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科學家發現控制不同自旋方向電子的方法

2020-12-05 中華人民共和國科學技術部

    美國加州大學物理學家近日在實驗室中的一次偶然發現,也許將改變計算機信息傳送和存儲的方式。這一發現將會極大助力於半導體自旋電子技術的發展,推動新型超高速計算機的產生。研究結果發表於最近一期《物理評論快報》上。
  
    運算與數據存儲是半導體與磁性物質迄今為止最重要的應用之一,兩者構成了人們最為熟知的計算機。自旋電子可跨越半導體和磁性兩個領域,而對不同自旋方向的電子及其輸運性質的研究,會促進設計和開發新型電子器件,這正是自旋電子學科的主要任務。
  
    此次意外的收穫建立在鐵磁/半導體結構之上。該結構又被稱為「磁隧道結」,其外觀酷似一個三明治,在鐵磁體與半導體之間有一個很薄的氧化鎂絕緣層。這一結構中兩種自旋方向的電子都可以自半導體穿過氧化鎂界面,最後到達磁鐵。
  
    實驗中發現,簡單修改氧化鎂界面的厚度,便可控制自旋電子穿過的類型。其中當氧化鎂界面薄於2個原子層時,自旋向下的電子隧穿至鐵磁體,同時自旋向上的電子射回留在半導體內;當界面厚於6個原子層時,則無論自旋向上還是向下的電子都射回;而當其處於中間值,即厚度範圍在2至6個原子層之間時,屆面選擇性完全改變,向上自旋電子通過而向下自旋電子射回到半導體,導致自旋逆轉效應。以上結果認證了氧化鎂界面厚度具有的決定性作用。
  
    專家表示這項結果有其背後的深遠意義:自旋狀態屬一種「能量獨立」的狀態,在理論上可確保即使在斷開電源時也具有保存數據的能力,同時能大大降低電子器件的耗電量。而利用自旋處理信息將會改變計算機傳送和儲存信息的方式,為計算機領域帶來巨大突破。 
 
(科技日報)

相關焦點

  • 科學家成功控制不同自旋態電子
    據11月13日出版的英國《自然》(Nature)雜誌報導,日本科學技術振興機構近日聲稱,國立信息學研究所的科學家成功地控制了不同自旋狀態的電子,其成果轉化為應用後,將極大促進量子計算機的產生。
  • 使電子自旋方向守恆的方法
    正如真空中運動的一個物體趨於運動一樣,一個自旋電子的軸也趨於保持在固定方向上。這兩種現象都符合從真空均勻性最終推導出的守恆定律。
  • 科學家開出一種方法:可延長電子自旋的壽命,還能保存量子信息
    電子是基本粒子之一,是其他系統的基石,電子具有特定的性質,如自旋或角動量,可以被操縱來攜帶信息,從而為推動現代信息技術的發展做準備。現在一個國際合作的科學家團隊,已經開發出一種方法來延長和穩定電子自旋的壽命,以更有效地攜帶信息。
  • 日用光脈衝完全控制電子自旋
    據11月13日出版的英國《自然》雜誌報導,日本科學技術振興機構近日聲稱,國立信息學研究所的科學家成功的控制了不同自旋狀態的電子,其成果轉化為應用後,將為極大促進量子計算機的產生。
  • 科學家成功實現電子自旋信息在超導體內傳輸
    據科技日報10月19日報導,美國哈佛大學官網近日發出公告稱,該校保爾森工程與應用科學學院(SEAS)科學家成功實現在超導材料內傳輸電子自旋信息,從而克服了量子計算的一大主要挑戰。這一發表在《自然·物理學》雜誌上的最新突破,將為構建量子傳導裝置奠定基礎。
  • 科學家成功實現電子自旋信息在超導體內成功傳輸
    美國哈佛大學官網近日發出公告稱,該校保爾森工程與應用科學學院(SEAS)科學家成功實現在超導材料內傳輸電子自旋信息,從而克服了量子計算的一大主要挑戰。這一發表在《自然·物理學》雜誌上的最新突破,將為構建量子傳導裝置奠定基礎。電子不僅只有所帶的電荷能傳遞信息,其不同的自旋態也攜帶著信息。
  • 自旋電子學新進展:生成並控制波長極短的自旋波!
    讓我們感到幸運的是,除了電荷這一特性之外,電子還有「自旋」的特性。自旋,是電子與生俱來的量子物理特性,可以被理解為一種角動量,要麼「向上」,要麼「向下」。具有自旋特性的微小粒子,表現得如同圍繞著自己的軸持續旋轉,從而創造出了磁矩(磁矩可用於傳輸或存儲信息)。
  • 電子自旋的高效閥
    如果改變磁體之一的方向,則電流被抑制。圖片來源:巴塞爾大學物理系巴塞爾大學的研究人員與來自比薩的同事合作開發了一種新概念,該概念利用電子自旋來切換電流。除了基礎研究以外,此類自旋閥還是自旋電子學中的關鍵元素,自旋電子學是一種利用自旋而不是電子電荷的電子產品。研究結果發表在科學雜誌《通信物理學》上。
  • 電場控制的反鐵磁自旋電子器件
    這表明反鐵磁體的自旋可以在皮秒的時間尺度上切換,這比鐵磁體的時間尺度快了三個數量級(≈ns)。由於各種理論和實驗研究,反鐵磁自旋電子學已經建立且正在迅速發展中。然而,反鐵磁階數參數的有效操縱仍是非常具有挑戰性的。由於已經有成功演示的控制反鐵磁自旋軸的方法發展,反鐵磁性的電場控制由於其低耗能的獨特優勢而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
  • 從磁場到聲波,電子自旋躍遷驅動新方法
    來源: pixabay / cc0 Public Domain電子在很大程度上受磁場的支配,科學家可以操縱磁場來控制電子及其2013年,由工程學院應用與工程物理助理教授格雷格•福斯(Greg Fuchs)領導的康奈爾大學團隊發明了一種新的方法,利用機械諧振器產生的聲波來實現這種控制。這種方法使研究小組能夠控制電子自旋躍遷(也稱為自旋共振),這在其他情況下是不可能通過傳統的磁性行為實現的。
  • 電子自旋控制:懸浮納米金剛石是基礎研究的瑰寶
    研究人員展示了當電子和雷射懸浮在真空管中,如何控制納米金剛石的「電子自旋」,這將會有助於發現在量子信息處理、傳感器等方面的應用,且有助於對量子力學的物理基礎研究。  電子可以被認為有兩個不同的自旋態,「向上」或「向下」,研究人員能夠檢測和控制電子自旋共振,或者實現其從一個狀態到另一個狀態的變化。
  • 就像控制電子一樣,科學家首次創造出:精確控制光子的偽磁力!
    為了開發像量子計算機這樣的未來技術,科學家們需要找到方法來控制光子,光子即光的基本粒子,就像科學家已經可以控制電子一樣,電子是電子計算中的基本粒子。不幸的是,光子遠比電子更難操縱,電子對力的反應,就像孩子們都能理解的磁力一樣簡單。
  • 原子有不同自旋?已在傳輸實驗中,成果掌握對量子自旋的控制!
    研究作者博士後Laura Corman、前博士生Martin Lebrat和Esslinger小組報告表明:已經在傳輸實驗中掌握了對量子自旋的控制。Esslinger群所展示的原子自旋過濾器效率與電子系統的最佳等效元素效率相匹配。這一點,再加上冷原子平臺的非凡清潔和可控性,為探索量子傳輸動力學開闢了令人興奮的新視角。特別地,由於原子之間的相互作用可以被調諧,該平臺提供了對強關聯量子系統的自旋傳輸訪問。這種機制很難在其他方面進行研究,但它具有相當大的基礎和實際意義。
  • 自旋電子學
    巨磁阻效應(GMR)的發現及應用讓電子工程師們認識了自旋,使他們恍然大悟:原來自旋是如此的有用啊!事實上,儘管電子學的發展和應用已有一百多年的歷史,但電路和電子器件中所利用和研究的基本上只是電流,也就是電荷的流動,與自旋完全無關。幾十年來,電子學固然功勞巨大,但人類的追求永遠沒有止境,手機的體積小了還想再小,計算速度快了還要更快。
  • 利用電子自旋進行手性拆分
    在自然界中多數物理狀態下,電子的自旋是消旋的,即自旋向上和向下的電子等量存在。但對於磁性材料,尤其是半金屬材料,由於其費米能級處兩種自旋電子態密度不同,導致它對一種自旋方向的電子導電,對另一種自旋方向的電子表現為絕緣體[1]。目前,研究者發現只有磁場時不能選擇性合成手性分子,但是在磁性材料表面會存在分子的對映選擇性吸附。這是因為吸附手性分子的電荷極化伴隨著自旋極化而產生。
  • 原子有不同自旋?已在傳輸實驗中,成果掌握對量子自旋的控制
    利用電荷中性原子可以做更出乎意料的事情之一是:用它們來模擬電子的基本行為。在過去的幾年中,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物理系量子電子研究所的Tilman Esslinger小組開創了一個平臺,在這個平臺中,被冷卻到接近絕對零度的原子在勢差驅動下通過一維和二維結構傳輸。
  • 控制電磁特性的新方式可以實現自旋電子計算
    杜克大學的材料科學家展示了第一個明確的例子,即材料轉變成磁體可以控制其晶體結構的不穩定性,從而導致其從導體變為絕緣體。如果研究人員能夠學習控制六邊形硫化鐵中識別出的物理特性之間的這種獨特聯繫,那麼它就可以實現自旋電子計算等新技術。
  • 控制電子自旋可提高有機太陽能電池的效率
    據美國每日科學網站近日報導,英美科學家攜手進行的研究發現,讓有機太陽能電池內的電子採用特定的方式「自旋」,有望大幅提高有機太陽能電池的光電轉化效率,該最新技術還可用於研製性能更高的有機發光二極體。
  • 電子自旋信息在超導體內成功傳輸,量子計算又一挑戰被克服
    美國哈佛大學官網近日發出公告稱,該校保爾森工程與應用科學學院(SEAS)科學家成功實現在超導材料內傳輸電子自旋信息,從而克服了量子計算的一大主要挑戰。
  • 實現利用人造分子馬達,操縱電子自旋!
    現在研究人員製造了一種電子自旋過濾裝置,它可以通過光輻照或熱處理來改變自旋極化方向。這一結果有利於納米分子開關運動所產生固態功能的發展。在自旋電子學中,由於輕元素的弱自旋軌道相互作用(SOI),使得有機材料具有較長的自旋弛豫時間和較長自旋擴散長度。因此有機材料作為一種「自旋輸運材料」近年來受到了廣泛的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