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振寧清華開講大一物理

2021-01-08 南方新聞網
 南方網訊 用中英文雙語講授,稱教一學期後再比較中西授課的不同

  北京外交學院院長吳建民(右)與楊振寧交流。昨天,楊振寧在該校演講。本報記者宋蕾攝

 

  9月13日,諾貝爾獎獲得者楊振寧在清華大學第六教學樓為大一新生講了一節普通物理的課程。楊振寧認為在清華教課應該不是太困難的事,他對在清華教課抱有很大的希望。

  「要學物理,還要學微積分、英語」

  當天上午,上課前,楊振寧先生面對來自清華物理系和基礎科學班大學一年級的130多張稚氣面孔,不時將十指尖合在一起,輕輕託住下巴,一如上個世紀50年代在普林斯頓高等研究院思考時的神態———82歲的他開始了為清華本科生講授普通物理的教學生涯。

  「希望大家在這一學期裡不單單學習到物理,還要學到微積分,學到一些英語。」他在簡短的開場白中說。然後從秒、光速等最基礎的物理量開始,楊振寧一邊用清晰的英文講解,一邊在演示的幻燈上寫下定義、公式和推導過程。在另一個觀摩教室,很多來自教學一線的老師、旁聽的學生、甚至校外的師生也聞訊趕來,他們通過同步的影音實況錄像來聆聽楊先生的課程。

  「聽不懂的同學課下要問明白」

  在講到速度與加速度的關係時,為了讓同學們聽得更加明白,楊先生改成了中文講授、中英文注釋,他說:「假如有不懂的同學,必須在下課的時候找聽懂的同學把問題弄明白,對於基本概念的理解要變為直覺。」

  清華大學物理系的一位退休老師在課後說,「我們的教學中存在忽視對最基本的定義和公式的講解的情況。楊先生的講授始終強調物理中最為基本的東西,強調數學和物理的關係,並且在教學中也講述了物理歷史發展上的一些關鍵事件,給了同學們在學習中更大的發揮空間。」

  「對在清華教課抱有很大希望」

  楊振寧先生說,「普通物理是基本課,在清華教課對我應該不是太困難的事情,我自己對這件事情抱有很大的希望。我想教了一學期之後,我可能要寫一篇通俗的文章,比較我在這裡和在紐約州立大學石溪分校教普通物理的經驗,這不止是這兩個學校的學生的不同,我想這是中西文化不同的一個非常好的例子,所以這件事情我是很願意做的。」

  物理系系主任朱邦芬院士說,「我相信,楊先生為大一新生教課的行動對推動物理系乃至清華『名師上講堂』將有積極的促進作用。」(編輯:聞山)

相關焦點

  • 楊振寧清華本科執教 為大一新生講基礎物理(圖)
    本報訊 「希望大家在這一學期裡不單單學習到物理,還要學到微積分,學到一些英語。」簡短的開場白後,曾經獲得諾貝爾物理獎的楊振寧面對130多位大一新生,開始了他為清華本科生講授普通物理的教學生涯。
  • 清華舉行基科班20年慶典 楊振寧三問「一流科學家培養」
    原標題:清華舉行基科班20年慶典 楊振寧三問「一流科學家培養」   清華大學物理系「基科班20年·學堂班10年慶典活動暨拔尖人才培養論壇」近日舉行。作為曾經的「授課老師」,96歲的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楊振寧出席慶典,並三問「一流科學家培養」的問題,希望引發更多人的思考。
  • 中國文化短波:楊振寧到東莞開講「物理的誘惑」
    (張慧慧 沈文劍)  楊振寧到東莞開講「物理的誘惑」   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東莞理工學院名譽院長楊振寧日前為東莞理工學院獲「楊振寧獎學金」的五個學生團隊頒獎,並開壇講授「物理的誘惑」。   楊振寧曾於一九九三年到過東莞理工學院。
  • 楊振寧在世界物理學家「英雄榜」中的地位有多高
    「1954年,楊先生和米爾斯寫出文章時,楊振寧-米爾斯規範場還不被承認是物理,而只是一個數學結構,是一個可能對物理有用的數學結構,但到1972年,這個非常簡單而又非常漂亮的數學結構被正式承認是物理的一個基本結構,並最後奠定了弱相互作用的基礎。」聶華桐說。物理教科書中一個通用的表述是說,各種物質之間的基本相互作用有四種:電磁作用、萬有引力、弱作用、強作用。
  • 楊振寧:我與翁帆是彼此「深入了解」才在一起的
    物理學家楊振寧,曾在37歲就登上諾貝爾獎臺,向世界證明了中國人了不起。之後幾十年楊振寧一直孜孜不倦的奮鬥在物理研究上。直到81歲回國,楊振寧馬不停蹄的各大學奔走講課,成立清華物理研究學會,為清華捐贈200萬美金的研究經費。17年來,楊振寧在科學研究的道路上為我國創造了不菲的價值。如今98歲的楊振寧是莘莘學子心裡的泰鬥。
  • 楊振寧的偉大幾人知?清華物理界的頂梁柱,娶的少妻也是清華博士
    一、物理全才,在世第一楊振寧先生,被美國物理學界最權威的機構評價為,繼愛因斯坦和費米之後,第三位物理學全才。這個評價,非常高,而且從這句話裡還有一個含義,那便是,他要比霍金偉大。愛因斯坦的相對論,狄拉克的量子力學,楊振寧先生的規範場,堪稱20世紀前沿物理學界的裡程碑。霍金的成就,在前沿物理學家中,並不算頂尖成果。而對於祖國,他更是問心無愧。一己之身,提高清華大學冷原子凝聚態的科研水平幾十年。
  • 漲知識|楊振寧在世界物理學家「英雄榜」中的地位有多高
    「1954年,楊先生和米爾斯寫出文章時,楊振寧-米爾斯規範場還不被承認是物理,而只是一個數學結構,是一個可能對物理有用的數學結構,但到1972年,這個非常簡單而又非常漂亮的數學結構被正式承認是物理的一個基本結構,並最後奠定了弱相互作用的基礎。」聶華桐說。
  • 院士集體發聲:你們都誤會楊振寧了
    楊振寧回到清華後所作出的貢獻至少包括:(1) 學術領導。他親手創辦了清華大學高等研究院,在物理學和其他相關研究領域中做出了非常好的研究工作。他擔任清華物理系的國際評估委員會成員和顧問,幫助清華物理系從根本上改變了面貌。2016 年9 月19 日,薛其坤獲得首屆未來科學大獎物質科學獎。
  • 大音若希 大愛無聲--楊振寧
    按:如果愛國分段位的話楊振寧是最高的!不同於絕大多數的人愛國立足本行業,楊振寧卻是跨界的!楊振寧的愛國情懷是華人楷模!國人對楊振寧娶少妻翁帆的事津津樂道,對其愛國情懷卻不甚了了。楊振寧於1957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最早的華人諾獎得主之一,比肩愛因斯坦、牛頓級別的物理學家,是目前在世物理學家裡地位最高的!
  • 中科院院士朱邦芬:回歸後楊振寧先生所做的五項貢獻
    培養中國傑出人才是楊振寧先生歸根以後最看重的一項使命,也是他花費時間和心血最多的。作為諾貝爾物理獎的大師和文理兼通、中西融匯的教育家,楊先生回歸後培養傑出人才是多方面、多層次和全局性的:包括本科生、博士研究生、博士後和年輕訪問學者的培養;包括基礎課的講授,講座,討論,本科生傑出人才培養模式的探索,中國和美國教育的比較;涉及清華高等研究院和物理系,清華全體學生,全國幾十所高校。
  • 為什麼說楊振寧先生牢牢地站在了現代物理的C位?
    拋開物理規律的玄幻和奇妙,普通人很喜歡給物理學家排名。今天我們不談論外國,就說說物理學中最出色的中國人-楊振寧先生。就像清華北大在中國的大學地位一樣,有他們在,誰敢說自己是第二?可怕的是第三名,華五高校爭先恐後的都想要佔據這一光榮的位次,並且誰也不服誰。
  • 楊振寧憶先生葉企孫:對清華有相當大影響,但為人低調不顯露
    他先後創辦清華大學物理系、理學院和北京大學磁學專門組,培養了包括錢學森、鄧稼先、楊振寧等在內的一大批著名科學家,被譽為「大師中的大師」。7月16日,清華大學物理系舉辦的葉企孫先生誕辰120周年紀念會上,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楊振寧回憶,在清華園初見葉企孫時,雖不相熟,但深感其為人低調。
  • 還原大師楊振寧真實的一面
    楊振寧創建了並主持了紐約大學石溪分校的理論物理研究所,1997年該研究所更名為楊振寧理論物理研究所。據說了解越多,越覺得楊振寧突破天際的厲害。他應該是最後一位在理論物理學界橫衝直撞的人了吧。2. .三.對清華的貢獻 現在楊在清華,清華物理系建系區區三十年,在楊的遠見卓識下,如今清華的物理科研水平是中國離世界頂尖大學水平最近的物理系。當年張守晟來找楊做粒子物理,楊勸其做凝聚態理論,張如今因理論預言拓撲絕緣體並被實驗證實,開創了一個嶄新的巨大的領域,並成為了諾貝爾獎的熱門獲選人。而楊當時不看好的粒子物理,這幾十年來,除了實驗緩慢地不斷驗證幾十年前的理論以外少有進展。
  • 楊振寧一年用了中國納稅人多少錢?
    原標題:楊振寧一年用了中國納稅人多少錢? 一些非主流媒體經常炒作一篇,即所謂的《清華學子怒批楊振寧》。 1,這篇文章說:「作者自稱代表清華學子,是中國青年報記者賀延光。」
  • 楊振寧為什麼反對中國建造高能加速器呢?
    1972年,在北京飯店舉行的「高能物理發展與展望」的會議上,主持會議的是楊振寧在西南聯大時的老師張文裕。 在碰撞之後就會可能會產生新的粒子,然後通過分析碰撞的結果,可以給目前的基礎物理的研究提出證據。
  • 國人只看到了楊振寧娶翁帆,看不到他的貢獻,雙標心理太病態
    楊振寧是20世紀最了不起的人,物理學界泰鬥。他35歲獲得了諾貝爾物理學獎,和李政道一起成為華人中的首次獲獎者,他在學術界的成就後人難望其項背,他被列為最偉大的物理學家之一,60多年以來,有7個諾獎得主,是因為研究楊振寧的理論而得獎;還有6個最高數學獎得主,也是因為研究楊振寧的方程而得獎。
  • #楊振寧自述
    1922年,楊振寧出生於安徽合肥三河鎮。後來他考入西南聯大,當時正值日本侵華,中國大地上烽火遍地山河破粹,那時候,他的理想是科學報國。1945年,楊振寧考取了庚子賠款獎學金,遠赴美國學習物理。對現實環境無能為力的他,只能留在美國繼續物理研究,但他的心裡卻始終抱著「我總得回中國去」的念頭。
  • 物理之神楊振寧:少小離家老大回
    但是,我們關注的卻不是他在物理上的貢獻,我們更多人關注的是:楊振寧在82歲時娶了他的28歲的學生翁帆;以及在新中國百廢待興之時,楊振寧並沒有選擇回國,而他的摯友鄧稼先卻毅然回到了祖國,並為中國的核事業奉獻出了自己的生命。
  • 清華大學「科學之美」講壇首場報告開講
    清華大學「科學之美」講壇首場報告開講清華新聞網12月13日電(記者 李晨暉 攝影 李派)12月13日下午,清華大學「科學之美」講壇首場報告在大禮堂開講。他提到,希望講壇能夠有利於提高清華理科社會影響力,營造清華理科不同學科交叉交流的氛圍,推進清華理科各學科師資隊伍建設。同時也希望講壇能使更多的社會公眾領略基礎科學的魅力,提升科學素質,享受科學精神。
  • 楊振寧被罵「滾出中國」:中國人,你真的不了解楊振寧
    楊振寧的「楊-米爾斯方程」是現代規範場理論的基礎,被公認為是20世紀下半葉最重要的物理理論,如果大一統理論得到應證,那麼楊振寧將被列為最偉大的物理學家之一。 正因為這一點,有一些中國人非常極端地吹捧楊振寧為史上前5,可以與愛因斯坦扳手腕了,這又是繼「賣國賊老漢奸,老少戀不要臉」的另一種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