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子躍遷使電子表現得像缺乏自旋

2020-12-05 水果雨說事

常見的相變是隨溫度變化而發生的相變。冰在0攝氏度時轉變為液態水。液態水會在100攝氏度下發生相變而變成水蒸氣。類似的,磁性材料在臨界溫度下變為非磁性。但是,也存在不依賴於溫度的相變。它們出現在絕對零[-273.15攝氏度]附近,並與量子漲落相關。

常見的相變是隨溫度變化而發生的相變。冰在0攝氏度時轉變為液態水。液態水會在100攝氏度下發生相變而變成水蒸氣。類似的,磁性材料在臨界溫度下變為非磁性。但是,也存在不依賴於溫度的相變。它們出現在絕對零[-273.15攝氏度]附近,並與量子漲落相關。

一項涉及極端條件下的實驗的研究,尤其是在超低溫和強磁場下,並伴隨對實驗結果的理論解釋,探索了這種情況,並研究了在非常不尋常的轉變中表現出的量子臨界點。

義大利研究人員瓦倫蒂娜馬爾泰利和秘魯胡利奧·拉雷亞,兩位教授在聖保羅大學物理研究所(IF-USP)在巴西,參與了這項研究,這是發表在國家科學學院院刊PNAS)。

由Silke Paschen教授領導的實驗部分是在奧地利維也納科技大學(TUW)的實驗室中進行的。該理論工作是由美國賴斯大學物理與天文學教授齊苗斯(Qimiao Si)領導的小組完成的。

拉雷亞說:「我們發現並解釋了兩個連續的量子臨界點的證據,這些臨界點與近藤效應的雙重破壞有關。」

近藤效應以日本物理學家近藤淳(Jun Kondo,1930年出生)的名字命名,解釋了基於稀土元素的金屬化合物中重鐵原子的形成。在這些化合物中,電子由於具有很強的相關性而共同發揮作用,形成單峰(表現為單個粒子的不同粒子的集合),可以表示為稀土離子的局部磁矩與周圍的傳導電子。這種準粒子的質量可以達到自由電子質量的數千倍。

在此處描述的研究中,單重態按兩個磁性順序斷裂了兩次:一個是由準粒子的磁矩引起的雙極,另一個是由於其電子軌道之間的相互作用而產生的四極。

該實驗是使用重鈰離子Ce3Pd20Si6,鈰(Ce),鈀(Pd)和矽(Si)的化合物進行的。Larrea將在「聖保羅研究基金會」的「 極端條件下的拓撲和外來量子態研究」項目的支持下繼續進行這項研究。

拉雷亞說:「這些轉變的起點是電子與某些材料之間的強相關性,這使我們能夠了解這種狀態變化。」

「各種各樣的集體相互作用會影響電子。一種可能的狀態是我們所謂的'奇怪金屬'。」 在重費米子中,電子的傳輸與普通金屬的電子相似,但電子具有很強的相關性,並且表現出共同的行為,就像它們形成單個準粒子一樣,可以傳輸電荷。這不是在量子相變中發生的事情,因此將該狀態稱為「奇怪」。我們通過實驗觀察到的是,諸如電阻之類的物理特性與金屬中的經典電子傳輸行為完全不同。」

該現象發生在非常接近絕對零的極低溫度下。當溫度下降到這種低水平時,熱力學波動實際上消失了,觀察到了量子波動,構成了其中電子之間發生相互作用的「介質」。

「在我們的研究發表之前,大多數這類實驗都集中在電子相關導致同時發生迭代和局部電子磁性的材料上。這些材料屬於稀土族,包括重費米子:'費米子拉雷亞說:「因為電子具有自旋分數,並且服從費米-狄拉克的統計;所以'重'是因為電子與具有大有效質量的準粒子相關。」

「這些材料還具有磁矩,因此,除了帶有電荷的準粒子外,它們還與具有被導電電子屏蔽或屏蔽的磁矩的準粒子相關。每個屏蔽的磁矩都可以耦合到在Ce3Pd20Si6的情況下,該順序是反鐵磁性的,這意味著晶格中的磁矩以反平行的方式耦合。在達到量子臨界點時,可以通過施加磁場來抑制該磁階,而不受熱力學控制參數的影響。近藤單線態擊穿,與該磁階耦合的電子簡單分離。」

這與量子力學的基本原理沒有矛盾,但是與基本物理學教科書中所描述的完全不同。因為磁矩是相對於自旋定義的,所以抑制磁階會導致電子看上去缺乏自旋的情況。

拉雷亞說:「基於磁階的量子臨界點先前已經在其他文章中報導過。」 「在我們的案例中,不同之處在於,除了偶極磁階以外,材料還表現出由電子軌道產生的四極磁階。我們的相圖幾乎是研究的圖形總結,因此顯示了兩個量子臨界點:一種是偶極順序被破壞,另一種是四極順序被破壞。」

據拉雷亞介紹,除了這一發現之外,這項研究的結果也很重要,因為它們有助於理解其他未解決的問題,例如電子如何集體組織以產生超導性。他說:「需要集體命令才能進行遠程運輸。」 「某些在電子之間具有很強相關性的材料可以提供這一點。我們現在知道,即使在溫度不同於絕對零的情況下,也可以抑制這些強相關性,從而有利於形成具有可測量物理性質的新狀態。」

相關焦點

  • 從磁場到聲波,電子自旋躍遷驅動新方法
    來源: pixabay / cc0 Public Domain電子在很大程度上受磁場的支配,科學家可以操縱磁場來控制電子及其角動量,即它們的「自旋」。這種方法使研究小組能夠控制電子自旋躍遷(也稱為自旋共振),這在其他情況下是不可能通過傳統的磁性行為實現的。這一發現對任何希望製造用於移動導航設備的量子傳感器的人來說都是一個福音。然而,這種器件仍然需要一個磁場控制場,因此需要一個巨大的磁性天線來驅動某些自旋躍遷。現在,Fuchs的小組已經證明,這些轉變可以完全由聲學驅動。
  • 耶魯大學觀察到量子躍遷動搖了哥本哈根詮釋?量子躍遷本質探索
    實驗首次捕捉到了躍遷中的量子系統,這意味著量子躍遷並非哥本哈根詮釋所認為的完全隨機、瞬時發生的過程,而是更符合薛丁格的波函數理論。實驗的意義還遠不止於此。研究人員利用高速檢測系統,成功標記出量子躍遷即將出現的時候,在半路「抓住」它,然後再逆轉,將系統恢復到初始狀態。
  • 聲學使電子躍遷煥然一新
    「自旋」。這種方法使團隊能夠控制電子自旋躍遷(也稱為自旋共振),而通過傳統的磁行為則無法實現。 這一發現對任何希望構建用於移動導航設備中的量子傳感器的人來說都是福音。但是,此類設備仍需要磁場來控制磁場,從而需要龐大的磁性天線來驅動某些自旋躍遷。 現在,Fuchs的小組已經表明,這些過渡可以完全由聲學驅動。
  • 自旋電子學:新型材料中量子自旋液態的觀察
    量子物理學從根本上改變人類對物質結構及其相互作用的理解,世界各地的科學家們正在努力利用這一學科在工程應用中所獲得的新知識來引發技術革命。自旋電子學,英語:Spintronics,即是這樣的一個新興的領域,旨在通過使用電子自旋作為一種傳輸信息的方式,從而超越傳統電子學的極限。
  • 電子躍遷,是電子的量子糾纏運動嗎?
    我們先來看看「電子躍遷」的提出。因為氫原子核外電子繞核高速旋轉,若在旋轉過程中不斷減小軌道,則要向外幅射」連續」的電磁波,但實驗驚奇地發現氫光譜是「不連續」的,為了解釋這一實驗現象,玻爾提出了「電子躍遷」的假說來回答這個問題。不同的譜線(氫光譜)對應電子繞核運行的不同軌道,電子只可能在這些軌道上運行,也只有在這些軌道間變換,這就形成了電子的躍遷。
  • 電子的內在秉性-自旋和施特恩-蓋拉赫實驗之間的關係
    電子至始至終在相對原子核最外圍區域圍繞著原子核,在擴張、收縮的軌道上作縱深螺旋擴張、浮遊螺旋收縮旋轉躍遷運動。不管在微觀尺度高緯度時空中,還是在宏觀低緯度時空中,一切粒子都具有擴張、收縮兩種軌道。擴張、收縮的軌道就是粒子的內在秉性,也是粒子的固有自旋狀態!
  • 新型量子系統:有助於設計更好的自旋電子器件!
    導讀近日,美國普渡大學的研究人員們為量子系統創造了一個新的試驗場。在這個試驗場中,他們可以打開和關閉特定的粒子相互作用,從而有望帶來自旋電子學方面的新進展。背景自旋輸運電子器件有望徹底改變我們對於電子器件的印象,特別是在計算領域。標準的電子器件採用電子的電荷來編碼信息,而自旋電子學器件卻依賴於電子的另一個內稟特性:自旋。自旋可以被理解為一種角動量,要麼「向上」,要麼「向下」。
  • Nature研究首次觀察到量子躍遷,意味顛覆了不確定性原理?
    實驗首次捕捉到了躍遷中的量子系統,這意味著量子躍遷並非玻爾和海森堡所認為的完全隨機、瞬時發生的過程,而是更符合薛丁格的波函數理論。上世紀 20 年代中期,物理學家玻爾、海森堡等人建立了量子理論,而量子躍遷的瞬時性正是其中的核心支柱,這套理論被稱為哥本哈根詮釋。
  • 五分鐘量子力學(九)、量子史話:自旋與全同性原理
    今天我挑選了一個自認為很重要的量子力學話題來討論——自旋與全同粒子。在很多科普文章中,有人對自旋持有否定的態度,也有些人認為電子自旋跟經典物理中的自旋概念去理解。其實這種想法都是錯誤的。所以薛丁格方程不能處理涉及到自旋的微觀現象,如塞曼效應(原子在外磁場中發光譜線發生分裂且偏振的現象)等。這說明微觀粒子還有一些特性有待我們去認識,即電子存在自旋角動量,在非相對論量子力學中,自旋是作為一個新的附加量子數引入的,是根據電子具有自旋的實驗事實,在薛丁格方程中硬加上的。在相對論量子力學中,電子自旋像電荷一樣,自然地包含在相對論的波動方程:狄拉克方程中。
  • 離量子計算機的實現又進一步,成功測量量子點中一個電子的自旋!
    科學家成功地重複測量了矽量子點(QD)中一個電子的自旋,而不會在這個過程中改變它的自旋,而這種類型的「非破壞」測量對於創造容錯的量子計算機非常重要。量子計算機將使執行某些類別的計算變得更容易,例如多體問題,這對傳統計算機來說是極其困難和耗時的。從本質上講,這涉及到測量量子值,它永遠不會像傳統電晶體那樣處於單一狀態,而是以「疊加態」的形式存在。
  • 成功測量:量子點中一個電子的自旋!離量子計算機的實現不遠了
    科學家成功地重複測量了矽量子點(QD)中一個電子的自旋,而不會在這個過程中改變它的自旋,而這種類型的「非破壞」測量對於創造容錯的量子計算機非常重要。量子計算機將使執行某些類別的計算變得更容易,例如多體問題,這對傳統計算機來說是極其困難和耗時的。
  • 基於「分子自旋電子學」的新技術,將給量子計算機帶來新希望!
    計算機使用位(0或1)對信息進行編碼,量子計算機使用「量子位」(它可以取0到1之間的任意值)賦予它們巨大的處理能力。但是量子系統是出了名的脆弱,雖然已經在為一些提議的應用構建工作機器方面取得了進展,但這項任務仍然很困難,但是一種被稱為分子自旋電子學的新方法提供了新希望。
  • 量子鑽石單自旋譜儀技術及應用綜述
    圖1直觀的展示了霍爾傳感器、SQUID探測器和自旋磁共振等幾種通用技術手段在靈敏度和解析度上的分布[12],相較傳統的測磁技術,基於金剛石的磁共振方法在這兩個核心指標上都有較大的提升,這為我們研發量子鑽石單自旋譜儀提供了有力參考。
  • 鑽石或是自旋電子元件潛在材料
    最近,研究人員探尋了一種被稱為自旋電子學的新技術潛力。自旋電子學依靠探測並控制粒子自旋。該技術或能帶來新的更加高效和強大的設備。 在一篇日前發表於美國物理聯合會(AIP)出版集團所屬《應用物理快報》的論文中,研究人員測量了電荷載子的自旋同鑽石中的磁場發生相互作用的強度有多大。這種關鍵屬性證實,鑽石可作為自旋電子元件的一種頗有前景的材料。
  • 最新突破:發現量子自旋液體中,非常規的自旋輸運
    來自東京工業大學和橫濱國立大學的科學家發現:自旋微擾穿過量子自旋液體系統看似無法通過區域的特殊機制,這一新見解可能代表著下一代電子學甚至量子計算機的另一塊基石。目前電子設備已經接近理論極限,這意味著將需要全新技術來獲得更好的性能和更高的小型化。問題是,現代電子學以操縱電流為中心,因此主要關注運動電子的集體電荷。
  • 量子自旋液體中的非常規自旋輸運現象
    由於自旋的時間變異性,左側邊緣磁脈衝觸發的自旋激發態隨即轉化為馬約拉納費米子運動目前,電子設備性能已接近其理論極限。新興的自旋電子學有望徹底改變電子設備面貌,並成為開發量子計算機的關鍵。在自旋電子器件中,電子最重要的特徵是自旋性,這是一種涉及角動量的固有特性,也是固體中產生磁性現象的根本原因。全球物理學家都在努力尋找藉助材料生成、傳輸「自旋包」的實用方法。
  • 電子自旋信息在超導體內成功傳輸,量子計算又一挑戰被克服
    這一發表在《自然·物理學》雜誌上的最新突破,將為構建量子傳導裝置奠定基礎。電子不僅只有所帶的電荷能傳遞信息,其不同的自旋態也攜帶著信息。電子的「向上自旋」和「向下自旋」可以分別作為「0」和「1」用於量子信息處理,但遵循量子力學原理的電子不只有這兩種自旋方向,它能夠沿著任何方向自旋。如果將所有這些自旋方向同時利用,將構建出更強大的新型量子計算機。
  • 電子的自旋,你知道多少?
    這些橢圓軌道也是量子化的,為此索末菲引入了角量子(角動量量子化),但是電子有可能順時針轉,也有可能是逆時針轉動,產生的磁場方向也相反,故而又得出磁量子(磁距量子化)。自此,有了3個量子化概念:主量子n、角量子l、磁量子m。有點我們必須堅持,那就是開頭說的一句話:原子是穩定的。所以每個層級、每個亞層上,磁量子都是守恆的(相加等於0)。
  • 電子自旋的高效閥
    納米線上的兩個量子點(虛線橢圓)都被納米磁鐵(棕條)調諧,因此它們僅允許具有「向上」自旋的電子通過。圖片來源:巴塞爾大學物理系巴塞爾大學的研究人員與來自比薩的同事合作開發了一種新概念,該概念利用電子自旋來切換電流。除了基礎研究以外,此類自旋閥還是自旋電子學中的關鍵元素,自旋電子學是一種利用自旋而不是電子電荷的電子產品。研究結果發表在科學雜誌《通信物理學》上。在某些時候,自旋電子學可能成為流行語,與電子學一樣,成為我們詞彙量的一部分。
  • 什麼是「量子自旋霍爾效應」?
    在特定的量子阱中,在無外磁場的條件下(即保持時間反演對稱性的條件下),特定材料製成的絕緣體的表面會產生特殊的邊緣態,使得該絕緣體的邊緣可以導電,並且這種邊緣態電流的方向與電子的自旋方向完全相關,即量子自旋霍爾效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