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發展新型透射電子顯微鏡技術運用於納米光電子器件研究

2020-12-05 儀器網

納米管既可以用作金屬導電體,比金的導電性高得多,也可以用作製造電腦晶片所必須的半導體。納米管在極低的溫度下還具有超導性。

研發新型納米光電子器件需要藉助於泵浦-探測技術。超快透射電子顯微鏡、超快電子衍射、超快X射線衍射是泵浦-探測技術三大手段。我國研究團隊研究了磁性合金材料中的超快退磁過程。發展了新一代場發射超快透射電子顯微鏡技術,並用於納米材料近場成像和電子結構動力學研究。

納米光電子器件是納米半導體光電子技術領域中的一個主要分支,旨在研究各種納米光電子器件的製作方法、工作原理及其在光通信和光信息處理中的應用等。近年發展起來的各種納米光電子器件,如量子點雷射器、量子點紅外探測器、量子點單光子發射與探測器件、量子點太陽電池、量子點光放大器與光存儲器、量子級聯雷射器、納米線光電子器件、光子晶體器件與納米光子集成等。

透射電子顯微鏡

以電子束為光源的透射電子顯微鏡,電子束的波長要比可見光和紫外光短得多,並且電子束的波長與發射電子束的電壓平方根成反比,也就是說電壓越高波長越短。是把經加速和聚集的電子束投射到非常薄的樣品上,電子與樣品中的原子碰撞而改變方向,從而產生立體角散射。散射角的大小與樣品的密度、厚度相關,因此可以形成明暗不同的影像,影像將在放大、聚焦後在成像器件(如螢光屏、膠片、以及感光耦合組件)上顯示出來。

電子衍射

帶有掃描裝置的透射電子顯微鏡可以選擇小至數千埃甚至數百埃的區域作電子衍射觀察,稱微區衍射。入射電子束一般聚焦在照相底板上,但也可以聚焦在試樣上,此時稱會聚束電子衍射。可用於研究厚度小於0.2微米的薄膜結構,或大塊試樣的表面結構。前一種情況稱透射電子衍射,後一種稱反射電子衍射。作反射電子衍射時,電子束與試樣表面的夾角很小,一般在1゜~2゜以內,稱掠射角。

X射線衍射

物質結構的分析儘管可以採用中子衍射、電子衍射、紅外光譜、穆斯堡爾譜等方法,原子結構可以成為X射線衍射的「衍射光柵」;X射線具有波動特性, 是波長為幾十到幾百皮米的電磁波,並具有衍射的能力。每種晶體所產生的衍射花樣都反映出該晶體內部的原子分配規律。這就是X射線衍射的基本原理。X射線衍射的應用範圍非常廣泛,現已滲透到物理、化學、地球科學、材料科學以及各種工程技術科學中,成為一種重要的實驗方法和結構分析手段,具有無損試樣的優點。

泵浦探測

是一種超快時間分辨測量技術,常用來探測物質內部物理、化學變化的瞬態過程,比如能量轉移、化學鍵的斷裂生成等,其中最重要的應用是對物質激發態載流子動力學過程的研究。隨著超快雷射技術的日趨成熟,研究超快動力學的時間分辨技術——超短脈衝泵浦-探測技術已成為國際上的研究熱點,被廣泛應用於各種超快過程的診斷與檢測。

相關焦點

  • 我國首臺時間分辨透射電子顯微鏡研製成功
    10月30日,中科院條件保障與財務局組織專家對物理所李建奇課題組承擔的2012年中科院科研裝備研製項目「時間分辨透射電子顯微鏡」 進行了現場驗收。項目技術測試專家組檢查了設備的現場運行情況,進行了技術測試。
  • 2019掃描透射電子顯微鏡及相關分析技術研討會開幕
    儀器信息網訊 5月16日,由天津理工大學電子顯微鏡中心、天津理工大學新能源材料與低碳技術研究院、天津理工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主辦的「2019年掃描透射電子顯微鏡及相關分析技術研討會」在濱海之城天津順利召開。
  • 中國透射式電子顯微鏡發展的歷程
    作者:謝書堪 (北京中科科儀技術發展有限責任公司)人眼的視力僅能分辨物體中0.1—0.2mm的細節。若藉助光學顯微鏡,則可看到細胞、細菌。若藉助電子顯微鏡,人能看到原子像、分子像!自從1925年L. deBroglie提出物質具有波動性的假說後,1926年Busch發表關於磁聚焦的論文,指出旋轉對稱磁場可以使電子束折射。
  • 一文看懂透射電子顯微鏡TEM
    透射電子顯微鏡(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e, 簡稱TEM),是一種把經加速和聚集的電子束透射到非常薄的樣品上,電子與樣品中的原子碰撞而改變方向,從而產生立體角散射。
  • ...利用洛倫茲透射電子顯微鏡研究了Kagome晶體Fe3Sn2中的磁結構...
    【我科學家在磁泡斯格明子研究中獲重要進展】從中科院合肥研究院獲悉,該院強磁場中心磁性功能材料與器件研究團隊利用洛倫茲透射電子顯微鏡研究了Kagome晶體Fe3Sn2中的磁結構,澄清了該類材料中的複雜多拓撲態的起源,成果發表在《國家科學評論》上。
  • 發展我國電子顯微鏡產業需循序漸進——訪軍事醫學科學院國家生物...
    透射電子顯微鏡是電子束透過樣品經過聚焦與放大後產生物像,由於電子易散射或被吸收,用於透射電子顯微鏡的樣品必須經過專業的手段使樣品厚度在100納米範圍內,透射電子顯微鏡可以直接觀察重原子的像張德添教授談到,「目前電子顯微鏡的發展方向基本都是針對提高電子顯微鏡的解析度,比如努力發展新一代的單色器、球差校正器、發展高性能的場發射槍電子顯微鏡以及電子顯微鏡的小型化等;在生物電子顯微學方面一是使用低溫冷凍技術,使分子在含水的狀態下
  • 透射電子顯微鏡中有哪些主要光闌
    透射電子顯微鏡中有哪些主要光闌   透射電子顯微鏡中主要有三種光闌:   ①光闌。作用:對樣品進行微區分析   透射電子顯微鏡應用   透射電鏡全稱透射電子顯微鏡,是用於觀察組織細胞超微結構的大型精密電子儀器。透射電鏡廣泛應用於工農業生產、材料學、考古學、生物學、組織學、病毒學、病理學和分子生物學等研究領域中。
  • 電子顯微神兵利器——各種型號的透射電子顯微鏡
    透射電子顯微鏡(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TEM)是通過穿透樣品的電子束進行成像的放大設備。電子束穿過樣品以後,帶有樣品之中關於微結構及組成等方面的信息,將這些信息進行方法和處理,便可得到所需要的顯微照片及多種圖譜。
  • 盤點2017年國內外那些光學及電子顯微鏡最新研究成果
    光學和電子顯微鏡作為光學儀器的重要組成部分,各項研究工作穩步推進,成果驕人!中科院實驗室成功研製雷射掃描實時立體顯微鏡當代生命科學研究對光學顯微技術提出了越來越高的要求——更高的空間解析度、更大的成像深度、更快的成像速度。特別是對於生物活體顯微成像來說,生物組織對光的散射使得噪聲大大增強,嚴重影響了空間解析度和成像深度。
  • 利用全新量子顯微鏡,科學家首次觀察到納米光晶體內光的動態
    以色列理工大學研發的量子顯微鏡 大學網站 圖卡米內爾說,他們研發出的超快透射電子顯微鏡是全球最先進的近場光學顯微鏡,用它可將不同波長的光源以不同角度照亮任何納米材料樣品,並繪製樣品中光與電子的相互作用。研究小組成員、論文第一作者王康鵬博士表示,這是他們首次真實觀察到光束縛在納米材料中的動態,而非依靠計算機模擬。
  • 【視頻分享】聽專家們講透射電鏡技術與應用
    (報告視頻連結)天津大學材料學院測試中心副主任毛晶報告題目《透射電子顯微鏡技術在納米材料表徵中的典型應用》透射電子顯微鏡的成像及電子衍射功能可以把納米材料的微觀形貌與結構信息聯繫起來;增加附件後還可以進行微區成分
  • 專題推薦|低壓透射電子顯微鏡LVEM在病毒學研究中的應用
    然而由於病毒通常尺寸較小,傳統的光學顯微鏡往往難以滿足其形態觀測的需求,這使得高解析度的透射電子顯微鏡成為了當前病毒學研究的一個重要手段(圖1),可以用來研究病毒的結構和成分。目前使用的透射電子顯微鏡進行病毒顆粒的檢測和識別仍面臨著巨大的挑戰。
  • 透射電子顯微鏡的結構與成像原理
    透射電子顯微鏡的結構與成像原理透射電子顯微鏡是以波長極短的電子束作為照明源,用電磁透鏡聚焦成像的一種高解析度、高放大倍數的電子光學儀器。
  • 電子顯微鏡「變身」立體微雕機
    【每日科技網】   北京11月11日電 最近,美國能源部橡樹嶺國家實驗室研究人員開發出一種獨特的、製作三維結構的方法,用掃描透射電子顯微鏡發出的電子束做「雕刻刀」,做出的三維結構不僅有精細可控的形狀,而且大小只有幾納米。
  • 未來納米電子器件的構築基元
    在充滿生機的21世紀,信息技術、生物技術、先進位造技術、能源需求和國防工業的發展對材料提出了新的需求。元件的小型化、智能化、高集成、高密度存儲和超快傳輸等對材料的尺寸要求越來越小,航空航天、新型軍事裝備及先進位造技術等對材料性能的要求越來越高。傳統的微電子製備技術路線不能滿足未來發展的要求。
  • 網絡講堂:導電原子力顯微鏡(C-AFM)在二維材料及納米電子器件中的...
    (C-AFM)是一種非常有用的掃描探針顯微鏡(SPA)納米表徵技術,它不僅可以對樣品的形貌進行表徵,更重要的是可以探測許多介質材料和電子器件的局部電學性質。,納米級電學性質表徵技術手段的應用和發展變得日益重要。
  • 電子顯微鏡的原理和應用
    電子顯微鏡是根據電子光學原理,用電子束和電子透鏡代替光束和光學透鏡,使物質的細微結構在非常高的放大倍數下成像的儀器。  電子顯微鏡的分辨能力以它所能分辨的相鄰兩點的最小間距來表示。20世紀70年代,透射式電子顯微鏡的解析度約為0.3納米(人眼的分辨本領約為0.1毫米)。
  • 透射電子顯微鏡的結構與成像原理介紹
    透射電子顯微鏡的結構與成像原理透射電子顯微鏡是以波長極短的電子束作為照明源,用電磁透鏡聚焦成像的一種高解析度、高放大倍數的電子光學儀器。
  • 我國自由電子雷射技術發展戰略研究
    科技強國高度重視 FEL 的發展,投入重大資源予以保障。尤其是作為新一代探針光的XFEL [3,4],使得人類能夠首次深入物質內部來實時觀測原子和分子的納米、微米尺度的演化圖像,進而操控電子、分子、原子甚至原子核的狀態。這類新型裝置促進科學研究方法和模式革新,有望開闢新的科學前沿來引發科技和產業革命。
  • 進展 | 電子級二維半導體與柔性電子器件
    二維半導體材料具有超薄厚度(單原子層或少原子層),優異的電學、光學、機械性能及多自由度可調控性,使其在未來的更輕、更薄、更快、更靈敏的電子學器件中具有優勢。然而,現階段以器件應用為背景的單層二硫化鉬研究仍然存在以下兩個關鍵的科學問題: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