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導量子計算實驗進展:動力學相變的超導量子模擬

2020-12-01 騰訊網

上世紀七十年代,物理學家費曼問一位年輕的同事:如果孤身去一個未知的險境,而只能攜帶一個日常工具,你的選擇是什麼?年輕同事的答案是:瑞士軍刀,而費曼自己的選擇是:計算器!驕傲如費曼,也許想到,他還是需要一個小小計算器,才能獨力重構現代科學的大廈。不過很快他就改變了主意,八十年代初,費曼指出,經典計算機並不是一個解決量子問題的有效工具,世界是量子的,一個簡單的包含幾十個粒子的量子系統,就超越了經典計算機的計算和存儲能力,所以我們需要一臺量子計算機,一個按照量子力學原理運行的計算機。援古證今,在中國古代用算盤的時期,人們無法想像計算機會有什麼用,而現在我們也面臨同樣的問題,量子計算機我們需要嗎?它能做什麼?經過多年研究,人們已經提出了諸多量子算法,指出量子計算機可以解決或虛擬或現實、或過去或未來的各種經典問題。費曼設想的場景也許是隨著量子技術的發展,人們將會碰到越來越多需要解決的量子工程問題,量子計算機無疑是解決量子問題的有效工具。

利用一個可操控的量子系統去模擬複雜的量子現象或者解決經典計算機難以解決的量子問題是量子計算的重要應用。近年來,隨著可集成量子比特數的增多,相干時間的延長,以及操控和讀出精度的提升,超導量子計算成為量子模擬的重要平臺之一。運用經典計算機準確模擬量子多體系統的非平衡性質是人們長期關注的課題,而運用超導量子計算平臺模擬非平衡性質為研究這一類問題提供了新途徑。動力學相變這一概念是非平衡動力學領域一直以來的研究熱點,第一類動力學相變關注非平衡序參量,第二類動力學相變則與時間域上洛施密特回波(Loshmidt echo)的非解析性以及統計物理裡的李-楊零點存在緊密聯繫,最近的理論與數值研究表明這兩類動力學相變可以納入同一框架進行研究。

近年來,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北京凝聚態物理國家研究中心與浙江大學在超導量子計算研究方面合作緊密。近期,物理所許凱副研究員、博士生孫政杭、鄭東寧研究員、範桁研究員與浙江大學物理系博士生劉武新、李賀康博士、王浩華教授等,以及日本理化學研究所張煜然博士、野理(F. Nori)教授合作團隊,利用16個超導量子比特實現了動力學相變的量子模擬,成果於近日在國際學術期刊《Science Advances》發表。

在此工作中,合作團隊利用前期20量子比特薛丁格貓態工作中所研發的全聯通超導多量子比特器件(圖一),通過給超導量子比特施加一個同等振幅和相位的可控橫場驅動,實現了Lipkin-Meshkov-Glick模型。

圖一:左圖為實驗所用製備20量子比特薛丁格貓態時的器件概念圖,這次實驗選取了其中16個量子比特,這16個量子比特間的相互作用大小如右圖所示。

該模型具有理論可預測的動力學相變現象,器件的多聯通性質及驅動場調控可與模型及其參數相對應。實驗首先展示了第一類動力學相變(圖二)。

圖二:A磁化率的時間演化。橫場強度為2MHz時,系統處於動力學鐵磁相(DFP),而當橫場強度為8MHz時,系統處於動力學順磁相(DPP)。B磁化率的時間平均與橫場強度的關聯。實驗結果與理論預測的動力學相變(DPT)點位置(由圖中虛線標示)吻合。

在動力學鐵磁相中(此時橫場強度較弱),磁化率隨時間的演化較為緩慢,磁化率的時間平均為有限值,破壞了Z2全局對稱性;與之相反,在動力學順磁相中(此時橫場強度較強),磁化率的時間平均值為0且具有Z2全局對稱性。之後,通過測量洛施密特回波的時間演化,實驗驗證了在動力學順磁相中存在洛施密特回波的零點,而在動力學鐵磁相中,短時間內的洛施密特回波為有限值。上述實驗結果間接揭示了這兩類動力學相變之間的聯繫(圖三)。

圖三:洛施密特回波在動力學鐵磁相和順磁相中的時間演化行為。

最後,通過對多比特量子態自旋壓縮性質的測量,揭示了動力學相變臨界點和自旋壓縮態產生的直接關聯。通過測量不同橫場強度下自旋壓縮係數的時間演化,發現動力學相變臨界點附近的自旋壓縮最為顯著,測得的壓縮係數體現了多體真糾纏的存在,這一結果揭示動力學相變在量子精密測量領域的潛在應用(圖四)。

圖四:時間域上自旋壓縮係數的最小值隨橫場強度的變化。

展望:量子模擬現在完成的任務還處於現有計算機的計算範圍之內,而實驗的主要目的也是展示量子計算平臺可以按照人們預期的量子力學原理運行,而隨著量子比特數的增長,將來的量子模擬將可以完成經典計算機所不能預測和檢驗的任務,其作用將不可替代。

本文的同等貢獻一作為:許凱(中科院物理所)、孫政杭(中科院物理所)、劉武新(浙江大學),通訊作者為:鄭東寧(中科院物理所)、範桁(中科院物理所)、王浩華(浙江大學)。

編輯:GUOmazing

相關焦點

  • 超導量子計算進展:多體局域化遷移率邊界的量子模擬
    2019年,谷歌量子計算團隊發文宣稱已經達到量子優越性(又稱量子霸權,quantum supremacy),引起公眾普遍的關注,這種進展可以被歸入「多則異也」的一種內涵,即由於比特數的增加,其完成的計算能力不再被經典計算機所取代。有的量子多體物理問題由於計算規模的限制而不能解決,而多粒子的行為並不能由少粒子性質簡單推廣,如果這種問題在量子比特數增加的情況下有望解決,可為「多則異也」提供新的闡釋。
  • 超導量子計算進展:多體局域化遷移率邊界的量子模擬
    2019年,谷歌量子計算團隊發文宣稱已經達到量子優越性(又稱量子霸權,quantum supremacy),引起公眾普遍的關注,這種進展可以被歸入「多則異也」的一種內涵,即由於比特數的增加,其完成的計算能力不再被經典計算機所取代。有的量子多體物理問題由於計算規模的限制而不能解決,而多粒子的行為並不能由少粒子性質簡單推廣,如果這種問題在量子比特數增加的情況下有望解決,可為「多則異也」提供新的闡釋。
  • 二維超導的量子Griffiths相變
    Griffiths從理論上預測,無序效應會定性地改變物相和相變臨界點的行為,特別是臨界點的動力學臨界指數將趨於無窮大,這種現象被稱作Griffiths奇異性。隨著時間推移,這一預測現已拓展到量子相變形成了量子Griffiths奇異性理論。所謂量子相變,是指在絕對零度下系統處於量子基態時隨著參數變化而發生的相變。
  • 進展 | 高壓誘發的量子自旋液體材料的Mott相變和超導
    量子自旋液體(Quantum Spin Liquid, QSL)是指由於強量子漲落導致自旋即使在零溫極限下也不形成磁有序的一種新的自旋量子態。它的基態不產生自發的對稱性破缺,沒有確定的序參量,超越了朗道相變理論所能描述的物相範疇,代表了一種新奇的量子物態(Nature 464(2010) 199)。
  • 量子電路計算與超導計算,又稱量子退火或量子退相干
    量子計算之前在各個領域的表現如何?中國科學院計算所技術研究員尤以離子阱量子計算機突出,中國科學院院士施堯耘將量子計算定義為:「具有超導電性和比原子結構稍弱的可量子加密學屬性,可量子解碼比特數量可能超過十億個的非接觸量子計算機。
  • 超導量子計算在強關聯糾纏體系的量子隨機行走實驗研究中取得重要...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潘建偉、朱曉波和彭承志等組成的超導量子實驗團隊,聯合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範桁等理論小組,開創性地將超導量子比特應用到量子隨機行走的研究中。該工作將對未來多體物理現象的模擬以及利用量子隨機行走進行通用量子計算研究產生重要影響。這一重要研究成果於5月2日在線發表在國際權威學術期刊《科學》上。
  • 20超導量子比特薛丁格貓態製備獲進展
    超導量子計算平臺可集成多個量子比特,相干時間長、操控和讀出精度高,是實用化、可擴展量子計算主要技術路線之一。衡量量子計算平臺性能的一個標誌性成果是多量子比特糾纏態的製備,特別是Greenberger-Horne-Zeilinger(GHZ)態的實驗製備,國際競爭尤為激烈。
  • 走進研究院 | 量子計算與量子模擬
    摘要 量子計算和量子模擬在過去的幾年裡發展迅速,人們期望今後涉及多量子比特的量子計算和量子模擬將是一個發展的重點,本文將回顧這個領域的主要進展,包括量子多體模擬,量子計算,量子計算模擬器及量子計算雲平臺,量子軟體等內容,其中量子多體模擬又涵蓋量子多體動力學,時間晶體及多體局域化,量子統計和量子化學等的模擬,同時將對今後的發展方向做出展望
  • 高壓誘發的量子自旋液體材料的Mott相變和超導
    量子自旋液體(Quantum Spin Liquid, QSL)是指由於強量子漲落導致自旋即使在零溫極限下也不形成磁有序的一種新的自旋量子態。它的基態不產生自發的對稱性破缺,沒有確定的序參量,超越了朗道相變理論所能描述的物相範疇,代表了一種新奇的量子物態(Nature 464 (2010) 199)。
  • 本源量子加速推出工程化超導量子計算機
    近日,本源超導量子計算雲平臺正式上線,面向全球用戶提供基於真實量子計算設備的量子計算服務。本源量子云平臺基於本源量子自主研發的超導量子計算機——悟源,這也是國內率先實現工程化的超導量子計算機。超導物理體系的量子計算機憑藉量子比特集成度與保真度良好、現有工藝成熟的優點,成為目前國際主流的技術流派。IBM、谷歌等都將超導量子計算機作為主要研發方向,並在近年來連續取得突破性成果。 2019年1月,IBM推出商用化的超導量子計算設備IBM Q SYSTEM ONE;同年9月,谷歌宣布使用53比特超導量子計算機實現「量子霸權」,證明了量子計算機在特定問題上全面超越經典計算機的能力。
  • 我國在超冷原子量子計算與量子模擬領域取得重要進展
    據中國科大網站6月19日消息,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潘建偉、苑震生等在超冷原子量子計算和模擬研究中取得重要進展。他們在理論上提出並實驗實現原子深度冷卻新機制的基礎上,在光晶格中首次實現了1250對原子高保真度糾纏態的同步製備,為基於超冷原子光晶格的規模化量子計算與模擬奠定了基礎。北京時間6月19日,國際著名學術期刊《科學》雜誌以「First Release」形式在線發布了該研究成果。
  • 超導量子計算雲服務平臺
    2020年9月12日,本源完全自主開發的超導量子計算雲平臺正式向全球用戶開放,該平臺基於本源量子自主研發的超導量子計算機——悟源(搭載6比特超導量子處理器夸父 KF C6-130)。量子計算雲平臺是連接用戶和量子計算系統之間的橋梁,經典計算向量子系統發起計算任務請求後,待量子系統完成計算任務後再以經典信息的方式返回給用戶,整個過程需要量子云平臺的協調中轉。為了讓更多的人體驗量子計算機,研究人員開發了量子計算雲平臺。
  • 超導量子晶片具有哪些優勢?
    經典集成電路晶片包括數字和模擬晶片,量子晶片可以視為一種模擬晶片,主要採用的製程在100nm左右,但與經典集成電路晶片最大的不同在於製造的工藝與材料不同。其中,超導量子晶片利用約瑟夫森結構成的超導電路來實現二能級系統,主流材料是鋁,通過在鋁膜上刻蝕電路形狀,用微波信號實現對其控制。
  • 中科大在超冷原子量子計算 與量子模擬領域取得重要進展
    記者6月19日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獲悉,該校教授潘建偉、苑震生等在超冷原子量子計算和模擬研究中取得重要進展。他們在理論上提出並實驗實現原子深度冷卻新機制的基礎上,在光晶格中首次實現了1250對原子高保真度糾纏態的同步製備,為基於超冷原子光晶格的規模化量子計算與模擬奠定了基礎。
  • 國產超導量子計算雲平臺上線
    中新社合肥9月12日電 (記者 吳蘭)本源量子超導量子計算雲平臺12日在安徽合肥正式上線發布。據介紹,這款國產超導量子計算雲平臺,基於超導量子計算機——悟源,向全球用戶提供真實的量子計算服務。悟源是一臺能夠脫離實驗室環境穩定運行的超導量子計算系統,也是中國國內率先實現工程化的量子計算機。
  • 中國超導量子計算雲平臺上線,向全球提供量子計算服務
    9月12日有信息報導,中國量子計算行業領軍企業本源量子發布了全國首個搭載了真實超導量子晶片的超導量子計算雲平臺。量子計算是一種遵循量子力學規律調控量子信息單元進行計算的新型計算模式,相對於普通的計算機來說,量子計算智能解決計算機所能解決的問題,但是計算效率在處理問題時,由於量子力學的疊加性能的存在,要快於傳統的通用計算機。
  • 歐洲首臺超導相干量子退火機開建,欲徹底改變當前量子計算格局
    據歐洲Avaqus項目前日推送的新聞,AVaQus項目意欲徹底升級目前的量子退火技術,甚至通過深度設計能超越現有技術水平的新型超導量子線路(如IBM,谷歌等)。量子退火具有變革潛力,甚至可以替代基於通用門的量子計算機。
  • 超導量子比特晶片特點是什麼 量子計算機研發是熱點
    超導量子比特晶片特點是什麼 量子計算機研發是熱點  浙江大學、中科院物理所、中科院自動化所、北京計算科學研究中心等國內單位組成的團隊日前通力合作,開發出具有20個超導量子比特的量子晶片,並成功操控其實現全局糾纏,刷新了固態量子器件中生成糾纏態的量子比特數目的世界紀錄。這一進展8月9日發表於美國《科學》雜誌。
  • 阿里雲IBM的超導量子計算,到底是什麼個原理?
    中科院量子信息與量子科技創新研究院與阿里雲宣布,11 量子比特超導量子計算服務在量子計算雲平臺上線。這是繼 IBM 後全球第二家向公眾提供 10 比特以上量子計算雲服務的系統。那麼經常提起的超導量子計算到底是怎麼運作的?超導量子計算被視為最有可能實現普世量子計算機的體系,在近十幾年內迅猛發展。2011 年加拿大的D-wave公司推出第一個商用的基於超導體系的量子退火計算機。
  • 發現量子相變與超導共存,超導相保護量子臨界行為不受無序影響
    艾姆斯實驗室的物理學家,成功地在一個重要但難以到達的區域對鐵基超導體進行了測量,在這個區域,臨界量子漲落主導著物理過程。使用一種新的傳感技術,研究人員準確地繪製了超導狀態深處的量子相變,即一種理論上與超導緊密耦合的現象。這種創新的實驗裝置,被稱為氮空位(NV)磁鏡,具有高靈敏度,實際上是非侵入性的,比以前用於探索超導材料中類似物理的實驗裝置更精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