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電子自旋可提高有機太陽能電池的效率

2020-11-27 OFweek維科網

  據美國每日科學網站近日報導,英美科學家攜手進行的研究發現,讓有機太陽能電池內的電子採用特定的方式「自旋」,有望大幅提高有機太陽能電池的光電轉化效率,該最新技術還可用於研製性能更高的有機發光二極體。

  有機太陽能電池模擬植物的光合作用進行工作,其纖薄、輕便而且柔韌,也可以像報紙一樣列印出來,與目前廣泛使用的矽基太陽能電池相比,製造過程更迅捷,成本也更低。但其最高光電轉化率僅為12%,還無法與轉化效率高達20%至25%因此更具商業優勢的矽基太陽能電池相媲美。

  現在,劍橋大學和華盛頓大學的科學家們攜手進行的研究發現,對有機太陽能電池內電子的自旋方式進行操控,能顯著提高其性能,有助於科學家們研製出廉價且高性能的有機太陽能電池。

  此前科學家們對有機太陽能電池內電子的不同表現困惑不已,希望釐清為什麼有些電子的表現會出乎意料地好,而另外一些電子的表現則差強人意。為此,劍橋大學卡文迪什實驗室的科學家們研發出了一種敏感的雷射技術來追蹤有機太陽能電池內電子的行為和相互作用。他們驚奇地發現,「罪魁禍首」是電子擁有的自旋這種量子屬性。

  自旋是粒子擁有的一個與其角動量有關的屬性。電子擁有兩種自旋方式:朝上或朝下。通過一個名為「再結合」的過程,太陽能電池中的電子會失去其擁有的能量,進入一個完全空的名為「洞」的狀態。研究人員發現,讓電子採用特定的方式「自旋」,能夠阻止能量損失,並增加太陽能電池的電流。

  該研究的領導者、卡文迪什實驗室的研究員阿克沙伊·拉奧表示:「借用這一令人興奮的研究發現,我們能利用自旋物理學提高太陽能電池的性能,以前,我們認為這不可能發生。使用這種方式研製的新材料和太陽能電池或許很快會面世。」

  研究人員認為,這一設計概念有助於科學家們縮小有機太陽能電池和矽基太陽能電池在轉化效率方面的差異,另外,也有望用於製造性能更高的有機發光二極體。有機發光二極體是一種方興未艾的顯示技術,用於製造手機和電視中使用的更高效的顯示器。

相關焦點

  • 未來的太陽能電池:提高有機太陽能電池效率的系統
    FAU材料科學與工程系主任,電子與能源技術材料研究所(i-MEET)主任Christoph Brabec教授領導的一組研究人員多年來一直在致力於改善這些性能。FAU的年輕研究員Andrej Classen在其博士論文期間證明,使用發光受體分子可以提高效率。他的工作現已發表在《自然能源》雜誌上。 在歐洲緯度晴朗的晴天,太陽可以提供每平方米約1000瓦的輻射能。
  • 韓國研發更高效大面積有機太陽能電池與自旋塗層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導讀:韓國科學技術研究院(KIST)光電混合研究中心的研究人員將自旋塗層應用於大面積有機光伏電池的製造。它被用於有機光電研究,在成膜過程中加速溶劑蒸發。臺灣的研究人員已經開發出了一個有效面積為216平方釐米的有機光伏組件。據說該面板的開路電壓為10.6V。它也具有同類面板的最高效率,該面板的有效面積超過100平方釐米。臺灣國立交通大學和清華大學的科學家們開發了一種基於有機太陽能電池的光伏組件,他們聲稱這種組件的活性面積超過100平方釐米,是同類面板中效率最高的。
  • 小分子可能是提高有機太陽能電池效率的關鍵
    了解粒子是如何穿過器件的,對於提高太陽能電池的效率至關重要。來自阿卜杜拉國王科技大學(KAUST)的研究人員與一個國際科學家團隊合作,制定了一套提高分子材料性能的設計指南。當一束光或光子被半導體吸收後,會產生一對稱為激子的粒子。電子是這對粒子的一部分;另一部分是帶正電的等價物,稱為空穴。
  • 「小分子」有機太陽能電池效率將提高百分之50
    導讀: 美國科學家發現,通過簡單改造,「小分子」有機太陽能電池的能源效率即可提高50%。這一發現有望幫助太陽能電池行業開拓新思路。美國科學家發現,通過簡單改造,「小分子」有機太陽能電池的能源效率即可提高50%。這一發現有望幫助太陽能電池行業開拓新思路。
  • 改變聚合物結構可提高太陽能電池效率—新聞—科學網
    據物理學家組織網近日報導,日本科學家發現,改變聚合物的結構,有望顯著提高由其製成的太陽能電池的光電轉化效率,最新研究將有助於科學家研製出轉化效率更高的有機
  • 新方案可提高矽太陽能電池效率
    新華社北京7月5日電美國研究人員設計出一種新型矽太陽能電池方案,通過改變鈍化層材料提高矽電池能量轉化效率的上限,可從目前的約29%提升到35%。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日前發布公報說,新電池由該校人員和美國普林斯頓大學等機構同行設計,利用「單線態激子裂變」原理,加強對高能光子能量的利用。在太陽能電池中,光子激發材料分子釋放電子,產生電流。通常一個光子只能激發出一個電子,高能光子的剩餘能量會以熱量的形式散失。
  • 韓國:大面積有機光伏電池與自旋塗層結合
    導讀:韓國科學技術研究院(KIST)光電混合研究中心的研究人員將自旋塗層應用於大面積有機光伏電池的製造。韓國的研究人員已經利用這一過程來提高大面積有機細胞的性能和可複製性。該方法在成膜過程中用於加速溶劑的蒸發。
  • 美能源部發現「同位素抑制散熱法」 可提高下一代太陽能電池的效率
    財聯社(上海,編輯 黃君芝)訊,近期,美國能源部橡樹嶺國家實驗室(Oak Ridge National Laboratory)和田納西大學諾克斯維爾分校研究發現了一種頗具前景的太陽能材料,可以通過材料中同位素的置換大大增加載流子冷卻的時間,進而提升轉化效率。
  • 美能源部發現「同位素抑制散熱法」可提高下一代太陽能電池的效率
    ,可以通過材料中同位素的置換大大增加載流子冷卻的時間,進而提升轉化效率。這一發現可以改進新型熱載流子太陽能電池,使其比傳統的太陽能電池更有效地將陽光轉化為電能,在它們失去能量轉化為熱能之前,利用光生電荷載流子。
  • 美能源部發現「同位素抑制散熱法」,可提高下一代太陽能電池的效率
    文 | 財聯社 黃君芝近期,美國能源部橡樹嶺國家實驗室(Oak Ridge National Laboratory)和田納西大學諾克斯維爾分校研究發現了一種頗具前景的太陽能材料,可以通過材料中同位素的置換大大增加載流子冷卻的時間,進而提升轉化效率。該材料揭示了一種減緩聲子的方法,聲子是一種傳輸熱量的波。
  • 一種新方法可大幅提高太陽能電池效率
    實習生  郭子朔據美國科學促進會科技新聞共享平臺7月25日報導,一個集合法國、俄羅斯和哈薩克斯坦材料科學家的國際團隊發現一種方法,使有機太陽能電池的效率得以大幅提高。這項發表在《材料化學學報A》上的最新研究表明,有機分子的有序結構可被應用於生產太陽能。
  • 韓國大面積有機光伏電池與自旋塗層
    它被用於有機光電研究,在成膜過程中加速溶劑蒸發。臺灣的研究人員已經開發出了一個有效面積為216平方釐米的有機光伏組件。據說該面板的開路電壓為10.6V。它也具有同類面板的最高效率,該面板的有效面積超過100平方釐米。臺灣國立交通大學和清華大學的科學家們開發了一種基於有機太陽能電池的光伏組件,他們聲稱這種組件的活性面積超過100平方釐米,是同類面板中效率最高的。
  • 日本如何獲得有機薄膜太陽能電池9.26%轉換效率?(上)
    有機半導體與Si半導體的最大不同點在於激子的庫侖力非常大。有機薄膜太陽能電池的庫侖力為數百meV,而Si僅為15meV。因此,Si即使在室內的熱能環境下,只要照射光,電子與空穴也容易分離。而有機半導體不同,由於電子與空穴間的庫侖力非常強,因此生成的激子不移動到施主與受主的界面的話,就無法分離。
  • 【前沿技術】用發光受體分子提高非富勒烯有機太陽能電池效率
    獲取更多信息,請關注我們 德國埃爾朗根-紐倫堡大學的研究人員分析了能級偏移對非富勒烯有機太陽能電池效率的影響,指出提高效率的關鍵是研發可發光的受體分子。有機太陽能電池具有一定柔性,能大面積印刷,可為載具、建築分布式供電,功率轉換效率已達到16%,但與無機太陽能電池仍有一定差距。這種電池利用供體-受體界面的能級偏移產生載流子,很小的能級偏移就能增加開路電壓,但相關原理仍不清楚。研究人員以非富勒烯為受體,苯並二噻吩與喹喔啉衍生物為供體,構建了4種不同能級偏移(0~300 meV)的有機太陽能電池。
  • 新型硒雜環電子受體可用於高性能有機太陽能電池
    中國科學院化學研究所林禹澤團隊發現,具有低烏爾巴赫能量的硒雜環電子受體可用於鑄態高性能有機太陽能電池。這一研究成果於2020年10月21日在線發表在國際學術期刊《美國化學會志》上。研究人員報導了一種簡便的硒替代方法,可將有機光伏材料的烏爾巴赫能量降低至20.4 meV(Y6Se),這是高性能有機光伏材料報導的最低值,並且非常接近典型無機/混合半導體(約15 meV),例如晶體矽、氮化鎵和滷化鈣鈦礦。
  • 香港研發有機框架鈣鈦礦太陽能電池 效率高達22.02%
    香港科學家開發出新的電池,據了解在加速測試條件下電池可以保持其初始效率的90%以上。該設備基於二維金屬有機框架。鈣鈦礦太陽能電池,該框架在鈣鈦礦和陰極之間的界面起著電子提取層的作用。城市大學小組說,金屬有機骨架(MOF)材料以前已經在鈣鈦礦的研究中使用,但重點是使用它們鈍化鈣鈦礦本身的缺陷。香港集團用一個以硫醇基團為主要功能的二維結構取代了易受低電荷載體遷移率影響的三維金屬有機框架。這些基團由一個硫原子和兩個孤對組成,與氫結合,這種結構被用作界面修飾劑,以提高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的性能和穩定性。
  • 《Adv Mater》重磅:最高效率之一的有機太陽能電池
    本文獲得了17.8%的記錄效率,並獲得了17.3%的認證效率,是目前最高之一的有機太陽能電池認證效率。對於充分探索有機材料光伏性能、實現高效率器件具有重要指導意義。有機太陽能電池具有可調節分子結構,易製備柔性器件等特徵,效率逐年遞增,並可通過低成本的溶液處理法來製備大面積電池,是未來可商業化的優秀材料。優化有機材料的分子結構是提高效率的最有效方式之一,在高效率的具有特定π-共軛骨架的分子體系中,微調烷基鏈是一種高明而又便捷的方法。
  • 三元有機太陽能電池:效率17.22%
    近年來,三元策略在提高有機太陽能電池性能方面已展露出很大的潛力,成為有機光伏領域的研究熱點。張福俊教授課題組長期專注於三元有機光伏器件物理方面的研究,提出了研究三元體系中激子和載流子動力學的新方法、新手段,以及理解合金模型的微觀機制。
  • 香港研發有機框架鈣鈦礦太陽能電池   效率高達22.02%
    導讀:香港的科學家已經開發出一種電池,他們說,在加速測試條件下,這種電池可以保持其初始效率的90%以上。該設備基於二維金屬有機框架。鈣鈦礦太陽能電池,該框架在鈣鈦礦和陰極之間的界面起著電子提取層的作用。
  • 「前沿技術」用發光受體分子提高非富勒烯有機太陽能電池效率
    ---------- 獲取更多信息,請關注我們----------德國埃爾朗根-紐倫堡大學的研究人員分析了能級偏移對非富勒烯有機太陽能電池效率的影響,指出提高效率的關鍵是研發可發光的受體分子。有機太陽能電池具有一定柔性,能大面積印刷,可為載具、建築分布式供電,功率轉換效率已達到16%,但與無機太陽能電池仍有一定差距。這種電池利用供體-受體界面的能級偏移產生載流子,很小的能級偏移就能增加開路電壓,但相關原理仍不清楚。研究人員以非富勒烯為受體,苯並二噻吩與喹喔啉衍生物為供體,構建了4種不同能級偏移(0~300 meV)的有機太陽能電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