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振寧出席北師大物理文化節

2020-11-26 中國青年報

 

    中青在線訊(通訊員 蘇琳 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 葉雨婷) 5月14日,北京師範大學第十三屆物理文化節開幕式暨名家講堂舉行。中國科學院院士楊振寧在活動現場表示,「當今中國正漸漸走向世界的領袖地位,你們成長在這樣一個高速發展的國家中,這樣來之不易的機會,我希望你們每一個人都抓住。」

    楊振寧院士以九十五歲高齡親臨現場,一入場便收穫了全場師生的熱烈掌聲。楊振寧與師生分享了自己一生中的三件幸事。第一件是求學西南聯大時的難忘經歷。在這裡,兩位導師將他引到了正確的研究道路上,七年的聯大時光為他終身的學習打下了堅實基礎。處在民族危亡、物質生活極度匱乏的特殊歷史時期,救亡圖存、刻苦讀書的責任和使命一刻也不敢忘記。

    楊振寧說,第二件是進入當時世界上最好的物理系——芝加哥大學物理系求學。在這裡,二十世紀最一流的物理學大師教會他在紮實的基礎上往什麼方向、用什麼方法去做研究。第三件發生在1946年,當時國際上發現了奇異粒子,楊振寧有幸趕上了高能物理這一全新領域的萌芽和成長期。

    回想當年求學條件之艱苦,教學條件之簡陋,楊振寧對祖國幾十年來的高速發展無限感慨。在為師生寫下寄語時,他留下了意味深長的五個字:「要抓住機會。」

    據悉,本次物理文化節將持續近一個月,為全校師生呈現物愛之集、BNUPT北師大物理學術競賽、名家講壇、實驗一條街等一系列精彩紛呈的活動。

相關焦點

  • 楊振寧攜妻出席中大活動 炮轟國內傳記文學蹩腳
    楊振寧攜妻出席中大活動 炮轟國內傳記文學蹩腳 「國內的傳記文學寫得太幼稚,不忍卒讀,無中生有,該有的沒有!」昨日上午,著名物理學家、諾貝爾獎得主楊振寧攜妻子翁帆,出席在中山大學舉行的「芙蘭」物理節暨粵港大學生科技文化交流活動,他在演講時批評國內的傳記文學作品寫作水平太低。「太不負責任了,蹩腳到沒法再蹩腳!」楊振寧的演講從對中國傳記文學的批評開始。他說,曾看過一本《華羅庚傳》,「不忍卒讀」,「無中生有,該有的沒有」,但這樣的書居然還獲過獎!
  • 物理之神楊振寧:少小離家老大回
    但是,我們關注的卻不是他在物理上的貢獻,我們更多人關注的是:楊振寧在82歲時娶了他的28歲的學生翁帆;以及在新中國百廢待興之時,楊振寧並沒有選擇回國,而他的摯友鄧稼先卻毅然回到了祖國,並為中國的核事業奉獻出了自己的生命。
  • 楊振寧清華開講大一物理
    本報記者宋蕾攝   9月13日,諾貝爾獎獲得者楊振寧在清華大學第六教學樓為大一新生講了一節普通物理的課程。楊振寧認為在清華教課應該不是太困難的事,他對在清華教課抱有很大的希望。  「要學物理,還要學微積分、英語」  當天上午,上課前,楊振寧先生面對來自清華物理系和基礎科學班大學一年級的130多張稚氣面孔,不時將十指尖合在一起,輕輕託住下巴,一如上個世紀50年代在普林斯頓高等研究院思考時的神態———82歲的他開始了為清華本科生講授普通物理的教學生涯。
  • 實驗物理是楊振寧的弱項,他決定另闢蹊徑,最後獲得了成功
    楊振寧此時已經確定了博士論文的方向,他希望選擇實驗物理的課題,最終能獲得博士文憑,因為他覺得學成後他必將回國,而只有實驗物理,才可以為國家的發展作出更大的奉獻。於是,恩裡克·費米將楊振寧推薦到了阿里森實驗室,讓他開始了自己的實驗物理之路。
  • 優秀獎學 共育英才 北師大優炫物理獎學金頒發儀式舉行
    12月17日,2019年度北京師範大學優炫物理獎勵基金獎學金頒發儀式在京師學堂京師廳圓滿舉行。塗展春介紹了優炫物理獎勵基金情況。從2018年起,梁繼良先生連續兩年為物理學系在讀本科生中家庭經濟困難、品學兼優的中國籍學生發放獎學金。這既表達了梁繼良先生對優秀學生的殷切期望,也體現梁繼良先生回報母校培育的切實行動。隨後,梁繼良先生宣布2019年度優炫物理獎學金獲得者名單。由陳光巨副會長、梁繼良先生為獲得獎學金的優秀學生頒獎併合影。獲獎學生代表嶽鑫發言。
  • 正軍級少將給楊振寧賀壽 曾讓神舟五號安全回家
    原標題:正軍級少將給楊振寧賀壽 曾讓神舟五號安全回家  近日,在南開大學陳省身數學研究所舉辦的物理前沿會議上,30餘位中科院院士慶祝楊振寧先生95歲華誕,歡迎楊振寧先生恢復中國國籍,轉為中科院資深院士。  看法新聞記者注意到,出席座談會的院士中,包括一位正軍級的院士——鄧小剛少將。上個月,他剛履新國防科技大學校長職務。
  • 外爾與楊振寧——物理的真與數學的美
    將這個概念用到物理上,即物理理論中的某種內在對稱,可以被描述為規範理論中的「規範不變」。 但是,根據經典電磁理論,只有電場和磁場才與物理效應有關,電磁勢與物理效應不是一一對應的,它具有一定冗餘性,就像「絕對電壓」很高的值並不能電死鳥兒一樣,電磁勢的值不完全等效於物理作用。
  • 在大學物理教科書上怎麼找不到楊振寧的理論?
    楊振寧是上個世紀後半葉最偉大的物理學家之一,也可以說是當今在世的最偉大的科學家。可是對於他的偉大,很多人是不知道的。畢竟在絕大多數人所學過的物理教科書中看不到有哪一條物理規律是楊振寧發現的,所以當有人說楊振寧偉大時,總有一些人反駁說不知他做出了什麼。
  • 張首晟談楊振寧:他勸我學凝聚態物理
    to a web browser that supports HTML5 video 張首晟談楊振寧
  • 楊振寧為什麼說高能物理的研究方向錯了?太費錢?
    楊振寧為什麼說高能物理的研究方向錯了? 自始至終,楊振寧都不建議我們將研究的重點放在高能物理這個方向,即便這麼多年的時間過去了,楊振寧這位偉大的物理學家也沒有改變自己的意見。數百億美元的資金不如用在其他研究領域,尤其是那些可能是未來發展方向的領域。
  • 簡併量子氣體前沿國際學術會議舉行 楊振寧等出席
    [科學時報 王丹紅報導]10月20日,為期5天的簡併量子氣體前沿國際學術會議在北京清華科技園區舉行,包括4位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楊振寧、沃爾夫岡·克特勒、威廉·菲利普斯和埃裡克·阿林·康奈爾在內,40多位簡併量子氣體領域的專家應邀在大會報告最新研究成果
  • 如何評價楊振寧關於「高能物理已到末路」的言論?
    題目帶有一定的誤導作用,楊振寧的原意並不是說高能物理已經到了末路,而是說通過建造大型粒子對撞機來研究高能物理盛宴已過,這是兩個不同的概念。楊振寧本來就是主要研究高能物理的人,他怎麼敢說高能物理已經到了末路呢?
  • 楊振寧給高能物理的困境留了個面子 郭曉明
    丘成桐支持中國建築大型對撞機,而楊振寧則反對。如果我們不深究大型對撞機究竟解決什麼問題,而只就資質和學術權威而論,當然是聽楊振寧的,因為楊振寧是高能物理規範場理論的創建人,而丘成桐是數學家。當然,對於耗費巨大的這樣一個項目,需要從國家戰略高度來推敲,究竟於國家、人民有用無用,這也是雙方爭論的焦點之一。
  • 李政道與楊振寧恩怨始末
    1953年楊振寧和米爾斯合作,提出了非常有名的楊米爾斯規範場方程。但李政道看出了其中的缺陷,其出發點是站不穩的。恰逢楊振寧到哥倫比亞大學探望李政道,李政道跟楊振寧談了自己的看法,二人經過激烈爭辯,楊振寧被說服。
  • 楊振寧講(經典)數學笑話兼論數學和物理的關係
    不過, 楊振寧先生說「我相信會有許多數學家支持我, 因為數學畢竟要讓更多的人來欣賞, 才會產生更大的效果」。我想, 楊振寧是當代物理學家中特別偏愛數學, 而且大量運用數學的少數物理學者之一。如果連他也對某些數學著作的表達方式嘖有煩言, 遑論其它的物理學家? 更不要說生物學家、經濟學家、一般的社會科學家和讀者了。
  • 中國文化短波:楊振寧到東莞開講「物理的誘惑」
    (張慧慧 沈文劍)  楊振寧到東莞開講「物理的誘惑」   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東莞理工學院名譽院長楊振寧日前為東莞理工學院獲「楊振寧獎學金」的五個學生團隊頒獎,並開壇講授「物理的誘惑」。   楊振寧曾於一九九三年到過東莞理工學院。
  • 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成果有哪些?與楊振寧相比如何?
    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成立到現在,有什麼研究成果嗎?他們的水平能比得過楊振寧嗎?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IHEP),全球八大高能物理研究所之一!前身是中國科學院近代物理研究所,1973年2月,在周恩來總理的指示下在原子能研究所一部基礎上組建了高能所!是我國從事進加速器物理與技術與高能物理研究、開發及應用的綜合性科研基地!
  • 為什麼說楊振寧先生牢牢地站在了現代物理的C位?
    拋開物理規律的玄幻和奇妙,普通人很喜歡給物理學家排名。今天我們不談論外國,就說說物理學中最出色的中國人-楊振寧先生。楊先生排名靠前的依據回到主題,楊振寧憑什麼佔據現代物理的C位?楊振寧先生因為和李政道共同發現宇稱不守恆而獲得1957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然後楊先生的最高成就卻遠遠不止如此。規範場理論橫空出世,被稱為20世紀物理學界最偉大的理論之一。
  • 靖江市首屆嶽飛文化節開幕
    人民網北京3月16日電 3月13日,靖江市首屆嶽飛文化節在馬橋鎮白衣堂嶽家軍主題園開幕,大型人文紀錄片《嶽飛》在現場舉行開機儀式,開幕式上靖江嶽飛文化研究會、嶽飛文化主題圖書館揭牌成立。人民日報文化傳媒有限公司董事長餘繼軍,嶽飛後裔傑出代表:嶽宣義、嶽惠來、嶽久成,靖江市領導趙葉、尤紅、趙國慶、範敏、沈南松、史驥濤、季士發、邵春寧、龐餘亮等出席開幕活動。靖江市委書記趙葉在致辭中代表市委市政府歡迎各位來賓和嶽氏宗親。他在講話中提到,嶽飛精忠報國的精神,薪火相傳。幾百年來,靖江人民一直深愛著嶽飛,一直銘記著嶽飛,嶽飛一直活在靖江人民的精神世界當中。
  • 外爾與楊振寧——物理的真與數學的美 | 量子群英會
    但是,根據經典電磁理論,只有電場和磁場才與物理效應有關,電磁勢與物理效應不是一一對應的,它具有一定冗餘性,就像「絕對電壓」很高的值並不能電死鳥兒一樣,電磁勢的值不完全等效於物理作用。這個問題最後被楊振寧(Chen-Ning Yang,1922-)和米爾斯(Robert Laurence Mills,1927-1999)首先突破。因此,之後便將非阿貝爾規範場稱為楊-米爾斯場(Yang-Mills field)。  1949年春天,楊振寧前往普林斯頓高等研究院作研究。同一年,外爾退休離開了普林斯頓,楊振寧搬進了外爾的舊居,並成為高等研究院的永久成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