  • 物理所電子鐵電體研究取得新進展
    中科院物理研究所/北京凝聚態物理國家實驗室(籌)李建奇研究組近幾年來一直致力於電荷有序多鐵材料的微結構與物理性能的關聯研究,在新型電子型鐵電體LuFe2O4 體系電荷有序及自發極化機理研究中取得系列進展 【Phys. Rev. Lett. 98 (2007) 247602; Phys. Rev. B.
  • 半導體所等在各向異性二維材料物性研究方面取得系列進展
    半導體所等在各向異性二維材料物性研究方面取得系列進展 2016-04-19 半導體研究所 【  最近,中國科學院半導體研究所半導體超晶格國家重點實驗室研究員譚平恆研究組在各向異性二維材料的物性研究方面取得了系列進展。研究組和南加州大學教授汪涵等合作,通過拉曼光譜和光致發光光譜表徵了平面內各向異性的二維材料ReSe2。
  • 中國科大二維材料系列研究取得新進展:預言單層藍磷「半層-半層...
    近日,合肥微尺度物質科學國家實驗室國際功能材料量子設計中心在二維材料系列研究中取得新進展,理論上預言了在GaN(001)襯底上可外延生長單層藍磷,並提出非常規的「半層-半層」生長機制。該研究成果以「Half Layer By Half Layer Growth of a Blue Phosphorene Monolayer on a GaN (001) Substrate」為題於2017年1月27日在線發表在國際權威物理學雜誌《物理評論快報》上,並被選為編輯推薦(Editors' Suggestion)。博士生曾犟為第一作者,崔萍博士與張振宇教授為通訊作者。
  • 中國科大實驗實現量子相干性蒸餾
    近日,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授郭光燦領導的中科院量子信息重點實驗室在量子相干性實驗研究方面取得進展,實驗室李傳鋒、項國勇研究組首次實驗實現了基於輔助比特的量子相干性蒸餾
  • 拓撲半金屬材料研究取得新進展—論文—科學網
    最近,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強磁場科學中心研究員田明亮課題組在拓撲半金屬研究中取得新進展。
  • 中科大超導研究團隊在鐵基高溫超導體研究中取得重要進展
    中科大超導研究團隊在鐵基高溫超導體研究中取得重要進展 我校合肥微尺度物質科學國家研究中心和物理系中科院強耦合量子材料物理實驗室陳仙輝、吳濤等人組成的超導研究團隊近日在鐵基高溫超導體研究中取得重要進展
  • 利用幹涉條紋實驗實現對量子相干性的直接測度
    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授郭光燦領導的中科院量子信息重點實驗室在量子相干性的實驗研究中取得新進展,該實驗室李傳鋒、唐建順等人利用幹涉條紋實驗實現了對量子相干性這一最基本量子資源的直接測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