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分鐘量子力學(九)、量子史話:自旋與全同性原理

2020-12-04 科學塢

做量子力學的科普真的不容易,這主要是因為小編的水平有限,不知道用什麼樣的描述去準確表達。今天我挑選了一個自認為很重要的量子力學話題來討論——自旋與全同粒子。在很多科普文章中,有人對自旋持有否定的態度,也有些人認為電子自旋跟經典物理中的自旋概念去理解。其實這種想法都是錯誤的。

五分鐘量子力學(九)、量子史話:自旋與全同性原理

在切入這個知識點之前,我們需要了解一下,小編無法用語言描述的量子力學內容的列表,以下內容都是小編故意PASS的部分,(說明一下,這些內容僅僅是量子力學的入門部分)請各位小夥伴諒解:

一、量子力學中的力學量

1、量子力學的算符(動量算符和角動量算符);2、厄米算符本徵函數的正交性;3、算符與力學量的關係;4、算符的對易關係 兩力學量同時有確定值的條件 不確定性原理;5、力學量平均值隨時間變化 宇稱守恆定律。

二、態和力學量的表象

1、態的表象、算符的矩陣表示;2、狄拉克符號;3、線性諧振子與佔有數表象。

三、微擾理論

1、簡併與非簡併微擾理論;2、變分法;3、躍遷機率;4、選擇定則。

四、散射

1、碰撞過程 散射截面;2、分波法;3、玻恩近似;4、質心坐標與實驗室坐標。

以上內容並沒有完全列舉,我想光看看這些東西就足以說明為什麼量子力學真不是那麼容易理解的東東了。

在小編《量子史話》前面幾篇文章裡,我們可以從薛丁格方程解釋很多的微觀現象,比如諧振子、氫原子的能級和它們的譜線頻率,計算粒子被場散射時的散射截面以及原子對光的吸收和發射係數等等。計算結果在相當精確的範圍內與實驗符合。

但是薛丁格方程依然是有很大局限性的,這個局限性就是它沒有包含微觀粒子自旋。所以薛丁格方程不能處理涉及到自旋的微觀現象,如塞曼效應(原子在外磁場中發光譜線發生分裂且偏振的現象)等。這說明微觀粒子還有一些特性有待我們去認識,即電子存在自旋角動量,在非相對論量子力學中,自旋是作為一個新的附加量子數引入的,是根據電子具有自旋的實驗事實,在薛丁格方程中硬加上的。在相對論量子力學中,電子自旋像電荷一樣,自然地包含在相對論的波動方程:狄拉克方程中。

證明電子具有自旋特徵的實驗是施特恩-格拉赫實驗是德國物理學家奧託·施特恩(Otto Stern)和格拉赫(W.Gerlach)於1921年到1922年期間完成的一個著名實驗。該實驗首次證實了原子角動量在磁場中的空間取向量子化,是原子物理和量子力學的基礎實驗之一。它還提供了測量原子磁矩的一種方法,並為原子數和分子束實驗技術奠定了基礎。

電子自旋的特點

烏倫貝克最初提出的電子自旋概念具有機械的性質,認為與地球繞太陽的運動相似,電子一方面繞原子核運動;一方面又有自轉。但把電子的自轉看成機械的自轉是錯誤的。設想電子為均勻分布的電荷小球,若要它的磁矩達到一個玻爾磁子,則其表面旋轉速度將超過光速,這是不正確的。

電子自旋及相應的磁矩是電子本身的內稟屬性。特點:

1. 電子具有自旋角動量這一特點純粹是量子特性,它不可能用經典力學來解釋。它是電子的本身的內稟屬性,標誌了電子還有一個新自由度。

2. 電子自旋與其它力學量的根本區別為,一般力學量可表示為坐標和動量的函數,自旋角動量與電子坐標和動量無關,它是電子內部狀態的表徵,是一個新的自由度。

以上我們介紹的都是單一粒子的問題。但是一個系統通常都是由很多粒子組成的,這就需要我們去討論多粒子體系的特點。

所謂全同粒子就是指質量、電荷、自旋等固有性質完全相同的微觀粒子。比如,所有電子都是全同粒子,所有質子也是全同粒子。

在經典力學中,如果兩個粒子的固有性質完全相同,我們也有辦法區分這兩個粒子,因為它們在運動過程中,它們都有自己的確定的軌道,在任一時刻,都有確定的位置和速度。我們就能區分哪個是第一個粒子,那個是第二個粒子。

但在量子力學中,情況完全不是這樣的,兩個粒子在運動過程中,它們的位置是用波函數來表示的,而波函數可以在空間中重疊,由於兩個粒子固有性質是完全相同,它們的位置和速度又沒有確定值,因此在兩個波函數疊加的區域內,我們是無法區分哪個是第一個粒子哪個是第二個粒子。只有兩個波函數完全不重疊,我們才能區分它們。

全同粒子這種不可區分性是微觀粒子所具有的特性,由於這個特性,使得全同粒子所組成的體系中,兩全同粒子相互代還不引起物理狀態的改變。這個論斷被稱為全同性原理,這也是量子力學中最基本的原理之一。

我是郭哥論道,一個致力於科普相對論、量子力學、計算機、數學,讓深奧的科學理論通俗易懂起來、讓科學更有趣的科普搬運工。耐心看完的小夥伴,留個言、點個讚加個關注再走唄。

相關焦點

  • 關於量子力學的基本原理
    基本原理的幾個題目,包括量子力學與經典物理學的對比、量子概念的產生、薛丁格方程的出現、全同性原理和量子路徑積分等,作些說明。泡利在1925年的論文中並沒有說明為什麼自旋為半整數的費米子遵守泡利不相容原理。 泡利不相容原理引申出的全同性原理,其數學表述是:多粒子體系的波函數對於同種粒子的交換不導致新態,因而必須或者是對稱的或者是反對稱的,前者稱為玻色子,而後者稱為費米子。
  • 關於量子力學的基本原理 | 鄭偉謀
    ,包括量子力學與經典物理學的對比、量子概念的產生、薛丁格方程的出現、全同性原理和量子路徑積分等,作些說明。泡利不相容原理引申出的全同性原理,其數學表述是:多粒子體系的波函數對於同種粒子的交換不導致新態,因而必須或者是對稱的或者是反對稱的,前者稱為玻色子,而後者稱為費米子。粒子為玻色子或費米子,取決於其內稟性質自旋為整數或半整數。費米子的波函數對於粒子交換具有反對稱性,因此遵守泡利不相容原理,必須用費米—狄拉克統計描述其統計行為。
  • 五分鐘量子力學(七),量子史話:偉大的薛丁格方程
    所以不存在意識影響了物質,再一次駁斥了朱清時的量子佛學。嘿嘿,跟朱院士槓上了。說實話,這就是是故意的。因為這涉及到物質跟意識的關係問題,這個實驗從根本上說,既證明不了有意識地參與,也證明不了意識能決定物質。只能證明物質波的粒子狀態存在一個統計的概率解釋,這,就是真相。也許這個概率解釋的背後可能隱藏著亞量子力學的秘密,但是不是現在能解決的問題。
  • 五分鐘量子力學(三),量子史話:原子結構的波爾理論
    之前寫了兩節課的五分鐘量子力學系列科普短文,其實說這麼多都一直是在鋪墊,為量子力學的誕生提供一個物理學發展的背景。這些背景知識一直都是我們現在的教育中比較缺乏的,雖然也有提及,但都是草草帶過。這裡面甚至包括一直讓我尊敬的量子力學老師,題外話,不浪費筆墨了。今天我們來聊一下量子力學誕生前夜,經典物理遭遇的又一個困境:原子結構。首先,經典理論不能建立一個穩定的原子模型。根據當時的電動力學,電子運動軌道的曲率半徑必須不斷減小,電子最後將落入原子核,導致原子的「崩潰」,這也和日常經驗矛盾!。
  • 周世勳版《量子力學》分析及考試說明
    Ⅱ 考查目標考研對量子力學要求包括:量子理論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並以波動力學為主要表現形式,具體有波函數和薛丁格方程、力學量、微擾理論和自旋等。要求考生:(1)掌握和準確認識微觀粒子的波粒二象性。(2)掌握用波函數來描述微觀粒子狀態以及波函數的意義。
  • 量子不確定性的哲學本質是什麼,什麼是全同性存在,誰又和誰全同
    首先我們來說一說量子不確定性的哲學本質,它究竟是什麼?量子理論是20世紀科學進步產物,在量子力學的世界中,日常所見的熟悉的物理定律不再成立。不確定性原理是量子理論的核心特性,量子相干論的目的,就是要建立起量子物理全新的哲學基礎,徹底擺脫傳統哲學帶來的認識論混淆和觀念糾纏。量子物理哲學有一個全同性原理,理解起來十分困難,要理解「測不準」的本質,還要解決一個哲學的觀察問題。就是人類在觀察外部物質世界時,如何突破觀察的全同性。
  • 自旋基量子材料的新設計原理
    西北大學的材料科學家已經開發出新的設計原理,可以在限制生態破壞的同時,促進未來用於發展(IoT)設備和其他資源密集型技術的量子材料的開發。材料科學與工程學教授,麥考密克商學院材料與製造專業教授莫裡斯·E·精細教授(James Rondinelli)說:「需要新的突破性材料和計算範例,以使數據中心在未來更加節能。」工程負責人。
  • 五分鐘量子力學(四),量子史話:微觀粒子的波粒二象性
    1927年Davsso和Germer首次實驗驗證了 De Broglie 關於微觀粒子具有波粒二象性的理論假說,奠定了現代量子物理學的實驗基礎。本實驗主要用於多晶體的電子衍射現象,測量運動電子的波長;驗證德布羅意關係。在這個實驗中,戴維孫和革末把電子注正入射到鎳單晶上,觀察散射電子束的強度和散射角之間的關係。
  • 溫伯格:量子力學的困境
    即使是現代最具冒險精神的探索,譬如弦論,也築基於量子力學原理。很多物理學家開始覺得愛因斯坦、費曼以及其他一些人對於量子力學的那些新奇之事的反應有些誇張。這也曾經是我的看法。畢竟,牛頓的理論也曾經讓他的同輩們感到不舒服。牛頓引入過讓批評者難以理解的力-引力。它跟任何接觸式的推拉都無關,而且很難在哲學或者是純數學的基礎上加以解釋。
  • 量子力學那點事群雄逐鹿之五:測不準的互補原理
    海森堡非常不爽,可也沒有辦法,誰叫自己數學不好,可是這麼屈居人下也彆扭啊,海森堡靜下心來,琢磨了琢磨,發現量子力學說了這麼多公式原理,卻沒有一個人說過量子力學到底是什麼,海森堡心中一亮,這是哲學啊,要知道論起哲學來,全世界哪個國家能超過德國呢,康德黑格爾馬克思不都是德國人嗎,恰恰海森堡也是
  • 量子力學新思考(2)—自旋與偶極磁場
    量子力學新思考(2)—自旋與偶極磁場司今(jiewaimuyu)宏觀物理學缺少了對偶極場整體的研究 ,如果將偶極場(如地球,太陽等的偶極磁場)納入宏觀物理研究,那麼宏觀與微觀在本質上是沒有什麼差別的;但自旋並不是量子力學所描述的1/2、1/3等自旋形式 ,真正的自旋就是2π形式,量子力學所描述的自旋只不過是符合量子力學法則的一種說法罷了; 自然界不可能存在所謂的1/2、1/3等自旋形式。
  • 量子力學新思考(1)—自旋、磁場與角動量
    量子力學新思考(1)—自旋、磁場與角動量司今(jiewaimuyu@126.com)量子力學成功的精髓在於「磁場、角動量、自旋」上,其他的,如波函數方程、物質波、量子糾纏、隧道效應等等,都是基於這三個物理量之下所湧現出來的「現象」;量子力學不是什麼超經典的物理學,而是將「磁場、角動量、自旋」等微觀物理要素融入經典物理後所產生的新經驗描述形式,它的「雜亂無章」性正體現了「磁場、角動量、自旋」等微觀物理屬性對經典物理的衝擊程度......
  • 量子自旋已經超越光速?大錯特錯!量子自旋根本就不是旋轉運動
    大家好,歡迎收看量子科普第114期,今天和大家聊一聊這個在量子力學中很容易造成誤解的名詞:自旋相信了解量子力學的朋友肯定聽說過「量子自旋」這個名詞,如果單單從字面上理解的話,自旋應該指的是自身旋轉,那麼量子自旋就應該是微觀粒子、量子自身進行旋轉的運動
  • 量子力學是一個研究粒子動力學和量子狀態的科學
    量子科技主要包含三個方面的內容,首先量子科技的技術應用。其次量子科技的研究面向三個領域,一個是量子通信、一個是量子計算、還有一個量子生物。量子信息科學家常問的10個問題量子物理史話現實版什麼是量子物理?
  • 量子力學科普:電子自旋,一種在宏觀世界無法理解的特殊運動
    量子力學科普:電子自旋,一種在宏觀世界無法理解的特殊運動自旋,量子力學對自旋的定義是:由粒子內稟角動量引起的內稟運動,好吧,我相信大多數人看了這個定義之後還是無法理解自旋是什麼,由粒子內稟角動量引起的內稟運動,這個解釋實在是太抽象,角動量是什麼?
  • 上帝擲骰子嗎——量子物理史話(量子物理科普書籍推薦)
    上帝擲骰子嗎——量子物理史話本書是一本科學史類書籍,對量子物理的發展做了清晰的敘述,讓我對量子物理的發展有了更深入的了解。1924年,玻色提出光遵循一種建立在粒子不可區分的性質(即全同性)上的一種新的統計理論。1925年,海森堡、波恩和約爾當提出了量子力學的第一個版本。1925年,泡利提出了量子力學的第二種形式,波動力學。
  • 如何用量子力學解釋科學和哲學的悖論,忒修斯之船原來也有解?
    在人體中,每分鐘會有一億個細胞會死亡更新,大約七年,我們全身的細胞都會更新一遍,那麼我還是原來的自己嗎?又或者有人拿你的細胞培育,克隆出了一個克隆體,那麼這個克隆體算是你生命的延續還是說這個克隆體就是你呢?
  • 猶豫不決,量子力學,量子技術發展過程中有很多問題
    比如運動學的約束條件並沒有和退相干實驗直接對應起來,量子力學的能量守恆和量子熵守恆也並不直接對應。但是這些理論都有實驗可以用。這些問題在實驗不能實現的情況下必須運用數學原理解釋。當然實驗是一定要有的,但是不如數學方便、快捷方便的解釋就運用物理原理解釋並且實驗推算和理論預測之間的差異要簡單的多。就像答主說的,物理的高度不能僅僅限制於一個模型裡面。
  • 量子力學史上的大論戰
    論戰的內容涉及到對量子力學的物理圖景、基本原理、完備性甚至哲學基礎和世界觀等根本問題的爭論。 通過這次論戰,大家普遍認識到哥本哈根派關于波函數的解釋更具完備性,對量子力學的原理有了更深刻的認識,雖然愛因斯坦和薛丁格提出的反駁一一被玻爾等人駁回而暫時無語,但哥本哈根派的量子力學理論關於量子規律本質上是概率統計性的,非決定論的觀點是不會這麼容易讓虔誠信仰因果律的愛因斯坦心服口服的,更大規模、更加激烈的論戰即將到來。
  • 量子力學
    作出這些選擇的一個重要原則是對應原理,該原理指出,當一個系統移動到更高的能量或等價於更大的量子數時,量子力學的預測逐漸接近經典力學的預測,即當單個粒子表現出一定程度的隨機性時,在包含數百萬粒子的系統中,展現出統計平均效果,並且在高能量極限時,隨機行為的統計概率接近零。換句話說,經典力學只是大系統的量子力學。這種「高能」極限被稱為 經典的 或者 對應極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