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外交學院院長吳建民(右)與楊振寧交流。昨天,楊振寧在該校演講。本報記者宋蕾攝
9月13日,諾貝爾獎獲得者楊振寧在清華大學第六教學樓為大一新生講了一節普通物理的課程。楊振寧認為在清華教課應該不是太困難的事,他對在清華教課抱有很大的希望。
「要學物理,還要學微積分、英語」
當天上午,上課前,楊振寧先生面對來自清華物理系和基礎科學班大學一年級的130多張稚氣面孔,不時將十指尖合在一起,輕輕託住下巴,一如上個世紀50年代在普林斯頓高等研究院思考時的神態———82歲的他開始了為清華本科生講授普通物理的教學生涯。
「希望大家在這一學期裡不單單學習到物理,還要學到微積分,學到一些英語。」他在簡短的開場白中說。然後從秒、光速等最基礎的物理量開始,楊振寧一邊用清晰的英文講解,一邊在演示的幻燈上寫下定義、公式和推導過程。在另一個觀摩教室,很多來自教學一線的老師、旁聽的學生、甚至校外的師生也聞訊趕來,他們通過同步的影音實況錄像來聆聽楊先生的課程。
「聽不懂的同學課下要問明白」
在講到速度與加速度的關係時,為了讓同學們聽得更加明白,楊先生改成了中文講授、中英文注釋,他說:「假如有不懂的同學,必須在下課的時候找聽懂的同學把問題弄明白,對於基本概念的理解要變為直覺。」
清華大學物理系的一位退休老師在課後說,「我們的教學中存在忽視對最基本的定義和公式的講解的情況。楊先生的講授始終強調物理中最為基本的東西,強調數學和物理的關係,並且在教學中也講述了物理歷史發展上的一些關鍵事件,給了同學們在學習中更大的發揮空間。」
「對在清華教課抱有很大希望」
楊振寧先生說,「普通物理是基本課,在清華教課對我應該不是太困難的事情,我自己對這件事情抱有很大的希望。我想教了一學期之後,我可能要寫一篇通俗的文章,比較我在這裡和在紐約州立大學石溪分校教普通物理的經驗,這不止是這兩個學校的學生的不同,我想這是中西文化不同的一個非常好的例子,所以這件事情我是很願意做的。」
物理系系主任朱邦芬院士說,「我相信,楊先生為大一新生教課的行動對推動物理系乃至清華『名師上講堂』將有積極的促進作用。」(編輯:聞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