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從來都沒聽說過民科挑戰楊振寧的楊-米爾斯理論的?

2021-02-08 星辰大海路上的種花家

看起來大家對愛因斯坦的相對論似乎很熟悉,因為理解一些延伸出來的比如質能方程或者質增效應或者空間膨脹以及引力等表面上的東西並不深奧,稍稍有些許數學知識大部分還是能理解的!

正因為如此,各種一知半解的民間科學家挑戰愛因斯坦的相對論,或者普朗克的量子力學,抱歉普朗克也躺槍了,但確實有但從來沒聽說過有人要挑戰楊振寧,或者我孤陋寡聞,哪位如果有聽說過的不妨出來818,願聞其詳!因為楊振寧和米爾斯合作的楊米爾斯理論門檻太高了,如果那麼多民間科學家到了這個層次就不是挑戰楊振寧了,將是膜拜正所謂鑽的夠深才會覺得自己了解得太少,而知識正是這樣!因此科學界沒有人去挑戰愛因斯坦!

但楊-米爾斯理論一開始就需要較高的數學基礎和物理理論基礎,包括群論、非歐幾何、線性代數、高等微積分、色動量子力學和廣義相對論等等,很難用通俗的語言講清楚,所以不適合在大眾之中科普。,幾乎無法用通俗的語言來描述,比如相對論中的各種簡化公式在楊-米爾斯理論中基本不存在,這個如果對大眾科普的話,估計還沒開講就跑掉一大半了,所以說起這個楊-米爾斯理論,甚至在普通大眾中了解的都不多!

也許最簡單與最容易描述的也就是這個電弱統一了.

但大眾對這些不會有興趣,而對於描述宇宙,天體,黑洞.等等卻是科普的熱點與重點,畢竟科普和科研是兩回事,而興趣與研究同樣是兩回事,所以選擇容易理解,也是更感興趣的話題就是非常自然的事情了!

相關焦點

  • 為什麼從沒聽說過民科挑戰楊振寧的楊-米爾斯理論?
    當年網絡還不普及的時候,中科院數學研究所每年收到的號稱證明了哥德巴赫猜想的信件能有幾麻袋之多,那些「證明」都是全國各地民科的傑作。那些民科大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知識水平很有限,有人曾評價那些人是要「騎著自行車上月球」。
  • 諾貝爾獎難以衡量其貢獻,楊振寧的楊-米爾斯理論有何厲害之處?
    說起楊米爾斯理論,一般人都不了解,客觀地說,很多學物理學的研究生都不會碰它,甚至方向不同的物理學博士也不是很了解。這足以見得這個理論的艱深和晦澀。那為什麼會如此高冷呢?楊振寧,米爾斯是當時楊振寧的助手米爾斯,這個理論用兩人的名字來命名的。
  • 楊-米爾斯理論說了啥?為啥說這是楊振寧超越他諾獎的貢獻(下)
    ,甚至從來都沒聽說過。許多公式和術語跑到嘴邊又被我逼回去了,特別要在不涉及分析力學和作用量的前提下講楊-米爾斯理論,差點沒給我逼出內傷~之所以執意用這麼通俗的語言講楊-米爾斯理論,主要就是想讓更多人更加客觀的理解楊振寧先生的工作,很多事情如果徹底搞清楚了,就會省去很多無意義的爭論
  • 深度:楊-米爾斯理論說了啥?為啥說這是楊振寧超越他諾獎的貢獻
    楊-米爾斯理論是啥?上學的時候老師肯定沒講過,去百度上搜,搜出來結果更是一頭霧水,那都是只有懂的人才能看得懂的東西。隱隱約約能感覺到楊振寧先生好像做了什麼非常了不起的工作,但是要具體說他做了啥,在科學上有啥意義,就迷糊了。那楊-米爾斯理論到底重不重要?
  • 諾獎的宇稱不守恆只排第三,楊振寧的楊-米爾斯理論到底多厲害?
    很多朋友是因為兩件事認識楊振寧的,第一是宇稱不守恆,不僅打破了諾獎頒發的時間記錄,也是打破了中國諾獎第一,第二肯定是楊振寧回國娶了比他小54歲的翁帆!一直到現在,大家仍然津津樂道!不過他們結婚已經16年,相信比很多人的婚姻壽命都要久了,各種謠言不攻自破。
  • 楊-米爾斯理論說了啥?為啥說這是楊振寧超越他諾獎的貢獻(上)
    大家也知道楊振寧和李政道先生因此斬獲了全球華人的第一個諾貝爾獎,然而,對楊振寧關注多一點的人就會經常聽到這樣一個說法,說宇稱不守恆雖然為楊振寧贏得了物理學界至高無上的諾貝爾獎,但這並不是他的最高成就,楊先生最大的貢獻是楊-米爾斯理論。
  • 諾獎無法衡量,宇稱不守恆只排第三,楊-米爾斯理論到底多厲害?
    但在各位認識楊老的第一個貢獻宇稱不守恆中,很多介紹楊振寧貢獻的文章和書籍都會將它排到第三,卻將名不見經傳的楊-米爾斯理論推崇至極,這到底是為什麼呢?,充其量也只能排第三,但在後來被高能粒子物理領域奉為指路明燈的「楊-米爾斯理論」,卻比宇稱不守恆發現要早得多,而楊振寧當時根本就不知道這有啥用!
  • 愛因斯坦都沒實現大統一理論,完成了75%的楊振寧有多偉大?
    筆者-小文提到影響物理界的偉大科學家,除了愛因斯坦、霍金等人以外,當然也少不了楊振寧。作為物理學界泰鬥界別的大人物,1949年,楊振寧與諾比爾獎得主恩利克-費米合作,一起提出了基本粒子第一個複合模型。隨後,在與李政道的合作中,兩人提出了「弱相互作用中宇稱不守恆理論」,並於1957共同獲得了諾貝爾獎。但你是否知道,在楊振寧獲得的諸多獎項之中,哪一項成就最為傑出,足以影響世界嗎?這項成就就連愛因斯坦都沒能達成。提到楊振寧的成就,宇稱不守恆原理自然是必不可少的。
  • 愛因斯坦都沒實現大統一理論,完成了75%的楊振寧有多偉大?
    隨後,在與李政道的合作中,兩人提出了「弱相互作用中宇稱不守恆理論」,並於1957共同獲得了諾貝爾獎。但你是否知道,在楊振寧獲得的諸多獎項之中,哪一項成就最為傑出,足以影響世界嗎?這項成就就連愛因斯坦都沒能達成。
  • 楊——米爾斯方程大概講了什麼,此文或許可以給你一些幫助!
    楊—米爾斯方程研究的大概歷史是這樣的:關於楊—米爾斯規範場,還必須從電磁場說起。大家都知道,磁鐵能吸引鐵屑。這是因為在磁鐵和鐵屑之間存有磁場。光也是電磁場,不過它是波動式的,而上面所說的則是靜態式的。楊—米爾斯場便是電磁場的推廣。它是非線性的,這點跟愛因斯坦的場方程一樣,都是非線性偏微方程。
  • 同樣是諾貝爾獎獲得者,為什麼人們只說楊振寧,卻從不提李政道?
    相信很多朋友是通過楊振寧在82歲時娶了28歲的翁帆而認識他的,事實上也是如此,因為楊振寧最為傑出的貢獻,即使在大學本科都只是一筆帶過而已,不像牛頓經典力學從初中就要開始學,愛因斯坦的相對論到高中大學也會涉及!
  • 愛因斯坦都沒有完成大統一理論,實現75%的楊振寧有多偉大?
    當然,霍金在物理學和宇宙學上也取得了一些成就,主要涉及到廣義相對論,都與黑洞的研究有關,一個是霍金輻射,還有一個是彭羅斯-霍金奇點定理。雖然黑洞的存在已經在2019年已經得到直接的證實,但霍金的研究還沒有得到觀測數據的證實,所以霍金在生前一直沒有獲得過諾貝爾物理學獎。
  • 楊振寧對理論物理學有哪些貢獻?
    對於楊振寧的物理學貢獻,兩彈一星元勳、著名核物理學家鄧稼先做出過高度評價。 楊振寧的最大貢獻是提出了著名的楊-米爾斯理論,鄧稼先將其盛讚為可比肩牛頓提出萬有引力定律。
  • 楊振寧獲得過諾貝爾獎,為什麼還被噴得這麼慘?
    不但沒被過譽,他反而被大多數人低估了。上面這張照片,是當今國際物理會議後的集體合影,與會者都是當今著名物理學家們,比如「夸克之父」蓋爾曼。但被大家一致推舉站中間C位的人是誰?正是楊振寧。楊振寧帶著學生米爾斯,提出了「楊-米爾斯規範場論」。規範場論有多牛?宇宙中存在著四種力,除了引力之外,規範場論統一了另外三種力,朝著「大一統」邁出了非常關鍵的一步。規範場論的核心是「楊-米爾斯方程」,這個方程有多牛?
  • 楊振寧的規範場有多厲害?
    這下終極BOSS不但血沒掉,反而升級回血了!自然界的基本力,變成了4種——引力、電磁力、強力以及弱力!四種基本力刷怪遇上怪開掛,誰能橫刀立馬?唯我楊振寧!從愛因斯坦手中接過火炬,平定亂世的就是楊振寧以及他的楊-米爾斯理論了。
  • 楊振寧:當年我有幸和愛因斯坦聊了1.5小時,可惜沒獲得任何智慧
    後世不少物理學家都將其視為偶像,希望將來的成就能超過這位偉人。而我國當代的物理學泰鬥楊振寧也是其中一員,同時,他也是華人物理學家中最有資格談論,或是最接近愛因斯坦的一個。 也許有人會質疑楊振寧是否能和愛因斯坦平起平坐。兩人都拿過諾貝爾物理學獎,在榮譽上完全等同。不過,楊振寧在物理學上的最大貢獻,還不是獲得諾貝爾獎的宇稱不守衡定理。
  • 楊振寧:已6年沒去過美國 不敢離開協和醫院長時間
    4個側面依次刻上了他這一生在物理學領域的13項主要貢獻,其中最重要的有3項,分別是1954年與米爾斯合作的楊-米爾斯定律(或曰非阿貝爾規範場理論)、1956年與李政道合作的宇稱不守恆定律和1967年的楊-巴克斯特方程。 毋庸置疑,楊振寧是20世紀最重要的物理學家之一。但對於普通人來說,理解一位理論物理學家的貢獻也許實在太難了。
  • 楊振寧:科學研究的品味 | NSR訪談
    1954年,楊振寧和羅伯特·米爾斯(Robert Mills)共同提出楊-米爾斯規範場理論(Yang-Mills Gauge Theory)。建立在這一理論基礎上的物理學標準模型,成為了支撐粒子物理學大廈的基石。1956年,楊振寧與李政道共同提出弱相互作用中的宇稱不守恆定律,並以此獲得1957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此外,楊振寧還在粒子物理學、統計物理學、凝聚態物理學等多個領域做出了重要貢獻。
  • 楊振寧和當代數學
    楊振寧是20世紀偉大的理論物理學家之一,1957年以發現宇稱不守恆與李政道共獲諾貝爾物理學獎。但是,對數學家來說,楊振寧卻以楊–米爾斯(Yang-Mills)理論和楊–巴克斯特(Yang-Baxter)方程而著稱。可以說,楊振寧是繼愛因斯坦和狄拉克之後,對數學的發展有最大影響的20世紀物理學家。1991年,我訪問了楊振寧教授。本文根據該訪問及楊振寧教授已出版的論著寫成。
  • 非阿貝爾規範場的起源與爭執:關於泡利與楊振寧的軼事
    後來,我在某處讀到過,當泡利被問到為什麼當年沒有發表他關於非阿貝爾規範場理論的研究的時候,他回答道:「我已經設想了一個無質量且長久都未被發現的粒子了(指中微子),我有些怯於再設想出一個……」因為泡利對自己物理學研究的超高的要求,他擱置了發表非阿貝爾規範場理論(即後來的楊--米爾斯理論)的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