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原子力顯微鏡當鏟子?科學家發現了什麼金礦?

2020-12-07 博科園
博科園-科學科普:物理學類

康乃狄克州大學的研究人員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上發表報告稱,以一種從未打算使用的方式使用一種熟悉的工具,為探索材料開闢了一種全新的方法。他們的具體發現可能會在某一天創造出更節能的計算機晶片,但這項新技術本身可能會在更廣泛的領域開闢新發現。原子力顯微鏡(AFM)拖動一個超鋒利的尖端穿過材料,非常接近但從未觸及表面。尖端可以感覺到表面的位置,檢測材料產生的電磁力。通過有條不紊地來回傳遞,研究人員可以繪製出一種材料的表面屬性,就像測量員有條不紊地在一塊土地上踱步以繪製該領土的地圖一樣。原子力顯微鏡可以在比一粒鹽小几千倍的尺度上描繪出一種材料的孔、突起和特性。

博科園-科學科普:原子力顯微鏡AFMs被設計用來研究表面,大多數情況下,使用者會儘量避免用刀尖撞擊材料,因為這可能會損壞材料的表面,但有時也會發生。幾年前研究生Yasemin Kutes和博士後Justin Luria在材料科學與工程教授Brian Huey的實驗室研究太陽能電池,無意中挖到了他們的樣本。起初,他們認為這是一個令人惱火的錯誤,但當庫特斯將AFM的尖端深深插入她無意中挖出的溝裡時,他們確實注意到這種材料的性質看起來有所不同。庫特斯和羅瑞亞並沒有追究,但另一名研究生詹姆斯·史蒂芬斯(James Steffes)受到啟發,更仔細地研究了這個想法。他想知道,如果故意像鑿子一樣使用AFM的尖端,然後挖進一種材料,會發生什麼?

它能不能一層一層地描繪出材料的電性和磁性,就像它在二維空間裡描繪表面那樣,繪製出材料的三維圖像?材料內部的性質會有什麼不同嗎?Steffes、Huey和同事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PNAS)上發表報告稱,答案是肯定的。他們深入研究了鉍鐵氧體(BiFeO3)的樣品,這是一種室溫多鐵氧體。多鐵氧體是一種可以同時具有多種電或磁特性的材料。例如,鉍鐵氧體既具有反鐵磁性——它對磁場有響應,但總體上不表現出南北磁極——又具有鐵電性,這意味著它具有可切換的電極化。這種鐵電材料通常由稱為疇的微小部分組成。每個區域就像一組電池,它們的正極都朝同一個方向排列,域兩側的集群將指向另一個方向。

BiFeO3/SrRuO3/DyScO3薄膜異質結構的TAFM,圖片: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2019). 10.1073/pnas.1806074116它們對計算機內存非常有價值,因為計算機可以翻轉域,在材料上「書寫」,使用磁場或電場。當材料科學家在一塊鉍鐵氧體上讀寫信息時,通常只能看到表面發生了什麼。但是他們很想知道在地表以下發生了什麼——如果能理解這一點,就有可能將這種材料設計成比現在的計算機晶片運行速度更快、耗能更少的更高效的計算機晶片。這將對整個社會的能源消耗產生巨大的影響——目前,美國5%的電力消耗都用在了運行中的電腦上。為了找到答案,Steffes、Huey和團隊成員使用AFM技巧,小心翼翼地挖穿了一層鉍鐵氧體薄膜,並一塊一塊地繪製出內部的地圖。發現可以將各個域一直映射到下面,暴露出在表面上並不總是明顯的模式和屬性。有時一個域縮小,直到消失或分裂成y形,或與另一個域合併。以前從來沒有人能用這種方法看到這種材料的內部。

這很有啟發性,就像你以前只能看到二維x光的時候,卻只能看到骨頭的三維CT掃描。在全球範圍內,大約已經安裝了3萬個afm。其中很大一部分人將在2019年嘗試用AFM進行3d繪圖,因為意識到一直在探索表面。他還認為,如果3-D映射技術能夠應用於他們的材料,更多的實驗室將會購買AFMs,一些顯微鏡製造商將開始專門設計3-D掃描的AFMs。英特爾、村田和其他地方的研究人員也對他們在尋找製造下一代計算機晶片新材料時發現的鉍鐵氧體感興趣。與此同時,休伊團隊正在利用原子力顯微鏡挖掘各種材料,從混凝土到骨骼,再到許多計算機部件。通過與學術和企業合作夥伴的合作,可以利用我們的新見解來了解如何更好地設計這些材料,以減少能源消耗,優化它們的性能,提高它們的可靠性和壽命——這些都是材料科學家每天努力做的事情。

博科園-科學科普|研究/來自:康乃狄克大學參考期刊文獻:《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 》DOI: 10.1073/pnas.1806074116博科園-傳遞宇宙科學之美

相關焦點

  • 我國科學家用高分辨原子力顯微鏡全球首次「看見」氫鍵
    生意社11月26日訊  近日,我國國家納米科學中心研究員裘曉輝團隊,利用原子力顯微鏡技術實現了對分子間局域作用的直接成像,在國際上首次直接觀察到了分子間的氫鍵。
  • 原子力顯微鏡
    是德科技原子力顯微鏡是一種納米級解析度的成像技術,通過探針與樣品表面接觸進行研究。
  • 大學生用積木搭出納米級精度原子力顯微鏡
    但在日前結束的清華大學暑期學校中,來自國內外高校的大學生卻用積木搭建出納米級精度的原子力顯微鏡,成本不到1000元。據了解,這些低成本顯微鏡今後有望應用於中學課堂。  藉助3D印表機  5天搭出顯微鏡  這個暑假,在清華大學國際暑期學校,來自牛津大學、倫敦大學、清華大學、北京大學等國內外高校的30多名大學生,5至7人分成一組,在五天的時間內連續奮戰,用積木搭建出一臺可以使用的原子力顯微鏡。
  • 原子力顯微鏡的原理
    (2)利用原子吸引力的變化而產生表面輪廓為非接觸式原子力顯微鏡(non-contact AFM ),探針與試片的距離約數十個? 到數百個?。  二、原子力顯微鏡的硬體架構:  在原子力顯微鏡(Atomic Force Microscopy,AFM)的系統中,可分成三個部分:力檢測部分、位置檢測部分、反饋系統。
  • 美科學家用原子力顯微鏡拍攝化學反應中的共價鍵
    美國科學家在原子力顯微鏡下看到的反應物結構。近日,美國勞倫斯伯克利國家實驗室的Felix Fischer研究員和他的同事在合成石墨烯的實驗中,成功的用非接觸式原子力顯微鏡給這一反應前後的分子拍了回「裸照」。他們的研究成果將發表在今年6月7日出版的《科學》雜誌上。
  • 深度解析AFM(原子力顯微鏡)—上
    1983年,IBM公 司蘇黎世實驗室的兩位科學家GerdB inni g和Heinr ich Rohrer發明了掃描隧道顯微鏡(STM在原子力顯微鏡的系統中,可分成三個部分:力檢測部分、位置檢測部分、反饋系統。
  • ——記清華大學原子力顯微鏡設計大挑戰
    四支由來自倫敦大學、清華大學、北京大學的學生組合而成的「國際團隊」正在向評委們介紹他們的暑期成果——一臺成本不到1000元人民幣的原子力顯微鏡。  這些來自不同教育背景的大學生與研究生,在充滿競爭與合作的環境中接受挑戰,在一個星期內設計出低成本、適用於高中學校的原子力顯微鏡。
  • 原子力顯微鏡及其在聚合物凝聚態中的應用
    原子力顯微鏡至今已有多種變形,這些顯微鏡可分別用來研究材料表面形貌、力學特性、電磁特性、表面電力分布、表面熱特性及光特性等,它們已在有機、無機、半導體、光記錄材料及生物材料領域得到廣泛的應用[2]。   1 原子力顯微鏡成像原理   如圖1所示,AFM是用一端固定而另一端裝有納米級針尖的彈性微懸臂來檢測樣品表面形貌的[3]。
  • 原子力顯微鏡/AFM各種成像模式的原理
    原子力顯微鏡/AFM的基本原理原子力顯微鏡/AFM的基本原理是:將一個對微弱力極敏感的微懸臂一端固定
  • 第二屆原子力顯微鏡網絡會議將召開,日程揭曉
    基於此,儀器信息網將在2020年9月24日舉辦「第二屆原子力顯微鏡主題網絡研討會」,邀請原子力顯微鏡/掃描探針顯微鏡研究應用專家、相關檢測技術專家,以及實驗室相關工作人員等,以網絡在線報告、在線網友互動交流的形式,針對當下原子力顯微鏡/掃描探針顯微鏡研究熱點、新技術及難點、相關市場展望等進行探討
  • 視頻原子力顯微鏡顯示實時CRISPR基因編輯
    雖然科學家可通過RT-PCR、WB等方法間接證明CRISPR的功能,但仍未有直接的證據來證實。究其原因:一是生物分子間的相互作用速率快,需要高速的成像手段才能捕捉到;二是生物分子比較小,通常為納米級,普通顯微鏡由於受光學衍射極限所限不能分辨。
  • 天美召開研討會 探討原子力顯微鏡技術及應用
    近期,天美(中國)公司組織召開了Park Systems公司XE-BIO生物型原子力顯微鏡技術研討會。會議在國家納米科學中心舉行,並邀請到該中心裘曉輝教授主持。會上,來自Park Systems公司的首席科學家Sang-Jun Cho博士主講了Park Systems XE-BIO生物型原子力顯微鏡在活細胞檢測方面的應用及新進展。
  • 布魯克成功舉辦2013年原子力顯微鏡上海技術交流會及應用培訓班
    2013年5月7-10日,布魯克原子力顯微鏡上海技術交流會和培訓班在中國科學院上海應用物理所,與第五屆原子力顯微鏡生物醫學國際學術會議(5th AFM BioMed)同期舉行。會議得到了全國各高校、研究所以及部分歐美高校研究人員的積極響應及到會參與。
  • 一文看懂原子力顯微鏡(AFM)
    一、 什麼是AFMAFM全稱Atomic Force Microscope,即原子力顯微鏡,它是繼掃描隧道顯微鏡
  • Park原子力顯微鏡完成其對Molecular Vista的股權投資
    本文轉自【美通社】;加州聖何塞2020年5月12日 /美通社/ -- 2020年4月29日,Park原子力顯微鏡宣布最終完成對美國加州聖何塞的Molecular Vista進行的股權投資。Molecular Vista作為一家AFM的生產商,該公司主要聚焦於基於光誘導力顯微鏡的納米紅外技術(IR PiFM)進行AFM紅外聯用的定量可視化研究工作,從而實現分子水平上探測和解析物質的紅外光譜特徵。 Molecular Vista推出全新一代的原子力顯微鏡VistaScope與紅外光誘導力顯微鏡聯用,提供納米成像與光譜。
  • 2012年布魯克原子力顯微鏡西安用戶研討會圓滿召開
    2012年9月27日,德國布魯克納米表面儀器部原子力顯微鏡西安用戶研討會在西安交通大學圓滿召開。會議得到了西安各高校、研究所的積極響應及到會參與。    布魯克公司納米表面儀器部亞太區銷售總監時曉明先生對布魯克公司以及布魯克納米表面儀器部的發展歷程和產品特色,做了精彩的闡述。
  • 原子力拉曼顯微鏡,幾乎能夠探測單個原子!天上地下都在用
    一條DNA鏈,一股空氣中的有毒汙染物,一件無價藝術品的繪畫樣品,火星隕石的薄片,這只是科學家們能夠用新顯微鏡(原子力拉曼顯微鏡)觀測的一小部分,現在被安置在德拉瓦大學的Lammot du Pont實驗室。負責研究、學術和創新的副總裁Charles G.Riordan說:德拉瓦大學很高興將這一重要和最先進新工具添加到我們的儀器套件中,用於以高解析度檢查材料。
  • 布魯克發布原子力顯微鏡新品 號稱世界最快
    美國加利福尼亞州當地時間2011年5月2日,布魯克(Bruker)發布了一款具有創新性和獨特外形的原子力顯微鏡新品——Dimension FastScanTM,該產品在不犧牲納米級解析度的前提下提高顯微鏡成像速度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
  • 布魯克Dimension FastScan 原子力顯微鏡亮相中國
    布魯克公司原子力顯微鏡技術及用戶研討會在京舉行  儀器信息網訊 2011年9月8日,布魯克(Bruker)公司原子力顯微鏡技術及用戶研討會在國家會議中心與China Nano 2011
  • 牛津儀器Asylum Research原子力顯微鏡壓電力 (PFM) 技術研討會在...
    牛津儀器Asylum Research全球總裁Roger Proksch博士和亞太區銷售總監David Beck博士,高級應用科學家姚檢軍博士和技術銷售工程師劉方博士等人參加了此次研討會。牛津儀器Asylum Research高級應用科學家姚檢軍博士於會議現場演示了高壓Cypher對於鐵電材料測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