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因斯坦對李約瑟難題做過回答。
李約瑟難題,由英國學者李約瑟(Joseph Needham,1900-1995)提出,他在其編著的15卷《中國科學技術史》中正式提出此問題。
其主題是:「儘管中國古代對人類科技發展做出了很多重要貢獻,但為什麼科學和工業革命沒有在近代的中國發生?」1976年,美國經濟學家肯尼思·博爾丁稱之為李約瑟難題。
愛因斯坦他說:西方科學的發展是以兩個偉大的成就為基礎的。
一個就是希臘哲學家,主要就是歐幾裡德幾何裡面的形式邏輯體系,他和亞里斯多德的形上學有非常密切的關係。另一個在文藝復興時期,伽利略發展的實驗科學,以這兩個為基礎,才有了西方科學的發展。
愛因斯坦曾說,中國古代這兩件事情都沒有,既沒有邏輯體系,也沒有實驗科學,只有零星的個別人做過實驗,但不是成系統的來做。
他說中國人沒有做出這些進步,應該是毫不奇怪的。中國文化裡面沒有這兩件事情,所以中國人做不出來這個。
中國科學家指出導致中國科學落後的根本原因
那楊振寧先生他是怎麼回答這個問題?
他沒有正面的回答這個問題,他是從另外一個角度來看的。我之前講到,天人合一,陰陽五行是不是科學?當然中國至今還有很多人認為是科學。
楊振寧是非常反對的 !
楊振寧先生他說,他認為科學沒有在中國產生的原因就是易經。他把這個帳算到了易經的頭上,他認為如果找出第一元兇的話,第一兇手就是易經,沒有第二個能夠逃的過去,其他的也都有,但易經是最重要的。
他說易經的影響為什麼對中國沒有產生科學是有關係的呢?
他說易經裡面有很多的歸納,但是沒有任何的邏輯推理。沒有邏輯推理,有歸納,沒有推理,尤其是沒有演繹,沒有這方面的東西。
第二是易經裡面的天人合一的觀念。我以前講過亞里斯多德之所以把哲學和科學分離了,正是由於亞里斯多德提出人和自然必須分開,人觀察自然,人和自然是獨立的,所以我們能夠了解自然規律。
但是天人合一的觀念認為自然和人之間是有密切的關係的,人的行為影響自然,自然影響人。在這種情況下人就不可能得到關於自然的獨立的規律。因此在中國文化裡面從來沒有得到過一條自然的規律,一條都沒有。
因為我們的文化裡面認為它沒有獨立的自然規律,人始終是在裡面的,所以楊振寧認為這個是非常關鍵的。
所以他說易經起的這個作用就是使得中國文化裡面失去了探討自然規律的一個根本的動機。
西方的科學前生拋棄了什麼?
而希臘我跟大家講過,就是公元前六、七百年開始就開始考慮這個問題。但中國文化裡面一直到非常近代,近代科學到中國之前就沒有思考過自然規律。
最後,其實類似天人合一,陰陽五行的學說和觀點,在古希臘文明的初期也是存在的。古希臘文明比如說最早的時候四元素說裡面也強調了,這是四元素之間的一些相互作用,甚至於把愛和恨,其實這種也都放在裡面。但是早就被拋棄了,是被徹底拋棄了。
所以我們講科學史的時候也講四元素說,但並不是講四元素說如何成功,而是講四元素說發展的過程當中,如何被拋棄掉,就形成了今天的科學,這是一個很主要的區別。
並不是說中國古代的陰陽五行和西方的,和古希臘的四元素說有類似的地方。我們今天的陰陽五行就在科學史上可以和四元素說有同樣的地位,完全不是這麼回事。
我們講四元素說是指他們怎麼拋棄的四元素說而進入了科學,而我們今天講陰陽五行的時候,是還想說陰陽五行仍然是正確的,是想這麼說,這個顯然是和科學是背道而馳的。
這就是為什麼當時科技部和中宣部出來那個東西,我反對的這麼激烈的原因,反對的非常的激烈。在所有的場合都是非常高調的反對。那當然也包括面對重量級的官員,我也是絲毫不避免說這句話的,我說你們這是完全的錯誤,徹頭徹尾的錯誤,把科學倒退了幾千年。
這個是在中國的近代歷史上是少見的錯誤,我就是上升到一定的高度來講他們這件事情。這原因就在這個地方,我們完全走反了這個道路。
更多科學知識,請訂閱張雙南教授的《星際穿越,能否實現?》專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