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的量子自旋霍爾效應

2021-01-15 daodaophysics


上一篇詳細討論了光子的自旋和軌道角動量,加上之前也解釋了電子的各種霍爾效應,而光子作為玻色子是自旋為1的相對論性粒子,自然地包含自旋軌道耦合作用,由此可以類比電子的量子自旋霍爾效應。


光子有多種極化狀態


這裡使用Jones vector ξ表示光的SU(2)極化,

比如對於圓偏振光(circularly polarizied)

其helicity(對應spin)為

自旋的方向是沿著wavevector

若考慮任意方向的傳播,則極化矢量是momentum (k) dependent的。

Berry connection 和Berry curvature 的定義為

Berry curvature 是對角化的,同樣在Dirac點可以形成兩個磁單極(monopole)

同樣可定義拓撲Chern number

做球面積分可得

所以總的Chern number 為零spin Chern number為4(due to polarization degeneracy)

它對應的edge states是evanescent waves


產生的橫向的spin為

±kz就能產生相反的橫向spin (spin-momentum locking)。


這和surface Dirac mode (拓撲保護的手性費米子,但沒有自旋輸運) 很不一樣:



未完不續,詳細的推導與討論可查看下面的文獻。


Ref:

Bliokh, Konstantin Y., Daria Smirnova, and Franco Nori. "Quantum spin Hall effect of light." Science 348.6242 (2015): 1448-1451.

相關焦點

  • 什麼是「量子自旋霍爾效應」?
    在特定的量子阱中,在無外磁場的條件下(即保持時間反演對稱性的條件下),特定材料製成的絕緣體的表面會產生特殊的邊緣態,使得該絕緣體的邊緣可以導電,並且這種邊緣態電流的方向與電子的自旋方向完全相關,即量子自旋霍爾效應。
  • 聲學系統中的量子自旋霍爾效應
    聲自旋相關的單向聲傳輸4. 受拓撲保護的聲傳輸前面的推文中已經向大家展示過了二維系統中的聲谷霍爾效應以及彈性波超材料中受拓撲保護的邊界態傳輸,本文以南京大學何程老師2016年的文章(C. He, et al. Nature Physics. 12, 1124 (2016))為例向大家簡單介紹一下二維系統中的聲學類量子自旋霍爾效應。
  • 物理所預言矽烯中的量子自旋霍爾效應
    最近,中科院物理研究所/北京凝聚態物理國家實驗室(籌)姚裕貴研究員以及博士生劉鋮鋮、馮萬祥採用第一性原理,系統地研究了矽烯的晶體結構、穩定性、能帶拓撲和自旋軌道耦合打開的能隙,預言了在矽烯中可以實現量子自旋霍爾效應。   近幾年來,拓撲絕緣體的研究在世界範圍內飛速發展,並成為凝聚態物理研究中的一個熱點領域。
  • 物理所在退相干對量子自旋霍爾效應的影響研究中取得新進展
    近日,中科院物理研究所凝聚態理論與材料計算實驗室研究員謝心澄,孫慶豐和博士生江華、成淑光在前期的工作基礎上,進一步的研究了退相干對量子自旋霍爾效應的影響。該工作發表在 [Physical Review Letter 103, 036803(2009)]。  拓撲絕緣體是現代凝聚態物理中的一個重要研究主題。
  • 南京大學科研團隊實現高階光學量子自旋霍爾效應
    高校科技進展獲悉,日前,南京大學陳延峰教授團隊、王振林教授團隊合作,首次理論提出並實驗證實了高階量子自旋霍爾效應,這是高階光子拓撲絕緣體方面取得的又一重大突破性研究成果。1879年,美國物理學家霍爾在研究金屬導電機制時發現了霍爾效應。
  • 我國首次實現聲拓撲絕緣體的量子自旋霍爾效應
    拓撲絕緣體近年來引起社會極大關注,其電子能帶結構的拓撲性質使之具有獨特的輸運特徵,有望在自旋電子學、熱電以及量子信息領域獲得應用。同時,玻色子(光子和聲子)的拓撲態也引起了學術界的廣泛關注,對於光子,科學家相繼提出了光量子霍爾效應、光自旋量子霍爾效應和光拓撲絕緣體等理論。但由於聲子縱波偏振為零,空氣聲的拓撲態設計極為困難。
  • 南京大學科研團隊實現高階光學量子自旋霍爾效應
    高校科技進展獲悉,日前,南京大學陳延峰教授團隊、王振林教授團隊合作,首次理論提出並實驗證實了高階量子自旋霍爾效應,這是高階光子拓撲絕緣體方面取得的又一重大突破性研究成果。100年後,德國物理學家克利青等在研究極低溫度和強磁場中的半導體時發現了量子霍爾效應,美籍華裔物理學家崔琦和美國物理學家勞克林、施特默在更強磁場下研究量子霍爾效應時發現了分數量子霍爾效應。幾位物理學家,因在霍爾效應方面取得的重大發現,紛紛獲得了諾貝爾物理學獎。
  • 量子自旋霍爾效應與拓撲絕緣體
    前面已經詳細講過BKT相變和和整數量子霍爾效應,其霍爾電導是量子化的,正比於Chern number或TKNN
  • 電荷具有霍爾效應,你知道自旋也有霍爾效應嗎?
    隨著技術的進一步發展,電子電荷量子效應和熱效應帶來的負面影響也暴露出了很多問題,人們開始關注電子的另一個重要特徵——自旋。自旋概念的提出要追溯到1925年,萊頓大學的George Uhlenbeck和Samuel Goudsmit在發表的德文文章中提出自旋。
  • 自旋霍爾效應研究新進展
    自旋電子學是近年來飛速發展的前沿學科領域之一自旋軌道耦合是影響常見的半導體材料自旋調控和弛豫的重要物理機理, 因此是半導體自旋電子學器件應用必須考慮的關鍵因素。近年來,國際上關於半導體中自旋軌道耦合引致的各種新奇的物理現象進行了研究並取得了許多重要的進展,如本徵自旋Hall效應等。這些研究為在半導體中產生自旋流提供了新的途徑,並為未來的全電操縱的自旋電子學器件提供了物理基礎。
  • Science | 單層 WTe2 中的高溫量子自旋霍爾效應
    具有時間反演對稱性的二維拓撲絕緣體(TI)也被稱為量子自旋霍爾(QSH)絕緣體,其具有特殊的邊界態(helical edge modes),表現出量子化輸運行為。迄今為止,已被研究的相關體系,包括 HgTe 和 InAs/GaSb 量子阱,其量子輸運行為僅在極低溫下(液氦溫度)可以被觀測到。因此人們試圖尋找高溫拓撲絕緣體,其中二維原子晶體受到研究者的關注。不過目前發現的二維晶體,例如雙層鉍原子構成的二維晶體,通常在結構上和化學上具有不穩定性。
  • 霍爾效應知多少:從三個「諾獎」到量子計算機
    張首晟無疑屬於II型,他開創了全新的研究領域——拓撲絕緣體;預言「量子自旋霍爾效應」並被證實,預言「量子反常霍爾效應」並被證實;發現「天使粒子」證實了Majorana80年前的預言——存在一類沒有反粒子的粒子,是繼「上帝粒子」發現以來基礎物理的重大成就;同時他的研究還涉及量子計算、人工智慧以及區塊鏈等領域。
  • 《科學》發文評述量子反常霍爾效應實驗發現
    、量子自旋霍爾效應進行了評述。這三種量子霍爾效應中,電子都是沿著無耗散的邊緣運動,材料內部是絕緣的。霍爾測量是測量一個方向的「淨」電荷,對於量子霍爾效應(左側)來說,邊緣的不同自旋方向的電子都是朝著一個方向運動;對於量子自旋霍爾效應(中間)來說,不同自旋方向的電子的運動方向不同;在量子反常霍爾效應(右側)中,沿邊緣運動的只有自旋向下的電子。
  • 量子反常霍爾效應
    重要性1、量子反常霍爾效應使得在零磁場的條件下應用量子霍爾效應成為可能;2、這些效應可能在未來電子器件中發揮特殊的作用,可用於製備低能耗的高速電子器件。科研歷史理論計算得到的磁性拓撲絕緣體多層膜的能帶結構和相應的霍爾電導。
  • 《科學》刊文評述量子反常霍爾效應實驗發現—新聞—科學網
    ,以及此前發現的量子霍爾效應、量子自旋霍爾效應進行了評述。霍爾測量是測量一個方向的「淨」電荷,對於量子霍爾效應(左側)來說,邊緣的不同自旋方向的電子都是朝著一個方向運動;對於量子自旋霍爾效應(中間)來說,不同自旋方向的電子的運動方向不同;在量子反常霍爾效應(右側)中,沿邊緣運動的只有自旋向下的電子。自旋和電荷運動方向的「鎖定」機制和邊緣通道的數量取決於材料本身,這裡只說明了最簡單的情況。
  • 英專家:量子反常霍爾效應預示新時代的來臨
    英專家:量子反常霍爾效應預示新時代的來臨來源:新華網 2013-04-14  劉石磊        中國科學家從實驗中首次觀測到量子反常霍爾效應,英國牛津大學專家對此發現予以高度評價,並指出這一成果預示著一個令人興奮的新時代的來臨。
  • 中科大石墨烯與矽烯中的量子反常霍爾效應獲得理論新突破
    傳統的量子霍爾效應源於電子在外加強磁場作用下的朗道能級;作為一種新的量子態,量子反常霍爾效應源於材料自身的自旋軌道耦合和局域交換場的聯合作用。該效應在1988年由美國科學家F. D. M. Haldane在理論上提出,隨後物理學家們試圖在多類新型量子材料中實現這一效應,直到2013年才首次由清華大學的薛其坤教授所主導的國際研究團隊在超低溫(~0.03K)的極端條件下的磁性拓撲絕緣體中觀測到。
  • 薛其坤院士綜述文章:量子反常霍爾效應
    一百多年來,物理學家在不同的材料中陸續發現了多種不同的霍爾效應:如普通導體中的正常霍爾效應,磁性材料中出現的反常霍爾效應,半導體材料中的自旋霍爾效應。這些發現不但大大豐富了霍爾效應的內涵,而且加深了人們對固體電子性質的理解。
  • 美專家稱讚量子反常霍爾效應為諾獎級成果
    美專家稱讚量子反常霍爾效應為諾獎級成果來源:新華網 2013-04-14 林小春 任海軍        中國清華大學和中科院物理所的聯合研究團隊日前從實驗中首次觀測到量子反常霍爾效應。張首晟是美籍華人,擔任清華大學特聘教授,在拓撲絕緣體、量子自旋霍爾效應、自旋電子學、高溫超導等領域有傑出貢獻。        至於在實際應用方面,賽翁希克指出,「要走的路還很長」。
  • 逆自旋霍爾效應實現磁電能量轉換
    rnREETC-電子工程專輯在實驗室中,研究人員證明了一種新效應——稱為逆自旋霍爾效應(Hall effect)——利用微波作為磁自旋的來源,將磁自旋流轉換成電流。這聽起來像是繞遠路走了,因為手機天線已經將微波轉化為電能了;然而,研究人員想證實的重點並不在於預覽某種應用,而是要證明逆自旋霍爾效應確實可被利用和控制,從而成為21世紀的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