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8%!《Adv Mater》重磅:最高效率之一的有機太陽能電池

2020-12-03 孜然學術

本文獲得了17.8%的記錄效率,並獲得了17.3%的認證效率,是目前最高之一的有機太陽能電池認證效率。對於充分探索有機材料光伏性能、實現高效率器件具有重要指導意義。

有機太陽能電池具有可調節分子結構,易製備柔性器件等特徵,效率逐年遞增,並可通過低成本的溶液處理法來製備大面積電池,是未來可商業化的優秀材料。優化有機材料的分子結構是提高效率的最有效方式之一,在高效率的具有特定π-共軛骨架的分子體系中,微調烷基鏈是一種高明而又便捷的方法。

中科院化學研究所的科研人員對BTP-4Cl-BO(類Y6衍生物)這一非富勒烯受體進行烷基鏈優化,將BTP-eC11的烷基鏈邊縮短為正壬基與正庚基,得到了溶解度相對較差的BTP-eC7與具有良好溶解性的BTP-eC9,增大了電子傳輸性能的BTP-eC9的單結電池同時提高了短路電流密度和填充因子,獲得了17.8%的記錄效率,並獲得了17.3%的認證效率。研究顯示,最小化的烷基鏈獲得合適的溶解性與更強的分子間堆疊,對進一步提高器件光電性能有著指導意義。相關論文以」Single-Junction Organic Photovoltaic Cells with Approaching 18% Efficiency」為題與3月29日發表在Advanced Materials.

論文連結:

https://sci-hub.tw/10.1002%2Fadma.201908205

研究者在Y6小分子上氯取代了末尾氟原子得到BTP-4Cl,光吸收範圍擴寬,並製備BTP-eC7與BTP-eC9。在不同溶劑(氯苯,氯仿,鄰二氯苯)中比較受體材料的溶解性,並研究分子的結晶性與有序性,表現較為良好的BTP-eC9與剩餘兩種材料BTP-eC7與BTP-eC11共同與給體PBDBT-F混合溶液製備高性能太陽能電池,其中BTP-eC9由於出色的形貌特徵使得電荷傳輸得到有效改善並且抑制了電荷重組及不必要的非輻射複合,而過短的烷基鏈使得材料BTP-eC7溶解度急劇下降,在混合溶液成膜過程中聚集性增大,薄膜形貌較差導致了器件的衰敗。

圖1:Y6分子結構(包含紅,綠兩種烷基鏈),通過三步分子結構調整:1.氯取代2.優化吡咯環上的烷基鏈3.調整邊緣的烷基鏈

圖2:(a).純膜吸收光光譜 (b).純膜高靈敏度EQE光譜 (c).純膜2D Giwaxs模式圖 (d). Inplane和out plane的切割輪廓

圖3:(a).三種器件J-V曲線 (b).BTP-eC9效率分布圖 (c).BTP-eC9器件認證圖 (d).三種器件EQE曲線 (e).三種器件的Photo-CELIV曲線 (f).三種器件變光強曲線

圖4:(a.d)PBDBTF:BTP-eC11混合膜 AFM高度圖與相圖 (b.e)PBDBT-F:BTP-eC9混合膜AFM高度圖與相圖 (c.f)PBDBTF:BTP-eC7混合膜 AFM高度圖與相圖

總的來說,作者利用高性能受體材料Y6進行三步法改性獲得三種烷基鏈不同長度的受體材料,當調控合適長度並有最強分子間作用的BTP-eC9製備器件後,獲得了目前最高之一的有機太陽能電池認證效率。作者指出在材料共軛主鏈上巧妙的優化有機材料的化學結構對於充分探索其光伏性能具有重要意義,對製備工藝流程中加工技術的改善如:給受體多次混合,控制混合膜表面形貌,選擇高效能的傳輸層是實現高效率器件不可或缺的一環。(文:kirin)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材料科學與工程」。歡迎轉載請聯繫,未經許可謝絕轉載至其他網站。

相關焦點

  • 我國有機太陽能電池刷新光電轉化效率世界紀錄
    近日,南開大學和國家納米科學中心的科研人員聯合製備出光電轉化效率達17.3%的有機太陽能電池,刷新了該領域的世界最高紀錄。  研究人員利用半經驗模型,從理論上預測了有機太陽能電池實際可以達到的最高效率和理想活性層材料的參數要求,再採用適合的活性層材料和成本低廉與工業化生產兼容的溶液加工方法,製備得到了兩端疊層有機太陽能電池,實現了17.3%的光電轉化效率。該成果刷新了目前文獻報導的有機/高分子太陽能電池光電轉化效率的世界最高紀錄,且穩定性優異,在經過166天連續測試後,性能損失僅為4%。
  • 我科學家刷新有機太陽能電池轉化光電率最高紀錄
    【科技前沿】    本報天津8月11日電(記者陳建強、劉茜 通訊員吳軍輝)11日,記者從南開大學獲悉,該校教授陳永勝領銜的團隊在有機太陽能電池領域研究中獲突破性進展。他們設計和製備的具有高效、寬光譜吸收特性的疊層有機太陽能電池材料和器件,實現了17.3%的光電轉化效率,刷新了目前文獻報導的有機/高分子太陽能電池光電轉化效率的世界最高紀錄。這一最新成果讓有機太陽能電池距離產業化更近一步。介紹該項研究成果的論文已在線發表於《科學》雜誌。
  • 有機太陽能電池效率暴增32%(圖) - 光伏電池轉換效率
    傳統矽太陽能電池板將太陽能轉換成電能的效率約為22%;而在2018年,OxfordPV研製出這款含有鈣鈦礦層的太陽能電池板,它的效率可以達到27.3%。(來源:微信公眾號「集邦新能源網」ID:EnergyTrend)鈣鈦礦太陽能電池板...
  • 三元有機太陽能電池:效率17.22%
    近年來,三元策略在提高有機太陽能電池性能方面已展露出很大的潛力,成為有機光伏領域的研究熱點。張福俊教授課題組長期專注於三元有機光伏器件物理方面的研究,提出了研究三元體系中激子和載流子動力學的新方法、新手段,以及理解合金模型的微觀機制。
  • 南開大學創下有機太陽能轉換效率17.3%的新紀錄
    有機太陽能電池轉換效率的進步速度,可說是一日千裡,4 月份才有科學家突破 15% 的紀錄,近日中國南開大學團隊更是將效率提升至 17.3%
  • 南開科研成果《Science》發表 刷新有機太陽能電池光電轉化效率最...
    南開新聞網訊(記者 吳軍輝)記者獲悉,南開大學化學學院陳永勝教授領銜的團隊在有機太陽能電池領域研究中獲突破性進展。他們設計和製備的具有高效、寬光譜吸收特性的疊層有機太陽能電池材料和器件,實現了17.3%的光電轉化效率,刷新了目前文獻報導的有機/高分子太陽能電池光電轉化效率的世界最高紀錄。
  • 提升有機太陽能電池的轉換效率的新方法
    大多數太陽能電池都是由矽等無機材料製成的,有機材料太陽能電池具有輕巧、靈活、製造成本低的特點,甚至可以採用印刷製造的方式,因此無機材料太陽能電池受到了科學家們的廣泛關注,儘管目前也取得了一些進展,但要真正完全替代矽太陽能電池,還有一些問題需要解決,首先就是提高電能轉換效率,實現這一目標的關鍵是選擇正確的材料組合
  • 效率17.6%的有機太陽能電池
    基於電子給體和電子受體的混合物的有機太陽能電池(OSC)由於具有製造柔性和/或半透明器件的多種潛在優勢如今,聚合物供體PM6已廣泛應用於有機太陽能電池(OSC)中,並達到了最新的功率轉換效率(PCE)。為了充分探索其在OSC中的光伏潛力,精細地調節分子結構以進一步優化相關的活性層形態具有重要意義。近期,來自蘇州大學等單位的研究人員在《Angew. Chem. Int.
  • 中國科學報:有機太陽能電池光電轉化效率世界之「最」誕生記
    2018年8月,由南開大學化學學院教授陳永勝領銜的團隊在有機太陽能電池領域研究中獲突破性進展。他們設計和製備的具有高效、寬光譜吸收特性的疊層有機太陽能電池材料和器件,實現了17.3%的光電轉化效率,刷新了文獻報導的有機/高分子太陽能電池光電轉化效率的世界最高紀錄。這一最新成果讓有機太陽能電池距離產業化更近一步。相關研究論文在線發表於《科學》。
  • 張茂傑&葉龍:17.6%效率!聚合物有機太陽能電池
    目前,商品化的聚合物給體PM6在有機太陽能電池(OSCs)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並達到了最高的光電轉換效率(PCE)。為了充分發揮其在OSC中的光伏潛力,精細調節分子結構,進一步優化相關活性層的形貌具有重要意義。
  • 北航張淵Adv. Funct. Mater.:非富勒烯有機太陽能電池的能量無序對開路電壓的影響
    ,最高效率已經突破到13%。(a).不同BHJ太陽能電池的高精度EQE光譜譜;(b). 純的聚合物給體和受體的高精度EQE譜;(c). 不同BHJ太陽能電池的電致發光譜;(d). 不同BHJ太陽能電池的電致發光量子效率。研究者系統地研究了三種不同類型受體材料有機BHJ太陽能電池的開路電壓損失的具體原因。結果表明,最大限度地減少能量無序度是減緩開路電壓損失和改善器件的性能的關鍵。
  • 未來的太陽能電池:提高有機太陽能電池效率的系統
    與由晶體矽製成的有機太陽能電池相比,有機太陽能電池的生產成本更低且更具柔性自2019年9月以來,布拉貝克教授的工作組保持了12.6%的有機光伏模塊效率的世界紀錄。在紐倫堡Energie Campus(EnCN)開發的多電池模塊的表面積為26cm 。Brabec教授說:「如果我們在實驗室中能達到20%以上,那麼在實踐中我們可能會達到15%,並成為矽太陽能電池的真正競爭者。」
  • 南開大學:有機太陽能電池研究獲新突破
    本報天津8月10日訊(記者 陳欣然)記者今天從南開大學獲悉,該校陳永勝教授團隊在有機太陽能電池領域研究中獲突破性進展。他們設計和製備的疊層有機太陽能電池材料和器件,實現了17.3%的光電轉化效率,刷新了有機/高分子太陽能電池光電轉化效率的世界最高紀錄。
  • 控制電子自旋可提高有機太陽能電池的效率
    據美國每日科學網站近日報導,英美科學家攜手進行的研究發現,讓有機太陽能電池內的電子採用特定的方式「自旋」,有望大幅提高有機太陽能電池的光電轉化效率,該最新技術還可用於研製性能更高的有機發光二極體。
  • 效率17.22%!三元有機太陽能電池將成為光伏領域的研究熱點
    北極星太陽能光伏網訊:近年來,三元策略在提高有機太陽能電池性能方面已展露出很大的潛力,成為有機光伏領域的研究熱點。張福俊教授課題組長期專注於三元有機光伏器件物理方面的研究,提出了研究三元體系中激子和載流子動力學的新方法、新手段,以及理解合金模型的微觀機制。
  • 效率17.6%的有機太陽能電池
    14 20:40:13 來源: 材料科學與工程 舉報   基於電子給體和電子受體的混合物的有機太陽能電池
  • Adv. Energy Mater.綜述: 兩性離子用於有機/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發光器件和鋰離子電池的最新進展和前景
    同時,兩性離子形成的界面偶極子有助於其用作光電器件中的界面層,包括有機太陽能電池(OSCs)、鈣鈦礦太陽能電池(PVSCs)和有機發光器件(OLEDs)以及用於鋰離子電池(LIBs)的電解質添加劑。隨著兩性離子材料的快速發展,通過將它們作為界面層和電解質添加劑,已經構建了具有增強效率的高性能器。最近,Adv. Energy Mater.
  • 葛子義:有機太陽能電池技術的領跑者
    1976年出生的葛子義,1999年本科畢業於蘭州大學,2004年獲中科院化學所博士學位,2005年前往日本東京工業大學從事有機光電研究。2009年,33歲的葛子義回國,受聘華東理工大學教授。2010年,加入中科院寧波材料所,擔任「有機光電化學」學科帶頭人、有機光電材料與器件課題組組長至今。「光是有機太陽能電池的活性層研究我們就做了將近8年。」
  • 「小分子」有機太陽能電池效率將提高百分之50
    導讀: 美國科學家發現,通過簡單改造,「小分子」有機太陽能電池的能源效率即可提高50%。這一發現有望幫助太陽能電池行業開拓新思路。美國科學家發現,通過簡單改造,「小分子」有機太陽能電池的能源效率即可提高50%。這一發現有望幫助太陽能電池行業開拓新思路。
  • 鈣鈦礦太陽能電池低溫運行最高效率25.2%
    鈣鈦礦太陽能電池在近太空、極地等極端環境中展現了其獨特的應用優勢。但是,由於低溫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研究較少,低溫鈣鈦礦效率還遠遠未達到目前的先進水平,此外,鈣鈦礦太陽能電池低溫條件下運行機理尚未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