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中國顯示學術會議在廣州舉行—新聞—科學網

2020-12-08 科學網

2020中國顯示學術會議現場 曾曉峰/供圖

由中國光學光電子行業協會液晶分會、中國物理學會液晶分會主辦,華南理工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發光材料與器件國家重點實驗室承辦的2020中國顯示學術會議於 9月18日至20日在廣州召開,吸引了超過450位國內外顯示領域著名專家、學者、青年才俊參加。

工信部電子信息司副司長董小平,華南理工大學副校長朱敏,中國科學院院士曹鏞、歐陽鍾燦、劉雲圻、王立軍,中國光學光電子行業協會秘書長王琳,中國光學光電子行業協會液晶分會常務副理事長梁新清,以及產業鏈企業代表共同出席會議開幕式。

大咖雲集,共議顯示技術發展前景

本次會議旨在交流前瞻性的顯示新技術及發展趨勢,探討新形勢下中國新型顯示的健康發展之路。

19日上午,歐陽鍾燦院士、浙江大學教授彭笑剛、東南大學常務副校長王保平、京東方集團副總裁兼首席技術官董學分別作了大會報告。報告人各自從國內顯示產業與技術、量子點顯示、健康顯示等方面,介紹了顯示行業的發展現狀、亮點和發展瓶頸。

19日下午及20日早上,華星光電集團研發總經理趙斌、王立軍院士、天馬微電子集團首席技術官彭冠臻、劉雲圻院士分別作了大會報告。報告人分別從MLED背光8K星曜技術、雷射顯示與半導體微顯示、OLED中小尺寸的變革與挑戰、本徵柔性顯示材料與器件等方面出發,介紹了顯示技術的前沿熱點。

大會報告精彩紛呈,向與會者詳細闡述了顯示技術各領域的前沿發展,極大地擴展了與會者對顯示技術行業的認知邊界。

校企攜手,聚焦顯示熱點難點

20日,來自華南理工大學、北京大學、復旦大學、中山大學、廣東省科學院等43所高校和研究院所的參會代表,以及來自於京東方、TCL工業研究院、維信諾、默克等16家企業的參會代表圍繞OLED及印刷顯示、液晶顯示、量子點及柔性顯示、Micro-LED及其他顯示、AMD及其他技術五大議題展開主題報告。

在圓桌訪談環節中,華南理工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院長彭俊彪作為主持人,訪談了京東方副總裁邵喜斌、維信諾品牌中心總經理楊淑娟、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教授王瓊華、南京工業大學教授王建浦、福州大學教授郭太良及南方科技大學教授劉召軍等嘉賓。

「OLED相比LCD顯示有哪些突出優點?這些突出優點是否能夠保證OLED在將來的發展中勝出?」「3D顯示發展前景、產業潛力如何?」「Micro-OLED發展得怎麼樣?」「我國的工藝製造裝備長期依賴國外,如何解決這一問題?」……場上嘉賓從各自的研究或實踐角度闡述了對這些熱點問題的看法並熱烈討論,引發了場下聽眾的思考。

據了解,會議期間,參加本次會議的各級政府部門負責人、協會組織代表、國內外權威專家、科研機構和高校師生、媒體代表,就AMOLED、VR高清顯示技術、量子點技術、觸控屏技術、3D顯示技術、新型顯示材料等當前顯示行業的熱點議題展開了熱烈而深刻的交流討論。

 

版權聲明:凡本網註明「來源:中國科學報、科學網、科學新聞雜誌」的所有作品,網站轉載,請在正文上方註明來源和作者,且不得對內容作實質性改動;微信公眾號、頭條號等新媒體平臺,轉載請聯繫授權。郵箱:shouquan@stimes.cn。

相關焦點

  • 「匯聚、碰撞、變革」2020中國顯示學術會議在廣州舉行
    2020中國顯示學術會議在廣州舉行南方網訊(記者/柯丹潔 通訊員/曾曉峰)9月18-20日,「2020中國顯示學術會議」在廣州召開。會議由中國光學光電子行業協會液晶分會和中國物理學會液晶分會聯合主辦,華南理工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和發光材料與器件國家重點實驗室承辦。本次會議旨在交流前瞻性的顯示新技術及發展趨勢,探討在新形勢下中國新型顯示的健康發展之路,吸引了超過450位國內外顯示領域著名專家、學者、青年才俊參加。
  • 海洋生態與生物資源開發利用學術研討會舉行—新聞—科學網
    1月7日至9日,由中國科學院南海海洋研究所(以下簡稱南海海洋所)主辦的2020年度海洋生態與生物資源開發利用學術研討會暨中國科學院熱帶海洋生物資源與生態重點實驗室
  • 中國齒輪傳動產業發展高峰會議在蘇州舉行—新聞—科學網
    現場頒獎(嵐嵐供圖) 前不久,2019 年中國齒輪傳動產業發展高峰會議暨齒輪行業慶祝新中國七十華誕表彰會在蘇州舉行 會議期間還舉辦了「影響中國齒輪傳動產業發展的十大問題解析」研討活動,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教授徐向陽、河北大學教授陳勇、北京理工大學教授席軍強等專家一致認為,隨著創新變革、轉型升級的深入發展,齒輪行業才會有更多更好的成果湧現。
  • 【ICBC2020】膜生物學與人類健康學術會議在廣州生物島召開
    【ICBC2020】膜生物學與人類健康學術會議在廣州生物島召開 2020-12-02 17: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全國有機化學學術會議聚焦「化學合成」—新聞—科學網
    8月31日至9月3日,以「合成創造美麗世界」為主題的中國化學會第十一屆全國有機化學學術會議在上海科技大學召開。
  • 2020中國腫瘤學大會定於11月12日在廣州舉行
    11月12日-15日在廣州舉行。9月2日下午,在廣州舉行的2020中國腫瘤學大會(CCO)新聞發布會上,大會主席、中國抗癌協會理事長樊代明院士宣布了這一重磅消息。  中國腫瘤學大會被譽為「中國腫瘤學界最具影響力的盛會」。本次大會由中國抗癌協會主辦,中山大學腫瘤防治中心、廣東省抗癌協會承辦,國際抗癌聯盟、中國整合醫學發展戰略研究院協辦。
  • 先進機器人學與機構學國際學術論壇舉行—新聞—科學網
    12月15日,首屆國際機器人聯合會(IFR)先進機器人學與機構學國際學術論壇(IFARM-2020)在中國科學院瀋陽自動化研究所(以下簡稱瀋陽自動化所)
  • 首屆細胞科學北京學術會議開幕—新聞—科學網
    劉印春在致辭中指出:「真誠希望此次細胞科學北京學術會議,能為來自全球的科學家們搭建碰撞學術思想的平臺,對人工智慧和腦科學學術前沿及未來發展進行充分探討。同時也希望有更多的科學家能夠來北京交流、合作、創業、發展。」
  • 中國地球物理學會工程地球物理專業委員會2020年學術年會會議紀要
    中國地球物理學會工程地球物理專業委員會2020年學術年會會議紀要 2020-10-15 15:1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國家衛健委法醫學重點實驗室學術研討會召開—新聞—科學網
    國家衛生與健康委員會法醫學重點實驗室(西安交通大學)2020年度學術研討會
  • 2020年北京微電子國際研討會暨IC WORLD學術會議在北京舉行
    打開APP 2020年北京微電子國際研討會暨IC WORLD學術會議在北京舉行 半導體投資聯盟 發表於 2020-12-03 17:02:46
  • 中國物理學會2016年秋季學術會議在京開幕—新聞—科學網
    9月2日,中國物理學會2016年秋季學術會議在北京工業大學開幕,來自全國500多家高校、科研院所的2800多位物理學工作者參加了本次回憶,參會人數和報告數量均創歷史新高
  • 第九屆全國生物信息學與系統生物學學術大會舉行—新聞—科學網
    陳潤生院士等獲頒中國生物信息學終身成就獎
  • 2020全國植物生物學大會在深圳召開—新聞—科學網
    李家洋為許智宏頒發終身成就獎 2020大會邀請中國科學院院士匡廷雲、朱玉賢、李家洋、韓斌、種康、劉耀光,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朱健康、鄧興旺和80餘位知名專家學者做學術報告。 大會設置主題報告、專題報告、青年學者論壇等環節。
  • 2020中國國際石墨烯創新大會舉行—新聞—科學網
    中科院專家介紹石墨烯晶圓研發成果 10月16日至18日,「2020中國國際石墨烯創新大會」在上海大學舉行。全國石墨烯領域專家、企業家等近500人現場參加了活動,來自國內外的3000多名石墨烯材料專家、企業家、展商單位等通過線上線下結合的方式齊聚一堂, 大會邀請到石墨烯諾貝爾獎獲得者、歐盟旗艦計劃戰略委員會主任Andre Geim(線上),中國工程院院士、國家新材料產業發展專家諮詢委員會主任幹勇,中國科學院院士錢逸泰,歐洲科學院院士、歐盟石墨烯旗艦計劃項目負責人Xinliang Feng,歐盟石墨烯旗艦計劃科技官兼管理部主席
  • 2020年「讀懂中國」國際會議(廣州)在廣州舉行
    南方日報訊 (記者/王聰)11月20日,2020年「讀懂中國」國際會議(廣州)在廣州開幕。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宣部部長黃坤明在京通過視頻連線出席開幕式,宣讀習近平主席賀信並發表演講。廣東省委書記李希出席會議並作主旨演講。
  • 2020年「讀懂中國」國際會議(廣州)在廣州舉行 習近平致賀信
    習近平向2020年「讀懂中國」國際會議(廣州)致賀信2020年「讀懂中國」國際會議(廣州)於11月20日在廣州開幕。國家主席習近平向會議致賀信。「讀懂中國」國際會議迄已成功舉辦四屆。本屆會議以「大變局、大考驗、大合作——中國現代化新徵程與人類命運共同體」為主題,有600餘位全球知名政治家、戰略家、學者、企業家通過線上線下方式參會。
  • ...讀懂中國」國際會議(廣州)開幕;我國量子計算和量子模擬研究...
    ■廣東科技要聞    11月20日下午,2020年「讀懂中國」國際會議在廣州開幕。南方日報記者 吳偉洪 攝  2020年「讀懂中國」國際會議(廣州)於11月20日在廣州開幕。中國科學院院長白春禮認為,中國是科技大國而非強國,科技自立自強就是要鼓勵科研人員作出更多原創性貢獻,加快我國從科技大國向科技強國轉變。科技自立自強與開放創新是辯證統一的關係,科技自立自強不是要關起門來搞創新,而是指要更加積極主動地融入全球創新網絡。
  • 第四屆地球系統科學大會在上海舉行—新聞—科學網
    不辦開幕式、不設主席臺、院士與研究生平起平坐,7大主題、25個專題、以「漢語」作大幅度的跨學科深度交流……7月4日,為期3天的第四屆「地球系統科學大會」在上海舉行,來自大氣、海洋、行星、地質、化學、生物科學等多學科領域的千餘名華人學者齊聚一堂,共話當前地球系統科學研究熱點難點,會場清新會風、濃濃的學術氣息給人印象深刻。
  • 中國社會科學網英文頻道上線 擴大國際學術話語權
    中新網12月31日電 中國社會科學網英文頻道今日正式上線。中國社會科學院黨組副書記、常務副院長王偉光表示,中國社會科學網中英文頻道相繼上線,這是中國社會科學院落實十七屆六中全會精神,實施哲學社會科學創新工程,加快哲學社會科學信息化建設,推動哲學社會科學走出去,擴大國際學術話語權的重要舉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