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歡迎收看量子科普第131期,今天和大家聊一聊量子力學中的量子躍遷。
在微觀量子世界中有一些很神奇的現象,例如:量子糾纏、量子隧穿、量子漲落、量子躍遷等等,這些現象是微觀量子世界特有的,在我們所熟知的宏觀世界中無法找到與其相似的案例,也無法使用宏觀世界的理論(經典力學、相對論)去解釋它,所以往往我們去形容這些現象時,都會去套用一些深奧的理論與複雜的公式,這樣就讓這些微觀現象變得十分晦澀難懂,今天量子科普用最通俗的語言和大家聊一聊:在微觀量子世界,深奧的量子躍遷究竟是什麼?
關於量子躍遷,量子力學給出的定義是:微觀狀態發生跳躍式變化的過程。電子發生的量子躍遷就是我們生活中最常見的例子。
想要理解量子躍遷,我們可以用太陽系中的天體運動來理解它,在太陽系中,太陽是太陽系的中心,其他的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圍繞著太陽做橢圓形運動,行星圍繞太陽運動並不是隨機的,每一個行星都是有其固定軌道的,而原子內部的運動與太陽系天體運動類似。
原子由原子核與電子構成,原子核是原子的中心,相當於太陽,而電子圍繞著原子核進行運動,相當於行星圍繞著太陽進行運動,而電子的運動雖然與行星橢圓運動本質上是不同的,但是兩者也有一個相同點,那就是電子的運動也有其固定的軌道,不同軌道的電子,其能量也是不同的,我們可以把電子圍繞原子核運動想像成行星圍繞太陽做運動。
當一個原子受到光的照射時,原子核外圍不同軌道的電子會受到「受激輻射」,電子會進行加速運動,位於高能量軌道的電子會釋放出一個光子,然後躍遷到低能量軌道上,電子釋放光子符合能量守恆定律。
那麼為何電子的軌道移動要被成為「量子躍遷」呢?量子躍遷和宏觀世界中物質的移動有何不同呢?
電子的軌道移動之所以被成為躍遷,是因為這種移動並不是我們常規意義理解的移動,這種移動往往是跳躍式的,沒有中間過程的,躍遷是電子從一個狀態瞬間轉移到另一個狀態,給大家舉一個例子:如果將太陽系視為原子內部運動,那麼量子躍遷就是地球受到輻射之後,立即將月球釋放出去,並且瞬間移動到火星的軌道上。
雖然量子躍遷看上去很深奧,其實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隨處可見,例如金屬及金屬化合物發生燃燒時展現出的顏色,我們稱其為焰色反應,焰色反應就是量子躍遷的一個典型案例,當金屬原子內的電子吸收能量時,電子將發生量子躍遷反應,並且向外釋放出不同波長的光,這些不同波長的光也就決定了金屬在燃燒時會釋放什麼顏色的光,例如含有鈉元素的物質燃燒時會呈現黃色,含有銅元素的物質燃燒時會呈現藍色,含有鍶元素的物質燃燒時會呈現洋紅色,我們可以根據物質燃燒時的顏色,來判定該物質含有什么元素,這是量子躍遷在生活中最常見的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