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子自旋霍爾效應與拓撲絕緣體

2021-01-15 daodaophysics


前面已經詳細講過BKT相變和和整數量子霍爾效應,其霍爾電導是量子化的,正比於Chern number或TKNN number  n

一個自然的想法就是把兩個相反的整數量子霍爾效應疊加放在一起,這樣可以不用破壞其時間反演對稱性,即量子自旋霍爾效應。

其總的Chern number為零,電荷電流為零,但自旋電流不為零,spin Chern number可以看作是新的不變量(invariant)

但是對於自旋不守恆的體系,spin Chern number就無效了。這個時候Kane and Mele提出了新的拓撲不變量Z2 

Pf是Pfaffian函數,或者Fu and Kane利用time reserval polarization得到的等價表達式

時間反演對稱性在這裡起了決定性的作用,它導致了Kramers 簡併

這種簡併使得同一個Kramers pair不能通過時間反演不變的微擾mix,即單個Kramers pair的edge是穩定的

但兩個Kramers pair就不一樣了,它們可以mix,這恰好對應了Z2的奇偶性。


從完整的能帶結構裡面來看edge state,有一種情況是兩個states在k=0和k=pi連接的是同一個Kramers doublet, 它是trivial的;第二種情況連接了兩個不同的Kramers doublet,它是nontrivial的,即2D的拓撲絕緣體(TI),Z2 不變量可以很好的區分這兩種狀態。


從2D到3D, 一個簡單的想法就是直接堆垛,這稱作weak TI,因為disorder可以破壞這種state。Fu and Kane真正把TI推廣到了3D (strong TI),3D有8個time reversal invariant momenta (TRIM),需要四個Z2 不變量v描述

其中v0不依賴於倒格子的選取,v0=0,v0=1分別得到weak和strong TI。



Ref:

Kane, Mele (2005), Xu, Moore (2006),Fu, Kane & Mele (2007), Moore & Balents (2007), Roy (2007),Fu, Kane (2007), Qi, Hughes, and Zhang (2008)

相關焦點

  • 我國首次實現聲拓撲絕緣體的量子自旋霍爾效應
    拓撲絕緣體近年來引起社會極大關注,其電子能帶結構的拓撲性質使之具有獨特的輸運特徵,有望在自旋電子學、熱電以及量子信息領域獲得應用。同時,玻色子(光子和聲子)的拓撲態也引起了學術界的廣泛關注,對於光子,科學家相繼提出了光量子霍爾效應、光自旋量子霍爾效應和光拓撲絕緣體等理論。但由於聲子縱波偏振為零,空氣聲的拓撲態設計極為困難。
  • 科學家研製量子自旋霍爾拓撲絕緣體
    北京時間10月11日消息,美國萊斯大學科學家近日研製出一種微型的「電子高速公路」--「量子自旋霍爾拓撲絕緣體」。研究人員表示,這種微型設備將來可用於製造量子計算機所需的量子比特,這一研究成果將大大促進量子計算機的研究進展。
  • 什麼是「量子自旋霍爾效應」?
    在特定的量子阱中,在無外磁場的條件下(即保持時間反演對稱性的條件下),特定材料製成的絕緣體的表面會產生特殊的邊緣態,使得該絕緣體的邊緣可以導電,並且這種邊緣態電流的方向與電子的自旋方向完全相關,即量子自旋霍爾效應。
  • 物理所預言矽烯中的量子自旋霍爾效應
    最近,中科院物理研究所/北京凝聚態物理國家實驗室(籌)姚裕貴研究員以及博士生劉鋮鋮、馮萬祥採用第一性原理,系統地研究了矽烯的晶體結構、穩定性、能帶拓撲和自旋軌道耦合打開的能隙,預言了在矽烯中可以實現量子自旋霍爾效應。   近幾年來,拓撲絕緣體的研究在世界範圍內飛速發展,並成為凝聚態物理研究中的一個熱點領域。
  • 一種新的量子材料--拓撲絕緣體
    圖:金屬、絕緣體和拓撲絕緣體的關係最早發現的拓撲絕緣體狀態,可以追溯到20多年前發現的量子霍爾效應。量子霍爾效應分別獲得1985年和1998年兩度Nobel物理學獎,開創了凝聚態物理學的一個新紀元。但由於這種效應需要滿足強磁場和低溫這兩個條件,不利於推廣應用。
  • 物理所在退相干對量子自旋霍爾效應的影響研究中取得新進展
    近日,中科院物理研究所凝聚態理論與材料計算實驗室研究員謝心澄,孫慶豐和博士生江華、成淑光在前期的工作基礎上,進一步的研究了退相干對量子自旋霍爾效應的影響。該工作發表在 [Physical Review Letter 103, 036803(2009)]。  拓撲絕緣體是現代凝聚態物理中的一個重要研究主題。
  • 拓撲絕緣體簡介
    這些態受時間反演對稱性保護,不會受到雜質和無序的影響,由無質量的狄拉克(Dirac)方程所描述。理論上預言,拓撲絕緣體和磁性材料或超導材料的界面還可能發現新的物質相和預言的Majorana費米子,它們在未來的自旋電子學和量子計算中將會有重要應用。拓撲絕緣體還與近年的研究熱點如量子霍爾效應、量子自旋霍爾效應等領域緊密相連,其基本特徵都是利用物質中電子能帶的拓撲性質來實現各種新奇的物理性質。
  • 南京大學科研團隊實現高階光學量子自旋霍爾效應
    高校科技進展獲悉,日前,南京大學陳延峰教授團隊、王振林教授團隊合作,首次理論提出並實驗證實了高階量子自旋霍爾效應,這是高階光子拓撲絕緣體方面取得的又一重大突破性研究成果。1879年,美國物理學家霍爾在研究金屬導電機制時發現了霍爾效應。
  • 南京大學科研團隊實現高階光學量子自旋霍爾效應
    高校科技進展獲悉,日前,南京大學陳延峰教授團隊、王振林教授團隊合作,首次理論提出並實驗證實了高階量子自旋霍爾效應,這是高階光子拓撲絕緣體方面取得的又一重大突破性研究成果。斯坦福教授張首晟與復旦的大學合作開展的&34;的研究,後來在實驗中被證實,研究成果被《科學》雜誌評為2007年十大科學進展之一;清華大學副校長、中國科學院院士薛其坤,帶領科研團隊首次在實驗中發現「量子反常霍爾效應」,引起了全球科技界的轟動,該成果被著名的物理學家、諾貝爾物理學獎楊振寧稱為「諾貝爾獎級」成果。
  • Science | 單層 WTe2 中的高溫量子自旋霍爾效應
    具有時間反演對稱性的二維拓撲絕緣體(TI)也被稱為量子自旋霍爾(QSH)絕緣體,其具有特殊的邊界態(helical edge modes),表現出量子化輸運行為。迄今為止,已被研究的相關體系,包括 HgTe 和 InAs/GaSb 量子阱,其量子輸運行為僅在極低溫下(液氦溫度)可以被觀測到。因此人們試圖尋找高溫拓撲絕緣體,其中二維原子晶體受到研究者的關注。不過目前發現的二維晶體,例如雙層鉍原子構成的二維晶體,通常在結構上和化學上具有不穩定性。
  • 首次在零磁場下實現了量子反常霍爾絕緣體的陳數調控
    然而,這些量子霍爾絕緣體系統在零磁場下只能提供單個的無耗散導電邊緣態,從而限制了量子反常霍爾效應的應用與發展。高陳數的量子反常霍爾絕緣體不僅可以減小導線與量子反常霍爾效應器件之間的接觸電阻,還在拓撲量子計算領域具有重要應用價值。因此,實現零磁場下高陳數的量子反常霍爾效應及其陳數的調控,進而達到無耗散量子通道的精準控制,對於低耗散電子器件與拓撲量子計算的發展具有重要的科學意義和應用價值。
  • 首次在零磁場下實現量子反常霍爾絕緣體中的陳數調控
    它不僅可以用來構建多種新奇的拓撲量子物態,也是量子霍爾效應在電子學器件中實際應用的關鍵。量子反常霍爾效應在零磁場下具有無耗散的手性導電邊緣態和精確的量子電阻,更有利於實現低能耗電子器件,在物質科學、精密測量和電子器件領域中具有非常廣闊的應用前景。量子反常霍爾效應由美國物理學家F. D. M. Haldane (2016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於1988年從理論上預言。
  • Nature:首次在零磁場實現量子反常霍爾絕緣體中的陳數調控
    2013年Cui-Zu Chang 等在鉻(Cr)摻雜的拓撲絕緣體薄膜中首次從實驗上觀測到了陳數為1的量子反常霍爾效應(Science 340,167-170 (2013) )。截止目前,量子反常霍爾效應已在磁性摻雜的拓撲絕緣體(Cr 或V 摻雜的(Bi,Sb)2Te3)外延薄膜、機械剝離的本徵磁性拓撲絕緣體(MnBi2Te4)薄片和魔角石墨烯中實現。
  • ...學系張遠波課題組在本徵磁性拓撲絕緣體中觀測到量子反常霍爾效應
    近日,復旦大學物理學系張遠波、王靖和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物理系陳仙輝合作團隊首次通過實驗在本徵磁性拓撲絕緣體錳鉍碲(MnBi2Te4)中觀測到量子反常霍爾效應。該研究將為未來本徵材料體系中拓撲物理的研究開闢新思路。
  • Nature重磅:首次在零磁場下實現量子反常霍爾絕緣體中的陳數調控
    高陳數的量子反常霍爾絕緣體不僅可以減小導線與量子反常霍爾效應器件之間的接觸電阻,還在拓撲量子計算領域具有重要應用價值。因此,實現零磁場下高陳數的量子反常霍爾效應及其陳數的調控,進而達到無耗散量子通道的精準控制,對於低耗散電子器件與拓撲量子計算的發展具有重要的科學意義和應用價值。
  • 量子反常霍爾效應
    重要性1、量子反常霍爾效應使得在零磁場的條件下應用量子霍爾效應成為可能;2、這些效應可能在未來電子器件中發揮特殊的作用,可用於製備低能耗的高速電子器件。科研歷史理論計算得到的磁性拓撲絕緣體多層膜的能帶結構和相應的霍爾電導。
  • 霍爾效應知多少:從三個「諾獎」到量子計算機
    張首晟無疑屬於II型,他開創了全新的研究領域——拓撲絕緣體;預言「量子自旋霍爾效應」並被證實,預言「量子反常霍爾效應」並被證實;發現「天使粒子」證實了Majorana80年前的預言——存在一類沒有反粒子的粒子,是繼「上帝粒子」發現以來基礎物理的重大成就;同時他的研究還涉及量子計算、人工智慧以及區塊鏈等領域。
  • 深入了解拓撲絕緣體:電子的自旋和動量緊密地聯繫在一起!
    一種稱為拓撲絕緣體的特定材料,部分類似於其中一種,部分類似於另一種,行為類似於表面上的導體和內部絕緣體。由於拓撲絕緣體具有獨特電子特性,以及它們在自旋電子器件中的潛在用途,甚至可以作為量子計算機的電晶體,美國能源部(DOE)Argonne國家實驗室的科學家們對研究這些材料中導電錶面電子兩種特性之間的特殊關係很感興趣。
  • 聲學系統中的量子自旋霍爾效應
    拓撲相變過程演示3. 聲自旋相關的單向聲傳輸4. 受拓撲保護的聲傳輸前面的推文中已經向大家展示過了二維系統中的聲谷霍爾效應以及彈性波超材料中受拓撲保護的邊界態傳輸,本文以南京大學何程老師2016年的文章(C. He, et al. Nature Physics. 12, 1124 (2016))為例向大家簡單介紹一下二維系統中的聲學類量子自旋霍爾效應。
  • 物理史上首份「拓撲圖鑑」,鋪平科學家尋找拓撲絕緣體之路
    說白了,霍爾效應就是運動的電子會在垂直的磁場中受力,從而遵從右手定則發生偏轉,而偏轉的運動則帶來電勢差。而在量子霍爾效應中,電子在極低溫下被約束在二維平面上運動。這時,霍爾電阻的圖像中出現了詭異的整數化量子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