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次實現!10量子位自旋寄存器,存儲量子信息長達75秒!

2020-10-18 博科園

在未來幾年,量子計算機和量子網絡可能能夠解決傳統計算機系統無法完成的任務。例如,它們可以用於模擬複雜的物質或實現從根本上安全的通信。量子信息系統的基本構件被稱為量子比特,為了使量子技術成為有形的現實,研究人員將需要確定策略,以非常高的精確率控制許多量子比特。固體中單個粒子的自旋,例如電子和原子核,顯示出量子網絡發展的巨大希望,一些研究人員能夠證明對這些量子位的基本控制。

但到目前為止,還沒有人報導過包含超過三個自旋的糾纏量子態。為了達到完成複雜任務所需的計算能力,量子寄存器應該比目前實現的要大得多。然而,到目前為止,在複雜和強相互作用的量子系統中,控制單個自旋被證明是非常具有挑戰性的。現在,TU Delft和Element Six一組研究人員成功地演示了一種完全可控的十量子位自旋寄存器,其量子存儲長達一分鐘(詳見下文)。其研究發現發表在《物理評論X》上,可以為更大但可控的量子寄存器的開發鋪平道路,最終為量子計算開闢新的,令人興奮的可能性。

開展這項研究的研究人員之一的Tim Taminiau表示:研究的主要目的是利用鑲嵌在鑽石中原子的自旋來實現對大量量子比特的精確控制系統。這些自旋是有希望有潛力應用的量子比特,用於量子計算和量子網絡,但以前的結果僅限於幾個量子比特。關鍵挑戰是,一方面,系統中的所有自旋必須耦合在一起,以作為單個量子處理器運行,但另一方面,這使得以高精度有選擇地控制它們變得困難。Taminiau和同事成功地開發了一種全新的方法來控制多個量子比特。

這種技術使用電子自旋量子位來選擇性地控制許多單獨的核自旋量子位,同時將它們解耦,從而保護它們免受系統中不必要的交互作用。使用該方法,與之前的研究相比,研究人員能夠控制相當多的自旋數量,並且具有非常高的精確度。將技術應用於一個由10個自旋組成的系統,該系統與金剛石中的氮空位(NV)中心相關。該NV中心具有提供量子位的電子自旋,該量子位可以光學地讀出(即,可以確定它的值),並且可以用微波脈衝來控制。

該研究的主要作者、博士生康納·布拉德利(Conor Bradley)解釋說:這種電子自旋與環境中的核自旋相耦合,其中一個核自旋是NV的本徵氮核自旋。另外8個量子位是圍繞NV的碳-13核自旋。自然地,鑽石中約1.1%的碳原子是碳-13並具有自旋,即它們可以用作量子位,其他碳原子是碳-12,不攜帶自旋。儘管研究人員將該方法應用於特定的10量子位系統,但他們相信它也可以在其他系統上實施,包括鑽石和碳化矽中的其他缺陷中心,矽中的量子點。這些其他系統託管的量子位在完成各種複雜任務方面各有優勢。

研究的主要成果是一個10自旋量子位量子系統,它可以存儲長達75秒的量子信息,儘管其他研究人員能夠通過將離子捕獲在真空中獲得類似的結果,但許多量子比特、精確控制和長壽命量子存儲器的這種組合,對於基於晶片的量子比特來說是獨一無二的。本研究的系統可能是大型量子網絡的關鍵構建塊,在這種網絡中,多個NV中心(每個中心提供幾個量子位)以光學方式連接在一起。在之前的一項研究中,研究人員已經概述並展示了這種特殊能力。

除了這項研究作為對更大量子信息系統的演示的重要性之外,還提供了對固體中自旋消相干(量子信息的損失)的新見解。收集的發現突出了研究多個自旋量子比特糾纏態如何解碼的可行性,以及噪聲環境中相關性如何在這一過程中發揮重要作用。該方法還為單個自旋的量子傳感和原子尺度成像開闢了新可能性,目的不是控制自旋,而是檢測它們,以便為化學、生物學和材料科學研究收集感興趣的樣本。

在未來的研究中,研究人員計劃演示一種叫做量子糾錯的技術,這種特殊類型的糾錯可以幫助克服現有量子系統所有不可避免的缺陷,最終使大規模量子系統的創建成為可能。這將需要在許多量子位上對量子態進行編碼,並在不幹擾編碼信息的情況下進行仔細的測量以檢測和糾正錯誤。到目前為止,這對於任何系統都是遙不可及的,但研究結果現在使我們有可能使用鑽石中的自旋來實現這一目標。

博科園|Copyright Science X Network/Ingrid Fadelli,Phys

參考期刊《物理評論X》

DOI: 10.1103/PhysRevX.9.031045

博科園|科學、科技、科研、科普

關注【博科園】看更多大美宇宙科學哦

相關焦點

  • 眼見為實:精確原子量子位實現了量子計算的重大裡程碑
    【博科園-科學科普(關注「博科園」看更多)】澳大利亞獨特的製造量子位的方法是在矽中精確定位單個原子,從而獲得了巨大的回報,新南大學的雪梨科學家首次展示了他們可以讓兩個原子量子「相互交談」。由新南威爾斯大學(UNSW)教授米歇爾·西蒙斯(Michelle Simmons)領導的研究小組是世界上唯一一個能夠在固態中看到其量子位的精確位置的群體。該研究中心是量子計算和通信技術(CQC2T)的卓越中心主任。Simmons的團隊通過精確定位和封裝矽片中的單個磷原子來創建原子量子。信息存儲在單個磷電子的量子自旋上。
  • 人類首次實現單原子量子信息存儲
    德國馬克斯普朗克量子光學研究所的科學家格哈德·瑞普領導的科研小組近日首次成功地實現了用單原子存儲量子信息——將單個光子的量子狀態寫入一個銣原子中,經過180微秒後將其讀出。這項新突破有望助力科學家設計出功能強大的量子計算機,並讓其遠距離聯網構建「量子網絡」。
  • 物理學家朝著基於量子點的自旋Qubit寄存器邁出第一步
    圖片來源:TU Delft由Vandersypen教授領導的TU Delft科學家團隊再次意識到,創建更多,更好和可靠的量子處理器的全球競賽正在快速進行。在與競爭對手的激烈競爭中,他們證明了電子自旋的量子信息可以在矽量子晶片中傳輸到光子。為了在晶片上連接量子位並允許擴展到大量的量子位,這一點很重要。
  • 新技術讓量子位保留信息的時間延長一萬倍
    ;量子計算機則是通過量子位表示量子信息。然而,量子計算機中的兩個量子位可同時存儲這四個數,因為每一個量子位可以同時表示兩個值。也就是說,如果我們要讀出這四個數時,只需要讀取一次;經典計算機則需要順序執行4次。當量子位繼續增加時,系統所存儲信息量就會呈指數方式增加。
  • 量子技術新突破:矽晶片中電子自旋與光子的耦合
    不同於經典計算機存儲信息所採用的比特位(0或1),量子計算機表示信息所用的是量子位。量子位是一個雙態量子系統(例如:光子偏振態或電子自旋態等),它可同時處於「即是0又是1」的狀態。舉例來說,在某一時刻,2個比特位的經典計算機只能存儲4個二進位數:00、01、10、11中的一個;而兩個量子位的量子計算機則可以同時存儲這4個數,因為每個量子位可同時表示兩個數。也就是說,讀取4個數時,量子計算機一次就可以完成,而經典計算機則要順序執行4次。因此,隨著量子位的增加,系統所存儲的信息量會呈指數方式增長。
  • 科學家加強了裡程碑式量子計算機規模增長的關鍵的自旋軌道量子位
    一組國際科學家已經大大延長了矽中自旋軌道量子位可以保留量子信息的時間,從而開闢了一條新途徑,使矽量子計算機更具可擴展性和功能性。自旋軌道量子位已被研究了十多年,作為擴展量子計算機中量子位數量的一種選擇,因為它們很容易操縱和長距離耦合。
  • 新技術使量子比特能保存信息的時間比以前的記錄長一萬倍
    新技術使量子比特的信息存儲時間比以前的記錄長10,000倍。來源:東北大學由於國際研究團隊的努力,量子比特或量子比特現在可以保存更長的量子信息。通過結合軌道運動和在原子內部旋轉,研究人員將保留時間或相干時間增加到10毫秒,是以前記錄的10,000倍。信息保留的這種提高對信息技術的發展具有重大意義,因為更長的相干時間使自旋軌道量子位成為構建大型量子計算機的理想候選者。
  • 淺談量子位與量子電路
    愛美科正努力透過基於半導體與超導體的量子位,以及能夠適應低溫的客制電路設計,讓量子運算技術得以實現。但在量子計算機具備解決複雜難題的能力前,還需先研究如何開發出可規模化且穩定的量子位(qubit)與低溫電子組件。為此,愛美科持續開發基於半導體和超導體的量子位,並針對適應低溫的功能,進行客制電路的設計工作,使得量子運算技術得以實現。
  • 在室溫下將量子信息保留超過一秒
    量子存儲器必須與環境隔離,但不能完全隔離幾乎無法克服的障礙阻礙了其實際實施。量子存儲器必須滿足兩個相互矛盾的標準:一方面,它必須與環境儘可能隔離,以使所存儲的量子位不會被外部磁場,光粒子或類似的環境影響所破壞。另一方面,它必須能夠在相同的環境下交換信息。否則將無法將信息寫入存儲器並再次讀出。因此,量子位的完全隔離不能達到目的。
  • 矽「量子點」中的人造原子為量子計算創建穩定的量子位
    在今天發表在《自然通訊》上的一篇論文中 ,新南威爾斯州量子計算研究人員描述了他們如何在矽「量子點」中創建人造原子,矽是量子電路中的一個微小空間,其中電子被用作量子位(或量子位),即電子的基本單位。量子信息。
  • 基於「分子自旋電子學」的新技術,將給量子計算機帶來新希望!
    計算機使用位(0或1)對信息進行編碼,量子計算機使用「量子位」(它可以取0到1之間的任意值)賦予它們巨大的處理能力。但是量子系統是出了名的脆弱,雖然已經在為一些提議的應用構建工作機器方面取得了進展,但這項任務仍然很困難,但是一種被稱為分子自旋電子學的新方法提供了新希望。
  • Google「快一億倍」背後:量子計算到底是如何實現的?
    基本原理是以量子位作為信息編碼和存儲的基本單元,通過大量量子位的受控演化來完成計算任務。舉例來說,因為1個量子位同時表示0和1兩個狀態,2個這樣的量子態就可以同時表示4個狀態。N個量子位可同時存儲2的二次方N個數據,數據量隨N呈指數增長。同時,量子計算機操作一次可同時對2的二次方N數據實現變換,這種並行處理數據的能力等效於電子計算機要進行2的二次方N次方操作的效果......等於是一次演化相當完成了2的N次方個數據的並行處理,這就是量子計算機相對於經典計算機的優勢。
  • 美首次用微波讓兩個離子發生量子糾纏
    據美國物理學家組織網8月11日(北京時間)報導,美國科學家首次用微波替代常用的雷射束,讓兩個獨立的離子(帶電原子)發生量子糾纏,這表明,智慧型手機中採用的微型化商用微波技術可取代量子計算機要求的房間大小的「雷射器陣列」,這將大大減小量子計算機的「塊頭」。最新研究發表在8月11日出版的《自然》雜誌上。
  • 新方法|美國防部和美陸軍聯合資助高校研究矽中自旋—光子連接新方法,有望推動矽基量子計算的發展
    圖為單電子自旋示意圖該團隊證明了矽單一自旋與單個微波頻率光子之間的強耦合,自旋光子耦合率超過10 MHz。相干自旋—光子相互作用的機制的實現基於在磁場梯度存在下的自旋電荷雜交。研究人員先前已經證明,兩個相鄰電子自旋的成功耦合僅相隔100 nm,但是為了實現長距離自旋—自旋耦合,將自旋耦合到光子仍然是一個挑戰。在本次研究中,團隊通過將量子比特上的信息與量子比特上的光子耦合在一起來解決長距離通信的問題,光子的波動性質使其能夠在量子位之上振蕩。
  • 這次是量子計算——「高溫量子」在1開氏度以上...
    該研究還重點論述了對兩個量子位的單獨相干控制,其單量子位保真度高達99.3%。這些突破突顯出對未來量子系統和矽自旋量子位進行低溫控制的潛力,矽自旋量子位與單電子電晶體極為相似,可以集成在一個封裝內。能否將量子計算應用於實際問題中,取決於同時以高保真度擴展和控制數千個(甚至是數百萬個)量子位的能力。然而,當前的量子系統設計受限於整體系統尺寸、量子位保真度,尤其是大規模管理量子所需的控制電子器件的複雜程度。在一個晶片上集成控制電子器件和自旋量子位,可以大大簡化兩者之間的互連。但是要實現這一目標,提高量子位的工作溫度至關重要。
  • 顛覆認知的量子通信有多強大?或將是密碼界的又一質的飛躍
    量子網際網路,也就是利用微小粒子對信息編碼,這可能會是實現絕對安全信息傳輸的最佳手段,你也許聽說過量子計算,即利用量子比特或量子位來取代我們常規計算機中使用的0和1,量子位的特別之處就在於它們基於粒子的物理特性,如電子自旋。
  • 可糾正由量子位丟失引起的錯誤-可能是開發大型量子計算機的關鍵
    圖片來源:Harald Ritsch / IQOQI甚至量子計算機也會犯錯誤。他們的計算能力非常出色;實際上,它遠遠超過了傳統計算機。這是因為量子計算機中的電路是基於量子位的,這些量子位不僅可以表示0或1,而且可以利用量子力學原理表示0和1狀態的疊加。儘管具有很大的潛力,但由於與外部環境的相互作用,量子位仍然非常脆弱並且容易出錯。
  • 「人造原子」賦予量子計算機更穩定的計算
    使量子計算成為現實的主要障礙之一是穩定性問題。只要一丁點的環境幹擾就能影響量子態,從而造成信息的災難性損失。在可使用的量子計算機和量子網絡的發展中,實現電子的穩定和有效控制是至關重要的。量子位與經典計算中的位在量子計算上等效,但是經典計算機以二進位「 0」或「 1」形式存儲信息,而量子位可以同時存儲值0和1。最著名的類比是薛丁格的貓思維實驗,在這個實驗中,倒黴的喵星人被置於死與活的疊加狀態。這導致可以同時進行而不是連續進行的計算數量大幅增加。
  • 《科學》:原子核自旋或成新式存儲器
    據美國物理學家組織網12月17日(北京時間)報導,科學家在實驗室內實現了數據的原子核自旋存儲和首次電子方式閱讀,
  • 我首次實現光子軌道角動量糾纏量子存儲
    原標題:我首次實現光子軌道角動量糾纏量子存儲  ■最新發現與創新   科技日報訊 (記者吳長鋒 通訊員楊保國)我國科學家在國際上首次實現了光子軌道角動量糾纏的量子存儲,進一步證明了基於高維量子中繼器實現遠距離大信息量量子信息傳輸的可行性。該研究成果近日發表在國際物理學權威期刊《物理評論快報》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