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振寧是上個世紀後半葉最偉大的物理學家之一,也可以說是當今在世的最偉大的科學家。可是對於他的偉大,很多人是不知道的。畢竟在絕大多數人所學過的物理教科書中看不到有哪一條物理規律是楊振寧發現的,所以當有人說楊振寧偉大時,總有一些人反駁說不知他做出了什麼。
中學階段所學的物理課程涉及到的只是300多年前的牛頓力學及一百年以前的電磁學、光學、熱學、原子物理學等,並且還是非常基礎的知識。即使學完了物理系本科階段的課程,也很少能看到一百年以內、八十年以內的理論。物理系本科階段學到的專業課程也基本是基礎內容,像麥克斯韋方程組在一百多年前就出現了;相對論誕生也超過了100年,量子力學的建立距今也差不多有一百年了。楊振寧的理論主要是在上個世紀五、六十年代完成的,他的理論沒有出現在物理系本科階段的教科書上並不讓人感到意外。
楊振寧的理論讓人覺得有些高深,舉個簡單的例子,他能夠在1957年拿諾貝爾物理學獎是因為發現了弱相互作用下宇稱不守恆。宇稱不守恆的發現距今已超過60年,可是有多少人知道宇稱不守恆是什麼意思?更何況還有很多人不知道弱相互作用是什麼。畢竟像宇稱、弱相互作用這樣的概念在中學階段並沒有介紹,能夠進入大學物理系學習的畢竟是少數。
不了解的人認識不到楊振寧的偉大,只有了解的人才能真正體會到楊振寧的偉大。楊振寧最偉大的貢獻是給出了楊-米爾斯場,在該理論的框架下愛因斯坦致力於要完成的統一幾種相互作用得到了部分實現,並且建立起的標準模型取得了巨大的成功。1994年,在楊-米爾斯理論發表50周年時,楊振寧獲得了鮑爾獎,授獎詞中稱讚楊振寧的工作排在了牛頓、麥克斯韋、愛因斯坦的工作之列。
統一幾種相互作用力、研究基本粒子,這可以說是最根本的物理學。這樣根本的研究能出現在中學階段、大學本科階段的物理教科書中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