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子光學與光量子器件國家重點實驗室學術委員會會議日前在太原召開,中科院半導體所李樹深等9位院士及相關專家出席會議。
量子光學與光量子器件國家重點實驗室,是在山西大學量子光學教育部重點實驗室的基礎上,通過國家科技部基礎研究司2001年8月組織的專家論證,經國家科技部批准於2001年10月開始建設。近年來在推進實驗室科技創新體系建設、指導實驗室各類學術活動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在量子光學基礎和應用、光與原子相互作用的量子效應、全固態雷射技術和光量子器件等方面取得大量成果。
實驗室的研究方向是:以量子物理學為理論基礎,運用現代光學與光電子學的實驗手段,研究光場的非經典性質、量子態的產生、光與物質相互作用的基本量子現象和特殊效應,探索原子與光子作用的量子物理過程,並通過各種現代技術,發展具有特定量子性質的裝置或結構,並應用到量子通訊、量子測量等領域中。實驗室將進一步探索新的非經典光場的產生機制,開拓非經典光場在量子信息、基本量子物理問題的檢驗、高靈敏度雷射光譜和量子測量中的應用;進一步研究冷原子與光場作用過程中的量子現象,以期在獲得超冷原子的基礎上,實現單粒子水平上對光子與原子作用過程的觀察和控制;在繼續完善高性能全固化雷射器的基礎上,發展可調諧光學參量振蕩器、全固化小型光壓縮器、量子糾纏態源等光量子器件的研製,為我國的量子光學和光量子器件的發展作出貢獻。
實驗室在建設期間,申請得到973項目1項,完成並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及一般項目8項,並在科學研究上取得顯著進展。實驗室在非經典光場的產生與應用研究方面達到與國際同類實驗室對等交流的水平,澳大利亞國立大學H-A. Bahor教授在其有關非經典光場產生實驗研究的專著中特別提到我們實驗室在此方面的工作,實驗室在量子測量、量子信息方面的工作分別發表在Physical Review Letter,英國Wales大學的S. Braustein教授在其編著的《連續變量的量子信息》中特要求實驗室將這方面的工作總結為其中一章;在光與原子作用研究領域已經具備了開展世界前沿課題研究的條件,實驗室已建立起三套捕捉超冷原子的系統,將開展超冷原子與非經典光場相互作用的研究,爭取在量子通訊、量子信息領域作出原創性的成果;加強在光量子器件方面的研究與開發,特別是研製的中小功率全固化單模單頻綠光雷射器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填補了國內外產品的空白,申請2002年度國家科技發明獎已通過初評,全固化小型光壓縮器已於2002年 6月通過基金委組織的專家驗收,並開始全固化糾纏態產生源的研製,這些光量子器件的研製開發必將對國內外量子光學和量子信息的基礎和應用研究產生很大的促進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