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科學家用原子力顯微鏡拍攝化學反應中的共價鍵

2020-11-24 觀察者網

還記得高中化學課本上那一根根小細棍畫成的有機化合物嗎?原本這只是科學世界裡的合理想像,從沒有人見過。但就在最近,美國科學家親眼看見了單個碳原子和它們之間共價鍵的美妙圖像。

美國科學家在原子力顯微鏡下看到的反應物結構。

合成石墨烯的反應中,反應物轉化成兩種常見的產物——化合物結構在原子力顯微鏡下無可遁形。

近日,美國勞倫斯伯克利國家實驗室的Felix Fischer研究員和他的同事在合成石墨烯的實驗中,成功的用非接觸式原子力顯微鏡給這一反應前後的分子拍了回「裸照」。他們的研究成果將發表在今年6月7日出版的《科學》雜誌上。

「從來沒有人直接地,一次性地拍到單個分子結構的前後變化」Fischer驕傲地地說道。據悉,目前的合成石墨烯的方法要實現量產比較困難,而非接觸式原子力顯微鏡將產物結構可視化,對整個化學領域的基礎研究將有很大幫助。

Fischer和他的同事們試圖合成的石墨烯,是目前世界上最薄也最堅硬的納米材料,他的電阻率比銅和銀更小,因此被期待用來發展出更薄、導電速度更快的新一代電子元件或電晶體。由於石墨烯實質上是一種透明、良好的導體,也適合用來製造透明觸控屏幕、光板、甚至是太陽能電池。

【相關閱讀】

去年IBM瑞士分公司的研究人員採用了解析度極高的原子力顯微鏡,結果獲得了兩種不同結構的石墨烯分子局部的高清顯微圖像。

同樣是在原子力顯微鏡下,科學家曾觀察到石墨烯的化學鍵。

化學鍵是存在於原子之間的一種相互作用力。原子依靠這種作用力才聚集在一起,形成分子和物體。根據這個定義我們可知,化學鍵的本質是一種力,而力是看不見、摸不著的一種東西。那麼,顯微鏡是如何能「看見」這種力呢?原來,原子力顯微鏡就探測看不見的力並把它轉換為圖像的本領,就像一些紫外線顯微鏡能探測到我們人眼看不到的紫外線一樣。

有關專家表示,石墨烯化學鍵顯微圖像有利於科學家製造更好的石墨烯裝置,比如微型晶片。在此之前,研究人員用原子力顯微鏡拍攝了單個分子的圖像,令科學界大為振奮。而化學鍵圖像的成功拍攝,則是科學家對微觀物質世界在原子尺寸上的直觀認識,將推動納米科學和物理化學的進一步發展。

相關焦點

  • 我國科學家用高分辨原子力顯微鏡全球首次「看見」氫鍵
    生意社11月26日訊  近日,我國國家納米科學中心研究員裘曉輝團隊,利用原子力顯微鏡技術實現了對分子間局域作用的直接成像,在國際上首次直接觀察到了分子間的氫鍵。
  • 《共價鍵》說課稿
    在教師招聘考試中,說課對於廣大考生來說是比較陌生的,考生不清楚該圍繞哪些內容進行展開說課。今天,中公教師特意為大家準備了一篇關於《共價鍵》的說課範例,希望能夠為各位考生的考前備考提供一些啟發和幫助。《共價鍵》說課稿各位老師,大家好,我是今天的××號考生,我說課的題目是《共價鍵》。
  • 「看見」化學反應:化學鍵是怎麼生成的?
  • 科學家首次觀察到化學反應過渡態的形成
    在很長一段時間內,人們對化學鍵和成鍵過程的認識都來自理論和公式計算,不過隨著技術手段的進步,現在直接從實驗中觀測它們已經成為了可能。在2013年,科學家們已經通過原子力顯微鏡看到了共價鍵的結構(更多閱讀:用原子力顯微鏡看見納米石墨烯的合成)。
  • 共價鍵、離子鍵
    共價鍵: Lewis 共價鍵理論:分子中的原子都有形成稀有氣體電子結構的趨勢,以達到本身的穩定。而達到這種結構,並非通過電子轉移形成離子鍵來完成, 而是通過原子間共用電子對來實現。共價鍵的形成 :H2 中,H, H兩原子各有一個成單電子,當H, H原子相互接近時, 兩電子以自旋相反的方式結成電子對, 即兩個電子所在的原子軌道間相互重疊, 則體系能量降低, 形成化學鍵, 氫分子形成,亦即一對電子則形成一個共價鍵。
  • 原子力顯微鏡
    是德科技原子力顯微鏡是一種納米級解析度的成像技術,通過探針與樣品表面接觸進行研究。
  • 共價鍵知識點總結
    今天一起來分享共價鍵的相關知識點。一.共價鍵:原子間通過共用電子對所形成的相互作用。①成鍵微粒:原子。②成鍵元素:一般是同種的或不同種的非金屬元素。③成鍵條件:成鍵前原子最外層電子未達到穩定狀態。三.常見分子的電子式、結構式及結構模型四.關於共價鍵和共價化合物的誤區提醒(1)含有共價鍵的分子不一定是共價化合物,如H2、O2等單質。(2)含有共價鍵的化合物不一定是共價化合物,如NaOH、Na2O2等。
  • 「看見」系列之三:化學鍵長什麼樣
    2、共價鍵:的成因較為複雜,路易斯理論認為,共價鍵是通過原子間共用一對或多對電子形成的,其他的解釋還有價鍵理論,價層電子互斥理論,分子軌道理論和雜化軌道理論等。3、金屬鍵:是一種改性的共價鍵,它是由多個原子共用一些自由流動的電子形成的。
  • 科學家首次拍攝到令人驚嘆的原子單個化學鍵
    IBM科學家獲得的圖像能清晰觀察到單一化學鍵  【搜狐科學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IBM科學家最近宣布獲得了令人驚嘆的顯微圖像——通過這些圖片能夠觀察到原子間的單個化學鍵。這組科學家於2009年因捕獲到單個分子特寫鏡頭而聞名。  他們是怎樣獲得如此令人驚嘆的微觀圖像的?通過原子力顯微鏡,科學家能夠通過兩種截然不同的機制捕獲到兩個圖像。
  • RJGHXX3 2-1-2 共價鍵-鍵參數——鍵能、鍵長與鍵角
    共價鍵的參數主要有三個:鍵能、鍵長與鍵角。        鍵能:氣態分子中1mol化學鍵解離成氣態原子所吸收的能量(氣態原子形成1mol化學鍵生成氣態分子所放出的能量)。        鍵能越大,代表化學鍵越穩定,越難以發生反應。破壞其所需要吸收的能量大,生成其所放出的能量也大。
  • 共價鍵-人教版必修2化學同步優質系列教案
    1.3.2共價鍵〖教學流程〗複習離子鍵及氫氣和氯氣的反應 → 提出問題(氯化氫的形成原因) → 原理性抽象 → 得出結論(共價鍵的定義) → 共價鍵的形成條件 → 構成共價鍵的粒子的特點 → 共價鍵的實質 → 共價化合物的概念 → 共價鍵的種類 → 離子鍵和共價鍵的概念辨析 → 歸納總結出化學鍵的定義 → 化學反應的實質 → 教學評價。
  • 原子力顯微鏡及其在聚合物凝聚態中的應用
    5 結 語   原子力顯微鏡(AFM)因具有超高的三維識別、纖維倍率可調,且具有無損成像及多種成像技術等特點,已在聚合物的凝聚態中包括聚合物的表面形貌、相分離情況及結晶形態的觀察等方面有廣泛的應用。但其與掃描電子顯微鏡(SEM)相比,具有成像範圍太小、速度慢、受探頭的影響大等缺點。
  • 原子力顯微鏡的原理
    (2)利用原子吸引力的變化而產生表面輪廓為非接觸式原子力顯微鏡(non-contact AFM ),探針與試片的距離約數十個? 到數百個?。  二、原子力顯微鏡的硬體架構:  在原子力顯微鏡(Atomic Force Microscopy,AFM)的系統中,可分成三個部分:力檢測部分、位置檢測部分、反饋系統。
  • 與原子同行,記錄化學鍵的產生和斷裂
    先進的顯微鏡方法,例如原子力顯微鏡(AFM)或掃描隧道顯微鏡(STM),可以解析原子位置並直接測量鍵長,但是實時地成像具有時空連續性的化學鍵的斷裂或形成,仍然是科學的最大挑戰之一。由英國和德國科學家組成的一個研究團隊,已經解決了這一挑戰,其研究成果發表在最近美國科學發展協會的期刊《科學進展》上。
  • 真奇妙:科學家首次觀察到化學鍵的形成過程
    在很長一段時間內,人們對化學鍵和成鍵過程的認識都來自理論和公式計算,不過隨著技術手段的進步,現在直接從實驗中觀測它們已經成為了可能。在2013年,科學家們已經通過原子力顯微鏡看到了共價鍵的結構。
  • 【原子力顯微鏡知識匯總】全網最精選的AFM知識都在這了...
    [1] 原子力顯微鏡(AFM)簡介[2] AFM原理、操作、教程等資料大全[3] 原子力顯微鏡原理及應用[4] 原子力顯微鏡及其應用[5] 針尖下的世界——漫談原子力顯微鏡[6] Y3T167 原子力顯微鏡[7] 原子力顯微鏡/AFM各種成像模式的原理[8] 一文精通原子力顯微鏡
  • 韓國Park Systems工程師回訪中國原子力顯微鏡用戶
    2014年6月4號至16號,Park Systems公司廠家工程師Chris OH在天美公司應用工程師以及安裝工程師的陪同下回訪了中國華南區眾多原子力顯微鏡客戶,提供了免費的檢修服務,包括華南理工大學材料學院、化學學院,深圳三星精美特、昱科環球、萊寶以及惠州易暉太陽能科技有限公司,最後一站來到香港,
  • ——記清華大學原子力顯微鏡設計大挑戰
    科學也可以如此好玩——記清華大學原子力顯微鏡設計大挑戰來源:中國科學報 2013-9-12 鍾華  9月6日,新學期伊始的周末下午,一場特殊的答辯會在清華大學舉行。四支由來自倫敦大學、清華大學、北京大學的學生組合而成的「國際團隊」正在向評委們介紹他們的暑期成果——一臺成本不到1000元人民幣的原子力顯微鏡。  這些來自不同教育背景的大學生與研究生,在充滿競爭與合作的環境中接受挑戰,在一個星期內設計出低成本、適用於高中學校的原子力顯微鏡。
  • 納米科學:納米線作為新型原子力顯微鏡的傳感器!
    納米科學:納米線作為新型原子力顯微鏡的傳感器!納米線是非常微小的絲狀晶體,它是由各種材料分子構建的,現在由於它們的特殊性質而被世界各地的科學家們非常積極地研究。這一事實,它們的小質量和無瑕疵的晶格使它們在各種納米級傳感應用中非常具有吸引力,包括作為生物和化學樣品的傳感器,以及作為壓力或電荷傳感器。來自瑞士納米科學研究所(SNI)的Argovia教授Martino Poggio和巴塞爾大學物理系現已證明納米線也可用作原子力顯微鏡中的力傳感器。基於它們的特殊機械特性,納米線沿著兩個垂直軸以幾乎相同的頻率振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