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大學召開家蠶基因組生物學國家重點實驗室第二屆學術委員會第...

2020-12-05 高考網

  12月23日,家蠶基因組生物學國家重點實驗室第二屆學術委員會委員聘任儀式曁第一次會議在西南大學蠶學宮舉行。學校副校長王進軍主持儀式並宣讀聘任文件,校長、黨委副書記張衛國為受聘專家頒發聘書並發表講話。

 

  實驗室新一屆學術委員會(含名譽主任)由14名專家組成。中國科學院院士、江西農業大學黨委書記黃路生教授,中國工程院院士、華中農業大學農業微生物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學術委員會主任陳煥春教授,中國工程院院士、貴州大學校長宋寶安教授,中國工程院院士、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旱區作物逆境生物學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康振生教授,中國科學院院士、全軍臨床病理學研究所所長卞修武教授,中國工程院院士、西南大學向仲懷教授,重慶師範大學校長周澤揚教授,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副校長錢永華教授,華南師範大學生命科學學院院長馮啟理教授,國家柑桔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西南大學學術委員會主任周常勇研究員,國家蠶桑產業技術體系首席科學家、西南大學魯成教授,家蠶基因組生物學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西南大學生物技術學院院長代方銀教授出席會議。

 

  其中,黃路生院士被推薦為學術委員會主任,向仲懷院士受聘為名譽主任,陳煥春院士、宋寶安院士和周澤揚教授受聘為副主任。西南大學科學技術處副處長段書凱、生物技術學院黨政班子全體成員、家蠶基因組生物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全體主任及部分教授代表參加了會議。

 

  張衛國校長對與會院士專家表示熱烈歡迎,對大力支持學校國家重點實驗室建設和發展表示衷心感謝。張校長介紹,學校蠶學團隊數十年連續努力,建成了世界最大家蠶基因庫,育成推廣了一系列蠶桑優良品種,繪製了家蠶、桑樹和家蠶微孢子蟲的三大基因組圖譜,兩次在Science發表論文,獲得過三項國家級科技成果獎,奠定了學科領先地位,於2011年獲批國家重點實驗室,2014年通過建設驗收,2016年接受了首輪評估,實驗室發展到今天,業績卓著,來之不易。張校長指出,實驗室目前處於關鍵時期,學術委員會作為國家重點實驗室的學術指導機構,作用至關重要,相信新一屆學術委員會的成立,在各位院士專家委員的指導和幫助下,能夠取得更好的發展。張校長表示,學校將高度重視和認真落實學術委員的意見和建議,全力為實驗室發展創造條件和提供保障。

 

  黃路生院士代表新一屆學術委員會感謝西南大學領導的信任,認為家蠶國家重點實驗室是一個國際性的優秀研究平臺,同時也面臨著新時代的挑戰。黃院士表示,學術委員會一定認真履職,為實驗室的發展獻計獻策。

 

  向仲懷院士發言,感謝各位專家的到來,表示為新一屆學術委員會的成立感到欣慰,希望各位專家帶領家蠶實驗室走向輝煌的明天。

 

  聘任儀式結束後,黃路生院士主持召開了二屆一次學術委員會會議。會議討論通過了《家蠶基因組生物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學術委員會章程》(修訂版),聽取並審議了「實驗室工作總結報告」,討論了實驗室「發展規劃」,通過了實驗室「2019年開放課題指南」和「2019年工作計劃」。

 

  學術委員會專家著重圍繞實驗室的總體目標定位、研究方向建設、學術隊伍建設、特色優勢打造、運行管理及開放共享的機制等方面展開了深入討論和研究,高度肯定了實驗室的既有建設成就,依據《國家重點實驗室建設和運行管理辦法》,結合實驗室實際,明確作出了十二條建議。(通訊員:韓笑 周翺)

相關焦點

  • 科學網—家蠶基因組生物學實驗室:家蠶研究 化繭成蝶
    ■本報記者 張雙虎 不久前,全國蠶桑界唯一國家重點實驗室——家蠶基因組生物學實驗室在西南大學蠶學館掛牌。家蠶基因組生物學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夏慶友對《中國科學報》說。 競爭與挑戰 我國是世界蠶業發祥地,有5000多年養蠶史。自20世紀70年代蠶繭產量再次超過日本後,中國一直保持蠶業第一生產大國地位。
  • 天然氣水合物國家重點實驗室召開理事會、學術委員會
    12月18日,依託研究總院管理的天然氣水合物國家重點實驗室(以下簡稱水合物國重室)在京召開第一屆理事會、學術委員會第二次會議暨2020年度學術研討會。會議系統回顧了2018-2020年水合物國重室科研創新成果,總結建設經驗,審議未來發展方向,安排部署「十四五」攻關重點。
  • 矽酸鹽建築材料國家重點實驗室第二屆學術委員會第五次會議召開
    11月29日,矽酸鹽建築材料國家重點實驗室第二屆學術委員會第五次會議武漢理工大學召開。學術委員會主任、中國工程院院士繆昌文,學術委員會副主任、中國工程院院士歐進萍、中國工程院院士姜德生,中國工程院院士秦順全、中國工程院院士任輝啟、中國工程院院士王玉忠、中國工程院院士彭壽、姚燕教授級高工、李宗津教授、餘其俊教授、程新教授、胡曙光教授、趙修建教授出席會議。武漢理工大學黨委書記信思金教授、副校長陳文教授、科學技術發展院負責人及實驗室學科首席教授和教師代表等參加了會議。會議由陳文主持。
  • 西南大學發現家蠶分子新機制 可對鱗翅目害蟲進行控制
    家蠶在一種新型表皮蛋白基因突變後,成了竹蠶。(西南大學供圖)重慶日報消息,10月25日,重慶日報記者從西南大學獲悉,該校家蠶基因組生物學國家重點實驗室發現家蠶體形和著色受到一種新的表皮蛋白影響。竹蠶是家蠶的變異體,因腹部的背面隆起形似竹節,被稱為「竹蠶」。「早在上世紀80年代,生物界就發現家蠶這種變異情形。」論文的作者之一、西南大學生物學在讀博士熊高告訴重慶日報記者,2015年,西南大學家蠶基因組生物學國家重點實驗室開始對這種突變情況進行研究。重慶日報記者了解到,家蠶在變異成為竹蠶後,雖然不影響其吐絲能力,但爬行遲緩,身體上的部分斑紋也會消失。
  • 元素有機化學國家重點實驗室2020年度學術年會暨第八屆學術委員會...
    南開新聞網訊(通訊員 王嬋)10月30-31日,元素有機化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南開大學)(以下簡稱「重點實驗室」)2020年學術年會暨第八屆學術委員會第一次會議在天津科技工作者之家召開。  南開大學副校長李靖、陳軍,重點實驗室學術顧問佟振合院士、李正名院士,學術委員會主任席振峰院士,副主任周其林院士,學術委員會委員塗永強院士、錢旭紅院士、宋寶安院士、唐勇院士、吳驪珠院士、王梅祥教授、劉育教授、席真教授、朱曉晴教授、崔春明教授、陳永勝教授、陳弓教授,重點實驗室客座研究人員出席了本次會議。
  • 「背水一戰」打贏科技戰,建成家蠶「世界第一庫」
    ,重點實驗室學術委員會名譽主任,國家蠶桑產業技術體系首任首席科學家,西南大學蠶學與系統生物學研究所所長。現任西南大學前沿交叉學科研究院生物學研究中心主任,重慶市蠶絲纖維新材料工程技術中心主任,中國絲綢協會副會長。 在西南大學的綠樹掩映下,一幢特別的小樓格外惹眼。門前鐫刻的繁體「蠶學宮」橫匾,讓這幢校園地標平添了幾分神秘。 這裡是家蠶基因組生物學國家重點實驗室。
  • 科技工作者日①|「背水一戰」打贏科技戰,建成家蠶「世界第一庫」
    向仲懷國際著名蠶學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教授,博士生導師,家蠶基因組生物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學術委員會名譽主任,國家蠶桑產業技術體系首任首席科學家,西南大學蠶學與系統生物學研究所所長。牽頭建立了當今世界最大的家蠶基因庫,率領中國家蠶基因組團隊完成了世界第一張高質量家蠶基因組框架圖。夏慶友西南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長江學者」特聘教授,國家十一五、十二五「973」計劃項目首席科學家,「長江學者與創新團隊發展計劃」創新團隊帶頭人。
  • 西南大學構建全球首個家蠶全基因組編輯篩選平臺
    5月19日,國際生物學領域知名期刊《基因組研究》在線發表了西南大學前沿交叉學科研究院夏慶友教授團隊的最新研究成果論文。該研究首次構建了家蠶全基因組編輯篩選平臺,並運用該平臺建立了全基因組家蠶基因編輯文庫,篩選鑑定出家蠶具有代表性的必需基因等。這一研究對於功能基因組學和動植物品種改良具有重要價值。
  • 羰基合成與選擇氧化國家重點實驗室召開第五屆學術委員會第一次會議
    7月26日至27日,中國科學院蘭州化學物理研究所羰基合成與選擇氧化國家重點實驗室召開第五屆學術委員會第一次會議。出席會議的學術委員會成員有李燦院士、萬惠霖院士、王銳教授、丁奎嶺研究員、王建國研究員、許建和教授、金國新教授、趙進才研究員、徐傑研究員、徐柏慶教授、夏春谷研究員、陳靜研究員。
  • 分子生物學國家重點實驗室2014年度學術年會召開
    9月30日,分子生物學國家重點實驗室2014年度學術年會在中國科學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生物化學與細胞生物學研究所生化大樓312報告廳召開。生化與細胞所所長劉小龍,黨委書記兼副所長王學才應邀出席開幕式。
  • 我國科學家首次構建家蠶全基因組編輯篩選平臺
    新華社重慶5月20日電(記者柯高陽)我國科學家日前首次構建家蠶全基因組編輯篩選平臺,並運用該平臺建立全基因組家蠶基因編輯文庫,篩選鑑定出家蠶具有代表性的必需基因,推動家蠶遺傳育種工作。相關研究成果已於近期在國際生物學領域期刊《基因組研究》在線發表。
  • 重慶科學家構建全球首個家蠶全基因組編輯篩選平臺
    中新網重慶新聞5月24日電(記者鍾旖)記者24日從西南大學獲悉,該校前沿交叉學科研究院生物學研究中心夏慶友教授團隊日前構建起全球首個家蠶全基因組編輯篩選平臺,運用平臺可建立全基因組家蠶基因編輯文庫,篩選鑑定出家蠶具有代表性的必需基因,推動家蠶遺傳育種工作。相關研究成果已於近期在國際基因組學領域知名期刊《基因組研究》在線發表。
  • 四川創新團隊蠶疫病防控研發崗位專家赴西南大學交流學習
    11月2日-8日,四川省創新團隊蠶疫病防控與飼育技術研發崗位專家、省農科院蠶業所蠶病防控與健康養殖研究中心主任、副研究員青學剛,副主任、助理研究員李文學,核心成員、副研究員陳小平,助理研究員、碩士陳寶瑞,微生物學碩士王琳璐5人赴西南大學進行了為期
  • 「中國生理學會生殖科學專業委員會-中國動物學會生殖生物學分會 第二次聯合學術年會」在合肥成功舉辦
    2017年8月25-27日,由中國生理學會生殖科學專業委員會和中國動物學會生殖生物學分會聯合主辦,安徽省細胞生物學會、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合肥微尺度物質科學國家實驗室、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幹細胞與生殖生物學國家重點實驗室聯合承辦,並得到了安徽省科協等支持的「第二次聯合學術年會暨生殖科學專業委員會第二屆學術會議和生殖生物學分會第十六次學術年會」在安徽合肥稻香樓賓館隆重召開。
  • 西南大學完成桑樹基因組測序
    原標題:西南大學完成桑樹基因組測序  本報訊 (記者 李星婷 實習生 王濛昀)數千年來,家蠶只以桑葉作為唯一的食物。二者之間有什麼必然的聯繫?9月23日,西南大學家蠶基因組生物學國家重點實驗室發布桑樹全基因組測序成果,成功分析出桑樹的染色體基數,以及各種基因的網絡和功能,為推動傳統蠶桑業的轉型、建立現代桑樹學奠定了科研基礎。
  • 桑樹全基因組圖譜繪製完成 西南大學團隊推動現代桑樹學科建立
    2013年,桑樹全基因組圖譜面世。繼繪製完成世界上第一張家蠶基因組框架圖及精細圖譜之後,西南大學家蠶基因組生物學國家重點實驗室的研究團隊再次引人矚目。  在中國工程院院士向仲懷的帶領下,家蠶基因組生物學國家重點實驗室何寧佳教授領銜的研究小組聯合浙江省農業科學院、廣東省農業科學院等單位的專家,歷時三年完成了桑樹基因組研究,為桑樹學科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
  • 牽引動力國家重點實驗室成功舉辦第23屆國際車輛系統動力學(IAVSD...
    牽引動力國家重點實驗室成功舉辦第23屆國際車輛系統動力學(IAVSD)學術會議
  • 中國科學家完成世界第一個家蠶基因組「框架圖」
    據了解,由於家蠶基因組研究意義重大,目前世界上不少國家都在投入巨資實施家蠶基因組計劃。中國科學家在國際競爭十分激烈的情況下,用短短三個餘月的時間率先完成了世界第一個家蠶基因組框架圖。  帶領完成基因組框架圖的首席科學家、中國工程院院士向仲懷介紹說,他們共獲得了一萬六千九百四十八個家蠶完整基因,其中六千個為新發現基因,他們推斷家蠶基因共有約二萬個。
  • 中國完成家蠶基因組"框架圖"[組圖]
    這是我國科學家繼完成人類基因組1%測序工作、水稻基因組「框架圖」和「精密圖」之後,向人類貢獻的第三大基因組研究成果。中國家蠶基因組計劃項目主持人、中國工程院院士向仲懷說:「我國率先向世界公布第一個家蠶基因組『框架圖',標誌著我國在家蠶基因組研究方面已居世界領先地位,也是建立21世紀『絲綢之路'的起點和裡程碑。」中國是蠶絲業的起源地。
  • 生物電磁學北京市重點實驗室學術委員會首次會議在電工所召開
    11月12日,生物電磁學北京市重點實驗室學術委員會第一次會議在中科院電工研究所召開。北京市科委領導、所領導、重點實驗室學術委員會委員、以及實驗室科研人員等近30人參加了此次會議。會議由重點實驗室學術委員會主任、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姚駿恩院士主持。會上,重點實驗室主任宋濤研究員首先介紹了實驗室基本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