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振寧向《易經》卜問物理問題

2021-02-13 聚賢山房

1998年4月12日《中國石油報》中姜斯雄《楊振寧「佔卦」探秘》一文批露,楊振寧曾就科研方向而求助於《易經》:

「1960年至1962年間,有一天晚上,在我(楊振寧)家裡聚集了一班理論物理學者一起吃飯。有A·Pais,李政道,另外還有幾位別的人。對於『兩年後基本粒子是否會發生突破'大家心裡都沒底.這時候我們都同時想到了應該利用東方智慧之王的《易經》來給我們啟示和指明方向。(楊與李常常關注這一問題,在研究這些問題時常常極為歡欣地藉助於深奧的東方智慧之源易經)

李與楊於是開始布卦預測,問:『兩年後基本粒子發生突破嗎?』

易經給他們的回答是:漸卦。

1961年6月21日,A·Pais教授(他是李與楊的同事)也問卜易經:『存不存在一種普遍適用的原則,它統一強作用、電磁作用與弱作用?』

他得到回答是:需卦。

李政道、楊振寧和A·Pais教授根據易經的啟示,於是有了極大的信心、並且再以不垂頭喪氣工作了。」

後來事情的發展也的確驗證了《易經》這門東方智慧之王的判斷。

我們先看風山漸卦:

漸卦的整個大意為:「艮為山,巽為木。山上有木,逐漸成長,山也隨著增高。這是逐漸進步的過程,所以稱漸,漸即進,漸漸前進而不急速。」其卦辭:「女歸吉,利貞。」是說作為循序漸進的《漸》卦,它有如同女子出嫁一樣,如能按照女子出嫁程序那樣一步一步走,那就很吉祥,也宜於貞正。

根據以上的啟示,基本粒子肯定會發生突破的,但是這是一個漸進的過程,不能一蹴而就要有耐心和按照步驟一步一步來。肯定會有突破,不用擔心。

而A·Pais教授的關於是否存在一種普遍原則能將強作用、電磁作用與弱作用統一起來,所得之卦為水天需卦。

需為等待之意,其含義是等待時機的意思。《象》曰:「雲上於天,君子以飲食宴樂」。其啟示是不用太著急,普遍原則出現的時間還沒到。所以不用太緊張,你應該放鬆心情,該吃的吃,該喝的喝,保持好愉快的心情等待吧。


點擊「閱讀原文」查看更多精彩文章

長期為您提供無農藥,無化肥健康安全的野生茶(入口之物需謹慎)

雲南古樹普洱,野生古樹紅茶,優質野生福鼎白茶品質優異,回甘持久耐泡, 師兄自己做的,一手批發兼零售私信加微信號13816478150

希望參加在上海文化沙龍的朋友請加小編私人微信號
J988841

也可以加qq群135859855討論交流

☆啟迪人生,分享智慧☆,歡迎分享到朋友圈讓更多朋友學習,更多精彩分享請關注中國傳統養生文化學習平臺,微信號:d149912


相關焦點

  • 曾仕強主講:易經的奧秘,善易不卜
    古人云:不學《詩經》不會說話,不學《易經》不會卜卦。自古以來,《易經》就被定位成一部佔卜的書,因為人們對卜卦的盲目相信,《易經》不僅被蒙上了一層神秘的色彩,也背上了封建迷信的惡名。那麼《易經》為什麼會成為一部佔卜的書呢?在中國歷史上,記載了許多關於佔卜的故事,無論是帝王將相還是平民百姓,遇到事情總喜歡卜一卦。
  • 科學家痛批下的《易經》,是類文化、偽科學?楊振寧:它毫無邏輯
    楊振寧:易經讓人毫無邏輯,這阻礙了科技的發展楊振寧也不買帳,在「2004文化高峰論壇」指責《易經》對科學發展的負面影響,並在《自然》雜誌二零零五年第1期發表。後面的闡述以楊振寧為第一人語:《易經》影響了中華文化的思維方式,而這一影響是近代科學沒有在中國萌芽的重要原因之一。
  • 楊振寧與李政道決裂原因,與他嘲笑的《易經》一樣,都是中國文化
    楊振寧教授狠批《易經》我們不能把楊振寧教授的出名完全歸功於他娶了個小几十歲的年輕老婆翁帆,而應該說這位老教授似乎對名譽看得比李政道教授更重一些,他也更願意出席各種活動,在各種場合發表言論,刷足存在感。兩個人再次見面,能聊的話題更多,而且由於李政道感激楊振寧的幫助,對楊振寧很是尊重。不管於怎樣,反正二人是越聊越投機,真覺得對方就是自己的知己。因為在一些領域的看法相同,於是在楊振寧的邀請下,兩個人開始了合作,一起進行物理研究。並且在這一段時間內,二人一起合作發表了幾篇論文。
  • 楊振寧曾這樣談《易經》
    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楊振寧為何要痛批傳世經典《易經》呢?,是儒道兩家共同的經典,讀懂此書很多問題都能迎刃而解。 楊振寧批《易經》對中華文化的影響 華人物理學家楊振寧更是對《易經
  • 楊振寧:中國文化沒能產生科學的原因,罪魁禍首是易經
    中國科學家指出導致中國科學落後的根本原因 那楊振寧先生他是怎麼回答這個問題 他沒有正面的回答這個問題,他是從另外一個角度來看的。我之前講到,天人合一,陰陽五行是不是科學?當然中國至今還有很多人認為是科學。楊振寧是非常反對的 ! 楊振寧先生他說,他認為科學沒有在中國產生的原因就是易經。
  • 善易者不卜,跟量子纏繞有點關係
    周秋鵬古老的易經產生的年代,人類可能沒有聽說過量子力學、量子纏繞的名稱。但是易經的卦象系統,有很多奧秘至今未能全部解開,而人類的科技水平已經發展到了登峰造極的境界。比如古人留下一句話,叫善易者不卜。因為易經最早就是用來佔卜的,一個精通易經的人,一定是精通佔卜的。否則的話,為什麼要去學易經呢。比如一個人精通烹飪,那麼一定會去經常下廚,要是不下廚的話,那學烹飪幹什麼呢。善易者不卜,裡面一定有常人不知的道理。大家知道,一個掌握某種技能的人,有時會技癢。比如一個開車的老司機,一段時間不摸方向盤,手就會發癢。
  • 楊振寧清華開講大一物理
    本報記者宋蕾攝   9月13日,諾貝爾獎獲得者楊振寧在清華大學第六教學樓為大一新生講了一節普通物理的課程。楊振寧認為在清華教課應該不是太困難的事,他對在清華教課抱有很大的希望。  「要學物理,還要學微積分、英語」  當天上午,上課前,楊振寧先生面對來自清華物理系和基礎科學班大學一年級的130多張稚氣面孔,不時將十指尖合在一起,輕輕託住下巴,一如上個世紀50年代在普林斯頓高等研究院思考時的神態———82歲的他開始了為清華本科生講授普通物理的教學生涯。
  • 《易經》古代筮法的原理,卦象是交通人神的中介
    我們已經講過,《易經》卦象並不是由伏羲氏通過一次前無古人後無來者頓悟中產生的,它的發生有幾個條件:首先,農業生產已經發展起來。其次,與農業生產密切相關的氣候知識有了一定的發展, 陰陽學說已經建立起來。再次,還需要有使用卦象的客觀要求。
  • 學習易經,一定要知道易經的數和蓍草佔卜是怎麼回事,看完就懂!
    簡介 | 探索中華文化之脈絡,聆聽世間百態之人生作者 | 國學大觀園註:原創文章,請點擊右上角關注,每日獲取經典好文前言:蓍草佔卜是易經佔卜文化非常重要的一種方法,在商周時期非常的留行,後來才發明了用銅錢起卦,或者梅花易數的隨心隨地起卦的方法,那麼我們在學習蓍草佔卜之前
  • 楊振寧講(經典)數學笑話兼論數學和物理的關係
    該文的主題是問「猜測數學是否允許存在? 」。其中提到, 物理學已經有了分工, 理論物理做「猜測」, 實驗物理做「證明」。但是數學沒有這種分工。一個數學家, 既要提出猜想, 又要同時完成證明。除了希爾伯特那樣的大人物可以提出23個問題, 其猜想可以成為一篇大文章之外, 一般數學家至多在文章末尾提點猜想以增加讀者的興趣, 而以純粹的數學猜想為主體的文章是無處發表的。
  • 算命和易經佔卜是一回事嗎?讀懂1個小故事,看懂易經的奧秘
    君子上前問財運,將軍下馬問前程。這在古代是很常見的現象。由於人們對未來的吉兇禍福充滿著不確性。所以,經常卜問前程和吉兇。其實,自古以來,佔卜預測有大體有兩種,一種是易經佔卜,一種是宿命算命。那麼算命和佔卜有什麼區別?很少人明白這個道理。
  • 清華舉行基科班20年慶典 楊振寧三問「一流科學家培養」
    原標題:清華舉行基科班20年慶典 楊振寧三問「一流科學家培養」   清華大學物理系「基科班20年·學堂班10年慶典活動暨拔尖人才培養論壇」近日舉行。作為曾經的「授課老師」,96歲的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楊振寧出席慶典,並三問「一流科學家培養」的問題,希望引發更多人的思考。
  • 被質疑6000年的易經終被證實是超科學,中國院士臨終前曾留下告誡
    中國院士臨終前留下的告誡1990年11月26日,北京友誼醫院裡面,一位老人在囑咐完遺囑之後,他旁邊的學生問是否還有什麼要留下的。這位老人想了一會,只留下了一句遺言:「中國將來一定會大放光彩,要注意《周易》。」
  • 楊振寧87歲時向權威期刊投稿遭拒 被認為是冒名
    原標題:楊振寧87歲時曾向權威期刊投稿遭拒,一度被認為是冒名者楊振寧。新華網 資料圖8年前,著名物理學家、諾貝爾獎得主楊振寧曾向他熟悉的國際期刊《物理評論快報Physical Review Letters》投稿被拒,轉投《中國物理快報》發表——這一往事隨著近日清華大學物理系教授、《中國物理快報Chinese Physics Letters》主編朱邦芬一篇《回歸後楊振寧先生所做的五項貢獻》而再次為人提起。
  • 物理之神楊振寧:少小離家老大回
    但是,我們關注的卻不是他在物理上的貢獻,我們更多人關注的是:楊振寧在82歲時娶了他的28歲的學生翁帆;以及在新中國百廢待興之時,楊振寧並沒有選擇回國,而他的摯友鄧稼先卻毅然回到了祖國,並為中國的核事業奉獻出了自己的生命。
  • 莫言贊楊振寧是天才:假如有來生我要學物理
    京華時報記者 王儉 攝/視頻   昨日,一場「科學與文學的對話」在北京大學舉行,楊振寧、莫言兩位不同領域的諾貝爾獎獲得者相聚北大,與年輕人聊「科學與文學」「天才」「中國夢」等話題。在談到天才話題時,莫言稱研究物理學的楊振寧才稱得上天才,而文學的評定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看法,他笑言:「假如有來生,我要去學物理,研究天文學。」
  • 《易經》看貧窮和富貴:遇到這2種困境,別放棄,是成大事的先兆
    人生低谷學會進取很多人遇到問題的時候,總是容易陷入一蹶不振的思維陷阱之中,其實這就是一種錯誤。有一句話叫做「樹挪死,人挪活」,當人出現問題的時候學會活動一下,變通一下,才會活絡起來,轉變當下的局面。《易經》之中說:六五:貞疾,恆不死。這句話的意思就是說:六五,卜問有小病,長時間不會死去。《象傳》中說:六五爻辭,卜問有小病,是由於「六五」陰爻處於九四陰爻之上,屬於柔凌駕剛。
  • 楊振寧給高能物理的困境留了個面子 郭曉明
    最近,網絡媒體公開討論中國是否建造大型對撞機的問題。丘成桐支持中國建築大型對撞機,而楊振寧則反對。如果我們不深究大型對撞機究竟解決什麼問題,而只就資質和學術權威而論,當然是聽楊振寧的,因為楊振寧是高能物理規範場理論的創建人,而丘成桐是數學家。
  • 外爾與楊振寧——物理的真與數學的美
    當物理學家們試圖將電磁規範場推廣到另外兩種相互作用(強、弱)時,便碰到了非阿貝爾規範場(non-Abelian gauge field)的問題。這個問題最後被楊振寧(Chen-Ning Yang,1922-)和米爾斯(Robert Laurence Mills,1927-1999)首先突破。因此,之後便將非阿貝爾規範場稱為楊-米爾斯場(Yang-Mills field)。
  • 《易經》被質疑是偽科學?西方科學家看法不同,認為它是超科學
    一說起易經,很多人心中想的便是八卦、算命、風水之類,更是把易經當做封建迷信,但是西方頂尖科學家對於易經卻十分推崇。那麼易經到底是不是偽科學呢,裡面記載的卦象真的能夠影響人的一生?《易經》是我國凝聚著先人無比智慧的哲學著作,世界哲學權威人士說:世界上唯一智慧寶藏,當屬中國的《易經》。經科學家研究,最新的原子物理學與《易經》的許多理論是相通的,它上到天文,下到地理,中到人事,無所不包、無所遺漏。《易經》的包羅萬象已經超出人類的想像和認知。