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類存儲技術誕生,二維材料的新異質結構

2020-12-04 電子發燒友

第三類存儲技術誕生,二維材料的新異質結構

李倩 發表於 2018-04-16 10:00:43

曾經不知道從哪聽到過一個笑話:據說「數據工程師最大的悲哀就是數據沒了,人還活著」。或許沒那麼誇張,卻也足以體現數據在網際網路時代的重要性,那麼保存數據的手段——存儲的重要性自然也不容忽視。

目前的半導體電荷存儲技術主要有兩類,第一類是易失性存儲,如計算機內存,可在幾納秒之內寫入數據,但是掉電之後數據會立即消失。不知道讀者有沒有過東西寫了一半,突然電腦死機,恢復之後發現寫的東西全都沒了的經歷U盤,需要幾毫妙到幾十毫秒才能把數據保存下來,但是寫入數據後無需額外能量可保存十年,祈禱你的U盤不會丟,那你就可以在十年之內高枕無憂了。

這兩種存儲方式各有優缺點,人類的進化過程就是集合優點的過程,我們自然希望能將二者的優點集成起來,發明一種存儲速度快,又不易丟失的存儲方式。值得開心的是,科學家已經做到了。

第三類存儲技術誕生

近日,復旦大學微電子學院教授張衛、周鵬團隊製成具有顛覆性的二維半導體「準非易失存儲」原型器件,開創了第三類存儲技術,解決了國際半導體電荷存儲技術中「寫入速度」與「非易失性」難以兼得的難題。4.10日,相關工作以《用於準非易失應用的範德瓦爾斯結構半浮柵存儲》為題在線發表於《自然·納米技術》。

10納秒寫入和按需定製

第三類存儲技術寫入速度比目前的U盤快一萬倍,數據刷新時間是內存技術的156倍,並且擁有卓越的調控性,可以實現按照數據有效時間需求設計存儲器結構。它既滿足了10納秒寫入速度,又實現了按需定製(10秒—10年)的可調控數據準非易失特性;既可以在高速存儲中極大降低存儲功耗,還可以實現數據有效期截止後自然消失,為一些特殊應用場景解決了保密性和傳輸的矛盾。

張教授表示,利用這項技術,很可能實現移動存儲設備分享資料到期自動刪除,甚至可以實現存儲設備的無限容量。如果將這一技術應用到現有的電腦內存,在較高存儲速度和較長保存時間的條件下,就無需高頻刷新,這對降低能耗具有至關重要的意義。

據周鵬介紹,「這項研究創新性地選擇了多重二維材料堆疊構成了半浮柵結構電晶體:二硫化鉬、二硒化鎢、二硫化鉿分別用於開關電荷輸運和儲存,氮化硼作為隧穿層,製成階梯能谷結構的範德瓦爾斯異質結。」他表示,選擇這幾種二維材料,將充分發揮二維材料的豐富能帶特性。「一部分如同一道可隨手開關的門,電子易進難出;另一部分則像以面密不透風的牆,電子難以進出。對『寫入速度』與『非易失性』的調控,就在於這兩部分的比例。」

二維材料的新異質結構

寫入速度比目前U盤快10000倍,數據刷新時間是內存技術的156倍,並且擁有卓越的調控性,可以實現按照數據有效時間需求設計存儲器結構……經過測試,研究人員發現這種基於全二維材料的新型異質結能夠實現全新的第三類存儲特性。2017年,團隊在Small上報導了利用二維半導體的豐富能帶結構特性解決電荷存儲技術中的「過擦除」現象。後續在存儲器研究中,團隊發現,當利用二維半導體實現新型結構存儲後,會有更多「奇異新特性」。

據專家們介紹,二維材料發軔於石墨烯的發現,在平面內存在強有力的化學鍵鍵合,而層與層之間則依靠分子間作用力堆疊在一起。因此,二維材料可以獲得單層的具有完美界面特性的原子級別晶體。同時它是一個兼有導體、半導體和絕緣體的完整體系。這對集成電路器件進一步微縮並提高集成度、穩定性以及開發新型存儲器都有著巨大潛力,是降低存儲器功耗和提高集成度的嶄新途徑。所以說,科學創新的重要一環在於原材料的選擇。

打開APP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聲明:本文內容及配圖由入駐作者撰寫或者入駐合作網站授權轉載。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電子發燒友網立場。文章及其配圖僅供工程師學習之用,如有內容圖片侵權或者其他問題,請聯繫本站作侵刪。 侵權投訴

相關焦點

  • 二維材料及其異質結構的模型構建,基本性質、吸附性質、催化性質計算
    熱門二維材料結構性質的案列簡介二維材料模型構建二維材料的結構優化計算二維材料的表面功能化常見基團功能化二維材料的案列簡介基團在二維材料表面穩定位置(形成能)的計算二維材料異質結構的結構性質二維材料異質結構的案列簡介二維材料晶格匹配分析異質結構模型構建異質結構的結構優化計算摻雜對異質結構層間距影響的計算與分析二維材料異質結構的層間相互作用--差分電荷密度、結合能異質結構差分電荷密度的案列、計算方法簡介
  • 異質集成二維材料的全面綜述
    自從Andre Geim和Konstantin Novoselov發現石墨烯以來,二維材料,例如石墨烯,黑磷(BP),過渡金屬二硫化碳(TMDC)和六方氮化硼(h-BN)受到了廣泛的關注,這些材料都具有優秀的物理特性使其在電子和光電設備中具有廣泛應用。
  • 二維材料領域的「新大陸」- 範德瓦爾斯異質結
    對物理和材料學家來說,自然界中的二維材料就是極好的樂高積木塊;把不同的二維材料通過弱範德瓦爾斯作用力(存在於中性分子或原子之間的弱相互作用)堆疊在一起形成的「範德瓦爾斯異質結」,就是他們眼中最有趣的樂高作品,也是帶給他們無窮研究樂趣的「新大陸」。圖1 樂高積木塊可以搭建出令人驚嘆的作品。
  • 二維材料異質結構光電器件研究取得進展
    近年來,新興的二維層狀半導體材料因其可通過厚度變化調控能帶結構,同時通過獨特的範德瓦耳斯結構實現靈活的異質集成功能設計、構築高效率的光伏單元,而成為當前的研究熱點。其中的關鍵科學問題是如何有效控制自發輻射損失,從而提高光伏單元的光吸收效率。此外,基於二維材料異質結光伏單元的效率極限及其相比於傳統半導體光伏結構是否有優勢尚不明確。
  • 「前沿技術」具有超低熱導率的二維材料異質結構
    ---------- 獲取更多信息,請關注我們----------受美國DARPA和空軍科學研究署等資助,史丹福大學的研究人員利用二維材料制出超薄異質結構,表現出優異的隔熱性能。為此,研究人員以SiO2/Si為襯底,先後沉積原子層厚度的單層WSe2、MoS、Mo2 Se2和石墨烯,形成多層超薄異質結構。通過向石墨烯層施加電壓,加熱異質結構,並用拉曼光譜測量每層材料的溫度。
  • 二維異質結構「接力」未來電子產品微型化
    硼墨烯-石墨烯異質結構的原子解析度隧道掃描顯微鏡圖片。納米材料為諸多新興技術奠定了基礎,例如微型、靈巧和透明的電子器件。雖然很多納米材料已經表現出良好的電子性能,但科學家們仍然在尋求整合這些材料的更好方式,以便用於製造性能優異的半導體和電路。
  • 納米科學:科學家們為新技術創造了超薄半導體異質結構!
    納米科學:科學家們為新技術創造了超薄半導體異質結構!由不同的三維半導體形成的異質結構形成現代電子和光子器件的基礎。這是開發將光與電子技術相結合的新納米技術的關鍵步驟,眾所周知,這些超薄二維半導體具有這些獨特的性能,在其他二維或三維布置中無法找到,」徐說。
  • ...驅動具有負泊松比二維材料及具有量子反常霍爾效應二維材料異質...
    尋找新材料、新結構和新原理器件是推動信息化器件進一步發展的關鍵。近年來,二維材料由於僅有單個或幾個原子層厚度,量子效應凸顯,呈現出許多區別於傳統三維材料的新奇物性和卓越性能,有望成為新原理型光、電、磁等器件的核心材料。因此,探索具有優異性能的新型二維功能材料、研究其新奇物性並構築基於二維材料的新原理器件,對二維材料的實際應用具有重要意義。
  • 二維超晶格材料用於高效能源存儲和轉化
    二維單層納米片由於其特殊的物理化學性質以及二維特性受到了廣泛關注。將這種材料進一步組裝成二維垂直異質結構,尤其是利用二維單層納米片堆疊成,在分子尺度上的異質超晶格結構,在能源存儲和轉化方面展現出了非常好的電化學性能。
  • 進展 | 二維材料及異質結的高通量計算取得重要進展
    尋找新材料、新結構和新原理器件是推動信息化器件進一步發展的關鍵。近年來,二維材料由於僅有單個或幾個原子層厚度,量子效應凸顯,呈現出許多區別於傳統三維材料的新奇物性和卓越性能,有望成為新原理型光、電、磁等器件的核心材料。
  • 石墨烯和硼烯在二維異質結構中的集成
    西北大學的研究人員已經從石墨烯和硼烯中創造了2D異質結構,朝著利用這些納米材料創造集成電路邁出了重要的一步。研究小組解釋說,任何集成電路都包含許多不同功能的材料,比如導電或保持元件電隔離。但是,由於材料和製造技術的進步,電路中的電晶體已經變得越來越小-它們已經接近極限了。像石墨烯這樣的超薄2D材料有可能繞過這個問題,但是將2D材料集成在一起通常是相當困難的。這些材料只有一個原子厚,所以如果這兩個材料的原子不能完美地排列在一起,那麼集成就不太可能成功。
  • 進展|二維材料及異質結的高通量計算取得重要進展
    尋找新材料、新結構和新原理器件是推動信息化器件進一步發展的關鍵。近年來,二維材料由於僅有單個或幾個原子層厚度,量子效應凸顯,呈現出許多區別於傳統三維材料的新奇物性和卓越性能,有望成為新原理型光、電、磁等器件的核心材料。
  • Sci Adv:新研究,硼烯與石墨烯的二維異質結構的整合
    本文要點:硼烯與石墨烯的二維異質結構的整合。成果簡介 異種二維(2D)材料的集成對於納米電子應用至關重要。與垂直堆疊相比,共價橫向縫合需要自下而上的合成,從而導致2D橫向異質結構的罕見實現。由於其多態性和不同的鍵合幾何形狀,儘管尚未證明合適的合成條件,但硼烷是2D異質結構的有希望的候選者。在這裡,我們報告了硼烯與石墨烯的橫向和縱向整合。儘管晶體學晶格和對稱匹配不完善,但地形和空間分辨光譜測量顯示幾乎原子上清晰的橫向界面。另外,在石墨烯下的硼插層會導致旋轉相稱的垂直異質結構。
  • 數據驅動具有負泊松比二維材料及具有量子反常霍爾效應二維材料異質結的高通量計算研究獲進展
    尋找新材料、新結構和新原理器件是推動信息化器件進一步發展的關鍵。近年來,二維材料由於僅有單個或幾個原子層厚度,量子效應凸顯,呈現出許多區別於傳統三維材料的新奇物性和卓越性能,有望成為新原理型光、電、磁等器件的核心材料。因此,探索具有優異性能的新型二維功能材料、研究其新奇物性並構築基於二維材料的新原理器件,對二維材料的實際應用具有重要意義。
  • 石墨烯與二維材料使電子器件超越「摩爾定律」!
    自旋電子學是開發電子產品的一個新方法。在這些電子器件中,存儲器件(RAM)與邏輯器件(電晶體)均通過「自旋」實現,自旋是電子的基本特性,使其表現得既像微型磁體又像電子電荷。「隨著繼續在基礎和技術方面付出努力,我們相信彈道自旋輸運將在二維異質結構中實現,甚至是在室溫下。這種輸運使得電子波函數的量子力學特性得到實際運用,使二維材料中的自旋服務於未來量子計算方案。」石墨烯及其他二維材料中可控的自旋輸運,越來越有望應用到各種器件中。
  • 晶片革命:二維材料顛覆傳統計算架構
    二維材料所有這些獨特的性質都可以用來設計新穎的電子器件。最後,人們可以利用二維材料的可堆積特性來製造範德瓦爾斯異質結,這進一步擴大了二維材料體系的豐富性。擁有類似於石墨烯的蜂巢結構的hBN表現出完全不同的高絕緣特性,它在憶阻器中起著交換層的作用,使得憶阻器可以同時具有高可靠性和低編程電流。由於二維材料厚度很薄,二維存儲設備可以使用很低的工作電壓來降低功耗。此外,二維電晶體,如雙表面溝道(TSC)場效應電晶體(圖2e)、鐵電場效應電晶體(圖2f)或範德瓦爾斯異質結構場效應電晶體(圖2g)目前也已在實驗中實現。
  • 段曦東:二維材料淘金者
    以石墨烯為例,實際上石墨烯一直就存在於自然界,只是難以剝離出單層結構。石墨烯一層層疊起來就是石墨,區區1mm厚的石墨大約包含300萬層石墨烯。而在單層石墨烯被成功製備出來後,人們才得以在此基礎上開展進一步的研究。要對二維材料實現製備,需要實現其化學成分、電子結構、空間分布的精確調製,將它們製備成異質結、超晶格、量子阱等二維結構。
  • 負泊松比二維材料及量子反常霍爾效應異質結的高通量計算研究獲進展
    尋找新材料、新結構和新原理器件是推動信息化器件進一步發展的關鍵。近年來,二維材料由於僅有單個或幾個原子層厚度,量子效應凸顯,呈現出許多區別於傳統三維材料的新奇物性和卓越性能,有望成為新原理型光、電、磁等器件的核心材料。因此,探索具有優異性能的新型二維功能材料、研究其新奇物性並構築基於二維材料的新原理器件,對二維材料的實際應用具有重要意義。
  • 湖南大學段曦東教授在Nature發表研究成果:二維異質結構陣列的通用...
    生長過程示意圖 VSe2/WSe2範德瓦爾斯異質陣列的表徵 二維材料的應用前景非常廣闊,二維原子晶體由於超薄、免疫短溝道效應等特性成為後摩爾時代半導體材料的領跑者,發展機遇二維材料的電晶體和集成電路可能是我國解決
  • 【中國科學報】釩基二維異質結材料成功構建高性能鋅離子電池
    ,製備出二維無定形五氧化二釩(V2O5)/石墨烯異質結構新材料,實現了高效離子—電子協同傳輸,獲得了高安全、低成本、高性能水系鋅離子電池。  研究人員開發了一種二維模板離子吸附策略,將無定形V2O5均勻生長於高導電的石墨烯表面,獲得了一種超薄V2O5/石墨烯(A-V2O5/G)二維異質結新材料,充分結合無定形V2O5本身豐富的活性位點、離子擴散路徑短的優點和石墨烯高導電性、良好機械穩定性的優點,實現了高效離子—電子協同傳輸,獲得了高容量、高倍率、長壽命、高安全性的水系鋅離子電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