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併量子氣體前沿國際學術會議舉行 楊振寧等出席

2021-01-15 科學網

 

[科學時報 王丹紅報導]10月20日,為期5天的簡併量子氣體前沿國際學術會議在北京清華科技園區舉行,包括4位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楊振寧、沃爾夫岡·克特勒、威廉·菲利普斯和埃裡克·阿林·康奈爾在內,40多位簡併量子氣體領域的專家應邀在大會報告最新研究成果,討論強相互作用的不平常性質。來自世界各地的200多位物理學家和研究生參加了會議。

 

簡併量子氣體是現代物理學的一個前沿研究領域和熱門課題,其研究玻色—愛因斯坦凝聚體的物理性質。玻色—愛因斯坦凝聚是描寫玻色子的量子態統計分布的理論。20世紀20年代,印度物理學家玻色推導出關於光子的重要理論。他將這個結果送給愛因斯坦,愛因斯坦將這個理論推廣,預測到如果將一些特殊的原子氣體冷卻到極低溫狀態,那麼所有的原子將會突然聚集到最低能量態,即一種全新的相態「完全量子簡併」態,這就是玻色—愛因斯坦凝聚。

 

20世紀80年代中期,物理學家朱棣文、克洛德·科昂-塔努吉和威廉·菲利普斯,利用雷射技術發展了超冷原子的技術,開拓了超低溫物理研究的嶄新領域,他們因此分享了1997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運用這項技術,1995年,物理學家埃裡克·康奈爾、卡爾·威曼和沃爾夫岡·克特勒,相繼在實驗室成功製備出世界上第一批「玻色—愛因斯坦凝聚態」,證實了玻色和愛因斯坦的理論,3個人分享了2001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

 

20多年來,隨著原子冷卻和捕陷技術日臻成熟,包括中國科學家在內的世界各國物理學家紛紛開展了各種玻色—愛因斯坦凝聚體的製備和性質研究,並擴展到製備和研究費米簡併量子氣體,使超冷原子簡併量子氣體的研究成為現代物理學的一個前沿領域。比如,2003年11月,物理學家魯道爾夫·格裡姆、德波拉·金和凱特勒製造了第一個分子構成的玻色—愛因斯坦凝聚。

 

在本次會議上,沃爾夫岡·克特勒作了題為《費米子強相互作用研究》的報告。他說:「我們非常高興地看到,50年多年前,楊振寧、李政道和黃克孫對玻色—愛因斯坦凝聚有關參數進行了修正,最近,他們預言的理論結果已經被分子玻色—愛因斯坦凝聚實驗所證實。」此外,楊振寧和楊振平在20世紀60年代提出的一維玻色氣體熱力學理論,最近也被原子晶片中的玻色氣體實驗證實。

 

本次會議由清華大學高等研究中心和物理系聯合舉辦。清華高等研究中心師生從1997年開始從事玻色—愛因斯坦凝聚方面的理論研究,取得了創新性成果。中心負責人表示,這些會議讓領域中最活躍、最有成就的國內外研究人員聚集中國,希望藉此促進我國在這一領域的研究工作迅速趕上世界先進水平。

 

《科學時報》 (2008-10-21 A1要聞)

相關焦點

  • 簡併量子氣體前沿國際學術會議舉行
    本報北京10月20日訊(記者王丹紅)今天,為期5天的簡併量子氣體前沿國際學術會議在北京清華科技園區舉行,包括4位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楊振寧、沃爾夫岡·克特勒、威廉·菲利普斯和埃裡克·阿林·康奈爾在內,40多位簡併量子氣體領域的專家應邀在大會報告最新研究成果,討論強相互作用的不平常性質
  • 大咖雲集 李政道研究所物理新興前沿國際學術研討會上海交大舉行
    10月31日至11月2日,李政道研究所物理新興前沿國際學術研討會在交大閔行校區舉行,國內外的頂尖科學家們圍繞科學前沿問題碰撞智慧火花。上海交通大學校長、中國工程院院士、李政道研究所理事會理事長林忠欽今天上午在致辭中提到,近年來上海交通大學重點建設了物理與天文學等基礎學科,取得了一批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前沿成果,實現了學校相關學科的跨越式發展。
  • 光學前沿——第十一屆國際信息光學與光子學學術會議(CIOP 2019)在...
    西工大新聞網8月16日電(姜碧強)8月7-9日,光學前沿——第十一屆國際信息光學與光子學學術會議(CIOP 2019)在西安召開。本屆會議由中國雷射雜誌社與西北工業大學聯合主辦,國際光學工程學會(SPIE)技術協辦。
  • 量子光學國家重點實驗室舉行學術委員會會議
    量子光學與光量子器件國家重點實驗室學術委員會會議日前在太原召開,中科院半導體所李樹深等9位院士及相關專家出席會議。  量子光學與光量子器件國家重點實驗室,是在山西大學量子光學教育部重點實驗室的基礎上,通過國家科技部基礎研究司2001年8月組織的專家論證,經國家科技部批准於2001年10月開始建設。
  • 北京量子院2020年量子物理與量子信息科學前沿論壇成功舉辦
    12月9日上午,北京量子信息科學研究院(以下簡稱「北京量子院」)主辦的2020年量子物理與量子信息科學前沿論壇在線舉行。來自中美英德等7個國家大學和研究機構的11位頂尖專家學者出席論壇,圍繞「新奇量子物態研究的最新進展」主題進行了深入探討。
  • 中國物理學會秋季學術會議在南開大學舉行
    本報訊 9月17日,中國物理學會2010年秋季學術會議在南開大學舉行。此次會議由中國物理學會主辦,南開大學、天津市物理學會承辦,物理學界1500餘名專家、學者共襄盛會。
  • 李政道研究所召開2018年度國際學術諮詢委員會會議
    10月18-19日,李政道研究所2018年度國際學術諮詢委員會會議在上海交通大學閔行校區舉行。此次會議旨在加強李政道研究所與國際一流高校和科研機構的交流與合作,借鑑全球優秀研究所和大學的先進經驗,為李政道研究所提供學術評估和戰略性諮詢,支持李政道研究所的建設與發展。
  • 「2016理論與高性能計算化學國際會議」舉行
    「2016理論與高性能計算化學國際會議」舉行 2016-10-21 計算機網絡信息中心 【字體本次會議由著名專業學術雜誌Journal of Physical Chemistry,JPC資深副主編、著名計算化學家——美國維吉尼亞理工大學教授Daniel Crawford擔任大會主席,來自美國、德國、義大利、丹麥、挪威、澳大利亞、中國臺灣等國家和地區的近六十家科研機構、大學、獨立研究所的計算化學科學家、研究學者共計約130人出席了會議。
  • 辛幾何與物理國際會議南開舉行
    南開新聞網訊(記者 張軼帆 攝影 田義梅)5月17日至21日,為期5天的辛幾何與物理國際會議在南開大學省身樓舉行。本次會議的主題是辛幾何與物理及其相關問題,會議內容涉及超對稱、拓撲場論、閉弦、開弦以及它們的數學對應——Gromov-Witten理論、Floer上同調、Lagrange相交理論、起點與鏡像對稱等理論。
  • 正軍級少將給楊振寧賀壽 曾讓神舟五號安全回家
    原標題:正軍級少將給楊振寧賀壽 曾讓神舟五號安全回家  近日,在南開大學陳省身數學研究所舉辦的物理前沿會議上,30餘位中科院院士慶祝楊振寧先生95歲華誕,歡迎楊振寧先生恢復中國國籍,轉為中科院資深院士。  看法新聞記者注意到,出席座談會的院士中,包括一位正軍級的院士——鄧小剛少將。上個月,他剛履新國防科技大學校長職務。
  • 「2019自然學術會議—金屬-有機框架材料的物理性質」南開舉行
    南開新聞網訊(記者 馬超 通訊員 王菲 攝影 吳軍輝)11月19日,「2019自然學術會議—金屬-有機框架材料的物理性質」開幕式在南開大學津南校區西樓報告廳舉行。副校長王磊,大會組委會主席、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負責人,Nature出版集團代表、《通訊化學》主編維多利亞·理察博士出席開幕式並致辭。
  • 中紅外光電子學材料與器件國際會議首次在中國召開
    9月6日至8日,由中科院上海微系統與信息技術研究所和信息功能材料國家重點實驗室主辦的第十屆中紅外光電子學:材料與器件國際會議(The 10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Mid-Infrared Optoelectronics:Materials and Devices)在上海舉行。
  • 第七屆國際薄膜電晶體計算機輔助設計會議舉行
    本次會議由微電子所主辦,清華大學和上海交通大學協辦,國際電氣和電子工程師協會(IEEE)和IEEE電子器件學會(EDS)提供技術指導,議題涵蓋了從物理機制、模型到電路設計與應用的TFT最新研究成果,是TFT領域唯一得到IEEE技術支持的頂級國際學術會議。
  • 「匯聚、碰撞、變革」2020中國顯示學術會議在廣州舉行
    2020中國顯示學術會議在廣州舉行南方網訊(記者/柯丹潔 通訊員/曾曉峰)9月18-20日,「2020中國顯示學術會議」在廣州召開。工信部電子信息司副司長董小平,華南理工大學副校長朱敏教授,中國科學院院士曹鏞、歐陽鍾燦、劉雲圻、王立軍,中國光學光電子行業協會秘書長王琳,中國光學光電子行業協會液晶分會常務副理事長梁新清,深圳市平板顯示行業協會首席顧問孫政民,南京平板顯示行業協會副會長薛文進,以及產業鏈企業代表共同出席會議開幕式。
  • 科學網—只投稿不用出席的國際學術會議算什麼
    而對於上述這種類型的所謂國際學術會議,我還沒聽說過誰投稿被拒的。 不必赴會,那還辦會幹什麼?直接通過期刊論文進行交流不就得了嘛。親身參會(一個像樣的會,而不是「旅遊為主、開會為輔」的會)的收穫,是閱讀期刊論文所代替不了的。我曾經寫過一篇博文《我第一次參加國際會議的經歷》,談了自己的體會。 對於這類「偽」國際學術會議,真的應該抵制。
  • 國際計量學術盛會"從實物到量子—原子時誕生50周年"報告會舉行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北京8月31日訊  由中國計量科學研究院主辦的「從實物到量子——原子時誕生50周年」學術報告會在北京國家會議中心舉行。  會議邀請了國際計量局榮譽局長泰瑞·奎恩博士(Terry Quinn),國際計量委員會副主席、國際單位制諮詢委員會主席、德國聯邦物理技術研究院院長烏爾裡奇博士(Joachim Ullrich),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常務副校長潘建偉院士(Pan Jianwei),國際計量局局長馬丁·密爾頓博士(Martin Milton),國際計量委員會副主席、國際化學和生物計量諮詢委員會主席
  • 第十五屆全國MOCVD學術會議 MOCVD與智能光電開幕式在井岡山舉行
    第十五屆全國MOCVD學術會議 MOCVD與智能光電開幕式在井岡山舉行   2018年8月22日上午,第十五屆全國mocvd學術會議mocvd與智能光電開幕式在井岡山舉行。
  • 2020中國顯示學術會議在廣州舉行—新聞—科學網
    曾曉峰/供圖 由中國光學光電子行業協會液晶分會、中國物理學會液晶分會主辦,華南理工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發光材料與器件國家重點實驗室承辦的2020中國顯示學術會議於 9月18日至20日在廣州召開,吸引了超過450位國內外顯示領域著名專家、學者、青年才俊參加。
  • 第12屆亞洲原子與分子物理國際會議(AISAMP12)成功舉行
    【消息來源 原子與分子物理研究所】9月5日至10日,由吉林大學原子與分子物理研究所主辦的第12屆亞洲原子與分子物理國際會議(AISAMP12)在長春召開。參加本次會議的有來自日本、韓國、印度、澳大利亞、美國和臺灣地區等32名學者以及來自國內高校、研究單位的94名學者。
  • 清華大學學術委員會2018年度全體會議舉行
    清華大學學術委員會2018年度全體會議舉行清華新聞網1月21日電(攝影 李派)1月18日上午,清華大學學術委員會2018年度全體會議在藝術博物館報告廳召開。校長邱勇出席會議。副校長、校學術委員會副主任薛其坤主持會議。學術委員會近30位委員出席會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