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所等揭示低維拓撲超晶格中能帶依賴的自旋輸運現象

2020-12-05 瀟湘晨報

自旋流的產生、操控與探測是自旋電子學研究的核心內容。目前人們致力於尋找、設計出高自旋流-電荷流相互轉化、高電導率的強自旋軌道耦合材料,以期實現具有超低功耗的自旋電子學器件。強自旋軌道耦合材料主要分為兩類:重金屬和拓撲材料,對於這兩類材料,其自旋流-電荷流轉化分別歸因於(逆)自旋霍爾效應和(逆)埃德爾施泰因效應。典型的拓撲材料包括拓撲絕緣體、狄拉克半金屬和外爾半金屬等,它們的電荷流-自旋流轉化效率與傳統重金屬相比大一個量級以上。然而對於大多數具有單一表面態的三維拓撲絕緣體來說,它們的自旋流到電荷流轉化效率(λIEE)仍舊相對較小,亟待提高。

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北京凝聚態物理國家研究中心磁學國家重點實驗室研究員成昭華課題組一直致力於拓撲材料的自旋輸運研究,並取得一系列成果。在先前工作中,他們通過拓撲材料能帶調控已經將Bi2Se3體系的λIEE提高了一個量級。近期, 他們與美國北卡羅納州大學研究人員等合作,系統地研究了低維拓撲超晶格中能帶依賴的自旋輸運現象。團隊利用分子束外延方法,首次實現了(Bi2/Bi2Se3)N低維拓撲超晶格可控生長,並對其不同截止面進行了能帶計算(DFT)和測量(ARPES)。能帶結果發現Bi截止面具有Rashba型的Dirac表面態,且具有巨大的自旋動量劈裂,而Bi2Se3截止面具有拓撲絕緣體和拓撲晶體絕緣體相共存的特性。通過室溫自旋泵浦測量,研究發現Bi截止面超晶格的λIEE高達1.26nm,Bi2Se3截止面超晶格λIEE提升到0.19 nm,將純Bi2Se3的λIEE(~0.035nm)提升了一個量級以上。另一方面,通過自旋Hanle進動測量發現,在低維尺度下雙拓撲保護使得Bi2Se3截止面的自旋壽命τs高達1 ns,Bi截止面的自旋壽命τs可達0.4 ns。該工作不僅預示著多重拓撲保護下長距離自旋輸運的可能性,同時也為實現拓撲超晶格中高效的自旋流-電荷流轉化提供了新思路。相關工作發表在Advanced Materials上。

該項研究工作得到了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和中科院前沿科學研究計劃等的資助。

論文連結

圖1. (a)拓撲超晶格(□/Bi2Se3)-( Bi2Se3/Bi2Se3)N or (Bi2/Bi2Se3)-( Bi2Se3/Bi2Se3)N的結構示意圖。(b)Bi2Se3截止面(左)和Bi截止面(右)沿著\(\rm\overline{ K}-\overline{Γ}-\overline{M}\) 方向的ARPES圖。(c)拓撲超晶格的布裡淵區以及其在(0001)面的投影(左);DFT計算能帶結果(右)。(d)Bi2Se3截止面(左)和Bi截止面(右)。

圖2. (a) 自旋泵浦效應測量自旋-電荷轉化示意圖。(b)Bi和Bi2Se3截止面的λIEE隨超晶格周期N的變化關係。(c)Bi2Se3相關的拓撲絕緣體中λIEE總結。(d)自旋進動示意圖。(e)Bi截止面(左)和Bi2Se3截止面(右)自旋壽命測量結果圖。

【來源:物理研究所】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進展 | 低維拓撲超晶格中可調控的自旋輸運
    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北京凝聚態物理國家研究中心磁學國家重點實驗室成昭華研究員課題組一直致力於拓撲材料的自旋輸運研究,並取得一系列成果。在先前的工作中,他們通過拓撲材料能帶調控已經將Bi2Se3體系的λIEE提高了一個量級(Nano Lett. 2019, 19, 4420-4426)。近期, 他們與北卡羅納州大學Da-Li Sun教授、Alexander F. Kemper教授合作,系統地研究了低維拓撲超晶格中能帶依賴的自旋輸運現象。
  • 我國科學家在低維拓撲超晶格中可調控的自旋輸運研究中取得重要進展
    目前人們致力於尋找、設計出高自旋流-電荷流相互轉化、高電導率的強自旋軌道耦合材料,以期實現具有超低功耗的自旋電子學器件。然而對於大多數具有單一表面態的三維拓撲絕緣體來說,它們的自旋流到電荷流轉化效率(λIEE)仍舊相對較小,亟待提高。
  • 進展|低維拓撲超晶格中可調控的自旋輸運
    然而對於大多數具有單一表面態的三維拓撲絕緣體來說,它們的自旋流到電荷流轉化效率(λIEE)仍舊相對較小,亟待提高。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北京凝聚態物理國家研究中心磁學國家重點實驗室成昭華研究員課題組一直致力於拓撲材料的自旋輸運研究,並取得一系列成果。
  • 量子自旋液體中的非常規自旋輸運現象
    由於自旋的時間變異性,左側邊緣磁脈衝觸發的自旋激發態隨即轉化為馬約拉納費米子運動新興的自旋電子學有望徹底改變電子設備面貌,並成為開發量子計算機的關鍵。在自旋電子器件中,電子最重要的特徵是自旋性,這是一種涉及角動量的固有特性,也是固體中產生磁性現象的根本原因。全球物理學家都在努力尋找藉助材料生成、傳輸「自旋包」的實用方法。
  • 物理所拓撲絕緣體材料生長調控和輸運性質研究獲系列進展
    最近三年來,三維拓撲絕緣體的研究在世界範圍內取得了飛速進展,並成為凝聚態物理研究中的一個爆發性熱點領域。拓撲絕緣體是一類具有非平庸的拓撲對稱性(Z2)的材料,其內部絕緣,但在表面上存在著一種無能隙的、線性色散並且自旋與動量鎖定的特殊電子態。這種新的量子物質態被預言可以產生出許多新奇的準粒子和物理效應,如磁單極、Majorana費米子和量子化的反常霍爾效應等。
  • 取出拓撲絕緣體表面態
    圖2:典型拓撲絕緣體的能帶結構(體帶bulk band和表面態surface states )。(a)示意圖,展示出導帶和價帶的spin helical Dirac cone 結構。(b) ARPES 探測到的典型帶結構,其中體帶和表面態結構一目了然!(c)實空間中拓撲絕緣體的表面態輸運。
  • 物理系《科學》發文 揭示拓撲誘導的磁性量子相變
    物理系《科學》發文 揭示拓撲誘導的磁性量子相變為可能的器件應用提供了一個理想的平臺        清華新聞網3月29日電 清華大學物理系的研究人員與合作者在拓撲絕緣體的研究中取得重要進展,發現了磁性摻雜拓撲絕緣體中由能帶拓撲量子相變而導致的磁性量子相變
  • 武漢大學付磊Matter綜述:二維莫爾超晶格——青取於藍而勝於藍
    探索更本徵的物理特性和獲得更新奇的性質及更優異的性能是人們一直關注的熱點。藉助周期性的莫爾圖案,莫爾超晶格會引起結構和能帶改變,從而導致一些新現象,包括莫爾聲子、莫爾激子、拓撲相變、非常規超導、莫特絕緣等。
  • 聲子晶體中的聲谷態輸運
    如同自旋電子學中的自旋自由度,谷自由度也可視為一種新的信息載體,有望用於未來的新型電子器件中,促成新興的谷電子學。最近,人們已經理論預測和實驗觀察到很多令人興奮的的谷態輸運特性,如谷分離、谷霍爾效應等。由於周期結構中波動行為的相似性,谷狀色散關係也常在經典波人工晶體中出現。
  • ...合作者在Nature Physics發表超冷原子中三維拓撲能帶的表徵和觀測
    近年來,在冷原子中利用人造規範勢或人工自旋軌道耦合(SOC)等技術可以實現一些凝聚態材料中難以實現的拓撲態,例如由ETH的Essilinger教授組首次實現的六角光晶格中Haldane模型【1】,北京大學量子材料科學中心劉雄軍課題組與中國科大潘建偉-陳帥組首次基於超冷原子提出和實現的SOC誘導的最小(minimal)量子反常霍爾效應模型【2】等。
  • 物理所低維半導體材料中的光生載流子高效抽取現象研究取得進展
    半導體材料中的光電轉換過程是光電探測器和太陽能器件的基礎,也一直是半導體材料和物理領域的研究熱點。傳統半導體物理理論認為:在低維材料中,光生載流子在形成後會弛豫到基態,由於受到量子限制,光生載流子難於逃離限制勢壘形成有效的光電流。因此,將低維半導體材料應用於光伏和探測器領域一直難以成功。
  • 進展 | 磁性外爾半金屬中局域無序誘發的拓撲能帶調製效應
    該體系在EF附近存在3對外爾點和3對帶能隙的節線環,這些拓撲能帶結構產生強的貝利曲率,使該材料展現出大的AHC (1130 S/cm)和大的反常霍爾角 AHA (20%)。繼而,人們在該磁性拓撲體系中報導了大反常能斯特效應、平帶負磁矩效應、拓撲表面態電催化、疇壁大磁電阻、交換偏置、電子關聯、自旋激發能隙,以及可能的高溫量子反常霍爾效應等物理行為。
  • 成功揭示合成維度的光子拓撲絕緣體
    成功揭示合成維度的光子拓撲絕緣體Eran Lustig (物理系和固體研究所), Steffen Weimann (物理)摘要拓撲相使沿材料邊緣的保護傳輸得以實現這些相已經在電子系統、電磁波、冷原子、聲學甚至力學中得到了證明,它們的潛在應用包括自旋電子學、量子計算和高效雷射掃描。通常,描述拓撲絕緣體的模型是二維或三維的空間晶格。然而,拓撲邊緣狀態也在具有空間維度和合成維度(對應於超冷原子的自旋模式)的網格中被觀察到,將原子模式用作合成維度來展示網格模型和空間晶格實驗無法研究的物理現象。
  • 物理所提出拓撲晶體絕緣體中的d-2維邊界態
    近日,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北京凝聚態物理國家實驗室(籌)理論室副研究員方辰、研究員方忠和博士研究生宋志達,提出了一種全新的旋轉對稱性保護的三維拓撲態。這種拓撲態因具有一維拓撲表面態而區別於已知的三維拓撲絕緣體。相關成果發表在《物理評論快報》上,並且被選為編輯推薦。
  • 磁性外爾半金屬中局域無序誘發的拓撲能帶調製效應研究獲進展
    內稟AHC與兩個因素密切相關:一是由費米能級EF位置決定的電子佔據情況;另一個是EF附近的能帶結構特徵。在磁性拓撲半金屬材料中,外爾點和帶能隙的節線環能夠產生拓撲增強的貝利曲率,有望產生巨大的內稟AHC。因此,磁性拓撲半金屬成為獲得強橫向輸運效應的理想材料。
  • 天津大學米文博課題組:有機鈣鈦礦磁隧道結自旋輸運性質研究
    以電子電荷為基礎的微電子學在20世紀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但是在傳統的微電子器件中,電子的自旋卻一直被人們所忽視,電子只被看成電荷的載體,不同數目的電子或者空穴豐富了半導體材料的輸運特性。巨磁電阻和隧穿磁電阻效應的發現引發了磁存儲和磁記錄領域的革命,並由此產生了圍繞電子自旋的控制、輸運、測量等的一門全新的學科--自旋電子學。
  • 物理所關聯拓撲絕緣體和關聯拓撲晶體絕緣體研究獲進展
    而能否在強關聯材料體系中發現新的拓撲絕緣體材料,則是非常有意義的物理問題,因為強關聯拓撲絕緣體的發現將帶來許多全新的理論問題,如不同拓撲有序態之間的拓撲相變、電子-電子相互作用是否能改變電子結構的拓撲指數等。
  • 有機-無機雜化鈣鈦礦中的自旋輸運和磁場效應
    部分鈣鈦礦材料還具有明顯的結構反演不對稱性,能夠產生Rashba自旋軌道耦合效應,即使在沒有磁場的情況下也會產生與自旋態相關的簡併能級劈裂,使自旋簡併能帶在k-空間中劈裂成兩個自旋極化子能帶並偏離布裡淵區中心點,該效應會抑制電子和空穴的有效質量,使得電荷和自旋具有較快的輸運速度。
  • 物理所提出拓撲Node-Line半金屬的理論預言
    拓撲半金屬是不同於拓撲絕緣體的一類全新拓撲量子態,是當前凝聚態物理的研究熱點之一。和普通金屬相比,拓撲半金屬的費米面有且只有能帶交叉點。這些能帶交叉點構成了晶格動量空間的磁單極子。根據磁單極子在晶格動量空間的分布,拓撲半金屬可以分為拓撲狄拉克半金屬、外爾半金屬和Node-Line半金屬,組成拓撲半金屬「三重奏」。
  • 物理學院廖志敏課題組在拓撲量子輸運方向取得系列進展
    近期,北京大學物理學院廖志敏課題組在低維拓撲材料電子輸運與器件效應研究的前沿領域取得了系列重要進展。廖志敏課題組率先實驗發現了狄拉克半金屬Cd3As2中外爾費米子手性反常導致的負磁電阻效應【Nature Commu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