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年網絡還不普及的時候,中科院數學研究所每年收到的號稱證明了哥德巴赫猜想的信件能有幾麻袋之多,那些「證明」都是全國各地民科的傑作。那些民科大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知識水平很有限,有人曾評價那些人是要「騎著自行車上月球」。如今網絡普及了,在網絡上宣傳證明了哥德巴赫猜想的民科更是一抓一大把。
熱衷哥德巴赫猜想的民科之所以那麼多,與哥德巴赫猜想比較容易讀懂有關。哥德巴赫猜想的歐拉表述是「任何一個大於2的偶數都能寫成兩個質數之和的形式」,一般的初中生都能夠看懂這個表述。與此類似的是,費爾馬大定理也是很容易就能看懂,所以也有一群民科宣揚證明了費爾馬大定理。
也有一群民科宣稱打倒了愛因斯坦、推翻了相對論。相對論,尤其是狹義相對論並不是傳說中的「全世界只有三個人能懂」,中學物理教材中就有關於狹義相對論的介紹。要想看懂愛因斯坦的狹義相對論雖然至少需要高中畢業的水平,不過相對論實在是太有名了,有各式各樣的科普書籍面向不同層面的讀者,這些科普讀物不會給出完整的數學分析,有的只是介紹相對論世界中各種「神奇」的現象,就連面向幾歲兒童的相對論科普讀物也能找到很多。一些人看了幾篇科普相對論的小文,覺得相對論跳出了他自己淺顯的認識,便從初中層面、哲學角度去否定相對論。這樣的人,實際上也是在「騎著自行車上月球」。
而楊米爾斯方程,曲高和寡。別說面向大眾的科普讀物了,即使物理學專業,如果不是從事相關領域,也不一定能夠學到楊振寧的規範場理論。更何況,李群、偏微分、非線性這樣的概念就能掃除絕大部分的民科。見都沒見過,讓民科大神怎麼去反對呢?
原創作品,禁止侵權,侵權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