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硒雜環電子受體可用於高性能有機太陽能電池

2020-10-29 索比光伏網

中國科學院化學研究所林禹澤團隊發現,具有低烏爾巴赫能量的硒雜環電子受體可用於鑄態高性能有機太陽能電池。這一研究成果於2020年10月21日在線發表在國際學術期刊《美國化學會志》上。

研究人員報導了一種簡便的硒替代方法,可將有機光伏材料的烏爾巴赫能量降低至20.4 meV(Y6Se),這是高性能有機光伏材料報導的最低值,並且非常接近典型無機/混合半導體(約15 meV),例如晶體矽、氮化鎵和滷化鈣鈦礦。進一步,基於Y6Se的有機太陽能電池(OSC)效率為17.7%,這是OSC最佳結果之一,也是迄今為止鑄態單結OSC的創紀錄效率。

據悉,典型的有機光伏材料顯示出高的烏爾巴赫能量(約25–50 meV),遠高於其無機同類材料,並限制了OSC器件效率的進一步提高。

小柯機器人

相關焦點

  • 顏河:含硒雜環非富勒烯受體製備效率超過16%的有機太陽能電池
    小分子受體(SMA)具有許多吸引人的特性,並能夠實現富勒烯受體無法實現的高效有機太陽能電池(OSC),因此得到了廣泛的研究關注。最近,以Y6為代表的新型小分子受體以及其衍生物受到廣泛關注,以Y6為受體製備的高性能OSC其文獻效率高達15.7%。Y6的發現啟發了OSC領域對這類重要材料的結構性能關係進行研究,並對其進行了進一步的修飾改性。
  • 中科院李永舫等人:新型窄帶隙受體實現高性能串聯有機太陽能電池
    串聯有機太陽能電池(OSC)是基於單片連接兩個OSC的器件結構,現已被廣泛用作一種簡單而可靠的方法,以實現更高性能的OSC並更好地利用近紅外太陽能。在串聯OSC中,可以通過使用寬帶隙子電池收集高能光子和另一個窄帶隙子電池利用低能光子來有效地擴展吸收光譜的波長區域。
  • 中國科學院大學黃輝教授在基於非稠環電子受體的有機太陽能電池領域取得重要進展
    近年來,溶液可加工的體異質結有機太陽能電池發展迅猛。隨著稠環電子受體設計理念的提出,一系列高效率受體材料如雨後春筍般湧現,其最高效率已超過18%。然而這類材料的合成路線一般較為複雜,總產率較低。為了增強分子內部的共平面性,這類材料的設計通常要考慮引入分子內弱相互作用力,即非共價「構象鎖」(Noncovalent conformational locks)。
  • 可用於汽車的有機太陽能電池
    據外媒報導,研究人員發現,在太陽能電池中,可利用有機分子混合物,吸收陽光並將其轉換成電能。此外,這種電池還能應用於汽車車身等曲面。這一發現挑戰傳統觀念,有助於早日實現太陽能電池的商業化應用。在高性能有機太陽能電池中,電極和集光有機半導體層之間的界面處,設有額外的透明層。對於優化設備中的光分布和提高穩定性,這些透明層必不可少。當然,前提是必須將電荷傳導到電極上。這是一項艱巨的任務,因為能夠同時滿足所有要求的材料並不多。
  • 新型聚合物受體用於非滷代溶劑處理的全聚合物太陽能電池
    全聚合物太陽能電池(all-PSC)具有出色的熱力學和光化學穩定性,強大的機械性能以及與大規模卷對卷加工的相容性,在實際應用中已經顯示了巨大的潛力。儘管all-PSC在不斷的發展中保持著優異的光伏性能,但其光電轉換效率(PCE)仍落後小分子非富勒烯受體(NFA),後者目前的PCE已經達到了18%。因此,為了獲得更優異光伏性能all-PSC,更加急切需要開發具有有效光吸收,高電子遷移率以及優異的給體和受體相容性的聚合物材料,以此獲得良好的膜形態,進而達到更高的效率。
  • 控制電子自旋可提高有機太陽能電池的效率
    據美國每日科學網站近日報導,英美科學家攜手進行的研究發現,讓有機太陽能電池內的電子採用特定的方式「自旋」,有望大幅提高有機太陽能電池的光電轉化效率,該最新技術還可用於研製性能更高的有機發光二極體。
  • 科學家們研發出新型室內有機太陽能電池
    科學家們發明了一種新型太陽能電池,能夠將室內環境照明轉化為電能。他們開發的太陽能電池板是有機太陽能電池,雖然它們產生的能量很低,但可以為物聯網設備提供充足的能量。隨著物聯網的擴展,在公共空間和家庭中,將有數以百萬計的設備需要電力來運行。
  • 對聚合物批次不敏感的高性能有機太陽能電池
    近期,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化學學院孫豔明教授和上海交通大學劉烽教授合作,在Nature Communications上發表題為「Optimized active layer morphology toward efficient and polymer batch insensitive organic solar cells」的研究論文,報導了一種對聚合物批次不敏感的高性能有機太陽能電池的製備方法
  • npj: 有機太陽能電池供體-受體材料
    ,有機太陽能電池的能量轉換效率已經超過了17%。然而,這種傳統研究方法包括對化學合成、供體/受體材料匹配和器件製備進行精細控制及優化,需要大量的資源投入和較長的研究周期。因此有機光伏材料的開發速度一直較慢,限制了有機光伏產業的實際商業應用。
  • 我科學家研獲高性能柔性有機太陽能電池
    經過多年的努力,南開大學化學學院陳永勝教授帶領科研團隊日前成功製備了同時具有高導電、高透光且低表面粗糙度的銀納米線柔性透明電極,將其用於構築柔性有機太陽能電池,與使用商業氧化銦錫(ITO)玻璃電極的器件性能相當,光電轉化效率可達16.5%,刷新了文獻報導的柔性有機/高分子太陽能電池光電轉化效率的最高紀錄。
  • 新型超薄有機太陽能電池:既高效又耐用
    (圖片來源:MIT) 超薄的柔性太陽能電池特別引人注目,因為它們單位重量可提供的功率大,且適合各種應用,例如為可穿戴電子設備供電,作為軟體機器人中的傳感器與致動器。超薄有機太陽能電池(圖片來源:日本理化學研究所) 他們採用了一種簡單的後退火工藝,創造出了一款柔性的有機電池。在大氣條件下超過三千小時,這款電池的性能退化低於5%,而且能量轉化率(太陽能電池性能的關鍵指標)達13%。
  • 新型受體製備低電壓損耗高效三元有機太陽能電池
    在過去的十年裡,本體異質結(BHJ)有機太陽能電池(OSCs)取得了快速的發展。單結器件的光電轉換效率(PCE)超過16%,疊層器件的光電轉換效率(PCE)超過17%。在三元器件中,選擇三個具有互補吸收和適當能級的活性層組分對於獲得良好的器件性能至關重要。 此外,光生載流子的能量損耗也是決定光伏性能的重要因素。 為了降低三元器件的損耗,應適當調整吸光活性材料的LUMO和HOMO水平。
  • 南開大學團隊研獲高性能柔性有機太陽能電池
    文章介紹,陳永勝團隊製備了同時具有高導電、高透光且低表面粗糙度的銀納米線柔性透明電極,將其用於構築柔性有機太陽能電池,與使用商業氧化銦錫(ITO)玻璃電極的器件性能相當,光電轉化效率可達16.5%,刷新了文獻報導的柔性有機/高分子太陽能電池光電轉化效率的最高記錄。這一成果使得高效柔性有機太陽能電池距離實現產業化更近一步。
  • 非富勒烯有機太陽能電池:有望成為新一代太陽能電池!
    背景太陽能具有清潔、環保、可再生、易獲取、低成本等諸多優勢,是一種極具開發與利用價值的新能源,並已得到極為廣泛的開發與利用。然而,太陽能電池是一種典型的太陽能利用方式,它可以將太陽能轉化為電能並存儲起來。
  • 基於隨機聚合策略合成形態可控以及高性能的有機太陽能電池材料
    開發高性能的給體聚合物對於非富勒烯有機太陽能電池(NF-OSC)至關重要,這是因為目前先進的非富勒烯受體只有與具有合適能級的匹配給體結合才能發揮良好的性能。但是,能夠用於NF-OSC的給體相關聚合物種類非常有限,最常用的是名為PM6和PM7的聚合物,但事實上這兩種聚合物還存在一些問題。首先,它們(尤其是PM7)的性能取決於對其分子量的精確控制;其次,不同結構的修飾對於這兩種聚合物形態的影響也非常大。
  • 工學院佔肖衛課題組稠環電子受體光伏材料研究取得重要進展
    2017年,北京大學工學院佔肖衛課題組在稠環電子受體光伏材料研究中取得系列重要進展,在化學和材料領域著名期刊《美國化學會志》和《先進材料》發表了4篇論文。有機光伏材料可分為電子給體和電子受體。過去的幾年裡,有機太陽能電池電子給體材料已取得重大突破,無論是高分子還是小分子電子給體與富勒烯類電子受體共混製備的單結電池效率均超過11%。
  • 華威大學研究人員開發有機太陽能電池 可用於汽車曲面車身
    ,可利用有機分子混合物,吸收陽光並將其轉換成電能。在高性能有機太陽能電池中,電極和集光有機半導體層之間的界面處,設有額外的透明層。對於優化設備中的光分布和提高穩定性,這些透明層必不可少。當然,前提是必須將電荷傳導到電極上。這是一項艱巨的任務,因為能夠同時滿足所有要求的材料並不多。
  • 有機太陽能電池熱穩定性差?來點聚合物受體試試!
    北極星太陽能光伏網訊:溶液處理的有機太陽能電池(OSC)由於其質輕、柔性好、色彩豐富且易於製造等優點而備受關注,特別是近年來非富勒烯受體材料(NFA)已成功應用於高性能OSC,在提高電池效率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功率轉換效率(PCE)超過17%。
  • 穩定、高效的三元有機太陽能電池
    北極星太陽能光伏網訊:相比傳統基於無機材料的光伏器件,有機太陽能電池的優勢明顯,例如成本低、質量輕、易加工、可製成柔性器件等等。儘管問世初期有機太陽能電池的能量轉換效率(PCE)比較低,但是經過近年來的發展,特別是非富勒烯受體(NFA)材料的研究進展,有機光伏器件的性能節節攀升。例如,中科院化學所近期就報導了效率接近18%的單結有機光伏電池(Adv.
  • 新型有機太陽能電池:將含能電子關起來—新聞—科學網
    科技日報合肥3月3日電 (記者吳長鋒)記者從中國科大獲悉,該校微尺度物質科學國家研究中心羅毅教授領導的研究小組江俊教授利用第一性原理計算,提出了首個自適應開關的有機分子太陽能電池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