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文化短波:楊振寧到東莞開講「物理的誘惑」

2020-12-04 中國新聞網

  中新社北京五月二十二日電 題:中國文化短波

  中國將有超半數博物館免費開放

  記者近日從國家文物局獲悉,年內將再免費開放三百二十五家博物館。由此,中國二千四百多個各類博物館將實現超過一半以上免費開放。

  中國自二00八年開始實行博物館免費開放試點。截至二00八年底,中國一千零七個博物館、紀念館陸續向社會免費開放,觀眾人數突破一點五億人次,比二00七年增長了一點七倍。有的博物館參觀人數甚至增長達十倍。考慮到文物安全及承載能力,文物建築及遺址類博物館仍暫不實行全部免費開放,但繼續對未成年人、老年人、現役軍人、殘疾人和低收入人群等實行減免門票等優惠政策。(應妮)

  江蘇南京建立中國首個第三代信息顯示技術研發中心

  致力於研究中國第三代信息顯示技術的TFT-OLED(薄膜電晶體-有機發光二極體)研發中心日前在南京建立,這是中國大陸首個TFT-OLED研發中心。

  南京郵電大學副校長黃維說,研發中心由南京瑞福達微電子技術有限公司、南京郵電大學的江蘇省有機電子與信息顯示重點實驗室、南京新創投資有限公司三方共同建設。目前,中心TFT面板產品已經進入市場,三年內,TFT製造設備將轉型生產AMOLED並產生第一條中試生產線。(朱曉穎 吳芸)

  浙江寧波人創造中國電影史上七個「第一」

  今年是浙江寧波籍的電影藝術家袁牧之誕辰一百周年,五月二十四日起,京甬兩地將舉行紀念活動。據統計,在中國電影百年歷史長河中,包括袁牧之先生在內有一百二十多位知名影人故鄉在寧波,寧波人也創造了中國電影史上七個「第一」。

  袁牧之是電影界罕見全才:演技精湛,在上世紀三十年代曾被譽為舞臺千面人;自編自導自演了中國第一部音樂喜劇片《都市風光》;曾出任人民電影第一任電影廠廠長、新中國第一位中央電影局局長。據寧波市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副局長鄒大鳴介紹,寧波人創造了中國電影史上有據可查的七個「第一」:如創辦中國第一家自主製片的影片公司——幻仙影片公司;拍攝和執導中國第一部短故事片《難夫難妻》等。(張慧慧 沈文劍)

  楊振寧到東莞開講「物理的誘惑」

  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東莞理工學院名譽院長楊振寧日前為東莞理工學院獲「楊振寧獎學金」的五個學生團隊頒獎,並開壇講授「物理的誘惑」。

  楊振寧曾於一九九三年到過東莞理工學院。楊振寧表示,東莞高速發展需要不同階層的人才,理工學院作為地方院校,就要為東莞不斷培養需要的人才。他還特地關切地詢問了中國散裂中子源項目在東莞的建設進度。(李映民)

  廣東梅州舉行客家山歌進校園創作演唱大賽

  「世紀廣場鬧洋洋,山歌新秀來登場。今晚舉行賽歌會,看誰才是山歌王。」客家山歌進校園創作演唱大賽日前舉行。梅州著名山歌大師湯明哲攜其弟子登臺獻藝。

  此次參加比賽的二十八名選手,是從一百多名初賽選手中脫穎而出,進入客家山歌進校園演唱決賽。參賽者除了來自梅州本地,還有來自清遠、惠州、普寧、東莞、湛江、肇慶等非客家方言區的山歌愛好者。據悉,客家山歌被稱為《詩經》遺風的天籟之音。自唐代始,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二00六年五月,經中國國務院批准,梅州客家山歌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楊草原 湯誼 管慶蓉)

  昆明舉辦「海峽兩岸孕育盛會」 增進交流

  一場被稱為「海峽兩岸的孕育盛會」的活動日前在昆明舉行,來自臺灣地區的醫學專家陳福民、楊再興等學者與雲南省多位生殖健康專家共同出席「二〇〇九海峽兩岸人口、生殖健康高峰論壇」,共同研討兩岸在人口和生殖健康方面的交流與合作。

  臺灣婦產科界泰鬥陳福民舉行了主題為《子宮頸癌疫苗的應用》的講座,與各位專家深入交流了女性不孕產生的原因和治療方法;被譽為「臺灣孕育之父」的楊再興作了題為《生殖醫學的應用及試管嬰兒》的講座。雲南的生殖醫學專家章曉梅等人也介紹了諸如「五環結合孕育療法」等雲南省生殖健康方面近年來的科研成果。(楊洋)

[page title= subtitle=]

  香港著名美術家蕭暉榮藝術展在珠海展出

  香港著名藝術家蕭暉榮的一批國畫作品和雕塑作品從十五日起在珠海古元美術館展出。

  此次藝術展是由中國美術家協會、西安美術學院、中共珠海市委宣傳部、珠海市古元美術館共同主辦的。該展覽共展出蕭暉榮國畫作品五十七件、雕塑作品八十三件。蕭暉榮對梅花情有獨鍾,從二十世紀八十年代開始,每年走遍江南梅山,探尋中國繪畫史上梅花的歷程,並研究歷代梅花詩詞,力圖全方位豐富其梅花作品的藝術和文學涵養。其銅雕頗具寫意特點,他把中國畫中寫意畫的理念和技巧融進雕塑中去。由於其擅長花卉山水畫,在雕塑上也選擇表現花卉山水。(鄧媛雯 楊蟬聰)

  東莞欲借雷射技術力量加快製造升級發展

  廣東東莞力爭在未來五年內,加快以電子信息產業為特色的現代製造業升級發展,力推雷射技術與製造業融合應用,其產生經濟效益增加值可望達千億元以上。

  作為製造業名城的東莞,目前擁有兩萬多家製造企業,前幾年有相當部分企業運用雷射進行技術升級,包括電子機械製造、雷射精細加工、重要機械零件製造中的雷射表面熱加工等,去年全市電子信息產業實現工業增加值五百二十三多億元,佔全市工業增長值百分之十七點六,佔全省電子信息產業增加值的百分之十八點六二。儘管如此,目前東莞電子信息製造企業多數是港臺的加工企業,科技含量不高,抓住金融危機推廣應用雷射技術改造粗放型企業,增加產品附加值,正當合時。(邱吉靈 葉建強)

  海峽兩岸百名花鳥畫名家共赴「網絡盛典」

  「首屆海峽兩岸四地花鳥畫名家網絡盛典邀請展」日前在福建寧德開幕。海峽兩岸一百多位花鳥畫藝術家的近千幅作品,將在福建寧德新聞網展示一年時間。

  此次網絡畫展由福建省美術家協會、福建省花鳥畫學會、中國新聞社福建分社等多家單位聯合主辦。主辦者稱,此次花鳥畫網絡盛典將成為海峽兩岸藝術家展現才華和交流的平臺,促進福建與臺港澳地區花鳥畫藝術的交流,共同繁榮中華文化。在十五日的開幕式現場,福建省畫院院長陳濟謀、福建省美術家協會常務副主席王來文、福建省花鳥畫學會副主席宋展生、福建省花鳥畫家協會常務理事吳建生等多位藝術家,還揮毫潑墨,共同作畫,創作十餘幅佳作。(徐釗)

  「中醫中藥中國行」雲南站本月底啟動

  雲南省衛生廳宣布,中國規模最大的中醫藥科普宣傳活動「中醫中藥中國行」雲南站將於本月二十八日在昆明啟動,隨後將在雲南全省十六個州市開展巡迴宣傳活動。

  「中醫中藥中國行」是由國家中醫藥管理局聯合中宣部等二十三個部委局聯合主辦的大型科普宣傳活動,從二00七年啟動,計劃三年完成,行程遍及全國各省、市、自治區,是迄今為止規格最高、規模最大、覆蓋面最廣、內容最豐富的一次大型中醫藥科普宣傳活動。雲南站活動將在昆明、玉溪、楚雄、麗江、普洱、昭通大理等十六個州市進行。此外,雲南省衛生廳將組織中醫藥進社區活動以及配合開展「中醫大篷車萬裡行」活動。(楊洋)

  暨南大學與香港嶺南大學籤訂合作協議

  記者近日從廣州暨南大學獲悉,該校將與香港嶺南大學合作,在香港舉辦副學士、高級文憑課程升讀本科課程,學生修完培養方案規定的課程及達到規定的學分績點,有望獲得暨南大學畢業證書和學士學位證書。

  近日,暨南大學與香港嶺南大學籤訂了「關於香港嶺南大學持續進修學院協助暨南大學在港辦學協議」。根據協議,經上報主管部門批准後,暨南大學將與香港嶺南大學舉辦會計學、金融學、旅遊管理、市場營銷四個學士學位課程。在全港招收副學士、高級文憑畢業生。採取全日制授課模式,在香港嶺南大學校區上課,學制二年。該課程今年將招收第一屆學生,九月份入學。(彭梅蕾)完

相關焦點

  • 楊振寧清華開講大一物理
    本報記者宋蕾攝   9月13日,諾貝爾獎獲得者楊振寧在清華大學第六教學樓為大一新生講了一節普通物理的課程。楊振寧認為在清華教課應該不是太困難的事,他對在清華教課抱有很大的希望。  「要學物理,還要學微積分、英語」  當天上午,上課前,楊振寧先生面對來自清華物理系和基礎科學班大學一年級的130多張稚氣面孔,不時將十指尖合在一起,輕輕託住下巴,一如上個世紀50年代在普林斯頓高等研究院思考時的神態———82歲的他開始了為清華本科生講授普通物理的教學生涯。
  • 楊振寧與李政道決裂原因,與他嘲笑的《易經》一樣,都是中國文化
    甚至在2004年時,楊振寧教授還公開批評過《易經》,認為這是糟粕,影響了中國社會的發展,也影響了中國人的思維審美,甚至影響了我國的語言發展。稱如果中華兒女能多把心思用在辯證理論上,而不是唯物思想中,中國的發展一定是日新月異的。這表明楊辰寧教授是從骨子裡看不起中國的很多傳承了幾千年的文化。
  • 楊振寧談放棄美國籍:雖不易但家國情懷更珍貴
    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中國科學院院士楊振寧擔任東莞理工學院名譽校長已24年。4月22日東莞理工學院建校25周年時,他第六次來到校園,為楊振寧科研樓奠基,與師生座談。  畢生在物理維度中鑽研,這位世界聞名的物理學家對抗著時間變遷和空間變換,但歲月還是在他身上留下印跡。近幾年來,楊振寧手邊多了一支拐杖,聽力也有所下降,佩戴的助聽器從6通道換成了32通道。
  • 如何評價楊振寧關於「高能物理已到末路」的言論?
    題目帶有一定的誤導作用,楊振寧的原意並不是說高能物理已經到了末路,而是說通過建造大型粒子對撞機來研究高能物理盛宴已過,這是兩個不同的概念。楊振寧本來就是主要研究高能物理的人,他怎麼敢說高能物理已經到了末路呢?
  • 莫言贊楊振寧是天才:假如有來生我要學物理
    京華時報記者 王儉 攝/視頻   昨日,一場「科學與文學的對話」在北京大學舉行,楊振寧、莫言兩位不同領域的諾貝爾獎獲得者相聚北大,與年輕人聊「科學與文學」「天才」「中國夢」等話題。在談到天才話題時,莫言稱研究物理學的楊振寧才稱得上天才,而文學的評定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看法,他笑言:「假如有來生,我要去學物理,研究天文學。」
  • 物理之神楊振寧:少小離家老大回
    但是,我們關注的卻不是他在物理上的貢獻,我們更多人關注的是:楊振寧在82歲時娶了他的28歲的學生翁帆;以及在新中國百廢待興之時,楊振寧並沒有選擇回國,而他的摯友鄧稼先卻毅然回到了祖國,並為中國的核事業奉獻出了自己的生命。
  • 中國文化短波:上海副市長透露世博會三大支柱
    中新社北京十月十日電 題:中國文化短波  民營藝術館「開進」北京飯店   船藝術館開館典禮近日在北京飯店萊福士舉行。據介紹,這個佔地六千平米的船藝術館是中國唯一一家依託北京飯店和萊福士酒店的民營藝術館。
  • 科學家是怎樣看待中國傳統文化的?楊振寧曾這樣談《易經》
    中國的大門也被歐洲列強輕易撬開,割地、賠款,恥辱與壓力令許多仁人志士求索中華民族的新出路,在文化領域便掀起了轟轟烈烈的五四運動,摒棄傳統文化而尊崇西方的民主與科學是新文化運動的主旨,六十年代的文化大革命更是讓傳統文化再無生存之地。
  • 楊振寧也是國家棟梁,看到這幾張圖你就知道其中原因(一)
    楊振寧,中國人,98歲,1922年10月1日生於安徽合肥,世界著名物理學家,1957年獲諾貝爾物理學獎。現居住北京清華大學。號稱可以比肩愛因斯坦的物理學家。他是中美關係鬆動後回中國探訪的第一位華裔科學家,積極推動中美文化交流和中美人民的互相了解,在促進中美兩國建交、中美人才交流和科技合作等方面作出了重大貢獻。還有其他貢獻小編這個層級不太清楚,也許這就是秘密吧,畢竟什麼事情都不能上檯面明說。
  • 楊振寧出席北師大物理文化節
    中青在線訊(通訊員 蘇琳 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 葉雨婷) 5月14日,北京師範大學第十三屆物理文化節開幕式暨名家講堂舉行中國科學院院士楊振寧在活動現場表示,「當今中國正漸漸走向世界的領袖地位,你們成長在這樣一個高速發展的國家中,這樣來之不易的機會,我希望你們每一個人都抓住。」    楊振寧院士以九十五歲高齡親臨現場,一入場便收穫了全場師生的熱烈掌聲。楊振寧與師生分享了自己一生中的三件幸事。第一件是求學西南聯大時的難忘經歷。
  • 楊振寧恢復中國國籍 網友們的評論亮了
    楊振寧恢復中國國籍了卻心願據南開大學新聞網報導,8月20日至22日,包括著名理論物理學家、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楊振寧等在內的30餘位中國科學院院士與數十位知名學者齊聚南開大學,參加由南開大學陳省身數學研究所舉辦的物理前沿會議,慶祝理論物理研究室成立30周年。
  • 為什麼說楊振寧先生牢牢地站在了現代物理的C位?
    拋開物理規律的玄幻和奇妙,普通人很喜歡給物理學家排名。今天我們不談論外國,就說說物理學中最出色的中國人-楊振寧先生。正因為該項發現,楊先生的物理地位直接排到了前20名。21世紀的物理學家中,楊先生一直和霍金這樣的物理學家對比,很明顯,楊振寧要比霍金成就大很多。
  • 楊振寧堅持反對中國建造高能加速器的歷史原因
    2016年9月4日,知名華裔物理學家楊振寧先生在《知識分子》發表文章,稱「中國今天不宜建造超大對撞機」,將這一科學界內部的討論擴大到公眾範圍,其中不乏對楊振寧的誤解。實際上,上個世紀70年代,楊振寧第二次回國期間與中國科學界座談交流,就激烈反對中國建造高能加速器,其背後的歷史原因究竟是什麼?
  • 楊振寧:中國文化沒能產生科學的原因,罪魁禍首是易經
    那楊振寧先生他是怎麼回答這個問題?當然中國至今還有很多人認為是科學。楊振寧是非常反對的 ! 楊振寧先生他說,他認為科學沒有在中國產生的原因就是易經。他把這個帳算到了易經的頭上,他認為如果找出第一元兇的話,第一兇手就是易經,沒有第二個能夠逃的過去,其他的也都有,但易經是最重要的。
  • 當今世界最偉大的中國物理學家,一個真實的楊振寧
    天才少年楊振寧 楊振寧自幼愛好讀書,才五六歲的時候,母親就教他認了幾千個漢字。 父親楊武之早年從芝加哥大學博士畢業回來,就開始教他物理、數學和英文。數學在現代物理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 江西吳有訓開創我國物理研究先河 錢三強、楊振寧等皆其學生
    近日,記者走訪江西省方志館,並多方查閱資料了解到,吳有訓,字正之,江西高安石溪吳村人。在芝加哥讀書時,就幫助導師——諾貝爾物理獎獲得者康普頓驗證康普頓效應,令物理學界信服。回國後,他在清華大學建立了首個近代物理學實驗室,開創了我國物理研究先河。他還曾先後任中國科學院近代物理研究所所長、中國科學院副院長等職務,參與制定十二年科學研究遠景計劃,在文化大革命時,他受到周總理的嚴令保護而免遭迫害。
  • 楊振寧被罵「滾出中國」,是這個時代最大的悲哀
    然而真正研究和了解博物理學界之後,我們會知道,如果說霍金是一個物理學家的話,楊振寧是真正的物理研究學者,一個真正的科學巨匠。時代讓兩個人最後走了兩條截然不同的路,鄧稼先留在了中國,致力於新中國氫彈和原子彈的研究。楊振寧最後轉了美國國籍,成為了美國科學院院士,這也就是很多人後來罵他的原因。其實楊振寧當時所學的物理理論在新中國的建設中根本起不到什麼作用,他留在美國反而能打開中國科學家與世界交流的門戶。
  • 國學終生傳播者李易:德林堂《易經智慧》國學大講堂開講了
    2020年5月20日19:30,中共黨員,國學終生傳播者李易老師主講德林堂《易經智慧》國學大講堂在東莞南城藝展98德林堂素食館舉行,現場來自廣州、深圳、惠州、東莞等聽課的企業家學員50餘人。德林堂素食館以中國的傳統文化為底蘊的主題性館子,極具代表性,德林堂蘊含人文素養、書畫教育、藝術培訓、香道茶道、素食養生等為一體的生活文藝沙龍。
  • 楊振寧、何祚庥回應:李政道楊振寧獲諾獎的相關情況
    最近收到楊振寧先生來信,對文中個別表述及標題提出意見,並提供了當年中國物理學家的祝賀電文(及他的回覆),以及何祚庥先生的一封表達相關意見的信文。徵得楊、何兩位先生同意,《科學文化評論》將上述材料公布於眾,以期讀者對當年國內對楊、李獲獎的態度有一個全面客觀的認識。
  • 中國的鄧稼先,世界的楊振寧
    鄧稼先與楊振寧,一位是中國原子彈之父 「兩彈元勳」,一位是諾貝爾獎得主,被世界公認為還在世的最偉大的物理學家,他們是安徽老鄉,是鄰居,是同學,是一起長大的密友,他們就讀的都是西南聯大,赴美留學主攻的方向同是理論物理。1950年,兩人的人生軌跡岔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