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屆地球系統科學大會在上海舉行—新聞—科學網

2020-12-05 科學網

 

科學網7月4日上海訊(記者黃辛通訊員黃艾嬌)現代地球科學經過兩三百年的發展,正在整體地進入轉折期。隨著觀測視角的拓展和分析計算手段的進步,今天的地球科學已經上升到「系統科學」的高度。從前為了現象描述而越分越細的地球科學,如今又回過頭來形成「地球系統科學」。

不辦開幕式、不設主席臺、院士與研究生平起平坐,7大主題、25個專題、以「漢語」作大幅度的跨學科深度交流……7月4日,為期3天的第四屆「地球系統科學大會」在上海舉行,來自大氣、海洋、行星、地質、化學、生物科學等多學科領域的千餘名華人學者齊聚一堂,共話當前地球系統科學研究熱點難點,會場清新會風、濃濃的學術氣息給人印象深刻。

中科院副院長、中科院院士丁仲禮為大會學術委員會主任。

大會由中國大洋發現計劃專家諮詢委員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地球科學部、國際中國地球科學促進會、同濟大學海洋地質國家重點實驗室共同主辦。

著名海洋地質學家、中科院院士、同濟大學海洋與地球科學學院汪品先教授表示,國際地球科學的主旋律已經發生轉變,「探索機理」成了主線,匯總全球資料、跨越時間尺度的新型成果紛紛呈現,即便是地方性的研究,也帶有「局部著手,全球著眼」的特色。

他指出,我國的地球科學研究亟待轉型、創新,需要向學科的核心問題進軍。地球科學的基礎研究應當兩條腿走路,要超越「描述發現」層面,進入「系統科學、機理探索」的層面上來,以最終揭示地球系統演化、運行機理的真諦。地球科學的研究途徑要轉型,要轉變研究方法和學術思路,要宏觀著眼、微觀入手,立足腳下、放眼宇宙,不但要追求大目標、爭論大問題,而且能夠將數據與數值模擬相結合,穿越圈層、橫跨時空。自2010年以來每兩年一屆的地球系統科學大會,體現了「古今結合、海陸結合、科學和技術結合」的大方向,是促進我國地球科學轉型的舉措之一。

汪品先表示,「地球系統科學」尤其需要科學家面對面的交流、跨學科的學術討論,而打造以「漢語」為載體的國內學術交流平臺,可為促進大幅度的跨學科交流服務。大量使用展板形式,也是鼓勵與會者展開熱烈討論。會議保持務實、平等的傳統:不設開幕式,沒有掛名的虛職,歷屆大會報告人不重複,專題分會場上院士和研究生的報告一樣限15分鐘,務求形成平等討論的活躍氣氛。

大會設置了「生物演變與環境」「海洋與氣候」「生物地球化學循環」「深部過程與行星循環」「深海資源與技術」「地球系統動力學」及「科學、教育與文化」七大主題,下設有25個專題。這些專題的設置採用「科學家自由申請、大會學術委員會綜合確定」的原則,每個專題由2至5位不同學科的科學家召集。共有6個大會特邀報告、354個口頭專題報告、316個展板報告,報告內容涉及季風降水、載人深潛、人類演化、生態系統與氣候協同演化、海洋儲碳機制、南海構造成因、尋找宜居行星等諸多地球科學熱點議題。

大會還發揮其科普教育功能,首次新增「科學、教育與文化」主題,來自一線的科學家和新聞工作者共話海洋科學的普及與傳播,還有滬上多所中學的教師們共同探討當前中學地球科學教育的路徑與策略。

記者了解到,大會另一個傳統是大信息量的交流。會議開幕首日晚上,將組織發布有關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重大研究計劃進展的重要信息,包括克拉通破壞及其地球動力學意義、灰霾和大氣複合汙染重大研究計劃、大洋鑽探和南海深部計劃等。會議結束時將舉行以「中國地球系統科學展望」為主題的大會論壇。

相關焦點

  • 第四屆全球科技創新大會舉行—新聞—科學網
    由比利時弗拉芒技術研究院、中國科學院廣州能源研究所(以下簡稱廣州能源所)、韓國光州科學技術研究所、巴西奧斯瓦爾多克魯茲基金會、印度能源和資源研究所等單位聯合主辦的第四屆全球科技創新大會於
  • 第九屆全國生物信息學與系統生物學學術大會舉行—新聞—科學網
    陳潤生院士等獲頒中國生物信息學終身成就獎
  • 上海青年志願者協會第四屆會員大會舉行
    6月30日,上海青年志願者協會第四屆會員大會在上海青年管理幹部學院青年會堂舉行。會議總結回顧過去五年工作,明確未來四年的工作目標任務,選舉並產生了協會新一屆領導機構。來自本市各區縣、高校、企事業單位的志願者組織和青年社會組織、社會知名人士等200餘名代表齊聚一堂。市文明辦副主任姜鳴出席大會並講話,團市委副書記徐彬代表主管單位致辭,副書記劉剛主持會議。
  • 第四屆全球華人物理學大會在上海舉行
    第四屆全球華人物理學大會28日起在上海舉行,來自世界各地的600多位優秀華人物理學家參加了會議。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教授丁肇中和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美國史丹福大學教授朱棣文作大會報告。會議的主題是物理學前沿和物理學教育。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教授李政道向大會發來賀信。
  • 第五屆地球系統科學大會在滬舉行 致力推動中國地球科學轉型
    第五屆「地球系統科學大會」在上海拉開帷幕。 主辦方供圖。 許婧 攝中新網上海7月2日電 (黃艾嬌 許婧)「中國的地球科學面臨著轉型,從『原料輸出型』向『深加工型』轉變,轉型的結果將決定今後至少數十年內中國地球科學的命運。」
  • 科學網—第五屆地球系統科學大會召開
    本報訊(記者黃辛 通訊員黃艾嬌)1500餘名專家學者,來自國內180餘家單位,34個專題、逾千篇論文摘要、每天9個分會場同時開講,不設主席臺、不辦開幕式,青年學者與院士平起平坐……7月2日,為期3天的第五屆「
  • 中國計算機學會舉行2019頒獎大會—新聞—科學網
  • 第四屆中華詩詞吟誦大會在上海大學舉行
    近日,華韻金聲——第四屆中華詩詞吟誦大會在上海大學圖書館報告廳舉行。「山川異域,風月同天。」與往年不同,由於疫情原因,今年的吟誦大會採用現場與網絡同步進行的模式,全部活動皆以線上和線下相結合的方式展開。疫情拉遠了距離,但阻隔不斷詩情。
  • 2020中國國際石墨烯創新大會舉行—新聞—科學網
    」在上海大學舉行。大會由上海市寶山區人民政府、上海大學和石墨烯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CGIA)聯合主辦。 當天,還舉行了上海石墨烯產業技術功能型平臺專家委員會聘任儀式,上海大學校長、中國科學院院士劉昌勝,東華大學教授、中國科學院院士朱美芳,國家新材料產業發展專家諮詢委員會委員、石墨烯聯盟秘書長李義春,中科院上海微系統所副所長謝曉明,上海交通大學教授張荻等多位專家接受了聘書。
  • 53秒|第四屆(2020)建築垃圾與城市發展大會在臨沂舉行
    齊魯網·閃電新聞9月27日訊 9月27日-28日,第四屆(2020)建築垃圾與城市發展大會在臨沂舉行。大會聚焦總結和鞏固全國建築垃圾治理試點工作成效,就建築垃圾治理、施工減量化、全過程管理、資源化利用等政策與標準、最新科研成果進行交流,推廣建築垃圾治理與資源化的成功經驗、新技術、新工藝、先進裝備,推動建築垃圾大規模高效利用,提升城市發展質量。
  • 國內1500餘名學者齊聚第五屆地球系統科學大會,致力於推動我國地球...
    國內1500餘名學者齊聚第五屆地球系統科學大會,致力於推動我國地球科學轉型 來源:新聞中心   時間:2018-07-03  瀏覽:
  • 第四屆亞洲人工智慧技術大會在重慶理工大學舉行
    10月17日,由中國人工智慧學會、重慶市科學技術協會、重慶理工大學主辦的「第四屆亞洲人工智慧技術大會」在重慶理工大學學生活動中心舉行,來自全國高校、科研院所、企業的專家、學者,線下、線上代表300餘人參加。
  • 第四屆全球科技創新大會召開
    第四屆全球科技創新大會召開 2020-10-29 廣州能源研究所 【字體:大 小】 語音播報   10月26日至28日,第四屆全球科技創新大會舉行
  • 2020(第四屆)廣東社交電商大會在廣州成功舉行
    (原標題:2020(第四屆)廣東社交電商大會在廣州成功舉行)
  • 第六屆全國教育實證研究論壇在華東師範大學舉行—新聞—科學網
    10月31日至11月1日,由華東師範大學教育學部、北京師範大學教育學部、全國教育科學規劃領導小組辦公室等共同舉辦的第六屆「全國教育實證研究論壇」在華東師大舉行。 本次論壇同時組織開展了第四屆教育實證研究優秀成果獎評選。組委會通過對71家單位推薦的324篇學術論文、141篇學位論文進行三輪評審並公示,最終評選出10篇優秀學術論文和10篇優秀學位論文。論壇主席、華師大教授袁振國與寧波睿易教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邵建宇共同為獲獎者頒獎。
  • 第七屆世界華人數學家大會在京召開—新聞—科學網
    陸琦攝   科學網北京8月6日訊(記者陸琦)8月6日-11日,由中國科學院數學與系統科學研究院、中國科學院晨興數學中心和清華大學聯合主辦的第七屆世界華人數學家大會(International Congress of Chinese Mathematicians)隆重召開,會場設在人民大會堂和中關村地區。大會主席是著名數學家、哈佛大學教授丘成桐先生。
  • 專家為「地球系統科學」正名
    科技日報上海7月3日電(黃艾嬌 記者王春)7月2日,為期3天的「第三屆地球系統科學大會」在上海光大國際會展中心拉開帷幕,來自大氣、海洋、地質、生物、行星科學等多學科的國內外專家學者齊聚,共話地球系統科學研究熱點問題,展望地球系統科學未來發展前景。  大會的吸引力首先緣於其新穎的主題—「地球系統科學」。「地球系統科學」是不是各門地球科學加起來?
  • 第四屆亞洲人工智慧技術大會在渝舉行
    重慶日報網10月17日,第四屆亞洲人工智慧技術大會在重慶理工大學舉行。會上,來自國內外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專家學者、企業負責人等共計300餘人圍繞「智能製造,迎接未來」這一主題,對領域內熱點話題、核心技術、行業應用等方面內容進行多維度、多角度的深入交流和探討。本次大會由中國人工智慧學會、市科協、重慶理工大學主辦,採取線上線下結合的方式進行。
  • 2020第四屆世界無人機大會陣容與亮點全景展現
    9月13日,2020第四屆世界無人機大會暨第五屆深圳國際無人機展在深圳開幕。大會在深圳華僑城洲際酒店舉行,主題為「點亮智慧新未來」,同期在深圳會展中心舉行第五屆深圳國際無人機展覽會,400同時,揭曉第四屆全球無人機貢獻獎、首屆全球無人機五十強及2020第四屆世界無人機大會創新產品獎。這是今年疫情之後,全球舉辦的第一場世界性無人機大會,充分說明了中國政府抗擊疫情取得了巨大勝利。
  • 27所高校學子角逐「地質+」雙創大賽—新聞—科學網
    11月26日至27日,2020年「地質+」全國大學生創新創業產教融合高峰論壇暨第三屆「地質+」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全國總決賽在浙江地質科技創新創業園舉行,來自上海交通大學、浙江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中南大學、中國地質大學(武漢)等27所高校師生、38個團隊項目入圍全國總決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