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旋霍爾效應研究新進展
自旋軌道耦合是影響常見的半導體材料自旋調控和弛豫的重要物理機理, 因此是半導體自旋電子學器件應用必須考慮的關鍵因素。近年來,國際上關於半導體中自旋軌道耦合引致的各種新奇的物理現象進行了研究並取得了許多重要的進展,如本徵自旋Hall效應等。這些研究為在半導體中產生自旋流提供了新的途徑,並為未來的全電操縱的自旋電子學器件提供了物理基礎。
-
物理所預言矽烯中的量子自旋霍爾效應
最近,中科院物理研究所/北京凝聚態物理國家實驗室(籌)姚裕貴研究員以及博士生劉鋮鋮、馮萬祥採用第一性原理,系統地研究了矽烯的晶體結構、穩定性、能帶拓撲和自旋軌道耦合打開的能隙,預言了在矽烯中可以實現量子自旋霍爾效應。 近幾年來,拓撲絕緣體的研究在世界範圍內飛速發展,並成為凝聚態物理研究中的一個熱點領域。
-
什麼是「量子自旋霍爾效應」?
在特定的量子阱中,在無外磁場的條件下(即保持時間反演對稱性的條件下),特定材料製成的絕緣體的表面會產生特殊的邊緣態,使得該絕緣體的邊緣可以導電,並且這種邊緣態電流的方向與電子的自旋方向完全相關,即量子自旋霍爾效應。
-
中科院半導體所在隱藏自旋軌道耦合研究中取得進展
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編號:61888102)等資助下,中國科學院半導體研究所半導體超晶格國家重點實驗室駱軍委研究組與科羅拉多大學Alex Zunger教授、南方科技大學劉奇航教授、深圳大學張秀文教授合作在隱藏自旋軌道耦合研究中取得重要進展
-
中國科大在金剛石量子模擬研究領域取得新進展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中國科學院微觀磁共振重點實驗室杜江峰、王亞等人與理論合作者北京大學劉雄軍等合作,在金剛石氮-空位(NV)色心體系的量子模擬實驗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他們利用量子淬火動力學在實驗上模擬了凝聚態體系中尚未觀測到的三維手性拓撲絕緣體,並第一次對體內和表面的拓撲物理進行了全面的實驗研究。
-
半導體所等在量子點光子相干物理研究中取得新進展
如何在固態體系中實現量子相干操縱是未來量子網絡和量子計算應用的關鍵和焦點問題。近日,Phys. Rew. Lett.(109, 267402, 2012)報導了中國科學院半導體研究所與美國南弗羅裡達大學和德克薩斯大學奧斯汀分校合作開展的基於InAs量子點固態量子體系的光子幹涉研究的重要進展:在半導體InAs自組織量子點中同時觀測到單光子和雙光子的量子幹涉現象,研究了光譜色散對幹涉對比度的影響。
-
我國科學家首次在實驗中發現量子反常霍爾效應
在實驗中發現「量子反常霍爾效應」 我國物理學研究取得世界級成果 【新聞直播間】我科學家發現量子反常霍爾效應4月10日,清華大學和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在北京聯合宣布:由清華大學薛其坤院士領銜,清華大學物理系和中科院物理研究所聯合組成的實驗團隊最近取得重大科研突破,在磁性摻雜的拓撲絕緣體薄膜中,從實驗上首次觀測到量子反常霍爾效應
-
量子多體物理研究取得新進展 給自旋電荷分離現象優美的數學解釋
由中美科研人員組成的聯合研究團隊,在量子多體物理研究中取得重要進展,不僅從數學上對自旋電荷分離現象進行了精確描述和分析,而且給出了通過實驗驗證這一現象的具體方案。相關研究成果近日發表於物理學領域國際知名期刊《物理評論快報》。
-
中國科大在量子輸運、量子等離激元研究領域取得重要新進展
中國科大在量子輸運、量子等離激元研究領域取得重要新進展 近期,合肥微尺度物質科學國家實驗室國際功能材料量子設計中心與中科院強耦合量子材料物理重點實驗室曾長淦教授研究組在低維量子輸運領域取得系列新進展
-
量子反常霍爾效應
量子反常霍爾效應不同於量子霍爾效應,它不依賴於強磁場而由材料本身的自發磁化產生。在零磁場中就可以實現量子霍爾態,更容易應用到人們日常所需的電子器件中。自1988年開始,就不斷有理論物理學家提出各種方案,然而在實驗上沒有取得任何進展。2013年,由清華大學薛其坤院士領銜、清華大學物理系和中科院物理研究所組成的實驗團隊從實驗上首次觀測到量子反常霍爾效應。
-
聲學系統中的量子自旋霍爾效應
Nature Physics. 12, 1124 (2016))為例向大家簡單介紹一下二維系統中的聲學類量子自旋霍爾效應。同時向大家推薦另外兩篇聲學類量子自旋霍爾效應的文章Z. Zhang, et al. Physical. Review. Letters.118, 84303 (2017)以及Wu, L.H. and Hu, X. Physical. Review.
-
量子材料科學中心在三維拓撲絕緣體表面態研究方面取得重要進展
近日,北京大學量子材料科學中心劉海文、孫慶豐和謝心澄,與中心訪問學者蘇州大學江華,共同在三維拓撲絕緣體表面態研究方面取得重要進展,研究成果在線發表於7月24日的《物理評論快報》[Phys. Rev. Lett. 113, 046805 (2014).]
-
物理所在自旋塞貝克效應與反常能斯特效應研究中取得進展
這些研究均通過溫度梯度將純自旋流從鐵磁體注入到重金屬順磁體中,再利用重金屬的逆自旋霍爾效應(ISHE)而獲得電壓信號。那麼通過SSE產生的純自旋流,如果被注入到鐵磁導體中,將會發生什麼現象?鐵磁金屬是否也具有逆自旋霍爾效應?如果有,其是否與磁性金屬的磁化方向相關?其自旋霍爾角能有多大?這些問題均需要實驗來回答。
-
南京大學科研團隊實現高階光學量子自旋霍爾效應
高校科技進展獲悉,日前,南京大學陳延峰教授團隊、王振林教授團隊合作,首次理論提出並實驗證實了高階量子自旋霍爾效應,這是高階光子拓撲絕緣體方面取得的又一重大突破性研究成果。1879年,美國物理學家霍爾在研究金屬導電機制時發現了霍爾效應。
-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在低維量子輸運領域取得系列新進展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在低維量子輸運領域取得系列新進展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2017-10-19 19:38
-
南京大學科研團隊實現高階光學量子自旋霍爾效應
高校科技進展獲悉,日前,南京大學陳延峰教授團隊、王振林教授團隊合作,首次理論提出並實驗證實了高階量子自旋霍爾效應,這是高階光子拓撲絕緣體方面取得的又一重大突破性研究成果。100年後,德國物理學家克利青等在研究極低溫度和強磁場中的半導體時發現了量子霍爾效應,美籍華裔物理學家崔琦和美國物理學家勞克林、施特默在更強磁場下研究量子霍爾效應時發現了分數量子霍爾效應。幾位物理學家,因在霍爾效應方面取得的重大發現,紛紛獲得了諾貝爾物理學獎。
-
中科大石墨烯與矽烯中的量子反常霍爾效應獲得理論新突破
合肥微尺度物質科學國家實驗室與物理系雙聘教授喬振華研究組與校內外同行合作在預言石墨烯和矽烯中的量子反常霍爾效應方面取得新突破,成果發表在3月14日和21日前後兩期的國際權威物理學雜誌《物理評論快報》上,後者併入選編輯推薦文章。 量子反常霍爾效應是當今凝聚態物理領域一個備受關注的研究熱點。
-
量子中心謝心澄教授及合作者在反常量子霍爾效應研究方面取得重要...
、北京師範大學劉海文研究員合作,在反常量子霍爾效應的研究方面取得重要進展。量子反常霍爾絕緣體是一種新的量子物質態,具有重要的基礎研究和潛在應用價值。量子化霍爾電導平臺轉變作為描述量子霍爾效應的拓撲性質的重要特徵,同時也是一類重要的通過實驗可觀測的量子相變。前人的理論認為,量子反常霍爾效應和傳統量子霍爾效應的量子化霍爾電導平臺的轉變屬於同一普適類。
-
進展|YFeO/NiO/ YFeO/Pt磁子結中磁子非局域自旋霍爾磁電阻效應
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北京凝聚態物理國家研究中心磁學國家重點實驗室的韓秀峰研究員課題組,2016年率先在Pt/Y3Fe5O12/Pt這種重金屬(HM)和磁性絕緣體(FMI)構成的垂直磁子異質結HM/FMI/HM中,觀察到了磁子為中介的電流拖拽(MECD)效應。
-
微觀相干量子退相干,宏觀相見相識再分別,兩個世界邊界在哪裡?
量子相干性被破壞,就叫做量子退相干。退相干,在維基百科裡,這樣解釋:在量子力學裡,開放量子系統的量子相干性會因為與外在環境發生量子糾纏而隨著時間逐漸喪失,這種效應叫做量子退相干(Quantum decohere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