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超薄有機太陽能電池:既高效又耐用

2020-12-03 環球創新智慧

導讀

據日本理化學研究所官網近日報導,該研究所研究人員與國際夥伴們合作,成功創造出一款既高效又耐用的超薄有機太陽能電池。

背景

有機太陽能電池不僅更環保,而且生產成本低,非常有望取代矽基傳統薄膜。

(圖片來源:MIT)

超薄的柔性太陽能電池特別引人注目,因為它們單位重量可提供的功率大,且適合各種應用,例如為可穿戴電子設備供電,作為軟體機器人中的傳感器與致動器。

有機光伏太陽能電池以及電池結構的原理圖(圖片來源:大阪大學)

然而,超薄的有機薄膜的效率相對較低,一般只有10%到12%的能量轉化率,明顯低於矽電池的能量轉換效率(可高達17%)。此外,在太陽光、熱和氧氣的影響下,超薄膜的性能也會迅速退化。因此,研究人員們正在嘗試創造「既節能又耐用」的超薄膜,然而二者往往難以權衡。

創新

近日,日本理化學研究所創新研究集群與日本理化學研究所新興物質科學中心的科學家們與東京大學、加州大學聖巴巴拉分校以及莫納什大學的國際夥伴們展開合作,成功創造出一款既高效又耐用的超薄有機太陽能電池。相關論文發表在《美國科學院院報(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期刊上。

超薄有機太陽能電池(圖片來源:日本理化學研究所)

他們採用了一種簡單的後退火工藝,創造出了一款柔性的有機電池。在大氣條件下超過三千小時,這款電池的性能退化低於5%,而且能量轉化率(太陽能電池性能的關鍵指標)達13%。

技術

課題組從由日本東麗工業公司開發的一種用於施體層的半導體聚合物開始,並且試驗了一種新想法,即採用非富勒烯受體增加熱穩定性。除此之外,他們試驗了一種簡單的後退火工藝,在90攝氏度的初始退火之後,將材料加熱至150攝氏度。這個步驟在層與層之間創造出了穩定的界面,對於提高器件穩定性來說非常關鍵。

價值

論文作者之一 Kenjiro Fukuda 表示:「通過將新的發電層與簡單的後退火處理結合起來,我們在超薄有機太陽能電池中既實現了高能量轉換效率,又實現了長期的存儲穩定性。我們的研究顯示,超薄的有機太陽能電池可用於以一種穩定的方式長期提供高功率,並且甚至可在高溫高溼的苛刻條件下使用。我非常希望,這項研究將有助於開發長期穩定的電源裝置,用於可穿戴電子設備,例如附著在衣服上傳感器。」

關鍵字

太陽能電池、可穿戴技術、有機電子

參考資料

【1】Zhi Jiang, Fanji Wang, Kenjiro Fukuda, Akchheta Karki, Wenchao Huang, Kilho Yu, Tomoyuki Yokota, Keisuke Tajima, Thuc-Quyen Nguyen, Takao Someya. Highly efficient organic photovoltaics with enhanced stability through the formation of doping-induced stable interfaces.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2020; 201919769 DOI: 10.1073/pnas.1919769117

相關焦點

  • 噴墨印刷生產超薄太陽能電池
    噴墨印刷已被用於生產足夠薄,輕且柔性足以放置在肥皂泡上的太陽能電池,見下圖。據稱可以有效地捕獲光能的新型電池可以為傳統電子設備不適合使用的新型電子設備(如醫用皮膚貼片)供電。斯旺西團隊將印製鈣鈦礦太陽能電池捲起來&34; KAUST(King)國王Derya Baran團隊的博士後EloïseBihar說。沙烏地阿拉伯阿卜杜拉科技大學)。&34;到目前為止,超薄有機太陽能電池通常是通過旋塗或熱蒸發來製造的,它們缺乏可擴展性並限制了器件的幾何形狀。
  • 非富勒烯有機太陽能電池:有望成為新一代太陽能電池!
    導讀近日,韓國蔚山國立科技大學的科研團隊成功地提出了一種新方法,可以解決與有機太陽能電池中光學活性層厚度相關的問題。這種新方法將促進工藝設計,並進一步推進有機太陽能電池的商業化。然而,新興的有機太陽能電池(OSCs)的製造成本更低,製造工藝更簡單,還具有輕量、柔性、超薄、透明等優勢,便於運輸以及靈活的部署。
  • 噴墨列印超薄太陽能電池可擺脫對稀有礦石的依賴
    據外媒報導,沙烏地阿拉伯的研究人員開發出了薄的有機太陽能電池,這種電池同類電池相比擁有一些優勢。據了解,這種新型太陽能電池效率更高,其使用了更多的普通元件並可以被噴墨印刷到表面上進而能夠實現足夠的輕便靈活,而這能為可穿戴電子設備所用。這種新型太陽能電池設計是完全可列印的,每層都用不同的專業墨水來列印出來。
  • 有機太陽能電池研究取得進展
    面對能源的巨大需求和日趨嚴重的環境汙染問題,太陽能是大自然賦予人類的一個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能源寶庫,新型的太陽能電池技術得到了廣泛的重視。有機太陽能電池(OSC)具有質量輕、超薄、柔性、易於大面積製備等諸多優點,在可攜式、柔性電池、光伏建築供能等領域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
  • 新型太陽能電池首入太空
    該太陽能電池經受住了太空中極端條件的考驗,通過陽光直射和地球表面的反射光產生能量。這項研究日前發表在《焦耳》上,為未來的近地應用和潛在的深空任務奠定了基礎。太空任務的目標之一就是將火箭攜帶的設備重量減到最小。雖然目前用於太空任務和衛星的無機矽太陽能電池板效率很高,但它們非常笨重和剛性。作為新興技術的混合鈣鈦礦和有機太陽能電池,因其難以置信的輕便和靈活性,成為未來應用的理想候選者。
  • 領跑有機太陽能電池領域
    憑藉對該領域敏銳的洞察力和審慎分析,陳永勝果斷選擇了在當時具有重大風險和挑戰的新型可溶液加工處理的有機小分子和寡聚物活性材料,作為其團隊開展太陽能發電研究的主要突破點。從分子材料設計到光伏器件的製備優化,陳永勝帶領團隊馬不停蹄地展開科研攻關。
  • 超薄柔性太陽能電池效率達13% 為能源轉換提供持久動力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在著名的Joule和PNAS(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雜誌上發表的兩篇研究論文中,由莫納什大學(Monash University)牽頭的國際研究小組開發了一種高效的超薄光伏電池,最高的機械彎曲和拉伸能力,以及提供持久動力的能力
  • 沙特研製出超薄無毒薄膜太陽能電池
    不過現在沙烏地阿拉伯科學家研發出不含銦的超薄太陽能,雖然效率比不上傳統矽晶太陽能,但是可以採用噴塗製程與可撓基板,不論靈活性還是可塑性,都略勝一籌。根據實驗,全新電池輕薄到能直接貼在肥皂泡泡上。在薄膜太陽能技術中,銅銦鎵硒型(CIGS)太陽能轉換效率最高,小面積電池效率已經達到20.3%,模塊的效率也已達14%。
  • 沙特科學家研製出超薄無毒薄膜太陽能電池
    不過現在沙烏地阿拉伯科學家研發出不含銦的超薄太陽能,雖然效率比不上傳統矽晶太陽能,但是可以採用噴塗製程與可撓基板,不論靈活性還是可塑性,都略勝一籌。根據實驗,全新電池輕薄到能直接貼在肥皂泡泡上。在薄膜太陽能技術中,銅銦鎵硒型(CIGS)太陽能轉換效率最高,小面積電池效率已經達到20.3%,模塊的效率也已達14%。
  • 德國首次將鈣鈦礦和有機太陽能電池送入太空
    慕尼黑工業大學資深作者Peter Müller-Buschbaum說,「在火箭飛行過程中,這種新型太陽能電池的功率達7~14mW/cm2。」文章第一作者、慕尼黑工業大學Lennart Reb說:「如果將1千克的太陽能電池轉移到超薄箔片上,就可以覆蓋200多平方米的面積,產生的電能可以滿足300個標準100瓦燈泡的使用。這是現有技術的10倍多。」 2019年6月,火箭在瑞典北部發射,進入太空並達到240千米的高度。
  • 德國首次將鈣鈦礦和有機太陽能電池送入太空
    作為新興技術的混合鈣鈦礦和有機太陽能電池,因其難以置信的輕便和靈活性,成為未來應用的理想候選者。 「在這個行業中,重要的不是效率,而是每個重量單位產生的電能,也就是所謂的功率係數。」慕尼黑工業大學資深作者Peter Müller-Buschbaum說,「在火箭飛行過程中,這種新型太陽能電池的功率達7~14mW/cm2。」
  • 新型柔性太陽能電池 尺寸更小更高效
    新型柔性電池既薄又高效,可吸收光譜寬,可與現有太陽能技術相媲美,可以用於很多場合。
  • 寧波材料所在有機/無機異質結太陽能電池方面取得系列進展
    借鑑HIT結構,新近發展起來的單晶矽/有機物異質結太陽能電池採用在矽基底上旋塗相應的導電有機物,再沉積上、下金屬電極的簡單途徑即可完成器件製備。  中國科學院寧波材料技術與工程研究所所屬新能源技術研究所研究員葉繼春團隊結合自身在超薄單晶矽薄膜材料研發方面的優勢,提出以20μm厚度的超薄單晶矽來構建新型n-Si/PEDOT:PSS異質結太陽能電池的研究方向並取得系列進展
  • 研發出環保有機太陽能電池
    香港科技大學(科大)的研究團隊成功以環保方式,研製出一種高效有機太陽能電池,輸出效率創新紀錄。
  • 聚合物-金屬絡合的陰極界面材料助力超柔有機太陽能電池
    有機光伏電池依託有機高分子活性層,與晶體矽、碲化鎘薄膜等半導體相比,在機械柔性方面有先天優勢。然而,超薄有機太陽能電池在微米彎曲半徑下的連續變形循環過程中的機械耐久性仍然是一個挑戰。為了得到機械性能穩定的超薄有機太陽能電池,需要器件各功能層包括電極、界面層和活性層都具有優異的機械性能。
  • 法國研究超薄太陽能電池的潛力和局限性,未來應用將不受限制
    研究人員提出了一系列整合光子和電子元素的新型細胞結構。 在最近發表在《自然能源》上的「超薄太陽能電池的進展和前景」中,科學家聲稱生產太陽能電池的厚度至少要比商業太陽能電池薄十倍,這將便宜得多,因為所需材料的數量明顯減少。與較薄的細胞層相關的沉積時間的下降也將導致更高的生產通量和更低的投資成本。 研究人員史蒂芬·科林(Stephan Collin)表示:「我們認為未來超薄太陽能電池的應用將不受限制。
  • 穩定、高效的三元有機太陽能電池
    北極星太陽能光伏網訊:相比傳統基於無機材料的光伏器件,有機太陽能電池的優勢明顯,例如成本低、質量輕、易加工、可製成柔性器件等等。儘管問世初期有機太陽能電池的能量轉換效率(PCE)比較低,但是經過近年來的發展,特別是非富勒烯受體(NFA)材料的研究進展,有機光伏器件的性能節節攀升。例如,中科院化學所近期就報導了效率接近18%的單結有機光伏電池(Adv.
  • 半透明有機太陽能電池:一扇既能透光又能發電的窗
    有沒有一扇窗既能透光又能發電?半透明有機太陽能電池就可以滿足這樣的需求。其光學性質易調,且輕柔易加工安裝,可用於製造建築或汽車外表面的光伏玻璃,具有重要的商業化潛力。日前,華南理工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葉軒立、中科院院士曹鏞及德國埃爾朗根—紐倫堡大學教授Christoph J.
  • 無雜質,溼度穩定的有機層給鈣鈦礦太陽能電池21%的效率
    耐用、高性能的鈣鈦礦太陽能電池也需要耐用、高性能的電荷傳輸層。科學家們開發出了第一種不需要摻雜劑就能獲得高電荷遷移率和穩定性的有機空穴轉運體。這種新型的空穴傳輸層優於標準材料,並保護鈣鈦礦有機電池免受空氣溼度的影響。
  • 科學網—有機太陽能電池進化出「新物種」
    「塑料」也能導電 目前,商品化的太陽能電池主要是以晶矽等無機半導體材料為活性層製備。但是,這種太陽能電池生產存在工藝複雜、成本高、原材料生產過程能耗大和汙染重等弊端,同時,這類太陽能電池由於無機半導體本身的剛性結構,難以製備柔性器件。因此,製備成本低、效率高、柔性強、環境友好的新型有機太陽能電池,正成為各國科學家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