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溶液可加工的體異質結有機太陽能電池發展迅猛。隨著稠環電子受體設計理念的提出,一系列高效率受體材料如雨後春筍般湧現,其最高效率已超過18%。然而這類材料的合成路線一般較為複雜,總產率較低。
為了增強分子內部的共平面性,這類材料的設計通常要考慮引入分子內弱相互作用力,即非共價「構象鎖」(Noncovalent conformational locks)。這一概念最早由黃輝教授與美國西北大學的Tobin Marks教授等人提出(J. Am. Chem. Soc. 2012, 134, 10966.)。目前,非共價鍵「構象鎖」已經廣泛運用到共軛小分子和聚合物材料的設計中,得到了一系列可應用於有機太陽能電池和場效應電晶體等領域的高性能有機半導體材料,並逐漸成為設計高性能有機半導體材料的重要策略之一。
近日,中國科學院大學黃輝團隊設計合成了以苯並三氮唑為A′單元,含有S···O「構象鎖」的新型非稠環電子受體BTzO-4F,與聚合物PBDB-T共混達到了13.8%的光電轉換效率,取得了目前文獻報導的基於非稠環電子受體光電轉化效率的最高紀錄。
圖1 (A)非稠環受體BTzO-4F結構式;(B)受體純膜的2D-GIWAXS圖譜;(C)最優器件的J-V曲線圖。該項成果進一步展現了非共價鍵「構象鎖」的應用潛力,也對非稠環電子受體材料的設計提供了重要的新思路。
原文詳見:Xingzheng Liu, Yanan Wei, Xin Zhang, Linqing Qin, Zhixiang Wei, Hui Huang. Sci. China Chem., 2020, doi: 10.1007/s11426-020-9868-8https://doi.org/10.1007/s11426-020-98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