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躍遷,是電子的量子糾纏運動嗎?

2020-12-03 易途

現代物理學認為物質是由分孑組成的,分子是由原子組成的,原子是由原子核及繞核運轉的電子組成的,電子在原子運轉是分層次的,每一層屬於電子的能量級,而電子的躍遷是因為,環境改變原子的內引力既對電子的束縛力,而促使電子的自由度增強,就掙脫本軌道而升遷到外層軌道,而電子在任何軌道的運行速度應都是一樣的,沒有什麼量子糾纏。

我們先來看看「電子躍遷」的提出。因為氫原子核外電子繞核高速旋轉,若在旋轉過程中不斷減小軌道,則要向外幅射」連續」的電磁波,但實驗驚奇地發現氫光譜是「不連續」的,為了解釋這一實驗現象,玻爾提出了「電子躍遷」的假說來回答這個問題。不同的譜線(氫光譜)對應電子繞核運行的不同軌道,電子只可能在這些軌道上運行,也只有在這些軌道間變換,這就形成了電子的躍遷。他既不是「速度太快」,也不是「量子糾纏」。而是玻爾提出的一種為解釋氫光普形成的原子核與電子組合成的原子模型。更多知道請點擊「關注」沈大哥。

電子躍遷,是電子當粒子看的運動描述,量子糾纏,從電子而言,本質上是與電子的波動性有關的運動描述。

電子躍遷與量子糾纏,就是電子作為基本粒子所表現出來的波粒二象性的反應。

畢竟量子糾纏最神奇的特徵就是它的同時性,或者說是超快的關聯速度,這種超快目前只有波動性能夠描述。光的速度30萬公裡/秒,量子糾纏的速度到底多少,還是眾說紛紜。但能夠達到光速是最基本的。或許超光速?從這個角度出發,按照現有的理論,量子糾纏只能歸結為波的傳播。

這個學一點量子化學就明白了。譬如以最簡單的氫原子為例。它只有一個電子,基態是s1軌道。當外部注入能量時,如果這個電子捕獲了一份能量,它就躍遷到s2軌道,這是激發態。甚至s3或更高。在固體物理(半導體物理)裡,基態是最下面一條線,激發態在上面。自下而上,能量遞增。陽光照在光伏電池上,裡面的電子就躍遷到激發態。激發態不穩定,極易釋放能量而回復到基態。光伏電池接上負載,這些能量就讓你點燈取暖燒菜煮飯看電視打遊戲。

量子是個統稱!光子,電子,夸克,中微子都可以說成是量子,量子力學裡沒有速度的概念!因為沒有速度算符,也就沒有速度本徵態和速度本徵值。因為電子躍遷實際上是電子與其他粒子形成的糾纏系統,如果改變其他粒子的能態就能改變電子的能態。而糾纏系統「幽靈般的超距作用」的作用速度無限大,是不需要時間的。

PS:未經同意不得轉載(圖片來源網絡)

相關焦點

  • 量子糾纏的原理(13)
    這就是量子的世界!神奇的量子世界與太極圖密不可分!太極圖是原子內部運行結構解剖圖!太極圖中的兩隻黑白魚眼,就代表原子內部成對糾纏的電子出現的位置或者是糾纏電子坍縮後所處的位置。黑色、白色的魚眼和它們相應朝著魚頭方向的白色和黑色區域,表示糾纏的電子在相對原子核最外圍區域,在兩邊共同螺旋擴張的軌道上圍繞著原子核作縱深螺旋擴張旋轉躍遷運動。
  • 電子躍遷會發生空間位移嗎?
    有人認為電子躍遷會發生空間位移,那是因為他們不了解電子躍遷的本質。在兩個原子態之間躍遷的電子不會躍過任何空間。電子躍遷的想法極易引起誤解,並且常常被誤解。首先,電子是量子物質。這樣,它既充當波又充當粒子。
  • 102思維模型:量子思維一在糾纏中躍遷
    凡是冠以「量子」之稱的概念,基本上說的都是很小的微觀世界的事情。微觀世界的物理規律與宏觀世界大不一樣,宏觀規律我們可以通過感官進行體驗,而量子世界的微觀定律卻是「看不見摸不著」的。在宏觀世界中,我們用牛頓定律描述物體的運動。而在微觀世界,牛頓定律就失去了作用,例如要描述原子中電子的運動規律,牛頓的經典力學就失靈了,這時候就會用到用來解釋微觀世界的量子力學了。
  • 量子糾纏信息傳遞速度真的超過光速嗎?
    有共同來源的兩個微觀粒子之間,只要有一個粒子發生改變,就能立刻影響到另一個粒子,當其中一顆狀態發生變化時,另外一顆也會立即發生相應的變化,以電子為例,自旋是電子的基本性質之一,自旋有兩種指向——朝上或者朝下,觀測前我們沒法確定兩個糾纏狀態的電子處於哪一個狀態,事實上它們正處於兩種狀態的「疊加態」,只有當觀測行為發生時,我們才能確定其自旋狀態,就像一枚旋轉的硬幣,只有在停下來的那一刻,我們才能知道究竟
  • 量子力學真的推翻了嗎?耶魯大學的電子躍遷實驗真的能證明?
    其中量子力學大神波爾在盧瑟福的原子結構的基礎上提出了電子軌道理論,原子核外電子的運動軌道不是連續的,而是一層一層的。舉個不太恰當的例子:兩輛火車分別在兩條平行的火車軌道上運行,如無特殊情況兩輛火車是不可能離開現有軌道的,電子就像火車一樣在規定的軌道上運行,互不幹擾。但是火車可以通過「道岔」轉換軌道,那麼電子能不能轉換軌道呢?
  • 杜絕理論與公式,用最通俗的語言講一講:深奧的量子躍遷是什麼?
    在微觀量子世界中有一些很神奇的現象,例如:量子糾纏、量子隧穿、量子漲落、量子躍遷等等,這些現象是微觀量子世界特有的,在我們所熟知的宏觀世界中無法找到與其相似的案例,也無法使用宏觀世界的理論(經典力學、相對論)去解釋它,所以往往我們去形容這些現象時,都會去套用一些深奧的理論與複雜的公式,這樣就讓這些微觀現象變得十分晦澀難懂,今天量子科普用最通俗的語言和大家聊一聊
  • 聲學使電子躍遷煥然一新
    電子非常受磁場的支配,科學家可以操縱磁場來控制電子及其角動量,即這種方法使團隊能夠控制電子自旋躍遷(也稱為自旋共振),而通過傳統的磁行為則無法實現。 這一發現對任何希望構建用於移動導航設備中的量子傳感器的人來說都是福音。但是,此類設備仍需要磁場來控制磁場,從而需要龐大的磁性天線來驅動某些自旋躍遷。 現在,Fuchs的小組已經表明,這些過渡可以完全由聲學驅動。
  • 耶魯大學觀察到量子躍遷動搖了哥本哈根詮釋?量子躍遷本質探索
    實驗首次捕捉到了躍遷中的量子系統,這意味著量子躍遷並非哥本哈根詮釋所認為的完全隨機、瞬時發生的過程,而是更符合薛丁格的波函數理論。實驗的意義還遠不止於此。研究人員利用高速檢測系統,成功標記出量子躍遷即將出現的時候,在半路「抓住」它,然後再逆轉,將系統恢復到初始狀態。
  • 核外電子運動規律
    正常情況下電子總是在能級最低的軌道上運行,這時的原子狀態稱作基態。當原子從外界吸收一定能量時,電子就由最低能級跳到較高能級,這一過程稱作躍遷,這時原子的狀態稱作激發態。激發態是一種不穩定狀態,所以電子將再次躍遷回較低能級,這樣,先後兩個能級的能值差就會以光能的形式輻射出來。
  • 中美實現分子、原子之間量子糾纏,繼續拓展量子信息技術應用邊界
    物理層上來說,單原子或者單分子量子比特呈現的頻率與其量子態的躍遷(transition)有關。在高中物理課本上的氫原子光譜是氫原子內的電子在不同能級躍遷時所發射或吸收不同波長、能量之光子而得到的光譜,根據頻率與波長的公式我們不難算出,其頻率在幾百太赫茲的範圍。
  • 對量子躍遷的解釋
    那麼如何理解量子躍遷。我們知道原子由兩部分組成。即原子核和核外電子。核外電子在外層空間作環繞運動。由於物體的運動遵循德布羅意波。特別是速度大的物體其振動更加大。所以我們形象地將核外電子的運動說成電子云。當原子受到外界加熱時,電子云運動加劇,電子運動速度變大,電子向高能級躍遷。同時電子對介質碰撞的頻率和速度加大。原子先是發熱,而後發光。至於光子的頻率由電子碰撞時的狀態和介質自身質量相關。
  • 愛因斯坦的幽靈——量子糾纏
    可能大多數人搞不懂什麼是量子糾纏,但大多數人一定都了解撞球。打撞球的關鍵就是控制球的方向和速度,誰控制得好,誰贏的機會就大。那麼量子糾纏和撞球有什麼關係嗎?一、撞球中隱含的前提兩個球相撞之後分開,它們的位置和速度就會有關聯。當測量其中任意一個球,就會知道另外一個球的位置,不論這個球相距多遠;對於速度的情況也是如此。
  • 【前沿技術】光纖中超過50千米的量子糾纏
    現有量子網絡採用光纖和糾纏光子實現量子信息節點之間的連接,但波導吸收、退相干等因素會破壞光子糾纏態,限制了量子網絡的發送距離。為此,研究人員用腔量子電動力學技術實現了離子與光子糾纏,通過單光子糾纏量子變頻器使光子頻率轉換到電信C波段。
  • 杭州電子科技大學實驗打破量子糾纏數目紀錄!—15萬億糾纏態原子
    圖片版權:© ICFO 量子糾纏是一種既脆弱又奇怪的現象。糾纏的粒子在暴露於外界因素時被認為失去了這種莫名其妙的聯繫。但是現在,物理學家設法製造出數萬億個糾纏原子的熱雲,打破了數量記錄,並表明糾纏並不像以前想像的那麼脆弱。成對或成組的粒子會變得如此纏結,以至於測量一個粒子的狀態將立即改變另一個粒子的性質,無論它們之間有多遠。
  • 量子力學被推翻了?量子躍遷需要時間嗎?來西瓜視頻了解吧
    然而在此實驗中,研究人員通過特製的高速監測系統,成功捕捉到了量子躍遷將要發生的起始時間,並以此在量子躍遷進行到一半的時候人為逆轉量子態的轉換過程,使系統恢復到其初始態,實現了對此前被認為是「不可避免且完全隨機」的量子態轉換過程的量化操控。有人說耶魯大學最新報告顯示量子力學的理論大廈開始坍塌,然而量子力學被推翻了嗎?很可惜沒有。量子力學的不確定性原理被推翻了嗎?很可惜也沒有。
  • 超導電子對在物理上是分開的,但卻通過量子糾纏「連接」在一起!
    RIKEN物理學家認為,一種可以分離和重組電子對的儀器設備,可能會提供一種研究一種不尋常形式的超導電性方法。這種超導狀態將包括一種叫做馬約拉納費米子的奇異粒子,這種粒子可能會被證明對發展量子計算機很有用。在傳統超導體中,由於電子聚集在一起形成「庫珀對」,電流在沒有電阻的情況下流動。
  • 量子糾纏和相對論真的是矛盾的嗎?
    愛因斯坦創立的相對論認為物體的運動速度不可能超過光速,光速是宇宙中一切運動的最高速度。但是,量子力學中的粒子糾纏現象具有超光速特點,似乎和相對論是矛盾的。科學史上最不可思議的就是量子力學理論預測的「量子糾纏」。量子糾纏是從量子力學的方程式中得出來的,然後經過試驗證實。
  • 中美科學家最新研究成果:通過分子與原子糾纏建立混合量子系統
    在該研究論文中,描述了這種新的方法,它可以基於不兼容的硬體設計和工作頻率,通過連接量子位來幫助構建大規模量子計算機和網絡。混合平臺量子系統可以像常規計算機系統一樣提供多功能性,例如,可以在電子處理器、光碟和磁性硬碟驅動器之間交換數據。
  • 量子糾纏發生機制的探討
    在量子力學裡,兩個粒子經過短暫耦合分離後,單獨觀測其中任一粒子,會不受空間距離限制的同時影響到另外一個粒子的相應性質,這種仿佛超光速通信的關聯現象稱為量子糾纏。最為典型的量子糾纏現象是光子對偏振方向糾纏和電子對自旋糾纏。
  • Nature研究首次觀察到量子躍遷,意味顛覆了不確定性原理?
    實驗首次捕捉到了躍遷中的量子系統,這意味著量子躍遷並非玻爾和海森堡所認為的完全隨機、瞬時發生的過程,而是更符合薛丁格的波函數理論。上世紀 20 年代中期,物理學家玻爾、海森堡等人建立了量子理論,而量子躍遷的瞬時性正是其中的核心支柱,這套理論被稱為哥本哈根詮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