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子自旋液體中的非常規自旋輸運現象

2020-07-30 科學大觀園雜誌


量子自旋液體中的非常規自旋輸運現象

由於自旋的時間變異性,左側邊緣磁脈衝觸發的自旋激發態隨即轉化為馬約拉納費米子運動,然後再通過物質傳播到對側邊緣。


目前,電子設備性能已接近其理論極限。新興的自旋電子學有望徹底改變電子設備面貌,並成為開發量子計算機的關鍵。在自旋電子器件中,電子最重要的特徵是自旋性,這是一種涉及角動量的固有特性,也是固體中產生磁性現象的根本原因。全球物理學家都在努力尋找藉助材料生成、傳輸「自旋包」的實用方法。

據美國「優睿科」網站7月27日消息稱,東京工業大學(Tokyo Tech)和橫濱國立大學(YNU)的科學家們日前在《物理評論快報》雜誌中宣布,他們通過理論分析Kitaev模型的特殊自旋輸運特性,揭示了讓自旋微擾(spin perturbation)穿越量子自旋液體系統中、看似無法通過的區域的特殊機制。這一新發現可能為下一代電子學應用和量子計算機開發奠定又一基石。

Kitaev模型的重要特徵之一是具有局部對稱性。這意味著一個自旋只與其最近的其他自旋有相關性,與遠處的自旋不相關。然而在現實中,Kitaev系統一側邊緣的微弱磁擾動確實會在對側邊緣表現出自旋效應的變化——即便這種擾動似乎並沒有在物質相對更對稱的中心區域,引起任何磁化程度上的變化。

值得注意的是,經典的自旋波理論並不能解釋由馬約拉納費米子介導的自旋輸運現象。因此,研究人員還需要針對該方向開展進一步的實驗研究。然而,科學家對這項研究結果的應用潛力充滿希望。

項目負責人、Akihisa Koga教授展望道:「我們的理論結果應該也適用於真實材料,因為我們的研究是基於Kitaev系統的候選材料實施的。」

原創編譯:朱明逸 審稿:西莫 責編:雷鑫宇

期刊來源: 《物理評論快報》

期刊編號: 0031-9007

原文連結: https://www.eurekalert.org/pub_releases/2020-07/tiot-faf072720.php

版權聲明:本文為原創編譯,中文內容僅供參考,一切內容以英文原版為準。轉載請註明來源。

相關焦點

  • 最新突破:發現量子自旋液體中,非常規的自旋輸運
    來自東京工業大學和橫濱國立大學的科學家發現:自旋微擾穿過量子自旋液體系統看似無法通過區域的特殊機制,這一新見解可能代表著下一代電子學甚至量子計算機的另一塊基石。目前電子設備已經接近理論極限,這意味著將需要全新技術來獲得更好的性能和更高的小型化。問題是,現代電子學以操縱電流為中心,因此主要關注運動電子的集體電荷。
  • 自旋電子學Nature:反鐵磁氧化鐵中的可調長程自旋輸運
    電子自旋輸運被認為與傳統電子器件中電子電荷輸運相類似,也可作為載體用於信息傳輸,根據自旋轉移這一特性設計開發的新型電子器件可有望作為現有電子器件的升級替代產品。類似於電流,通過自旋霍爾效應電子發生特定的偏轉,從而產生自旋流(Spin current)。自旋流作為自旋信息傳輸的核心,是發展基於自旋計算器件的關鍵。
  • 高壓誘發的量子自旋液體材料的Mott相變和超導
    量子自旋液體(Quantum Spin Liquid, QSL)是指由於強量子漲落導致自旋即使在零溫極限下也不形成磁有序的一種新的自旋量子態。它的基態不產生自發的對稱性破缺,沒有確定的序參量,超越了朗道相變理論所能描述的物相範疇,代表了一種新奇的量子物態(Nature 464 (2010) 199)。
  • 進展 | 高壓誘發的量子自旋液體材料的Mott相變和超導
    通常認為QSL是非常規超導體的母體,經過適當的電子或者空穴摻雜之後發生Mott相變就會變成超導(Science 235(1987) 1196)。因此開展量子自旋液體從絕緣體到金屬的Mott相變研究,進而探索可能的超導電性,不僅能進一步深化人們對量子自旋液體本徵物性的理解,而且將會對揭示非常規超導體的機理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 進展|低維拓撲超晶格中可調控的自旋輸運
    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北京凝聚態物理國家研究中心磁學國家重點實驗室成昭華研究員課題組一直致力於拓撲材料的自旋輸運研究,並取得一系列成果。在先前的工作中,他們通過拓撲材料能帶調控已經將Bi2Se3體系的λIEE提高了一個量級(Nano Lett. 2019, 19, 4420-4426)。近期, 他們與北卡羅納州大學Da-Li Sun教授、Alexander F.
  • 自旋電子學:新型材料中量子自旋液態的觀察
    在今天的《自然通訊》上發表的最新研究中,東京理科大學應用物理系的科學家描述了一種新合成的分子式為KCu6AlBiO4(SO4)5Cl的化合物,該化合物可能是理解難以捉摸的「量子自旋液體「(quantum spin liquid,簡寫: QSL)狀態。可以通過實驗觀察到這種狀態,這增強了對自旋行為及其在下一代「自旋電子」設備中的集成的認知。
  • 物理所等揭示低維拓撲超晶格中能帶依賴的自旋輸運現象
    自旋流的產生、操控與探測是自旋電子學研究的核心內容。目前人們致力於尋找、設計出高自旋流-電荷流相互轉化、高電導率的強自旋軌道耦合材料,以期實現具有超低功耗的自旋電子學器件。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北京凝聚態物理國家研究中心磁學國家重點實驗室研究員成昭華課題組一直致力於拓撲材料的自旋輸運研究,並取得一系列成果。在先前工作中,他們通過拓撲材料能帶調控已經將Bi2Se3體系的λIEE提高了一個量級。近期, 他們與美國北卡羅納州大學研究人員等合作,系統地研究了低維拓撲超晶格中能帶依賴的自旋輸運現象。
  • 物理所等發現自旋阻挫重費米子體系中的量子臨界相
    量子相變在重費米子、非常規超導、量子自旋以及冷原子等不同系統中均得到了廣泛深入的研究,是產生奇異集體激發模式和新物性的一個重要途徑。尤其重要的是,量子臨界點雖然產生於絕對零度附近,但是其相關的量子漲落卻可以深刻地影響有限溫度下的物理行為。很多非常規物理性質,包括高溫超導,都可能和量子臨界漲落有密切的關係。  重費米子材料是量子臨界行為研究的理想體系。
  • 我國科學家在低維拓撲超晶格中可調控的自旋輸運研究中取得重要進展
    【點擊右上角加'關注',全國產經信息不錯過】自旋流的產生、操控與探測是自旋電子學研究的核心內容。目前人們致力於尋找、設計出高自旋流-電荷流相互轉化、高電導率的強自旋軌道耦合材料,以期實現具有超低功耗的自旋電子學器件。然而對於大多數具有單一表面態的三維拓撲絕緣體來說,它們的自旋流到電荷流轉化效率(λIEE)仍舊相對較小,亟待提高。
  • 進展 | 低維拓撲超晶格中可調控的自旋輸運
    自旋流的產生、操控與探測是自旋電子學研究的核心內容。目前人們致力於尋找、設計出高自旋流-電荷流相互轉化、高電導率的強自旋軌道耦合材料,以期實現具有超低功耗的自旋電子學器件。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北京凝聚態物理國家研究中心磁學國家重點實驗室成昭華研究員課題組一直致力於拓撲材料的自旋輸運研究,並取得一系列成果。
  • 天津大學米文博課題組:有機鈣鈦礦磁隧道結自旋輸運性質研究
    以電子電荷為基礎的微電子學在20世紀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但是在傳統的微電子器件中,電子的自旋卻一直被人們所忽視,電子只被看成電荷的載體,不同數目的電子或者空穴豐富了半導體材料的輸運特性。巨磁電阻和隧穿磁電阻效應的發現引發了磁存儲和磁記錄領域的革命,並由此產生了圍繞電子自旋的控制、輸運、測量等的一門全新的學科--自旋電子學。
  • 有機-無機雜化鈣鈦礦中的自旋輸運和磁場效應
    該綜述文章重點介紹了自旋極化電子在鈣鈦礦自旋閥器件中的電學輸運、鐵磁-鈣鈦礦自旋界面、以及激發態下的磁場效應,展望了鈣鈦礦自旋光電子學的未來發展狀況,希望其對從事本領域研究的學者有所借鑑。部分鈣鈦礦材料中含有重金屬元素如鉛、碘,二者均具有相對較強的自旋軌道耦合效應,可直接形成三重簡併自旋態能級(J=3/2,J=1/2,J=1/2),使鈣鈦礦在激發態下具有較強的自旋依賴性,同時該效應對自旋注入和調控具有重要影響。相比於有機分子材料,鈣鈦礦具有較高的載流子密度和遷移率,這能夠促進自旋注入。
  • 科學家取得量子自旋液體研究新進展
    高溫超導發現之後,Anderson又嘗試從量子自旋液體角度來理解高溫超導的機理,由此進一步引發了對量子自旋液體的研究興趣。近年來,隨著大量強阻挫量子自旋材料的發現,對量子自旋液體態的研究正成為凝聚態物理研究的一個熱點方向。這方面的研究之所以重要,有兩個原因。
  • 自旋Hall效應及相關輸運現象學術研討會召開
    來自國內外自旋電子學領域的專家學者共計53人參加了此次研討會。有22名專家學者作了專題性邀請報告。會議代表分別來自美國、香港、中國科學院各研究所及國內各大專院校。    開幕式由物理所方忠研究員主持,山東大學物理與微電子學院梅良模教授向參會人員致歡迎詞。中科院基礎局物理與化學處郭大軍處長對自旋電子學的發展和正在開展的工作給予了充分肯定。
  • 光的量子自旋霍爾效應
    上一篇詳細討論了光子的自旋和軌道角動量,加上之前也解釋了電子的各種霍爾效應,而光子作為玻色子是自旋為1的相對論性粒子,自然地包含自旋軌道耦合作用
  • 一維自旋-電荷分離現象研究獲進展
    中國科學院精密測量科學與技術創新研究院研究員管習文、博士研究生何豐、研究員姜玉鑄與中科院院士、北京計算科學研究中心主任林海青,美國萊斯大學教授Randy Hulet和浦晗合作,通過量子可積系統理論,得到一維超冷費米氣體獨特的分數化準粒子和自旋-電荷分離現象的精確結果,並給出實驗驗證該一維多體物理現象的具體方案,在低維量子多體普適規律研究中取得進展。
  • 新型量子系統:有助於設計更好的自旋電子器件!
    導讀近日,美國普渡大學的研究人員們為量子系統創造了一個新的試驗場。在這個試驗場中,他們可以打開和關閉特定的粒子相互作用,從而有望帶來自旋電子學方面的新進展。背景自旋輸運電子器件有望徹底改變我們對於電子器件的印象,特別是在計算領域。標準的電子器件採用電子的電荷來編碼信息,而自旋電子學器件卻依賴於電子的另一個內稟特性:自旋。自旋可以被理解為一種角動量,要麼「向上」,要麼「向下」。
  • 量子多體物理研究取得新進展 給自旋電荷分離現象優美的數學解釋
    由中美科研人員組成的聯合研究團隊,在量子多體物理研究中取得重要進展,不僅從數學上對自旋電荷分離現象進行了精確描述和分析,而且給出了通過實驗驗證這一現象的具體方案。相關研究成果近日發表於物理學領域國際知名期刊《物理評論快報》。
  • 科學家在新型自旋液體材料中首次觀測到有能隙的自旋子
    科學家在新型自旋液體材料中首次觀測到有能隙的自旋子
  • 石墨烯自旋電子學:從科學到技術
    電子學基於電子及其他載流子的操縱,除了電荷之外,電子還具有一個稱之為自旋的屬性。通過磁場和電場控制自旋,產生自旋極化電流,可攜帶比單獨電荷更多的信息。自旋輸運電子學,或稱為自旋電子學是歐洲石墨烯旗艦計劃研究的主題。自旋電子學研究和開發電子自旋、磁矩以及電荷的固態器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