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講堂:導電原子力顯微鏡(C-AFM)在二維材料及納米電子器件中的...

2020-11-25 儀器信息網

講座時間:

北京時間10月31日(周四)

下午15:00-16:00

 導電原子力顯微鏡(C-AFM)是一種非常有用的掃描探針顯微鏡(SPA納米表徵技術,它不僅可以對樣品的形貌進行表徵,更重要的是可以探測許多介質材料和電子器件的局部電學性質。C-AFM技術已經成功表徵了介質薄膜的許多重要的納米級現象,比如:局部缺陷、電荷捕獲和釋放、應力誘導漏電流、負偏置溫度不穩定性等。

  目前,隨著電子器件尺寸和介電材料厚度的不斷縮減,納米級電學性質表徵技術手段的應用和發展變得日益重要。本講座首先簡要介紹C-AFM技術的發展歷程、工作原理、工作特點及方式;其次重點介紹C-AFM技術在二維材料和憶阻器中的電學表徵應用。

  具體內容是利用C-AFM技術:1.研究化學氣相沉積法製備的六方氮化硼(h-BN)的電學性質:介質擊穿特性和厚度及電學性質均一性;2.在不同環境(大氣和真空)下探測h-BN憶阻器的阻變特性及導電細絲的形態表徵;3.通過與其它電學設備相結合,實現更高性能的技術表徵。最後,探討未來多探針SPA技術的發展概念,有望實現在真空環境下對材料或器件的原位製備和表徵。


主講人介紹:


 惠飛博士,現以色列理工學院博士後,20187月獲得巴塞隆納大學和蘇州大學雙博士學位。在攻讀博士期間,她曾先後到世界頂級名校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和英國劍橋大學進行為期12個月和6個月的訪學。在科研方面,5年時間內,她共參與發表SCI期刊學術論文38篇,其中,一作論文11篇,包括頂級期刊Nature Electronics, AdvancedFunctional Materials, ACS Applied Materials & Interfaces, 2D Materials, Nanoscale等。另外,她還參與德國Wiley出版的專著篇章一部,獲批國家發明專利一項,申請國際專利兩項,參與申請國際間/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等8項。曾獲得2019 ParkAFM博後獎學金、英國皇家化學會學者獎學金等。她的主要研究領域是化學氣相沉積法製備二維材料及其在電子器件領域內的應用。


請掃碼免費申請網絡講座

版權與免責聲明:

① 凡本網註明"來源:儀器信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於儀器信息網,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並註明"來源:儀器信息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② 本網凡註明"來源:xxx(非本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且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註明的"稿件來源",並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③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兩周內與本網聯繫,否則視為默認儀器信息網有權轉載。

相關焦點

  • 氟化鈣—用於二維電子器件的超薄高k電介質材料
    機械剝離的二維(2D)六方氮化硼(h-BN)是目前納米電子器件中首選的介電材料通過透射電子顯微鏡表徵發現,氟化鈣薄膜的立方晶體結構展現出不同的圖案,包括層間距約為0.32 納米的二維分層圖案,六邊形圖案,立方圖案和點狀圖案。這些圖案相互間可以平滑地過渡,且沒有可見的缺陷。
  • 第二屆原子力顯微鏡網絡會議將召開,日程揭曉
    錢建強(北京航空航天大學 教授)09:30--10:00導電原子力顯微鏡在電子器件納米級電學測試中的應用惠飛以色列理工學院(博士後研究員)二維材料界面結構與性質的先進原子力探針顯微學研究程志海(中國人民大學 教授)14:30--15:00原子力顯微鏡與電子顯微鏡聯用的應用
  • 深度解析AFM(原子力顯微鏡)—上
    ,它是繼掃描隧道顯微鏡之後發明的一種具有原子級高分辨的新型儀器,可以在大氣和液體環境下對各種材料和樣品進行納米區域的物理性質包括形貌進行探測,或者直接進行納米操縱。現已廣泛應用於半導體、納米功能材料、生物、化工、食品、醫藥研究和科研院所各種納米相關學科的研究實驗等領域中,成為納米科學研究的基本工具。在原子力顯微鏡的系統中,可分成三個部分:力檢測部分、位置檢測部分、反饋系統。
  • 一文看懂原子力顯微鏡(AFM)
    一、 什麼是AFMAFM全稱Atomic Force Microscope,即原子力顯微鏡,它是繼掃描隧道顯微鏡
  • 掃描隧道顯微鏡(STM) VS 原子力顯微鏡(AFM)
    因此可直接觀察到材料表面的單個原子和原子在材料表面上的三維結構圖像。5)在觀測材料表面結構的同時,可得到材料表面的掃描隧道譜(STS),從而可以研究材料表面化學結構和電子狀態。6)不能探測深層信息,無法直接觀察絕緣體。
  • 【原子力顯微鏡知識匯總】全網最精選的AFM知識都在這了...
    原子力顯微鏡具有許多優點:  ① 不同於電子顯微鏡只能提供二維圖像,AFM提供真正的三維表面圖;  ② AFM不需要對樣品的任何特殊處理,不會對樣品會造成不可逆轉的傷害;  ③ 電子顯微鏡需要運行在高真空條件下,原子力顯微鏡在常壓下甚至在液體環境下都可以良好工作,這樣可以用來研究生物宏觀分子,甚至活的生物組織。
  • 納米材料網絡會議來襲,八大表徵技術等你來pick
    儀器信息網訊 納米材料是納米科技的基礎和主要研究內容,而適合於納米科技研究的儀器分析方法是納米科技中必不可少的實驗手段。納米材料的分析和表徵對納米材料和納米科技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和作用。
  • 有一種新材料,它表面會導電,但內部卻是絕緣體!是不是很神奇?
    拓撲絕緣體是一種創新材料,它在表面導電,但在內部卻是絕緣體。巴塞爾大學和伊斯坦堡技術大學的物理學家,已經開始研究拓撲絕緣體對摩擦的反應。實驗表明,摩擦產生的熱量明顯低於傳統材料,這是由於一種新的量子機制,其研究發現發表在《自然材料》期刊上。由於其獨特的電氣特性,拓撲絕緣體有望在電子和計算機行業以及量子計算機的開發中實現許多創新。
  • 二維材料中的新型量子點:為量子電子器件帶來新可能!
    導讀近日,奧地利維也納技術大學、德國亞琛工業大學、英國曼徹斯特大學的科學家組成的國際科研團隊成功地開發出一種新型量子點,它由兩種二維材料:石墨烯和六方氮化硼,以及掃描隧道顯微鏡的針尖組成。在這些非常小的納米結構中,直接精準地調整電子能級,可以實現對個別電子的精細控制。
  • 【通知公告】校分析測試中心原子力顯微鏡(AFM)開放運行通知
    校分析測試中心原子力顯微鏡(AFM)開放運行通知 校分析測試中心是我校2016年設立的校級公共分析測試平臺,是獨立建制的二級單位,中心的場發射高分辨透射電子顯微鏡(TEM)自8月份投入使用以來已運行近800小時,高質量完成了多個學院50
  • 原子力顯微鏡(AFM)的使用和成像技巧
    原子力顯微鏡(Atomic Force Microscope ,AFM),一種可用來研究包括絕緣體在內的固體材料表面結構的分析儀器。它通過檢測待測樣品表面和一個微型力敏感元件之間的極微弱的原子間相互作用力來研究物質的表面結構及性質。具體可參照昨天的推送從原理到應用,關於AFM你想了解的都在這裡~,裡面有很詳細的AFM在材料、化工等領域的應用,這裡不再贅述。
  • 原子力顯微鏡/AFM各種成像模式的原理
    下面,我們以雷射檢測原子力顯微鏡/AFM(Atomic Force Microscope Employing LaserBeam Deflection for Force Detection, Laser-AFM)——掃描探針顯微鏡家族中最常用的一種為例,來詳細說明其工作原理。
  • 二維金量子點:有望應用於量子計算和新一代電子器件!
    石墨烯,是由碳原子組成六角形呈蜂巢狀結構的二維碳納米材料。(圖片來源:Tatiana Shepeleva/Shutterstock)石墨烯,憑藉導電導熱性好、機械強度高、超薄透明、柔性可彎曲等優勢,一度被譽為「新材料之王」。然而,石墨烯的發現也激起了人們對二維材料的研究熱情。
  • :下一代納米技術多功能器件的開發關鍵
    Evans,Dennis Meier通訊單位:挪威科技大學DOI:10.1038/s41563-020-0765-x背景介紹利用複雜氧化物中的量子效應,例如磁性,多鐵性和超導電性,需要對材料的結構和成分進行原子級控制;氧化物材料中電導率連續的變化可以實現一些創新技術,例如多層次數據的存儲晶片和用於神經形態計算的突觸設備
  • 我國發展新型透射電子顯微鏡技術運用於納米光電子器件研究
    納米管既可以用作金屬導電體,比金的導電性高得多,也可以用作製造電腦晶片所必須的半導體。納米管在極低的溫度下還具有超導性。研發新型納米光電子器件需要藉助於泵浦-探測技術。超快透射電子顯微鏡、超快電子衍射、超快X射線衍射是泵浦-探測技術三大手段。我國研究團隊研究了磁性合金材料中的超快退磁過程。發展了新一代場發射超快透射電子顯微鏡技術,並用於納米材料近場成像和電子結構動力學研究。納米光電子器件是納米半導體光電子技術領域中的一個主要分支,旨在研究各種納米光電子器件的製作方法、工作原理及其在光通信和光信息處理中的應用等。
  • 原子力顯微鏡
    是德科技原子力顯微鏡是一種納米級解析度的成像技術,通過探針與樣品表面接觸進行研究。
  • 用原子力顯微鏡當鏟子?科學家發現了什麼金礦?
    原子力顯微鏡(AFM)拖動一個超鋒利的尖端穿過材料,非常接近但從未觸及表面。尖端可以感覺到表面的位置,檢測材料產生的電磁力。通過有條不紊地來回傳遞,研究人員可以繪製出一種材料的表面屬性,就像測量員有條不紊地在一塊土地上踱步以繪製該領土的地圖一樣。原子力顯微鏡可以在比一粒鹽小几千倍的尺度上描繪出一種材料的孔、突起和特性。
  • Park原子力顯微鏡完成對Molecular Vista股權投資:填補AFM化學信息...
    然而常規的原子力顯微鏡也越來越無法滿足科研人員在納米尺度下對於樣品進行多性質原位測試分析的更高需求,尤其在化學、光學、電學、熱學、力學等領域。在這一背景下,美國Molecular Vista應運而生,推出了全新一代原子力顯微鏡VistaScope。
  • 美科學家用原子力顯微鏡拍攝化學反應中的共價鍵
    合成石墨烯的反應中,反應物轉化成兩種常見的產物——化合物結構在原子力顯微鏡下無可遁形。近日,美國勞倫斯伯克利國家實驗室的Felix Fischer研究員和他的同事在合成石墨烯的實驗中,成功的用非接觸式原子力顯微鏡給這一反應前後的分子拍了回「裸照」。他們的研究成果將發表在今年6月7日出版的《科學》雜誌上。
  • 石墨烯與二維材料使電子器件超越「摩爾定律」!
    背景在石墨烯以及相關二維材料中電子自旋輸運的研究中,近期的理論和實驗進展以及現象,已經成為一個引人入勝的研發領域。(圖片來源:Talieh Ghiasi / Van Wees Lab / 格羅寧根大學)自旋電子學,是電子學與磁學在納米尺度的結合,並有望通向新一代高速電子器件。對於超越摩爾定律的納米電子器件來說,自旋電子器件是一種可行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