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31日至9月3日,以「合成創造美麗世界」為主題的中國化學會第十一屆全國有機化學學術會議在上海科技大學召開。全國有機化學學術會議每兩年舉辦一次,這是首次在上海舉辦。
大會學術委員會主席、中科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學常務副校長丁奎嶺表示,我國有機化學學科發展迅速,一方面注重科學上的交叉、原創,學術上不斷追求卓越和優雅,另一方面也十分注重研究成果的轉化,為化學、醫藥、材料等領域的發展作出了貢獻。
據了解,有機合成化學所創製的化合物已廣泛應用於製藥、材料和生物醫療等領域。該方法大大改進了製造工藝,降低了製造成本,取得了較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這次會議內容不僅涵蓋了傳統的合成化學,還包括催化、有機功能材料化學、化學生物學和藥物化學等,並就有機化學與其他學科交叉與融合的前沿方向展開了討論。
諾貝爾獎獲得者Karl Barry Sharpless為與會者帶來了一項突破性進展——新一代「點擊化學」。他介紹,「點擊化學」已被廣泛應用於有機化學、聚合物材料合成、生物分子標記、抗體修飾、藥物開發等一系列重要的研究和生產領域,擁有廣闊的應用前景。
中科院上海有機所研究員馬大為以複雜分子的全合成和新反應的發現為例,強調更高效的催化體系和方法依然是合成化學的研究前沿。
振動誘導發光是由我國科學家率先提出的概念,開闢了有機發光材料的一大新領域。中科院院士、華東理工大學教授田禾表示,該項研究不僅在機理方面提供了一類新的分子材料發光機制,在應用方面也展現出許多獨特之處。
北京大學教授陳鵬系統地介紹了通過將生物正交「脫籠」反應與遺傳密碼子拓展技術相融合,在活細胞內實現了蛋白質活性的時空動態調控,為原位刻畫蛋白質功能提供了通用手段。
美國Scripps研究所教授餘金權分享了他的實驗室在惰性鍵活化領域的前沿研究,實現了基礎研究的突破與應用的完美融合。
中國科學院院士、香港大學教授任詠華介紹了基於金屬有機絡合物和分子單元的超分子組裝和納米結構構建,並講述了其在功能材料領域的廣闊應用前景。同時,為慶祝「國際女化學家年」,本屆會議特設「美麗女化學家」專題論壇,以「化學因『女』而美麗」為主題,邀請了多位知名高校的傑出女性分享了一系列前沿的科研成果,並圍繞女性科研工作者職業發展等話題舉行了「圓桌論壇」。
會議還特別設立「青年化學家」專場,邀請年輕學者展示前沿研究,各種獨特設想激發與會者的熱烈討論。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化學部常務副主任陳擁軍指出,近年來,基金委在人才類遴選標準上倡導「獨立的研究工作」和 「獨特的研究方向」,鼓勵創新,避免同質化。未來的人才選拔將繼續堅守且更關注這兩個方面,旨在遴選更多優秀人才。
據悉,這次會議邀請了包括1名諾貝爾獎獲得者,10名兩院院士,68名傑青和長江特聘教授,80多名優青獲得者在內的近2700位專家學者和學生參會。會議安排了包括大會報告在內的308場學術報告和300多份牆報展講。
版權聲明:凡本網註明「來源:中國科學報、科學網、科學新聞雜誌」的所有作品,網站轉載,請在正文上方註明來源和作者,且不得對內容作實質性改動;微信公眾號、頭條號等新媒體平臺,轉載請聯繫授權。郵箱:shouquan@stime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